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以案釋法」一次丟手機引發的盜竊案

「以案釋法」一次丟手機引發的盜竊案

自從手機面市的那天起,丟手機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或是被偷或是遺失。

曾經有人調查過,至少有超過六成的用戶表示曾經丟過手機,該調查同時顯示有59.82%的用戶在丟失手機後會選擇自認倒黴、再買一部。

但如今的手機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而是相機、導航,甚至錢包。所以現在丟失一部手機,損失的可能就不僅僅是買手機的錢了。

案情回顧

小張是一名外地來京的務工人員,平日以跑運輸為生。2018年2月的一天下午,小張駕駛的貨車出了小毛病,便將車停放在路邊,趴在地上維修車輛。

這時小張放在上衣兜內的手機掉在了地上,但他並沒有發覺,駕車便離開了。直到當天晚上,小張回到家想要看手機,才發現手機丟失了,再打電話已經關機。

「以案釋法」一次丟手機引發的盜竊案

沒辦法,小張選擇了一般人的處理方式,打電話到客服掛失電話卡,準備第二天買個新手機。第二天,小張的妻子拿著小張的銀行卡去取錢時,突然發現銀行卡內的2700元錢不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經過銀行查詢,原來小張的銀行卡是綁定在微信上的,在手機丟失期間,2700元全盜轉到了他的微信上。這時小張才想起了報警。

「以案釋法」一次丟手機引發的盜竊案

公安機關經過偵查,發現手機在李某某那裡,而當民警找到李某某的時候,他也如實交代了事情的全過程。

原來,李某某是開小賣部的,案發當天小張開車走了以後,正在點貨的李某某發現了小賣部門口路邊有一部手機,便撿了起來。點完貨後,李某某拿出手機翻看,發現手機沒有設置解鎖密碼,於是開始翻看裡面的程序,看到微信錢包裡有零錢,就產生了貪念。

「以案釋法」一次丟手機引發的盜竊案

但是李某某並不知道這部手機的支付密碼,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微信好友發了1分錢紅包,輸入密碼時隨便輸了“123456”,結果連李某某自己都驚呆了,居然蒙對了密碼。

於是,李某某便開始了他的盜竊活動,他分五次將2700元錢從微信綁定的銀行卡充值到微信錢包,又到其進貨的超市利用掃二維碼的方式將微信錢包內的錢用於支付貨款和個人消費,直至民警找到李某某,2700元錢已經全部被花光。

「以案釋法」一次丟手機引發的盜竊案

最終,儘管李某某的家人將盜竊的2700元錢全部退還給了小張,也還是沒有逃過法律的制裁。

人民檢察院以李某某涉嫌盜竊罪將其起訴至人民法院,最終李某某被判處拘役四個月緩刑六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

檢察官提示

小張遺失手機後的遭遇給了他很大的教訓,也給我們大家提了醒:

1

手機密碼不可少

目前大家普遍使用的智能手機中,不僅有通訊信息、圖片信息、個人財務信息,甚至可以直接當做錢包使用。不管是被盜還是丟失,損失都不僅僅是手機本身。設置好手機密碼甚至是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為犯罪分子設置重重障礙,這是自我保護的第一步。

2

複雜設計有必要

很多人為了方便記憶,就像小張一樣設置很簡單的登錄秘密和支付密碼,但是方便自己的同時,也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李某某並不聰明,輸入“123456”只是個嘗試,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麼容易。

所以在設置密碼的時候一定不能隨意,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數字,但儘量不要使用出生日期,以免犯罪分子在翻找其他信息的時候掌握密碼。

3

關聯卡片應解綁

以前手機丟了,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把手機卡掛失,但現在手機具有這麼多的功能,千萬不要忘記那些支付軟件綁定的銀行卡。發現手機丟失後,應當第一時間撥打自己的電話,若顯示關機,則很有可能是被犯罪分子拿到了。在掛失電話卡的同時,一定要及時利用電腦等其他設備登錄支付軟件,解綁關聯卡片,防止財產被盜,無法解除綁定的,及時致電銀行掛失。

4

相關證據保存好

如果因為掛失不及時導致財產被盜,一定要及時報警,並注意收集支付軟件和銀行卡的各種消費及交易記錄,提供給公安機關,協助民警破案,及時挽回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