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每個幼兒園的“受氣包”,都有一個把這些話掛嘴邊的家長

分享一個名叫豆丁男孩兒的故事。

他和我女兒在同一所幼兒園大班,也和我們住同一個小區。

我之所以關注他,是因為女兒經常提起他:

“今天豆丁的玩具被甜甜搶走,還捱了她的打,他哭了好久,好可憐”;

“今天戶外活動時,豆丁爬運動架嚇尿褲子了,小朋友都笑話他”;

“豆丁憋大便不敢跟老師說,結果今天拉褲子了,好惡心啊......”

這週末,我帶女兒在樓下花園玩,正巧遇到了豆丁,一個看上去乖巧斯文的男孩兒。

“豆丁,咱倆一起爬欄杆呀?”女兒邀請他一起玩。

他轉頭看了一眼不遠處和別人聊天的媽媽,小聲說:“我不爬,媽媽說太危險,會把腿摔斷的......”

“不會的,你看很安全的。”女兒自信滿滿。

他似乎有些心動,飛快跑到媽媽身邊:“我可以爬那個欄杆嗎?我們班的同學也在爬!”

“你敢嗎?摔下來怎麼辦?她不怕摔讓她玩去!”媽媽呵斥兒子。

豆丁垂頭喪氣地走回來,“我不敢,你自己玩吧......”

他專注地盯著我女兒爬上爬下,眼神裡透露出一絲膽怯和渴望。

這一刻,我似乎明白,女兒眼中這個膽小、懦弱,甚至有些“窩囊”的豆丁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了。

每個幼兒園的“受氣包”,都有一個把這些話掛嘴邊的家長

他是天生膽小、懦弱嗎?

並不是。

他是渴望嘗試攀爬的,之所以最後選擇放棄和退縮,一方面懾於媽媽的嚴厲阻止,更為重要的是媽媽對他的不信任,將他萌發出的內在勇氣和力量摧毀掉了。

5、6歲的男孩子,本應頑皮好動,卻在強勢母親的管教下,變成了溫順乖巧的小綿羊。

我想,籍此下去,他每遇挑戰、挫折、困境,潛意識中都會立刻浮現媽媽的那句“你敢嗎”,而另一種聲音又會本能地告訴他“我不敢”。

我們常說“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意指一個人內心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是需要從小慢慢積攢和沉澱的。

在孩子成長和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父母必須承擔起給予他內在成長力量的責任。

為孩子的成長助力,千萬別做“絆腳石”

每個幼兒園的“受氣包”,都有一個把這些話掛嘴邊的家長

從小樹立夢想的孩子,內心就會充滿進取的能量,然而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孩子在被問及“夢想”時,常常一臉的茫然。

本應愛做夢、最富有想象力的童年,孩子卻連自己喜歡做什麼、想要做什麼都不知道了。

孩子的夢想都去哪了?心理專家林纓認為:現在的家長普遍強勢,為孩子拿主意做決定,看似照顧得無微不至,實則粗暴地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

下面這一幕幕,家長一定不會陌生:

在選擇藝術課時,孩子央求大人:“我想學畫畫......”

“畫畫將來能有什麼出息,咱學鋼琴!”

帶孩子出去玩,孩子堅持要自己爬上山頂。

“別逞能了,快坐纜車吧,這麼高的山你哪能爬得上去!”

......

每個幼兒園的“受氣包”,都有一個把這些話掛嘴邊的家長

家長一次次地用自己的意志強行剝奪了孩子選擇和嘗試的權利,孩子也在一次次的失利中放棄了“拿主意”和“嘗試”的意願。

看似是愛,實則是強權,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都說虎父無犬子,但實際上,“虎爸”、“狼媽”培養出來的卻是一隻只小綿羊。孩子習慣了凡事有父母做主,內心湧出的小小的力量也在強勢父母的左右下被淹沒。

“賞識”和“肯定”讓孩子更自信、更有動力

自信是孩子獲得成長力量的最大動力,而孩子的自信又往往來自父母和身邊人的肯定和讚賞。

在生活中,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用欣賞的眼光及時鼓勵和認可。

比如,一慣懶床的孩子一天主動起床穿衣服了,一向不愛做家務的孩子飯後主動要幫大人洗碗了......

這時,家長如果只是滿不在乎地說“你早該這樣了”,那麼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就會倍受打擊;

而你若能及時讚賞地說:“寶貝你真棒,你變成大孩子了,媽媽真高興,加油!”那麼孩子就會獲得成就感,主動積極性也會更高。

如果孩子出於好奇心,或想在父母面前表現自己,做出超越本身能力或存在潛在危險的事,如學齡前的孩子自己拿暖壺倒熱水、自己過馬路,這時我們制止孩子的方式不應是喝斥,而是先肯定他的主動性,再給他講明白做這件事的危險後果,給他希望,告訴他再大一些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完成了。

每個幼兒園的“受氣包”,都有一個把這些話掛嘴邊的家長

孩子在嘗試去做一件事情時,不可能凡事完美不出錯,你不要只關注現在的結果,而是用長遠的眼光欣賞他未來的樣子。

比如,孩子在洗碗時不小心打碎一個碗,你一句氣極敗壞的“真是個廢物”,會讓孩子對自我能力產生懷疑,同時內心也會產生恐懼和壓力,下次再做這件事情時,就會有心理障礙,從而失去做家務的熱情;

而如果家長能及時給予安慰“寶貝,沒關係,慢慢來,誰都有做不好的時候,你以後一定會做得很棒的”,這樣鼓勵的話語,會讓孩子重拾信心,獲得繼續做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內心充滿力量,就會有希望,就會有追求美好的勇氣。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加油打氣,不輕言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