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汉族血统到底纯不纯正?

红烧鹰酱


有人总以历史上有部分民族融入汉族来攻击汉族血统“杂”,其实只是一滴水滴入海洋,对海洋的本质发生不了任何影响。由于汉族一直占据“易于人口繁衍的土地”,导致人口数千年以来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周边。每次发生战争,都会导致汉族像四周扩散以躲避战争。

如东汉末年,只幽冀两州汉民就奔往乌恒十万户合六七十万人。《后汉书》,这只是两千年来汉族向外扩散之一角而已。

只因占据了黄河流域华北大平原和江南之地四川天府,整个东亚地区,也只有这几块好土地,都被汉人占据,那就不难想象汉人人口的繁衍之快。

汉代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汉初人口约两千万,至武帝时代暴增近六千万人,短短七十年,人口增长三倍,可见黄河流域大平原的人口的繁衍力度。

偏偏黄河流域又是古代战争的频发地,同时“母亲河”并不慈祥,时常发一下脾气,导致中原先民一波一波的向四周迁徙。

因此,有人口学家说,古代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口的动力泵,源源不断的向中国各地输送人口……

而生活在内地的普通汉族人,绝大部分终其一生都接触不到“少数民族”,又怎样发生融合呢?

基因检测,我国的少数民族甚至日韩,其基因都含有不同程度的O3基因,很可能就是汉族人口扩散带去的。因为只有汉族有能力大量向外扩散人口。

这就是在基因学上,汉族血统比少数民族纯净的原因,因为汉族有肥沃的大平原进行人口大规模繁衍,而少数民族多生活在草原或西南深山,生产不易,极不利于人口繁衍增长,以草原游牧为例,诺大的塞外,人口总是在百万间徘徊,而且还不是自己繁衍的,多是抢来的人口,游牧每次南下,基本上都会掳掠人口,大量汉民备掳去草原,游牧最紧缺的就是铁锅(生活用品)和人口,导致大量汉人融入到游牧民族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部分游牧民族宣称自己是炎帝子孙或黄帝子孙”的原因,应是被掳去和迁徙过去的汉人带去的,因此给游牧留下祖先传说的痕迹。

反而是边疆的各个少数民族自古以来互相杂居,他们更有机会接触到“外族”,因此时常发生通婚情况。所以基因检测下,少数民族的基因多是混杂不堪,就不难解释了。


月色浸花冷


以基因来判断民族是有很大的错误存在的。

比如O3-M122的能确定的共祖时间是两三万年前。

两三万年前别说汉族,任何民族意识都没有形成,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都没有形成。

简单来说,只能说明2万多年前的这只O3-M122的部落在东亚地区迅速扩张并驱赶了其他的族群,所以形成了东亚地区O3成为了主体。

所以,在民族意识形成时,比如华夏族共同体的概念形成于东周末期的话,就有两个明显的问题存在:

  1. 匈奴、东胡、和如今周边的一些非汉族,也存在大量的O3人群。以匈奴为例,也许他们很多人和华夏族有比较近的血缘关系,但从文化上他们自认同他们是匈奴人,并不是华夏人。包括后来的鲜卑、鲜卑如今已经融入了汉族,今天的汉族里可能有不少是鲜卑人的后代,但他们的Y染色体就是O3。所以尽管汉族以O3为主,但依然无法改变汉族有匈奴、鲜卑的多民族融合组成的历史。就现代来说,比如:朝鲜族里面有三分之一也是O3,那么这部分朝鲜族是汉族吗?
  2. 当时的华夏族,也存在大量基因非O3的人,典型的就是以曲阜孔家的DNA抽样结果来看,孔子的Y染色体单倍群极大的概率是C2南支,并不是O3,乃至有可能宋国人、殷商的贵族主体可能是C2。你敢说孔子不是华夏族不是汉人吗?有可能大禹的基因是O1,炎帝的基因是O2,那么他们是不是华夏是不是汉人的先祖呢?(大禹和炎帝是纯假设,并没有考证数据来源)

所以以基因来说汉族的“纯”或者“不纯”都是非常的不正确。


茗居枫海


汉族/华夏族发祥于黄河流域一带,也就是西安/长安、洛阳,包括河南陕西两省的中原地区。汉族/华夏族是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汉族/华夏族人口比例居全国第一,世界首位。汉族/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华夏族历史悠久。

至于汉族/华夏族的血统纯不纯正?汉族/华夏族是不是中国人?纯属是一少部分的满遗故意挑衅而已。一个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已经五千多年的古老民族─华夏文明创造者,当然是中国人了。所以汉族/华夏族的血统是纯正,这个毋庸置疑。

如果说汉族/华夏族的后来有没有分支?这个是有的。比如是南方的客家、西南的任佯……民族分支的血统不纯正是有的,主要是一部分已经被其它民族同化了。有的到现在连汉族的户籍身份都已经没有了,标上其他民族了嘛!但是南方客家与西南任佯的这两个汉族/华夏族分支,民族意识观念肯定比北方强了一点。其原因主要是被其他民族同化的时间长了,当然也想要恢复自己原本的民族身份喽!所以对自己的民族意识观念首先要强。俗语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时间的循环。北方原本的汉族/华夏族呢?主要是明朝灭亡过后,被满族同化了两百余年,因此才刚刚满化。想要重返自我,一时之间接受不过来而已。这是北方一部分汉人,同时也有南方一些少部分汉人的满化因此而导致的。也许是跟清朝的民族高压强化政策有关。

但是近几年,西安/长安、成都、武汉的汉族/华夏族同胞,重返自我的民族意识观念表现强度显得还是突出的,非常好!

数百年来,汉族/华夏族同胞的命运虽然经过崎岖坎坷,被其他民族同化过。但是汉族/华夏族人民不屈不饶,前赴后继而不畏艰辛的勇敢精神!也就是汉族/华夏族勇敢无畏牺牲的坚定不移,最后还是得到重返自我的民族尊严!

所以我觉得汉族/华夏族的血统还是纯正的。










汉化失败


这里列举的例子全都是y染色体啊,所以就不考虑线粒体mtDNA的遗传或者母系血统的问题吗?汉族的繁衍后代莫非只靠男人自己内部解决?

以上自然都是开玩笑的话,分子人类学需要考虑的两个问题是:

1、从样本容量的角度考虑,任何实验室都不可能将14亿人口的DNA逐一测量。

2、民族(nation)是一个比较晚生的、拥有特定意义的概念,以此作为研究DNA遗传的单位,恐怕会产生时空上的错置。

我掌握的知识比较浅薄,对第一点没什么可说的,下面就谈谈第二点。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汉族才成为一个民族(或族群)?

很显然,一个民族或族群,只有在族际互动中才会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通过这种不同来界定同胞的相同。因此,如果我们要观察汉族的形成,必须要确定“族群意识”(ethnic consciousness),即:

在不同人群的相处中,汉族的族群性能否组织起内部的思想;在不同人群发生竞争时,汉族的族群意识能否进行内部的动员。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情况。

17-18世纪左右,清朝鼓励内地的汉民前往云南开发经济。其中,在云南大理府云龙州的白羊厂银矿,就有来自湖北、湖南、四川和临安各地的移民矿工。除此以外,滇西的回民也加入其中。

有趣的是,当内地汉人移民与回民矿工发生矛盾时,组织起前者行动的并不是对汉族身份的认同感,而是基于乡土地缘关系的地域认同。道光元年(1821)白羊厂银矿的矿丁械斗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清朝在审问组织械斗的临安籍“客长”秦贤中时,得知:

秦贤中恐怕临安人少不能抵御,知道从前已经奏结的悉宜厂命棠,回子与湖广人本有赚恨,想借此激怒楚民出头帮助,就捏造回民先杀临安人,后杀湖广人,要抱悉宜厂旧仇的话,叫他硐伙未获的李满大照依写了揭帖一纸,交给他未获的工人张小二丢入寿佛寺门内。

与回民发生冲突的并不是汉人,而是楚民、临安人和湖广人。

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才是汉族的问题,大家应该有一个清晰而严谨的认知。


HuiNanHistory


其实这个问题本来并不存在。杂交优势是人类进化的保障,近亲繁殖只能导致越来越弱智。

不过还是稍微认真回答一下吧。

从人类学角度看,汉族连同一人种都不是,更不用说纯正血统了。华南一带很典型的马来人种,长江流域及以北占大多数,是蒙古人种。如果说阳光气温能影响肤色,头盖骨绝对是人种区分标志,很容易看懂。尤其前额。

从历史上看,华夏一直在对外扩张侵略,又多次被征服。百越,高句丽的大部分,都是华夏征服后融入的。南北朝五代十国则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侵融入华夏。侵略东胡还在秦长城修筑前,燕国打不过暴秦,却打得过毫无提防的东胡。最早的辽南汉人,相当一部分很可能就是当年部分东胡人汉化。

甚至隋唐皇室都有典型的鲜卑血统。李渊家族很可能是突厥人的后代,所以隋唐的服饰风俗饮食习惯与中原传统大不同。唐朝重用那么多武将,都是典型的胡人长相,很说明问题。

也有人说DNA,查来查去,纯正的汉人居然是羌族?更纯正的在藏南?还没说非洲老祖母。

辽金占领华北,西夏占领西北,蒙古人统一中国后到哪去了?可以认为相当一部分人融入汉族了。

更早,秦对六国,可以认为是异族入侵。所以六国不服气,就挨打,然后秦就杀戮无数,拿下六国,六国不肯屈服,十五年暴秦就亡了。


jack200351227


你这个问题不清晰,所列出的基因说也不对!你问的不是华夏族,而是汉族。谁都知道;汉族的名称是怎样形成的?是来源于汉朝吧!当时的称谓是;凡是汉朝的土地上生活的人,接受汉朝统治的人,都是“汉人”。所以,汉族不等于华夏族!举一个最简单的民族说吧;匈奴当时属于“外邦势力”,是非汉人。但是,南匈奴最后全部归属于汉朝,并赐姓为“刘”。你说他们的基因还是属于OM175吗?难道他们的现在后代不是汉族?还有后来的鲜卑,部分突厥,也都融入了汉族。他们的基因也是OM175吗?那么,既然他们都属于“汉人”,为何“五胡乱华”为何被称为“异族入侵”呢?他们大部分的祖先都是汉朝人——也就是说都是汉人,那就当然也有权争夺原属于汉朝的统治区域吧?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仅是问“汉族”的血统“是否纯正”,起码应该包括匈奴、鲜卑、突厥等的父系基因在内才对吧?那就是说“汉族”的基因除了OM175,还应该包括匈奴、鲜卑、突厥、甚至党项等族的基因吧?因为他们都曾经属于“汉人”啊!


傲视苍穹39


从目前人类分子学的研究成果看,汉族血统还是比较纯正的。

这种纯正,主要反映为两点:一,汉族的主体基因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如O-M122,占据50%以上;二,南北方汉族在Y染色体上保持着90%以上的相似度。


(亚欧大陆各民族Y染色体构成图,汉族以96%的M9组成暂列第一)

过去,我们总会怀疑汉族的血统是否纯正,对于北方人,总是一而再的提及五胡乱华,对于南方人,则是不辞辛苦的说及百越与南蛮民族融合,然而时至今日,在父系Y染色体的遗传基因构成上,我们终于可以大声疾呼: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都是拥有纯正血统的炎黄子孙。

这种几乎是不可思议的遗传,到底是怎么达到的呢?

一、早期东亚的原始人类

在中国,通过考古,我们可以追溯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古人类遗存,这些人类是否安然的保持至今,我们谁也不知道,但从人类分子学的角度分析,似乎这些人应当是灭绝了的。

姑且不管是否真实,先这么认为吧。

第一批到达东亚的古人类,其基因代号应该是DE=YAP小黑矮人和C-M130棕色人,他们是最早的东亚主人;第二批到来的是K-M9黄种人的一个分支O-M175,他们后来居上,赶走了先来的小黑矮人和棕色人父系,占有了他们的母系,以至于小黑矮人D=YAP退往南亚、日本、太平洋等边地,而棕色人C-M130则前往北亚和中亚甚至北美。

(Y染色体主要演变历程)


二、炎黄时代的东进政策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炎黄族群来自中原,但从历代的记载看,我们总是存在疑惑,为何黄帝会居住在西边呢?

通过基因的解读,尽管很难接受,但事实上炎黄部落便是西戎的一支,从今日的汉族血统看,其实我们常说的中原与四夷并非真的差异那么大,中原、西戎、南蛮和东夷都出自O-M175,只有北狄与之差异较大,含有较多的C-M130以及中亚传来的其他父系基因。

O-M175从西南进入中国后,开始演变,最早分化出的O-M119沿海路到达中国东部、南部,形成东夷集团,紧接着产生O-M122由陆路进入广袤的长江流域,形成南蛮集团,这两支原始人非常厉害,他们赶走了最早到达东亚的小黑矮人D=YAP和棕色人C-M130,成功占据整个东亚、南亚和附近岛屿。

随着时间推移,南蛮集团O-M122西迁的一支分化出O-M117,来了个回马枪,从西边入主中原,这支队伍对应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炎黄。

(亚洲先人迁移示意图,O3代表M117,O1为M119,O2为M122)



炎黄合作,在河北打赢了蚩尤,从而兼并了整个东夷部落,并顺势攻下南蛮的部分地盘,这个时期对应的就是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整个华北由四处开花开始合并为一,汉族的前身华夏便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进入大融合阶段。

最终随着周武王灭商,东夷和中原真正合而为一,周代表的是O-M117,商则是O-M119,楚为O-M122,这便是中国汉族最主要的三个父系基因来源,他们都源自O-M175,这三支占到汉语基因的七成以上。


如果再往上追溯,汉族的父系Y染色体就是由96%的M9和4%的M45组成,已经算是全球各主要民族中最纯的了。

.................................


圭海四记


不请自到。汉族是一个现代概念,二十世纪(准确的说是1901年)才传入中国。汉族一词,跟坦克一样,是一个外来词汇。原本的中文没有这个词汇,中文有的叫家,叫姓氏、叫宗族!什么叫民族?这个比较复杂。但简单的说,西方人在文艺复兴后期(16世纪)发明了一些政治词汇。不仅包含政治意图,而且假想敌的就是中华文化。这些词汇是:民主、自由、民族、血缘等等。这,是首先要说清楚的前提。

一、氏族传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亲生、过继、抱养是一样的,只要父母赐予了姓和名,就是家庭、氏族的合法继承人。以现代国家民族政策为例。一个张姓的汉族男子,娶了一个马姓的回族女子为妻,符合国家收养政策,抱养了一个不知父母的婴儿并养大,这个孩子可以从父登记为汉族、可以从母登记为回族。而他的亲生父母,或许是蒙古族、朝鲜族,甚至可能是蒙古国的、朝鲜或者韩国的,只要不能提供证据,反而不能被登记为蒙古族或者朝鲜族。试问:这是答主需要的民族嘛?答主题目中的汉族,是这个意思嘛?

二、生育与养育

以上例。这个孩子长大,是养育之恩大于天,还是生育之恩大于天?很显然是养育之恩。那么,生育之恩呢?重男轻女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传统文化。超生游击队的节目曾经上过央视春晚。有一个奇怪的问题是,夫妻二人都想生个儿子,为啥生出来的是个女儿呢?自己生育的自己不能做主、是谁在做主?甭拿什么X染色体、Y染色体说事。人类生育有上万年的历史,染色体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对人类而言、对生育而言,染色体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瞬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生育之恩,究竟应该感谢的是谁?未知!如上例,这位孩子的亲生父母,有资格说自己有生育之恩嘛?

甭说这是个例。跟自己父母做过DNA比对、确认过亲生的,占现代人的比例,有千分之一、还是万分之一?科学发展决定了全人类都无法重视亲生,而中华民族是其中最智慧的一个民族,亲生、过继、抱养一视同仁,以赐予姓、名的方式维系氏族的传承和言行。这是绝高的智慧!

整天炒作这些民族、血缘等虚无缥缈的话题,你对养育你长大成人的父母有多大的疑惑啊?

作为炎黄子孙,尽心尽力的侍奉赡养好养育你长大成人的父母,才是天道!

三、人种

据说。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两个民族,一个是中华民族,一个是犹太民族。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犹太民族,是一个曾经连国土都没有、只能在满世界流浪的民族。现代社会,普遍立法禁止近亲婚姻。在西方,曾有过皇帝为了血缘纯正,娶同胞妹妹为妻的荒唐。楼主血缘纯正的价值何在?是要反对智慧,追求弱智嘛?

楼主在提问中说:【南北汉族在Y染色体上差异很小,90%的相似性】。难道你没有听说过,人和大猩猩DNA的相似度是99%嘛?大猩猩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和果蝇DNA的相似度是79%。按所谓的DNA相似度论,果蝇或许是你的远房亲戚。嘿,你认这亲戚嘛?

四、有文化很重要

一个中国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文化传承不断的中国人。放着祖上传下来的氏族文化,顶着姓、名的传承,不知珍惜。反而把西方的民族、血缘奉若瑰宝。怎么说你呢?

套用一位网友的回复:你摇一摇脑袋,能听见大海的声音。


沧桑短笛


现在根本就没有百分之百纯种汉族血统的纯种汉族。北方是胡汉混血。南方,一开始,是汉百越混血。唐朝以后,南下的北方汉人都是胡汉混血。这些胡汉混血和百越混血,胡汉百越混血。粟特沙陀人进入中国北方南方,汉化,变成汉族。北方南方都有粟特沙陀血统。色目人进入中国北方南方。有些色目人是蒙古族。信伊斯兰教的那些色目人是回族。还有一些色目人可能汉化变成汉族。阿拉伯人进入南方沿海地区。南方有阿拉伯血统。荷兰人来到中国东南沿海。东南沿海地区可能也有一些荷兰血统。哥萨克人进入中国东北。俄罗斯人进入中国东北。东北酸菜可能是伏尔加德意志人带来的。中国东北可能有哥萨克血统,俄罗斯血统,德国血统。这些中欧混血后代很可能都是汉族。汉族有纯种汉族血统,胡人血统,百越血统,粟特沙陀血统,色目人血统,阿拉伯血统,荷兰俄罗斯德国血统。


山岭海岛


世界上的多数民族,包括汉族在内,都不完全是血统意义上的,而主要是文化共同体意义上的。

汉族起源于刘邦建立的汉朝。当时在汉朝统治版图内的所有的部落、种族和诸侯国,统称汉人。在这一统治框架内,在统一的政治文化即儒家文化的灌输和渗透下,形成了一个大致统一的文化共同体。

这一文化共同体经过长期的融合和演化,在通婚、共同习俗、共同经历和记忆(尤其是二十四史)、集体情感等的串连下,逐步变化为一个统一的族群共同体,也就是汉族。

所以,汉族的本质特征不是血统,而是儒家文化,尤其是被尊奉为政治文化的儒家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