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汉人、汉语、汉字形成的原因都是跟汉朝有关吗?

小鉡


把汉族、汉人、汉语、汉字跟汉朝扯上关系,实际上是腐儒们企图捧回孔子,与执政者分庭抗礼,再来以此“士大夫共治天下”。

一、汉族是一个现代词汇

西方文艺复兴后期,有预谋有组织的抹黑中华文化,以掩盖西方历史文化的苍白和中断。因此诞生了专用的理论、概念、名词。自由、民主、血缘、民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政治概念。以血缘为例,在DNA技术发明之前,根本就没有、也不可能有血缘的鉴定。血缘是实际标准,还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一目了然。

nation最早发明于16世纪。日本更早接受西方文化,nation被日本人接受。进入20世纪的中国风雨飘摇,能人志士四处学习救国理念和知识、科技。nation进日本进入中国,从此中国有了民族这个词汇。

在民族这个范畴中,最大的、最共识的词汇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发明于1901年,发明者叫梁启超。对民族这个词汇,梁启超有一句断言:

立於数千年之后。而指前者发现於历史上之民族。一一求今之民族以实之。非愚则诬。(摘自梁启超《中国史叙论•第五节人种》)

二、汉人三解

在历史上、在现实中,汉人有三种理解方式。

1、汉地人。在历史上。燕人张翼德、常山赵子龙,在中国是尽人皆知的。这里的燕人、常山,都是指的地区。源自中国文化中的出生地概念。在现代,西北的汉子、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同样指的是地名。若某某人就是某某族人,哪岂非中国有燕族、常山族、西北族、东北族?所以,汉人=汉地人,是一解。

2、汉朝人。老秦人、唐人街、辽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都是指的是一个朝代或者时代。唐诗是唐朝时的诗、宋词是宋朝时的词,元曲是元朝时的曲。若汉人是汉族人,哪唐诗宋词元曲就成了唐族人的诗,宋族人的词、元族人的曲。所以,汉人=汉朝人,是二解。

3、蒙古、色目、汉人、南人。蒙元一朝,对中华疯狂的民族歧视,把人分成四等,一等人蒙古、二等人色目、三等人汉人(北方地区的中国人)、四等人南人(南方地区的中国人)。

请注意,汉地人是以地分类,汉朝人是以时间分类,而三等汉人却是以人分类,若以汉族(同样是以人分类)说历史,三等汉人才是最贴近的历史。有人喜欢嘛?

汉人是元朝对中国人种族歧视的产物。令人不堪接受。但是,一如满清是异族统治,但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清朝一样,三等人汉人是第一次官方称谓。历史就是这样,你可以喜欢不喜欢,但无法改变。在此之后,五族共和中,第二次有了汉族这个概念。我更相信,我们现在使用的汉族,是五族共和提出的汉族概念,跟蒙元的三等汉人没有直接关系。汉朝?一点也扯不上。


三、汉语

汉语更是一个现代化词汇,从普及普通话开始。历史上有过雅音、官话,但都是局部、小范围的,基本不涉及普通百姓。孙中山时期的普通话标准之争,才是汉语真正诞生之时。举例来说,南京话。我工作生活在南京多年,南京话我能听得懂嘛?听不懂。即便祖祖辈辈生活在南京的,也不敢说听得懂南京话。听不懂到什么程度呢?这会“生活在南京多年,南京话我能听得懂嘛?”若用高淳话说,除高淳人之外,南京人都听不懂。

高淳话是汉语嘛?一句“您吃饭了嘛?”,99%的中国人都听不懂,能不能叫汉语?高淳话若不叫汉语,叫什么?这就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走出南京,高淳人就是南京人,就是老乡。高淳人、除高淳之外的南京人,都这么理解。操弄汉语这个概念,有益、还是有害?一目了然。


四、汉字

大篆及其之前,“文字异形、语言异声”是事实。全国性的文字,起源自秦朝。秦篆又称小篆,秦隶又称隶书。其中的隶书,更是中国文字第一次被称之为方块字。方块字从秦隶开始。若要为中国字起一个纪念性的名字,秦字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历朝历代,对中国字的贡献,任何朝代都无法望秦朝的项背。叫秦字,也体现中国人崇尚英雄、铭记杰出、有贡献于国家、民族的文化。

现代使用的宋体、楷体、仿宋,本质上是书写风格的变化,皆源自隶书,且与隶书没有质的变化。笔发展了、审美眼光发展了,如是而已。至于汉朝,以文字历史论、以现行文字论,跟汉朝没有一毛钱关系。为啥叫汉字?汉字,解释成汉族文字,可以理解。但哪是一个现代概念,扯不上历史。把汉字生拉硬拽的跟汉朝扯上关系,客观上导致方块字的起源、发展、文化的空洞、缺失。


我个人非常赞成梁启超先生的思想。

叫中国字、方块字,是最靠谱,也是最有利于民族团结的称谓。


沧桑短笛


首先汉人这个称呼,最早是在汉朝的时候,西域人如此称呼中原人,于是汉人这个称呼延续到了今天,注意,虽然后来唐朝宋朝朝代名不同,但是他们依然叫自己为汉人,比如唐朝的司空图,“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可见他们对汉人这个称呼是认可的,而且是统一的。所以汉人的称呼可见记载的最早来源自汉朝,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其实,民族团结,就是和而不同,不同不等于不团结,毕竟,各个民族文化不一样,是客观存在的,要做到相互尊重,理解,才能团结


小九九11


中国从夏商周的奴隶制社会中,没有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而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则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形成,但民众并没认同,思想并没形成,而随着秦亡汉立,高度中央集权制得以传承,但是汉朝统制者在面对北有强大匈奴,而自己刚从战争结束中建国,此时国贫民弱,此时民思安定,国家也思安定,恢复生产,恢复国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时下的主目标,而汉初的无为而制更有利于民力恢复,随着国力恢复,人民对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也渐渐认同,而随着汉武帝对匈奴战役的一次次胜利,国力一次次提升,强大的统一的,自信的大汉民族依然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