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揚子江邊,黃家湖畔,武漢科技大學一直靜靜地矗立在那裡,“厚德博學,崇實去浮”是始終的堅守。從清末到如今,百年滄桑裡,武漢科技大學在割捨不掉的歷史淵源裡,延續著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鑄造了共和國的鋼鐵脊樑。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崢嶸歲月誕生鋼鐵搖籃

1898年2月26日,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提出了創辦工藝學堂的設想:“工藝一切尤多拘守舊習,不能用新法制造,以致利權外溢,民生益困,亟應創設農務、工藝各學堂,採用西法,實力講求,以開風氣而廣利源。”同年3月16日,張之洞正式向朝庭上折《設立農務、工藝學堂暨勸工勸商公所》請求設立工藝學堂,之後光緒皇帝欽定了工藝學堂的設立。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張之洞

1898年11月21日,工藝學堂的招生廣告《札發招考工藝學生告示章程》正式公榜發佈,第一批學生額定為60名,學制三年,分習汽機 、車床、繪圖 、翻沙、打鐵、打銅、木作、漆器、竹器、洋蠟、玻璃等各門工藝。工藝學堂的創辦開創了我國實業教育的先河,也成為了武漢科技大學的壯麗起點。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學堂負責人、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家梁敦彥

1901年,清廷令各府書院改為中學堂,各地書院紛紛改制,張之洞也隨之對湖北原有文武實業學堂實行全面調整改制。1902年,張之洞推行新學制,成立學務處,任梁鼎芬為總提調,主管學政,實施全面改革 。此時,工藝學堂改由學務處管理。至1907年,學校遷至曇華林,並更名為省城中等工業學堂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1903年赴日本留學,1910年學成畢業,回鄂任教於中等工業學堂併兼任該學堂工場場長。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李四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中等工業學堂師生積極投身於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教育部於1913年8月頒佈了《實業學校令》和《實業學校規程》,規定實業學校分為甲 、乙兩種 。甲種實業學校基礎和條件比較好,所以定為省立學校,分預科、本科,預科1年畢業,本科3年畢業。根據教育部的規定,省城中等工業學堂於1914年改名為省立甲種工業學校 。這一時期,由於軍閥連年混戰,民不聊生,學校處境艱難,維持不易 。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湖北省立甲種工業學校第三、第四次金工科畢業生名單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在這場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運動中,甲種工業學校的師生高揚愛國主義旗幟,捨身取義、勇赴國難,譜寫了學校歷史上的光輝篇章 。

1922年9月,民國教育部出臺了“壬戌學制”。新學制對中等教育的改革力度最大,它延長了中學教育年限,職業各科定為初級4年,高級2年,或初級2年,高級4年。湖北甲種工業學校也於1922年更名為湖北省立高級工科中學校。校址仍在城內曇華林,設有機械、染織、圖案三科,並附設有印刷廠、木工廠、機械廠。學校常年經費只有四百餘元,設備簡陋。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湖北省立職業學校成立紀念刊

1926年9月,北伐軍攻打漢陽 、漢口,長期圍困武昌城,城內校務停頓。1927年4月,湖北省政府成立,李漢俊主持全省中等學校恢復和改組工作,師範 、職業學校概併入普通中學 。由此,學校先後併入省立二中、省立三中 。

1935年,教育部令各地興辦職業學校,以突出職業教育的地位,為國家建設培養人才,特別是為國防建設和國家工業化培養技術人才。省教育廳遂將附屬各省立中學的中等職業教育獨立,成立專門的職業教育學校。學校於1935年更名為湖北省立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學校機械工廠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了持久抗戰,沿海沿江的工廠 、學校大規模內遷。1938年8月,省教育廳制定《湖北省公 、私立中等以上學校聯合設立辦法》,成立湖北省聯合中等以上學校(簡稱湖北聯中)。學校成為抗日聯合中學高級工業分校,輾轉遷徙至湖北巴東、四川彭水,最後到達湖北恩施的宣恩一帶,顛沛流離,艱難遷徙,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抗日戰爭結束後,學校於1946年遷回原址復課,開設土木、機械、應用化學3科,春秋兩季招生。第二學期統計共有13個班,學生491人,均系男生 。至1947年2月,根據湖北省教育廳指示,學校恢復省立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舊名。1949年3月漢陽高工有12個班,學生347人,校長徐善同,學校還被省教育廳評定為學風尚好、成績甲等。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校長徐善同

萬象更新
鑄造鋼鐵熔爐

1949年5月16日,隨著武漢的解放,漢陽高工被武漢軍管會文教接管部接,學校終於回到人民的懷抱。同年9月,漢陽高工遷至武昌西捲棚,與省高商 、省女子職業學校合併,改為湖北省高級職業學校。不久,高商、高職很快又劃撥出去獨立建校,原漢陽高工仍留在武昌西捲棚,更名為湖北省武昌高級工業學校 。

1952年進行全國性院校調整,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實施《中南區工業性質中等技術學校整頓調整和發展計劃》。根據調整計劃,武昌高級工業學校的土木科併入新建的中南建築工程學校,電氣科調併入鄭州電氣專科學校,化工科調併入廣州工業學校,紡織科調併入鄭州紡織工業學校 。

1953年4月1日,武昌高級工業學校機械科與從江西萍鄉遷來的大冶鋼鐵工業學校合併,成立中南鋼鐵工業學校,由華中鋼鐵公司領導,隸屬於中南鋼鐵工業局。隨後,廣西賀縣的中南第七工業學校採礦科師生 、湖南工業學校冶金科師生 、柳州高工的部分教工 均調整併入學校 。1953年冬,學校遷至石牌嶺新校址。當時的專業設置有:工業廠房及民用建築、冶金工廠電氣裝備、冶金工廠機械裝備、鍊鋼、鍊鐵、礦山機電 6個專業。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重工業部武昌鋼鐵工業學校畢業證書

1954年,學校改由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領導,更名為重工業部武昌鋼鐵工業學校。1955年6月,學校學生人數達到1822人。1956年,學校改屬冶金工業部領導,易名為冶金工業部武昌鋼鐵工業學校。武昌鋼校學制改為4年,成為中南地區唯一的一所鋼鐵工業學校,在普通高中之前擇優錄取學生 。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1958年“大躍進”中,武漢高校發展迅速,老校合併擴大,同時還增加新校,使高等學校從1957年9月的19所增至32所。同時,大辦鋼鐵,鋼鐵工業迅速發展,國家急需大批鋼鐵工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當時武漢鋼鐵公司正承擔著培養大批技術幹部的繁重任務,亦急需籌建一所鋼鐵工業學院 。於是,迅速籌建武漢鋼鐵學院的想法,很快在冶金部與武漢鋼鐵公司之間一致起來。

1958年7月8日,武漢鋼鐵公司正式向冶金部提出“關於籌辦武漢鋼鐵學院的意見”的報告 。同時,武漢鋼鐵公司也向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提出報告:為了適應工農業發展的需要,擬在原武漢鋼鐵公司業餘學院和武昌鋼鐵工業學校的基礎上,成立武漢鋼鐵學院,要求將設在武昌石牌嶺的武昌鋼鐵工業學校校舍與設在青山的武昌建築工程學校校舍更換,以便貫徹執行教學與實際相結合的方針 。”

同年7月中旬,冶金部原則上批准了武鋼的報告,並指示:“漢鋼鐵學院招生及服務範圍以中南地區為主,兼顧西南、華東。湖北省人民委員會也同意武鋼的報告:經研究同意這個意見。同時現在鋼校的校舍面積大於青山建校,建校在不需增加基建的情況下可以擴招學生。因此決定將兩校校舍互換 。”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根據冶金部和省政府指示,以武昌鋼鐵工業學校 、武漢業餘鋼鐵工業大學為基礎組建而成的武漢鋼鐵學院在武漢鋼鐵公司統一領導下緊鑼密鼓地運轉起來,並於當年在全國招生。本科專業設有鍊鐵、鍊鋼、軋鋼、冶金機械、工業企業電氣化、煉焦化學。同年9月,武鋼幹部學校 、武鋼第三技校的校舍及部分職工併入 。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李一清、韓寧夫陪同毛主席視察武鋼

1961年9月,原湖北工學院(校址在漢陽)停辦,該校冶金機械專業師生併入學校。1963年6月,學院改為直屬冶金工業部領導。

1966年至1969年“文革”期間,武漢鋼鐵學院停止招生。1970年恢復招生,改為推薦選拔。當年機 、電 、軋三個專業辦了工農兵學員試點班(學制兩年),開始恢復教學工作。1970年,學校下放到湖北省,實現雙重領導,以省為主管理。

1977年,廢除推薦選拔,恢復招生考試,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歷的工人、農民和解放軍指戰員,恢復招收本科生。1978年,恢復全國統一招生。武漢鋼鐵學院實行由冶金部、湖北省雙重領導,並以冶金部為主的領導體制。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 。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原中央政治局委員吳官正同志1986年到學校視察工作

1995年4月5日,經國家教委教計71號文及冶金工業部冶人[ 1995]203號文件批准,武漢鋼鐵學院與武漢建築高等專科學校 、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繼續實行冶金工業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冶金工業部管理為主的體制。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原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校門

1998年,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需要,學校成為第一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劃轉院校。到1998年年底,學校共設置43個本 、專科專業,11個碩士學位點,各類在校學生13000餘人 。

1999年4月28日,根據教育部教發[ 1999]55 號文件同意,省人民政府鄂政發[ 1999]41號文件批准,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正式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校本部設在青山區任家路和平大道947號,學校下設15個學院。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揭牌現場

繼往開來傳承鋼鐵精魂

武漢科技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構建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醫、文、經、法、哲、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體系。設置有19個舉辦本科教育的學院(部)、72個本科專業;擁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5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學校在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授牌儀式上(左一)

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等3個學科被湖北省列為國內一流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近五年,學校主持和承擔了國家“973”“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等國家級項目350餘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獎100餘項;2007年以來,獲得18項國家科技成果獎。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耕耘兩甲子青山依舊,興學三世紀江水長青。百餘年辦學歷史,武漢科技大學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近19萬人,莘莘學子,上下求索,英才輩出,學校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的搖籃”。歷經風雨磨礪,依舊成績斐然,武漢科技大學正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未來的挑戰。

採編/邱丹丹

排版/楊楊

審核/雷宇 楊楊

「老照片」“一脈相承的鋼鐵情緣”——武漢科技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