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物理學家楊振寧,爲什麼爭議一直不斷?

小荷剪影詩如畫

前一陣讀了《楊振寧文集》,現在根據我的瞭解說一說。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先生是我國早期著名的數學家。中國老一輩的知識分子都是很愛國的,畢竟那時候外患不斷,國家窮弱,知識分子想用自己的學識使國家富強起來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楊武之先生,著名數學家。用今天的話說楊振寧就是個學二代。

楊振寧先生是1957年得的諾貝爾物理獎,隨後的1962年楊武之先生在日貝瓦與楊振寧見面,雖然沒有把楊振寧勸回來,但楊武之的話還是對楊先生造成了很大觸動。

想來這麼一位愛國的老人,對自己的兒子後來(1964)加入外籍是會耿耿於懷的。

當然,我們站在楊振寧先生的角度考慮,二戰剛剛結束的二三十年是物理學發展史上的白銀年代,同時也是冷戰的高潮,他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加入美籍是非常有利於他繼續從事基礎研究工作的。

不能否認,楊振寧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對物理學最重要的貢獻——規範場論——甚至不是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工作。可以說楊振寧沒有選擇在那個年代回國,繼續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工作對他個人是最有利的。

楊振寧先生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敢於直言,在學術觀點上,他不看好弦理論,不看好重型加速器得罪了很多圈內人,同時也引發了很多爭議。

楊先生雖然是做基礎科學研究的,但他的思路很開闊,知道國家在不發達的時候應該重點投入有應用背景的新物理研究,所以他一直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呼籲年輕人重視做凝聚態物理,比如現在很熱的華人物理學家張首晟就是在楊振寧的影響下由高能物理轉投凝聚態理論的。

但楊振寧爭議最大的還不是以上這些事,他爭議最大的是以下三件事:

李政道和楊振寧在一起工作,

一、與李政道的交惡:李政道比楊振寧小一些,也是非常有才華的理論物理學家,他們因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分享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但這個獎也是日後交惡的開始。李政道顯然認為自己在這項研究中更關鍵,而楊振寧則認為他更資深。這最終導致兩人在學術上分手,再也不合作做研究了。兩個人的恩師吳大猷先生曾試圖說和,但於事無補。

這裡我不想做誰是誰非的評價,但這個事件必將成為未來科學史研究中的一個重大話題。

二、楊振寧在原配杜致禮女士去世(2003)後,轉年(2004)就娶了年輕的翁帆女士,這可能是楊先生爭議最大的一件事了。這裡我也拒絕作出任何更進一步的評價。

楊振寧回清華做了不少實事,包括給學生講過大學物理課。

三、楊振寧在晚年回清華創立了高等研究中心,並最終在2015年放棄美國國籍,恢復了中國國籍。楊先生創立的清華高研中心非常厲害,最近嶄露頭角的祁曉亮等新銳研究者就是高研中心培養的博士。

楊先生是物理學史中殿堂級的人物,他很有可能是還活著物理學家中對物理學貢獻最大的一個人。從這個角度,我們更需要多瞭解楊先生對物理學的貢獻,而擱置我們暫時無法理解的爭議。


物理思維


以前,楊振寧是美籍華人,但他在2017年恢復了中國國籍,所以現在可以說,楊振寧是當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是在世界上貢獻最大的中國科學家。

關於楊振寧的學術成就,我在網絡上也科普多次,他擁有13項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他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等物理學4個領域的世界級貢獻。簡單來說,楊先生是當今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是有史以來排名前15的物理學家,與費曼、朗道奠定20世紀物理學的白銀時代,是繼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物理學最卓越的設計師,他是華人驕子中的驕子,他的偉大是歷史級別的偉大。

那麼,這麼偉大的科學家,近些年網絡上確實有一些爭議,其實這些網絡爭議並不涉及他偉大的學術成果,還是當年拒絕回國的歷史舊賬。大家知道,楊振寧的安徽老鄉兼留美同學鄧稼先,可是以身許國,為我國國防事業貢獻了全部,深受國人愛戴,對比來看,楊振寧一直留守美國,直到近些年才回國,定居清華大學,尤其是在82歲高齡時候,娶28歲的翁帆為妻,儘管是明媒正娶,這仍然讓一些網友藉此汙名化楊振寧。


震長

楊振寧是誰?

回答一:理論物理學家、提出了楊-米爾斯理論、宇稱不守恆,在1957年獲諾貝爾獎。

吃瓜群眾:聽不懂,跟我有什麼關係?

回答二:老牛吃嫩草的那個。

吃瓜群眾:這個敗類!Balabalabala……此除省略十萬字。

所以你說為什麼他爭議不斷?因為身為一個名人,他身上夾雜了很多特質,但是偏偏普通群眾能插上幾句嘴的就只有一個老娶少妻,那就難怪他名聲不好了。

——你不噴他,吹牛侃大山的時候怎麼能顯得你懂這個人?


SilentTurbine

人們對楊振寧的爭議無非就集中在所謂的道德上

其實這也不對,楊振寧道德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集中在楊振寧該不該是儒家思想的聖人呢?

我們一談起楊振寧,幾乎會自動忽略掉楊老的物理學成就,每個人提起楊老的軼事都可評論一番。

對楊振寧的批評主要是對比錢學森和鄧稼先的事蹟。得出的理由便是:楊振寧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依舊停留美國,而在晚年的時候卻回國養老,這確實激發了一部分民眾對楊振寧的不滿。

但這裡面存在了一個認知誤區

其實物理學在最近一個世紀已經很細分了,大家都知道楊振寧是個偉大的物理學家,可是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具體的研究領域是什麼?在民眾眼裡,物理學家都應該會造原子彈,其實這忽略了理論和實踐物理學家的區別。

楊振寧專攻的研究領域是粒子物理學,而且從事的是理論研究。他的主要成就是為粒子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這就是楊米爾斯理論。

而鄧稼先是妥妥的核物理學家。新中國建立以後,迫切需要發展國防的人才,這一方面體現在導彈和核武器方面,而錢學森和鄧稼先都是相關領域的行家。我們這時候迫切需要實踐物理學家,而理論物理家的研究成果反倒是長期性的,這時候要求楊老回國,不但給中國幫不了什麼大忙,反倒讓世界損失一個物理天才。

我認為讓楊振寧轉行實踐物理學,是對理論物理學的一種巨大損失。

其實楊振寧留著美國,可以繼續科研,研究成果是全人類的,中國人自然可以共享。現在楊老回國了,在美國做的成就卻沒有花國人的錢,反倒晚年為中國做了貢獻,咱們應該偷著樂吧!

還有人把目光聚集在楊振寧和翁帆的爺孫戀上,企圖從道德上批判楊老

其實翁帆女士最有發言權。人家都沒有說什麼二話,你們這些噴子就閉嘴吧! 這件事,只要當事人沒有訴諸於第三方,咱們都沒有權利肆意批判別人!

楊振寧在道德上是沒有問題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可能你認為這種“過”就是當初沒有回國,和晚年娶了翁帆。但是這些依舊阻止不了楊振寧成為20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


科學認識論

楊先生之所以引起不少爭議,有以下三個事情也許可以折射出一二。

1.在諾貝爾獎金的領獎順序上,楊當年臨時提議自己先上臺領獎,打亂了既定的程序。李先生做出了妥協。結果呢?後來大家開始有了心結,因為在獲獎論文中李是第一作者,按照署名順序應該是李先上臺領獎。結果被楊臨時改動這個歷史性畫面,確實讓李先生越想越不是滋味。加上這個物理實驗是李叫自己的朋友與同事做的,李可能覺得自己的貢獻大於楊——這個具體怎麼樣也許可以參考趙天池教授寫的書。現在這些問題在科學界還在討論中,真相也許已經快被歷史的塵土淹沒。

3.反對中國巨型對撞機的建設。這個事情楊先生堅持他的觀點,在社會輿論也引起了爭議。


瀟軒

楊振寧的爭議點主要有兩個。

第一,新中國成立後沒有回國,還入了美國國籍。

第二,娶了一個年輕的老婆。

關於這兩點,我逐一批駁。

首先,我們有沒有資格要求楊振寧回國呢?沒有。楊振寧回國也好不回國也罷都是他的自由,我們不可以去道德綁架他。

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且不論那些本身就在海外的,就說那些原本在大陸後來離開到海外的(張愛玲、胡適以及等等無數名人),怎麼沒聽說有人罵他們呢?一般提到這些人,就是什麼時代的可悲云云,被攻擊或者認為需要反思的永遠是新中國而不是那些離開的人,那怎麼到了楊振寧這裡標準就不一樣了呢?

這樣的雙標還表現在,那些當年離開大陸的文人,大家覺得他們有骨氣、有獨立的思想,而那些留在大陸的人,卻要麼諷之為御用文人,要麼嘆息他們為什麼不走。到了科學家這裡就反過來了,當年回國的鄧稼先等人被捧上神壇(當然他們當之無愧),可沒回國的楊振寧就被罵得狗血淋頭。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科學家有用,或者說起碼那些罵楊振寧的人認為他有用。新中國少了一兩個文人大家覺得沒什麼,可大家覺得如果新中國多了楊振寧這樣一個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的人物,發展肯定會大大加快啊。

可是大家不覺得這有點太功利了嗎?那些沒什麼用的人,走就走了,我們甚至還因為他們走了反思一下自己。楊振寧這樣有用的人沒回來,我們就氣急敗壞,大肆咒罵。這樣的我們真的有資格去批評楊振寧?

我知道很多答主從楊振寧從事的領域出發回答這個問題,不錯,楊振寧從事的是理論領域,新中國既用不到,也無力支持他的研究。結果是,楊振寧回來後既做不了貢獻還有可能下場不好,而人類也損失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和諸多重要成果。

我贊同這些答主的看法,這的確是事實,但是我不想重點說這個。因為這豈不是與那些罵楊振寧的人一樣了?因為楊振寧有用,所以他沒回來有人罵他。所以我們就開始論證其實楊振寧對新中國沒用。拜託,不管楊振寧有沒有用,我們都不能這麼功利主義地去對待人家好不好。

有人拿鄧稼先與楊振寧做對比,我想說,你們有沒有考慮過你們所崇拜的鄧稼先的意見?鄧稼先要是知道你們拿他當例子來攻擊楊振寧,怕不是在天之靈都難以安息。楊振寧與鄧稼先可是一生的摯友啊!請大家理解一下摯友這個詞的分量。鄧稼先去世後,楊振寧悼念他的文章甚至就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上!

鄧稼先、錢學森等人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想當然地去道德綁架別人。楊振寧不回來,我們可以表示遺憾,可以不提倡,但是我們不可以謾罵他。

還有,楊振寧在中美關係正常化後,經常訪華,為我們的科學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似乎在噴子們的眼裡,這些都不算什麼,只有新中國剛成立那會兒的貢獻才算貢獻,後面的就不算了。

至於他的婚姻問題,我就一句話,關你們什麼事?婚姻自由不適用於科學家?

好在,正義不會被歪風壓倒。之前在一些大v的煽動下,確實有許多人攻擊楊振寧。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正義之士發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解楊振寧。前幾天霍金先生不幸去世,楊振寧又被提出來,與霍金進行對比。我很欣慰看到,絕大多數對楊老的評論都是正面的。


攸揚拾羽

我知道楊振寧先生為什麼引起爭議,也看了之前的應答和評論。我覺得,作為業內人士,應該替楊先生回應那些沒道理的攻擊。

李政道楊振寧共同完成了很多優秀的研究工作,包括因預言宇稱不守恆共享諾貝爾獎。後來二人關係破裂,對誰的貢獻更大各有說法。作為晚輩,不好對孰是孰非發表評論。我只想說,二人合作超過十年,共同發表了三十多篇論文,如果一個人不需要另一人,這種合作早就破裂了。合作的時候,兩個人有不同意見很正常。但關係破裂後,這些不愉快會被放大。無論怎樣,李和楊都是偉大的物理學家。

有人因此就對李楊一褒一貶,這是不對的。有人說自李楊分手後,楊再也沒有重要的工作。實際上,除了和李的合作,楊振寧還擁有Yang-Baxter方程,Yang-Mills場論這樣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後者,自然界的四大相互作用,三個(強弱電)都歸入了楊先生的理論框架,第四個引力相互作用歸入同樣具有局域對稱性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可見其重要性。有人曾請李先生評價Yang-Mills場論,李先生一瞪眼:“當然是偉大的工作”。雖然兩人再不往來,李先生也不改科學家實事求是的態度。

如果搞一個戰後全世界物理學家的排名,楊振寧不進前三也至少是前五,活著的物理學家中,恐怕只有溫伯格能和他相提並論。

不過,楊振寧很早就喪失了對自己本行的興趣,李政道則終生不改對物理的熱愛。我上大學的時候,楊先生來學校作報告時跟我們講:你們別搞物理了,要搞物理也別搞粒子物理。不過我還是去學了粒子物理,並有幸通過李先生的項目到美國進入了溫伯格的研究小組,後來還有幸得到李先生的親自提點。雖然現在我承認楊先生說的對,我也並不後悔當年的選擇。

有人拿楊振寧跟他的好友鄧稼先比較,指責楊先生當年沒有回國效力,而是“給美國人幹活”。卻不知1971年楊振寧回國時跟中央要求見鄧稼先,才把正在文革中被批鬥的鄧解救出來。而對於Yang-Mills場論,鄧稼先也贊為“可與牛頓定律相提並論”。將他們兩人一褒一貶,辜負了這兩位同鄉同學的友誼。在這個中美關係剛剛解凍時候,楊振寧抓住時機成為第一個回國訪問的華人科學家並受到了周恩來的接見,回美后四次公開演講宣傳新中國的成就。鄧稼先造原子彈,楊振寧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促進中美關係,兩位好朋友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為改變中國的國際環境做出了貢獻。

從60年代末,楊振寧就開始投入社會活動。參加保釣運動並發表演說,成為美國華人領袖為華人說話。促進中美關係為中國宣傳。90年代初我的一位朋友在石溪分校楊振寧身邊工作,告訴我每一次跟他聊天他都會談到中國。楊振寧李政道和錢學森鄧稼先一樣,都是偉大的愛國者。楊選擇晚年落葉歸根很自然。

然而網上竟然有人說他“老了就到中國混吃混喝”,這簡直太惡毒了。且不說楊先生在美國生活無憂,且不說僅僅是他的到來就給了清華很大的幫助,他倡導創立的清華高等研究院,還幫助請回了姚期智那樣的高人,這是對國家多大的貢獻!況且聽說他以90高齡,還給本科生講課。

好吧,他娶了翁帆,這是他引起爭議的原因。但無論你怎麼評價這件事,這是一樁兩廂情願的婚姻。齊白石一生N次婚姻,93歲時還想娶一位22歲的美女,在網上被當做勵志故事講。張藝謀同時染指四個女人生下七個孩子,媒體炒了兩天再也沒人提這件事。今天這個社會上,老富人們娶個年輕女子甚至三妻四妾的多了去了,也沒人抱怨。為什麼對一位對中國和全人類有過大貢獻的科學家不能寬容一些,那麼多的攻擊汙衊嘲諷呢?

還是這個社會戾氣太重,找了一個他們認為已經沒用的人欺負。


物理學博士



首先,應該指出的是,楊振寧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對世界物理科學的巨大貢獻是普遍認可的,這一點可以說是基本沒有爭議的。

第二,在楊振寧對祖國一一中國的貢獻這個問題上,人們的認識不盡一致。

有一種認為,楊振寧早年留學美國在美國長期定居並從事科學研究,在物理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貢獻卓著並獲得諾貝爾獎,這是客觀事實。但這跟中國的關係不大。在他正當壯年祖國正需要他的時候他沒有回來,到晚年了他又回到祖國,是來祖國養老的,對祖國的貢獻不大。

另一種認為,楊振寧雖然長期身在美國,但他對物理科學的巨大貢獻是屬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人類的,也應該是中國人的驕傲。楊振寧雖然晚年回到祖國,但仍然發揮著積極作用。他利用他在世界自然科學界的巨大影響力和號召力,為許多在外中國籍科學家起到了示範作用,激勵他們回來報效祖國。同時,楊振寧回國以後對中國科學研究和科研隊伍建設建言獻策,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第三,也是對揚振寧爭議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在82歲高齡時娶了只有28歲相差54歲的翁帆為妻。雖然這從法理角度上講並沒有問題,而且屬於楊振寧的個人私事。但是由於有悖長期形成的國人的傳統思想習慣認識,更多的人對此表示不能接受和認同。又因為楊振寧是個著名的科學家,人們也因此更認為楊振寧此舉實為不妥,是自私的表現。


誰憐一燈影

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原子不宇稱的觀點。因此兩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對於共同合作,他倆究竟誰出力要多些,我們不得而知。按照習慣,應該是誰出力大,誰的署名應該在前面。因為我們不知道,所以無法評說他倆孰是孰非。

在中國,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娶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青妻子,招來議論是必然的。因為中國人認為老人找一個比自己小五十歲的老婆是大逆不道的。而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嫁給一個比自己大五十歲的老頭,一定是圖了老頭什麼錢財。其實我認為沒有必要管別人的閒事。他們過的日子好不好,他們自己知道。過的好,自然會繼續過下去。過的不好,他們會自己分開。哪用得著我們耒操心?

如果真閒得慌,去研究一下他們關於宇稱的問題,或者找個其它的課題做一做,當個民科,也沒啥不好。如果知識不夠,就再充一充電。如果實在充進去,把初中高中的數理化題拿出耒做一遍,多動一動腦子,對大腦也是一個鍛鍊,可以避免老年痴呆。

其實,議論楊振寧娶年青老婆的人,多數對數理化研究的不深,他們與碎嘴子婆娘差不了多少,喜歡東家長西家短,唧唧歪歪,設個正事。他們的精力,就只能用在這方面。這些人與方舟子一樣,叨叨別人很在行,在自己的領域中,沒有丁點建樹。


勝天5

2003年楊振寧歸國定居,這本來是件大好事,但卻讓一些人不爽。於是,楊振寧歸國前,就開始有公知、大V寫文章黑他,說直白點,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在美國中情局領錢,或接受有中情局背景的基金支持的!

在這些大V的引導下,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把大V的口水,當成自己的初見誓死捍衛,跟著起鬨。那我們簡單說說真實的情況:

關於翁帆

翁楊兩家算世交,楊老前妻臨終前,曾託咐翁帆照顧楊老,最終選擇了嫁給楊老,巨大年齡差異,沒能阻擋翁帆對楊老的愛情,這本來是一個可歌泣的愛情故事,如果這都成了楊的道德問題,那麼你的心理得有多麼陰暗啊?

當初為什麼不回國?

楊老搞基礎研究,當時回國沒什麼意義,他留在美國繼續他的研究,1957年獲諾獎,64年才加入美國藉,也就是說他是第一個獲諾獎的中國人。

楊振寧回國前的貢獻:

楊老迴歸中國國藉前,有大量貢獻,簡單列舉幾個方面:幫助多個國內大學建立了世界頂級的物理實驗室,沒有他可以說中國的物理研究不可能達到今天的水平;他作為旅美華人協會會長全方位幫助中國和中國人,箇中貢獻不勝枚舉;此外楊老一直沒有停止給祖國捐錢,捐物,幫助國家發展。

楊老回國是為養老嗎?

不是,一個81歲不到的科學家,真不算老。2003年中國經濟發展起來了,有更多精來發展基礎科學,他這樣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回國,可謂恰逢其會,”蓋天之資也“。他不僅義無反顧地放棄個人利益接受祖國的召喚,還利用自己在世界科學界的影響力,勸說大批頂級科學家回國,這其中包括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因為楊老的加入,中國物理學的研究水平一下跨越了至少一個時代。

楊老回國對其個人利益是有損的

81歲的楊振寧,申請去任何一個國家,他都會得到重視和厚待。作為愛因斯坦之後物理學界第一人,在物理學界霍金無法望其項背,他如果是美國人,他在有史以來的物理學界,排名可能會進前五,僅次於愛因斯坦、牛頓等大師,就算現在因他回國,西方媒體不待見他,也不得不把他排進前十五位。

作為人類,楊老無愧於偉大的物理學家;作為中國人,楊老無愧於中華赤子。對楊老的貶斥可以休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