高考改革3+3模式下,高中授課將會怎樣調整?如果都不選物理,物理人才怎麼辦?

河東三民


目前實施新高考3+3模式的省(市)只有6個: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

在3+3模式下,的確有考生“逃離”物理的問題。像題中所提及的“都不選物理”是不可能出現的,但是確實或有大部分考生放棄物理的問題。


數據說話:3+3模式下,物理的確有些許受冷落

根據上海2017年的單科選考人數統計可以發現:選擇物理的人數有1.8萬人,相比物理,孩子們更喜歡選擇地理、生物和歷史。


再看浙江某中學2019屆的單科選考數據,可以發現,同樣是物理選擇的人數是最少的。


再看一下山東首屆新高考生的單科選考數據:同樣是選擇物理的人數較其他科目而言,要少很多。



3+3模式下,高中授課如何調整?


3+3模式下,實行的是走班教學。


對學生而言:“走班”,意味著沒有固定教室,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課程表,意味著學生可以體驗到不同老師的教學風格與方法;對於教師而言,“走班”教學可能意味著更多的精力在教學內容上,無法再觸及學生層面上的管理。


關於物理人才儲備引發的擔憂


很多人擔心,3+3模式下,考生出於功利性的目的考慮而放棄物理,從而引發物理人才的斷層。


針對這樣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


如果放棄物理的是那些物理成績本身就不好的學生,這個擔心就沒必要了。人家物理成績就是不給力,難不成要逼著人家為了大局去學物理?


如果放棄物理的是那些物理很好的同學,為了在賦分中取得更好的成績而放棄物理選擇了其他更容易賦分高分的科目。那這樣的功利性做法就很令人擔憂了。


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會發現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學霸都會選物理,學渣(無任何貶義)都會放棄物理。中學實力強的都會鼓勵學生們選物理。中學實力弱的都不太敢鼓勵學生選物理。這種現象在上海、浙江表現的就很突出了。因此浙江上海出臺了旨在保障選擇物理的學生的“賦分保障機制”。保障選擇物理的孩子們在賦分上不再吃虧。


而且,針對考生功利性放棄物理的做法,高校也做出了調整,及時彌補了漏洞。浙江、上海新高考實施之處,考生即使不選擇物理,也可以報考對物理要求比較高的工科相關專業。而後,這一漏洞已經彌補,考生只有選擇物理,才可以選擇工科相關專業。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考生不選物理,以下專業都是不可以報考的:


所在,關於放棄物理,關於對物理人才的斷層缺失的焦慮,個人覺得沒必要。目前的賦分保障機制、加之中學、高校的引導。物理正在被得以拯救。


過來人話高考


我也在考慮這個事情。

有一點可以確信的是,初高中絕不可以取消行政班,取消行政班進而施行的方案應該都不靠譜。高中在六科中任選三科的方案一共有20種,也就是說如果有條件的話,一個年級要開20種班級。

至於類似於物理這樣的比較難的科目選的人少的問題,我有一種方案,不知可行不可行,說出來大家探討。那就是適當提高該科目的分數。比如其他科目(非語數)每科高考100分,物理可以嘗試一下在110分,這樣的話有可能會提高選則物理學生的比例。當然這只是一個舉例,具體比其他科目高出多少分,這還要國家教育部門專門通過嚴謹的數據進一步計算。

再一個關於英語的問題,我覺得初高中英語必修還是必要的,但是英語難度還得降低,英語的分值也要降低,至少不能比物理高吧,建議在100分。這樣的話,語文數學必修,均150分,英語必修100分,其餘各科目選修三門。

這是我個人一點粗淺的關於高考的理解。


大學士白鹿


新的高考制度下,必然會出現除語數英一樣外,其他六門科目有20種組合,並且每種組合人數不均勻,因此不可能按照同一種組合分一個班。因此授課模式應該還是以班級授課制這個不變,但採用的應該是以走班的形式。

走班的方式的特點

對於走班帶來第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是同學在變。比如我是選物理+化學+生物的學生,我在上物理課的同學,到上化學或生物的時候部分同學會變化。主要身邊的同學變,但授課老師不變。也可能一些人數的學校,某種組合夠一個班的話,那麼有可能編成一個班。

走班制所帶來的另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是,教室在變。比如上完物理課,下節課是別的科目,那麼你就有可能要換教室。可以說語數英在一個教室,而另外三門科目要換教室。也不排除一些偏僻的地方“一鍋炒”。

選擇物理的人少了,就一定意味物理人才少?

其實不然,學物理的人少並就意味物理人才少。我們需要的不是方方面面都要會的人才,並且物理雖難但依然被部分人青睞,他不像其他科目需要大量的記憶,只要你的思維模式符合物理,基本不用花太大力氣。你強迫一些壓根學不好物理的人學物理也不見得是培養物理人才。

總之,新高考模式下授課的模式肯定會有所不同。而對於物理,選的人少不代表物理人才少,只是精英更加集中罷了,任何一門科目都會吸引著不同的人群,而人為打破這種情況未必是好事。


喵梵六六六


人類有著好奇的天性,物理讓很多人著迷,目前的高考制度3+3才用等級賦分制,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實屬制度制定的問題!我認為教育的制定者應該是出基層教育出來的學者,而不是所謂的專家異想天開的所謂完美方案!好的方案往往簡單明瞭,絕不要一種額外的輔助算法!!!

當前的改革我推薦將單調的大文大理改為大理小理、大文綜合四大學科,即:理科、工科、文科、社科四大類,不需等級賦分制。

(以下“社會學”是政治、社會學、人際學、管理學的綜合)

理科(數理化):語文150 數學150 物理150 化學100 社會100 英語50 (理科培養高精科技人才);

工科(數生化):語文150 數學100 化學150 生物100 社會100 英語50 (小理科化工類人才);

文科 (文史社):語文200 數學100 歷史150 社會100 地理100 英語50 (文科培養文學人才)

社科 (社生地):語文150 數學100 社會200 生物100 地理100 英語50(培養社科類人才)

(每科總分均為700分)i

這樣就在原有的非理即文的基礎上增加了小文、小理 ,大大方便了不同類型學生的選擇,各科自行對應不同的大學學科;各科有各科的錄取分數,不需要等級賦分制度,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更加公平合理!而且在師資力量的配不上也是固定的,不會出現巨大的變化,有利於學校師生的穩定與安排。愛好物理的也會毫不猶豫報物理,因為沒有了等級賦分,就不好考慮排位,只會考慮自身的發展!


奧斯的世界


分文理二大類:4+2模式,理科:數學150分+物理150分+語文120+英語100+任選2科(70+70),總分660,突出數學物理;文科類:語文150分,歷史150,數學100分,英語120,其他2科(70+70),總分660


蒼龍四海


遼寧高考改革方案3+3,而是3+1+2模式。英語,語文,數學必選!物理,歷史,必須二選一。其餘四科任選。


比卡邱


有點主觀了吧😄

我上高中那會兒,就語文物理歷史能及格,而且都學的不錯。

物理可以說是理科裡趣味性最強的了,個人認為。為啥不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