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國目前還未掌握的核心技術有哪些?

毛錦潔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在許多領域得到了重大的突破,但在核心技術領域還是與一些發達國家還存在著差距。這些核心科技依舊收到發達國家的壟斷。那麼這些核心科技有哪些呢?

半導體


從最近的中興事件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在半導體領域還在蹣跚學步的階段,這可不是缺乏一項核心科技造成的,而是缺乏整個生態鏈的核心科技(從生產到封裝其中的許多核心科技中國依舊沒有掌握)

拿生產半導體晶體的光刻機來說,國外已經開始7nm生產工藝進軍了,國內還在研究65nm工藝的生產,其間的差距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解決的

ps:目前極大多數企業使用的芯片均從國外進口,而中國每年從國外進口芯片就要花費1000億元!


航空發動機


中國在航天發動機領域依舊受限於其他國家,因為是核心戰略武器,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向中國透露自家的發動機生產技術。


而目前中國空軍列裝的發動機一半是俄製另一半是國產的,毛子的發動機其實也不行,其發動機的壽命非常的低,幾乎沒飛多久就需要大修特修。

國產軍用發動機目前的主力是ws-10B發動機,近些年才解決了發動機可靠性的問題,且運力小,能載的東西不多,只適合3.4代戰鬥機使用。目前匹配殲20的五代機發動機ws-15預計在2020年成型,量產要在2020年以後了。此時美國已經打算量產第六代發動機了……

ps:想了解更多國產發動機的最新消息,可以關注小編來了解,不容錯過(想漲粉想瘋系列)

攝像機&傳感器


拿手機鏡頭來說,幾乎所有的國產手機攝像頭傳感器都是來自韓國,日本(三星,索尼)。國產手機賣得越好,三星,索尼就賺的越多。要是看你賣特別好好,影響了自家手機的銷量,於是就有各種延期交貨的理由。



目前相機大廠沒有一個是中國的,而攝像機鏡頭也就不用說了,我們國家在這方面還是白紙一張……

結語

目前的狀況來看,一些核心科技,中國還有其他國家有極大差距。自改革開放以來的40多年裡,能取得如此進展已經十分不錯。

半導體行業美國在二戰結束後一直砸錢著發展(此時,新中國剛成立,面臨著四面楚歌的困境)

航空發動機自瓦特兄弟製造飛機成功以來,就一直在飛快發展,在20世紀初取得重大突破(此時的中國還處於閉關鎖國時期,再後來就有鴉片戰爭)

攝像機傳感器方面也不乏百年老廠,日韓攝像機傳感器這些企業在20世紀6.70年代就開始發展(而我們中國此時……)

能夠在這麼多領域取得這麼多成就,對其他國家來說已經十分驚人了,在目前人才湧現的情況下,中國缺的是時間,還有經驗。也就是為什麼其他國家如此提防中國。也許數十年之後,中國掌握了最核心的科技,成了最發達,最富有的,最具智慧的,最安全的,最美麗的國家……

當取得那麼多成績之後,我們回眸過去的發展,然後很自豪的說:

誰叫我們是中國人呢


科技大話


看了一下諸位老師的回答,半導體、加工機械、刀具以及材料都已經有人說了,但還有一項雖然不大起眼,非業內人士基本上不知道,但製造業卻絕對離不開的東西到現在還沒有人提,我來提一下。

中國改革開放除了鄧小平的高瞻遠矚以及廣場協定之後面臨急劇匯率上升的日本轉移加工基地的時機之外,還恰巧遇上了一個很難得的技術突破,就是IBM-PC採用的主板概念和WINDOWS-95操作系統的出現。計算機主板和WINDOWS系統把個人計算機徹底泡沫化了,計算機主板的概念使得原來數萬美元為價格單位的個人計算機迅速便宜到了以數千美元為單位。WINDOWS-95消除了通過用鍵盤輸入英文命令以及參數來指揮計算機工作的技術門檻,直接用鼠標點擊的方法,為沒有受過計算機專業訓練的人使用計算機成為了可能。

能夠簡單方便地使用廉價的計算機使得使用盜版CAD/CAM軟件成為了有意義的事情。下一個被泡沫的就是數控機床,最後是數控機床的泡沫才使得中國製造業有了今天。

(沒有數控技術,想把這些孩子培養成熟練工人需要幾年到幾十年,現在只要一星期就能操作了,當然精益求精是另外一回事)

在數控機床之前的時代,培養一個熟練的加工工人,無論車工還是刨工或者銑工都需要好幾年時間,一個優秀的加工工人更是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才能磨練出來,但有了數控機床之後,一個來自貴州大山裡的孩子,哪怕他在走出大山之前連電燈都沒有見過都沒有關係,只要有小學畢業的文化程度,在經過一星期左右的培訓之後肯定能操作數控機床在已經編制好了的程序的控制下做出一個看上去挺像的產品出來。

沒有計算機,沒有數控機床,沒有CAD/CAM系統,那麼多剩餘農村勞動力無法快速成為工業勞動力,所謂“人口紅利”無法體現,中國也無法成為世界工廠,改革開放不可能成功。

現在在機械設計以及加工行業中主要常用的CAD/CAM系統有德國西門子的UG,美國參技公司的Pro/E,法國達索的CATIA等系統,達索除了CATIA之外,還擁有一個也非常強大的SolidWorks系統。另外還有一些其他較小一點的系統,像日本的CADCEUS和以色列的WorkNC系統。

現在影響力最大的是CATIA,尤其是在波音公司使用CATIA對波音777客機進行了100%的數字化設計和裝配之後,日本的汽車行業也隨之強制使用CATIA的V5系統。

(CATIA系統的一個界面,筆者就吃這碗飯,業餘才碼字)

不管中國是不是掌握了,但是中國確實沒有自己的通用CAD/CAM系統。十年前左右我在長三角地區看到過這種奇觀:來應聘的人自己抱著計算機主機(那時候筆記本還是奢侈品)來,因為大家所用的系統五花八門,公司無法提供,所以自己就用自己用慣了的系統。當時同行的有位日本人,一看就傻了:“你們中國人真有錢,人手一套幾十萬美元的系統”,我告訴他這玩意不值錢,去軟件市場一張光盤十塊人民幣就能搞定,但他們本人告訴我說連十塊都不要,直接去下載就行了。把日本人嚇得驚呼:“這怎麼和你們競爭啊,我上哪兒去掙著幾十萬美元?”

現在應聘應該是抱著筆記本了吧?

無視知識產權才有了這麼好的競爭基礎,但無視知識產權也就使得中國沒有了自己的CAD/CAM系統,因為花大力氣做出來的系統,被人破解了就一錢不值。

但不能一直沒有自己的通用CAD/CAM系統,國際上對於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肯定會越來越嚴厲,對於盜版軟件的監管也會越來越嚴,獲得這些產品的新版本將越來越困難,而每一次的版本更新都會給使用盜版的人帶來非常大的問題,比如CATIA的V6文件就不能逆向輸出給V5。

當然現在還看不到有完全禁用盜版系統的可能性,要知道完全禁用盜版軟件就會使得中國這個世界工廠開不下去。


冰冷雨天


中國自從2010年以來就成為了全球體量第一的製造大國,但是細細盤點起來,我們在高端製造上落後的地方有很多。《中 國 制 造 2025》國家戰略中指出了中國目前在全球製造業中還處於第三梯隊的位置(美國第一梯隊,德國和日本第二梯隊),並且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四基”)上存在著不小差距。


舉一些例子:我們有芯片製造廠但是沒有高端的EUV光刻機,有自主研發的CPU但是缺乏配套的主流操作系統和軟件生態;有大飛機但是沒有航空發動機;國產汽車還需要進口高端發動機和變速箱等等。這些核心技術和設備的缺乏使得中國製造業所面臨的三個格局仍然沒有改變:一是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二是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整體上仍處於中低端的格局沒改變;三是前堵後追、兩面夾擊的外部競爭環境格局沒有根本改變。


雖然如此,這些年中國也在努力突破,比如超級計算機、量子通信、北斗衛星、高鐵IGBT芯片以及特高壓輸電等等,中國已經開始掌握越來越多的“黑科技”,擺脫“卡脖子”的情況只是時間問題。


高挺觀點


近日科技日報推出的“卡脖子”系列報道,引起了網友熱烈爭論。原來“我的國”也有這麼多不“厲害”的地方,甚至還受制於人!

僅在通信領域,芯片、半導體加工設備、半導體材料、基帶芯片、服務器芯片等等,我國皆缺乏生產能力,這些核心產品主要是在博通、英特爾、AMD、高通等公司進口,即使咱們有國產化的產品,相關技術與國外的產品差距至少也在兩代以上。

還有在信息通訊、生物醫藥、工程機械尤其是精密加工儀器上,中國核心技術仍然落後,基礎積累也嚴重不足。就拿英特爾公司來說吧!該公司目前已經走過了50多年的發展歷程,相關技術已經迭代15次;今年還宣佈要會推出3D XPoint內存,單條最大容量可以達到512G,這可是現在PC端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幾乎是PC領域的革命,而我國清華紫光目前內存技術還停留在第三代DDR3技術上,今年才有可能會推出第四代DDR4內存條,科技上的差距簡直不是一點半點。

就連手機界的CPU龍頭高通公司也有30年的經驗積累;即使我們現在已經全速全進,距離彎道超車仍有很長的路,基礎和理論研究仍然不足。

在機械工程方面,中國依舊是缺乏“心臟”,歐美一臺發動機,從軟件、原程序裡面的相互關係、風扇、高性能樹脂、製造、加工技術、高空實驗臺、金屬基複合材料,用在渦輪高溫部件等等都不給。雖然近幾年我國在起程發動機方面已經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但是由於這些技術發展較晚,國產發動機技術仍然比較落後。

還有就是航空領域,不光有資金,還要有技術積累,像羅羅、GE公司都是一百多年的老公司,而且還不斷有一些技術問題。由於高投入、高風險、高科技,週期長、慢回報。我國依舊沒有一個可靠成熟的產品。

生物醫藥領域也是一樣,2017年生物製藥行業有11家美國公司躋身全球TOP25。比如腫瘤疾病的治療,美國近幾年就上市了48種新藥,醫生對於腫瘤用藥有多中選擇,每種腫瘤差不多都有3~5種藥物,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根據相關統計:美國患腫瘤五年存活率是70%,而在我國目前為止還不到30%;還有高精端的醫療器械,我國基本都是靠進口,國產化的產品少之又少。

高端顯示屏OLED生產設備真空蒸鍍機目前日本技術最好,雖然咱們中國平板顯示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但是上游核心生產設備仍然在人家手裡。

製造液晶顯示器用到的ITO靶材也在日韓,咱們自己造的質量不穩定、材料不過關。

國產大飛機用的航空鋼材進口於美國,咱們的材料,超強度鋼純淨度不夠;新能源車的“心臟”鋰離子電池被美國、日本、韓國三家壟斷,在這三家當中,美國強於研發設計,日本強於材料生產,中韓才是第二梯隊。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焊接電源製造基地,水下機器人深海油管焊接用的高端焊接電源被北歐壟斷,差距在深海水下焊接設備和全數字化控制技術。

這些“卡脖子”的領域,一大半是材料問題,高端製造的元器件加工、關鍵設備配套,都掌握在極少數久負盛名的供應商手中,集中在日本、美國、德國、瑞士等地,他們是數十年甚至百年如一日的大國工匠。

所以說,我們缺的還是務實嚴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對於我們13億人口的大國,即使我們沒必要通吃,我們的大國工匠還是太少,太稀缺。

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後勇。之前的中興事件也讓更多的國人正視了中美科技實力的巨大差距,驚醒夢中人!所以說,吾輩仍需努力,我們還是要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客觀判斷世界,在世界強國的路上,我們還任重道遠。


迷彩虎軍事


簡單來說,有以下幾個領域:

1、CPU(半導體)

手機市場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高通、三星獵戶座、蘋果牢牢佔據高端手機處理器市場,聯發科、德州儀器、瑞芯等在中低端處理器市場有所斬獲,國內雖然華為的麒麟處理器近幾年異軍突起,但總體來看,與國際大廠還稍有差距。

PC市場

英特爾、AMD佔據絕對的核心領導地位,中國早在2002年就推出國產CPU龍芯處理器,但是一直“不溫不火”,至今也沒有被主流的PC廠商大規模使用和投放消費級市場。

內存、顯卡、存儲器(硬盤等)領域同理。

2、航空發動機

這是中國大航空夢的最大制約因素。

一直以來航空發動機依賴於從俄羅斯進口,哪怕是涉及國家領空安全的軍事航空領域也是如此。目前中國最先進的第四代戰機殲-20,早期的試驗機發動機同樣來自俄羅斯,當然隨著國內自主研製的太行航空發動技術日益成熟,也有分析指出開始換裝國產發動機。

3、攝影攝像

不管是民用消費級的手機攝像頭和sensor還是專業發燒級的單反,乃至專業特定領域使用的高速熱成像攝影領域,索尼、佳能、尼康等佔據著絕對的領導地位,其中很難發現中國廠商的攝影。

值得注意的是,無人機行業領軍企業中國深圳的大疆公司,在無人機航拍有多年積澱,是否進入專業級的攝像領域值得期待。

寫在最後

儘管有這樣那樣的核心技術未掌握,但我們應該相信假以時日,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小米的澎湃處理器或是其他更多國產核心技術會越來越成熟,也日益像如今的手機市場一樣,三星未必有國產手機那麼火,不是嗎?


慢點視頻


一、 芯片

芯片技術在我們國家一直很尷尬,中國的芯片產業要晚於其他國家好多,所以在核心技術上一直受制於人,再加上製造芯片要投入非常多的資金,回報週期又長,很少有人會投資這種高風險的產業。即便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國,但芯片技術卻沒有像互聯網一樣飛速發展起來。即便華為靠自己研發了麒麟芯片,但不得不說,和國外的曉龍芯片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二、光刻機

製造芯片有三個重要環節——精圓加工製造、芯片前期加工、芯片後期封裝。

其中芯片前期加工是最重要也是最難攻克的環節,而這一環節需要光刻技術才能完成。光刻機恰恰是中國半導製造體最大的難題。阿斯麥作為全球最大的光刻機生產商幾乎壟斷市場。光刻機領域本身屬於小眾的高端技術,所以這方面的人才也比較少,加上研發所需的鉅額資金都是阻力。雖然我國近年來在光刻機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依舊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三、碳纖維

碳纖維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高端軍事、工業、汽車、飛機啥的都離不開它。然而這麼重要的技術長期以來卻一直被日本壟斷。中國目前最好的碳纖維是T1000,還不能實現完美量產,世界已經達到了T1400了。

四、軸承

中國軸承技術一直落後,高端機械軸承還在依靠進口,只有小型球軸承可以自助生產。生產高端軸承對技術含量和材料學的要求很高,然而我國卻卻少這方面的人才。世界著名軸承生產企業力也沒有我國的身影。


鎂客網


太多了。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再完備,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核心技術。

比較常見的吧,有電腦和手機的cpu,顯卡稍好一點,但還是有差距。攝影機,攝像機,照相機,我們的技術差距好大,很多必須依賴進口,比如索尼,佳能,松下,萊卡等等。


汽車方面,很多技術還是落後的,主要是發動機,變速箱,等。雖然也有很多企業自主研發,效果不錯,但不得不承認距離。

航天航空軍工等方面,發動機,高級軸承,數控機床,雖然我們一直在努力,也有很大突破,但還是落後一些。

此外還有醫療設備方面,藥物研製,高級農機,不說圓珠筆筆尖…我們不知道可能更多。但,一直在努力追趕和超越。



外國的很多技術都是保密的,不可能給我們。只能自己研發。很多方面我們做的很好,甚至部分領域在國際上領先。總體的進步很大,包括大飛機,核潛艇,航母,量子通訊衛星,動車,雜交水稻,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網絡普及,智能手機普及,智能家電普及,科技領域很多亮點。也給大眾帶來了便捷的生活,功不可沒。我國還是有很多默默無聞的科技人員傾力奉獻,不計得失,支撐起了共和國進步的大廈。


科技無極限,發展無極限。雖然我國在一些領域缺乏核心技術,但並不影響工業體系的更加完備和國家的進步。認識差距,奮起直追。崇尚實幹,腳踏實地。勇於創新,勇於超越。我們的未來會更厲害,更發達,更美好!


大俠來也


中國在許多領域都未能掌握核心技術方面,這裡無需一一列舉,因為這樣的領域太多了。中國在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等等基礎學科的研究中基本上都是落後於西方的,連在中草藥的研究方面是否絕對超越西方還不好說,只有在中文、中國的考古以及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等方面可能應該是超越西方的。總體上說,至少要繼續努力五十到一百年之後,中國才可能有希望在一些主要的基礎科學研究以及技術創新成果方面趕上或超過西方 ,這是我最樂觀的估計,而且需要中國在這段時間內不發生大的動盪作為最基本的保證。


羅陽人家張明堯


某些人眼中但凡中國人能造的東西,都屬於大白菜,要麼“可能”是外國人不屑於造的,要麼“的確”就是外國人不屑於造的。 他們曾經列出許多中國人一時造不了的東西,告訴我們說造不出這些就不是工業強國,等我們造出來了,他們又會重新刷新一次清單,列出其他的東西。總之,中國造不出的就叫“核心技術,中國造出來的就叫“大白菜”



所以中國是永遠掌握不了“核心科技”的


試探人間道


中國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軟件領域還差得很。比如編譯器,仿真工具,印製電路板設計工具,芯片綜合,佈局佈線器等。更不說像操作系統,CPU,GPU等領域了。所以不要夜郎自大,還差得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