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他是白居易密友,經歷死諫、誣告、流放、平反,以“忠烈”揚名

他是白居易密友,經歷死諫、誣告、流放、平反,以“忠烈”揚名

林蘊像

住在莆田澄渚烏石的林蘊是唐朝人,字夢復,是“九牧林”始祖林披的第六個兒子,海峽女神林默娘(媽祖)的七世祖。唐貞元四年明經擢第,歷任集賢院校理、四川節度使(幕僚)推官、唐昌縣(今屬四川)縣尉、滄景(今河北滄州)節度使掌書記、禮部員外郎、水部員外郎、邵州刺史。善書法,《拔鐙法序》為書論經典,有《林邵州遺集》傳世。莆田“一門九刺史”中,林蘊素以“忠烈”揚名天下。而林蘊的忠烈體現在幾個方面。

他是白居易密友,經歷死諫、誣告、流放、平反,以“忠烈”揚名

林蘊《撥鐙序》

一是堅定的政治立場

安史之亂前後,唐朝處於軍閥割據的危險時期,一些掌握兵權的節度使蠢蠢欲動,企圖擁兵割據。憲宗元和六年(806),西川代節度使劉闢要舉兵謀反,時任推官的林蘊不但口頭規勸,又遞書力諫,這就惹惱了劉闢。劉闢把他投入監獄,決定殺掉他,可林蘊仍然“嘴硬”,“大呼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得死為幸矣!”這時候出現了一個歷史性的生動細節,就是劉闢讓行刑人“抽劍磨其頸”,試圖威脅降服林蘊——行刑人的大刀架在林蘊的脖子上抽拉,但沒有真砍,倒像是在磨刀。這可惹急了林蘊,他估計不太會說笑話,卻說了句讓人忍俊不禁的話:“死即死,我項豈頑奴砥石邪?”,意思是說,要讓我死就痛快些,我的脖子難道是你這狗奴才的磨刀石嗎?關於這個細節,多本歷史書多有記述,而《新唐書》第二百卷中的列傳第一百二十五章記述得最為生動。不久,劉闢兵敗被擒,林蘊也因忠烈而名揚京師。後來經人推薦,朝廷提拔他做邵州刺史。

他是白居易密友,經歷死諫、誣告、流放、平反,以“忠烈”揚名

圖:沒完沒了

他死後,朝廷追諡“忠烈”。林蘊的一支後裔在莆田湄洲灣沿岸居住,為了紀念他的忠義節操,地名稱為“忠門”。他的政治立場站得穩,還有個事件可以佐證。據《資治通鑑》第240卷中的唐紀第56章記載,當時,橫海節度使程權為了避免朝廷猜忌,主動請求舉家入朝,朝廷同意了。但是,程權手下的將士喜歡自作主張慣了,不願意同去,接受朝廷的監管,他們居然軟禁了程權,不讓他走。這個時候任“掌書記”的林蘊“陳君臣大誼”,站在維護朝廷權威的角度“諭以禍福”,將士們才明白過來,放了程權。

他是白居易密友,經歷死諫、誣告、流放、平反,以“忠烈”揚名

今天的忠門鎮,圖:心海泛舟

二是忠君愛國的思想

保衛邊疆從“三皇五帝”的黃帝戰蚩尤開始就是古代“中國”的重要命題。驅除韃虜,保家衛國成為中國古代詩詞曲賦的一個常見主題,歷朝歷代的文學家都寫出這類題材的名篇,像宋朝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等。而我們通過林蘊的《上安邑李相公安邊書》、《上宰相元衡宏靖論兵書》,同樣看到這個命題,並且感受他一顆滾燙的愛國心。他曾經四次上書朝廷,建議收復失地,整固西北邊陲,並具體分析西北邊陲三鎮的戰略意義、如何選將用兵建議,乃至直言不諱地提到軍隊中存在“藉寇兵而齎盜糧”等問題。如果說陸游辛棄疾們是通過“夜闌臥聽風吹雨,疑是鐵馬冰河入夢來”,“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等“幻想”狀態來實現馳騁邊陲保家衛國的話,那麼,林蘊則是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切實可行的區域戰爭可行性報告。只可惜的是由於林蘊“無位而言輕”,始終未能獲得採納。

他是白居易密友,經歷死諫、誣告、流放、平反,以“忠烈”揚名

三是剛烈耿直的性情

主要體現在他為人處事的“極端”方面。據史料記載,林蘊在任邵州刺史時,曾“杖殺客陶玄之,投屍江中,籍其妻為倡,復坐贓”,以此獲罪被“杖流儋州”,之後也就“卒於流所”。後來朝廷又給他平反了,追諡“忠烈”。林蘊的忠烈耿直其實在他青年時的一次考試作答中已露端倪,曾經十次參加科舉,有一年他參加賢良方正科目擢拔,在《對賢良方正策》說:“臣遠祖比干,因諫而死,天不厭直,復生微臣。”林蘊本意是為了弘揚先祖比干的直諫精神,卻被考官認為放肆說大話而無端黜落。

他是白居易密友,經歷死諫、誣告、流放、平反,以“忠烈”揚名

圖:文化十

因為賞識林蘊的才華與義氣,擔任翰林學士的白居易跟他交遊甚善。白居易曾經寫一首詩給他:“世上如今重檢身,吾儕恃酒似狂人。西曹舊日多持論,慎莫吐他承相祵。”那時郡縣官稱為“曹”,林蘊長期在西部為官,故稱“西曹”;“祵”為夾衣。後兩句詩的意思是:你過去在西部邊境為官時有著過多的激進言論,針砭時弊,這是好事,但千萬要小心謹慎,不要冒犯丞相大人。白居易以詩相贈,苦心規勸,真可謂是推心置腹,也讓世人從側面認識到林蘊性格的剛烈與耿直。

他是白居易密友,經歷死諫、誣告、流放、平反,以“忠烈”揚名

白居易像

然而人的性格又是複雜的。林蘊的性格雖然耿直忠烈,但他的詩卻寫得沉鬱深情,頗有杜甫之風,這跟他仕途蹉跎是有關係的。

林蘊經歷過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唐穆宗諸朝,始終對朝廷“不拘一格降人才”、“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充滿了期待,但朝廷統治者本身已經腐朽不堪,並無振作的決心。林蘊雖有救世之志、濟世之才,也無從施展他的抱負。他內心的悲涼是可想而知的,有一回路過秦松嶺時,林蘊寫下了一首無限感慨的詩,詩歌感人肺腑,令人扼腕長嘆。

散發長林下,松風入太清。

空山容暮色,落葉起秋聲。

世險江天窄,雲深草木平。

從茲歸故土,勿作失群鳴。

林蘊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赤膽忠心,正直有識,嫉惡如仇,終其一生充分體現出了其後世子孫歸結的“林氏族範”及“林氏家訓”中所傳承的“耕讀傳家、家國天下、積德行善、仁孝清廉”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在海濱鄒魯——莆田的歷史上留下濃彩重墨的篇章,永遠感召著林氏子孫及所有的莆田人。

他是白居易密友,經歷死諫、誣告、流放、平反,以“忠烈”揚名

九牧林

他的裔孫、明刑部尚書林俊稱讚他的一生:“明明我祖,精忠卓識,潔志藏修,奎纏有奕,賢良策對,式受正直,慷慨陳辭,秋霜烈日,載罹虎口,刺史攸職,幾若成仁,智不可及,傳記儒林,百祀廟食。”(《九牧列祖像贊傳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