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教師職稱改革的正確方向是什麼?

雄鷹展翅遨遊蒼穹


(醫患家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恐怕就是職稱評定了。每年的職稱評定月,都是幾多歡喜幾多愁。職稱直接決定了一名教師在學校的等級,不僅體現在個人收入上,更體現在各種資格准入。例如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沒有高級職稱,一般要求必須有兩個高級職稱的推薦信;如果想參加國家級教材編寫,必須有正高職稱才能申請主編、副主編。教師職稱改革一直在緩慢的推進過程中,重點解決制度體系不夠健全、評價標準不夠科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管理服務不夠規範配套等問題,未來職稱改革將會朝著幾個方向重點推進:

第一,豐富職稱評價形式。目前很多單位都是唯論文論,即論文是評職稱的唯一標準,其他都是作為輔助參考。大家對此意見不一,認同的人士表示論文是目前最客觀的一種評價標準,不認同的人士認為這是導致高校目前重科研、輕教學的主因。未來職稱改革將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採用考試、評審、考評結合、考核認定、個人述職、面試答辯、實踐操作、業績展示等多種評價方式,提高職稱評價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第二,堅持以用為本、創新機制。圍繞用好用活人才,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把人才評價與使用緊密結合,促進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目前一些高校存在教師編制和科研編制,教師編以教學為主,科研為輔,科研編制則相反。不要誤解為教師編制不做科研,科研編制不做教學,而是各有偏重,教研相長。


醫患家


教師職稱改革往哪改?怎麼改?這是個大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國外都是怎麼做的?

英美等國是沒有教師職稱這個說法的。都是年薪制,根據你的能力來確定你的年薪。但是他們有實習教師和主任教師的區別。實習教師年薪較低,主任教師年薪比較高。筆者在英國考察教育時瞭解到,實習教師的年薪大概在1--1.5萬英鎊,摺合成人民幣大概在9--14萬之間。比中國教師略高!主任教師大概在2-3萬英鎊,摺合成人民幣為18-27萬。與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工資水平類似。他們的工資主要按照職務高低來確定的,職務越高,工資也就越高。名校長的年薪往往在10萬英鎊以上。這與我國一些地方的名校長工資類似。給我們做報告的一位小學名校長年薪20萬英鎊。

再來看看國內的臺灣。臺灣也是沒有職稱的,他們是隨著教齡的增長,自然晉級!教書時間越久,工資越高。

我國的職稱評定製度有許多不合理之處。

首先是職稱與收入掛鉤,而不看教育教學實際成績。最顯而易見的是,很多在教輔崗位的高級教師,拿的比累死累活奮戰在一線的主課教師多。

其次是職稱評定條件繁多,嚴重分散教師精力。尤其是倍受教師吐槽的論文、課題、公開課、榮譽等。

再次是職稱評定存在人情風險,存在“跑要”現象。由於受限於名額、公開課、榮譽等硬條件,很多教師可能辛苦一輩子都無法評上高級!工資也就無法上漲!

職稱評定製度已經讓廣大教師苦不堪言了!

所以,我認為將來職稱改革的方向應該是職稱與收入脫鉤。職稱應該是作為一種榮譽而出現。


姑蘇講堂


近年來,教師職稱遭到普遍詬病,主要原因不在職稱本身,而是職稱與教師工資待遇、退休養老金直接掛鉤,造成利益懸殊,有失均衡,影響和諧。這正是教師職稱改革的重點方向。

教師職稱制度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實踐、借鑑、總結,目前看這一教師評價機制,仍然是比較完整、值得肯定、無他更好替代方案的制度。正象高考制度一樣,輕言取消、廢止是不現實、不可行、不負責任的。為什麼職稱在初期實施時,特別是在未與工資待遇掛鉤前沒有出現如此大的爭議和反彈?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建議:

1、改革完善職稱評審

針對教師們普遍關注的職稱評審中存在的問題,做出調整、改進和完善。如:評審程序和細則進一步公開透明;評審條件、指標比例向一線教師、鄉村學校教師、小學教師傾斜;論文、外語、計算機等適當降分參考或部分免除;增加教齡、班主任工作分值佔比;降低榮譽稱號及主觀評價項目的分值等。

2、設置教齡晉級階梯

在正常的職稱評審晉級之外,設置按教齡增長自然晉升的補充機制,可以縮小單靠職稱晉升帶來的差距,彌補不足,使人人都有晉升的希望和機會,從而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鼓勵他們終身從教。如:二級教師教齡滿十年,可自然晉升一級教師;一級教師教齡滿十五年可自然晉升高級教師等。

3、適當降低工資級差

現有的職稱工資級差基本固定,級別越高差額越大,反之越小。如:一級教師工資級別是八、九、十檔,對應的工資額是1950元、1710元、1600元;高級教師崗位工資是五、六、七檔,對應的工資額是2670元、2420元、2210元。看似差額不大,但其他工資項和津補貼均以此為基數算比,差額就大了。可適當縮小各級別檔崗位工資額比差。

4、壓茬設定工資級別

適當打破教師職稱崗位工資級別界限,在一定範圍內允許上掛突破,以平衡斷崖式差距,緩解視覺精神和實際利益給教師帶來的壓力。如:二級教師可到達工資十擋(一級教師最低擋),一級教師可到達工資七檔(高級教師最低檔)等。

5、探索職稱教齡雙軌工資

借鑑公務員工資晉級新辦法、實行職務晉升和工齡增長雙軌制的經驗,探索教師職稱晉升和教齡增長雙軌晉級工資的可行性。也就是說,教師既可通過晉升職稱提高工資待遇,也可通過教齡增加提高工資待遇,雙管齊下,兩條腿走路。而按教齡增長增加工資的辦法,又特別適應教師身份的非教學一線工作人員。

6、落實工資晉檔政策

據瞭解,大部分地方教師職稱崗位工資僅執行最低擋,並未落實正常的晉檔政策。如一級教師執行十級最低擋、高級教師執行七級最低擋等,直到退休。這也是造成教師工資低、養老金低的重要原因,應儘快加以改變,使晉檔政策真正落實到位,不致成為‘’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

以上幾點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關聯、密不可分,需要進行有效整合。相信通過這些具體措施,一定會使職稱評價制度更加完備,更加貼近教師隊伍實際;一定會逐步縮小由職稱級別帶來的工資待遇和養老金的過大差距,平衡各類教師的利益關切,促進教師隊伍的和諧穩定。

以上為個人意見,歡迎參與討論。




鷹眼看社會


1.淡化學歷功能。在編教師都考取了教師職業證,都是合格的人民教師,完全有能力勝任相應的本職工作。比如要考編一個小學教師,需要具備本科文憑。這無可厚非,但是一刀切的要求現任教師也達到本科文憑,丟掉學生去進修。就有點過了。教育並不單單是學歷的問題,更多的是教學經歷和教學經驗的問題。特別是對中小學教學來講,實際教學的鍛鍊可能更重要。所以,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職稱評定,應該淡化教師學歷,重視教學實踐。

2.縮小職稱工資間距。現實工作中,不同職稱的教師,他們的工作任務和貢獻是相差無幾的。過大的職稱工資差距,會讓老師們感到不公平,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3.增加教齡佔重。一般來講,教齡長的教師,工作規範,經驗豐富,教學水平較高。所以職稱評定,教師的教齡,可以作為重要的條件之一。甚至可以規定,教齡達到多少年以後,可以自動晉級。這既是對老教師的褒揚和尊重,又可以激勵年輕有為的教師,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奮鬥終生"。

4.偏重敬業分值。對那些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埋頭苦幹的教師,職稱評定時要適當加分。以鼓勵教師專研業務,開拓創新,關愛學生,樂於奉獻。

5.制定特殊貢獻晉級機制。國家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教育事業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甚至是超越時代的步伐。這就需要教育不斷的更新、改革。對教育改革中有特殊貢獻的教師,要大力表彰,制定特殊貢獻獎勵晉級機制。激發更多人參與教學改革和探索,從而推動教育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6.關於論文,貓膩太多,不適用做職稱評定的必要條件。如果必需的話,可以像高考一樣,統一命題寫作。優劣自然分曉。

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大哥73442327


從教二十年,也走到了上與不上高級職稱的十字路口,真心說一句:“職稱啊!愛你不容易”。個人也覺得取消職稱不現實,但是現存的職稱制度確實弊端太多,需要改革,竊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增加中高級職稱限額。目前的中高級職稱限額,根本不合理,只能是挫傷老師、尤其是一線老師工作積極性的一把鈍刀,更不達不到調動老師工作積極性的目的。2、改變現有的職稱評審制度。現行職稱評聘制度太複雜,一線老師在教學工作中“忠孝難以兩全”。顧了教學,沒時間和精力搞評聘職稱的那些形式;搞了形式,沒精力教學。最好參考醫生的職稱評審制度,工齡、文憑、考核達標了就讓老師自己憑能力、學識去考,考不過誰都不怨。也不用為了評聘職稱、低三下四、受盡屈辱、送禮託關係、走後門、斯文掃地、毫無尊嚴。3、提升工齡工資,淡化職稱工資。有兩個同事,文憑、工齡都一樣,但就是一個上了高級職稱,一個沒上,每年工資相差一萬多。在我們這個經濟落後地區,一萬多就是幾乎半年的工資啊!你讓沒評上的老師情何以堪?所以必須淡化職稱工資,才能讓同樣付出沒評上職稱的老師心理平衡,工作認真積極。當然,這只是我一個普通教師的看法,不見得全對,至於如何修改、制定新的政策,那是領導的權利。


閒潭落花110063461


三水三心觀點;

變指標評審為標準評審,可能是破解教師職稱制度的最佳方法。

三水三心分析:

教師職稱廣受詬病,這已經成為影響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收入差距大,引發對“同工不同酬”的關注;

論資排輩,引發對高職稱教師水平的擔憂;

指標劃定的方式,引發對永遠評不上職稱的疑慮;

評聘過程中不公開透明,引發對職稱公平公正的質疑;

凡此等等。

就是在學校內部,也會引發一些矛盾:若干人競爭一個指標,只能進行PK,這樣一來,原本和諧的同事關係,變得生分,以至於有地方為了評職稱,教師之間、教師和校長之間發生激烈的爭吵。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第一,對於教師來說,職稱真的很重要

1.職稱是對教師專業水平與能力的一種認可

教師是一個一入行,就可以看到職業生涯終點的工作。而高級職稱,算是為一般教師的職業生涯劃上的重點符號(現在雖然有正高級職稱,但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那只是掛在牆上的一個餅,可望而不可即),因為,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在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就學術而言,它具有學銜的性質;就專業技術水平而言,它具有崗位的性質。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專業技術職稱,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象徵著一定的身份和地位。

這也是國家設置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的核心之所在。不管現在人們對職稱持如何的負面評價,但社會評價是,評上了高級職稱,表明你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能力,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沒有評上高級職稱,就表明你還有許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2.較高的職稱,可以讓你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獲得學生和家長更多的尊重,降低工作的難度

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不是所有的高級教師的教育教學業績都比中級和初級(也就是現在的一級和員級)高,這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很多人反對支撐的重要原因。但事實上,如果你是高級教師,就會對學生和家長產生一種無形的影響:我們的老師是高級教師,水平是很高的。這種影響,其實就是所謂的“向師性”——親其師則信其道,敬其師則敬其道,道理是相通的。我剛畢業的時候,我所任教的班級,許多家長就向校長提出要求,要轉班,因為另一個班級的老師是高級教師——高級教師總是與較高的學術水平、專業能力與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聯繫在一起的,說白了,高級教師就是德高望重的人,他說的話,其分量一般來說是高於其他教師的。

3.較高的職稱,會享受更高一些的待遇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單純的榮譽稱號已經不是很在意了,而一旦評並被聘為高級教師之後,每月會多少幾百元錢,在

前教師收入普遍不高的情況下,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從中級職稱的8、9、10檔到高級教師的5、6、7檔,沒一個檔次的工資差距是幾十元,我從中級的10檔到高級的7檔,每月工資可以多200多元,再加上基礎績效的差距,公積金等,每年多近萬元。這實在不是一個小數字!

所以,要說老師不在乎職稱,這是不可能的:在巨大的榮譽面前、經濟利益面,有多少人能夠徹底放下?一旦真的徹底放下,一個職業是否也就算走入了死衚衕?

所以,教師應該在乎職稱,並應該努力去平更高的職稱。但是,按照現行的職稱評聘方式,很多教師,終其一生,也都評不上——職稱對於這些老師來說,就如同鏡中花、水中月,可以看,可以欣賞,卻永遠觸摸不到!

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當前的職稱評定,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

第二,從評定職稱的過程來說,指標限定是當前職稱制度最大的問題所在

當前的職稱制度,實行的是評聘分開。而事實上,評和聘,又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都有一定的指標限制——這其實就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殘留!想想,指標,曾經是一個時代的標誌,進城有進程指標,招兵提幹,也都是有指標的,就是買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是有指標的!

可社會發展到今天,改革開放40年了,指標,在職稱評聘方面,依然大行其道!那麼,為什麼對職稱要限制指標呢?道理很簡單,因為職稱與經濟待遇掛鉤,高職稱的多了,投入就會加大。比如,如果現在某地有100個高級職稱,每年會多投入100萬元,如果有200個高級職稱,那就需要投入200萬元!如不控制比例,劃定指標,全國會多投入多少錢?

再說了,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物以稀為貴”的原則,高職稱的多了,遍大街都是,職稱的榮譽作用,是不是會被大幅度削弱?20年前一個本科生,找一個固定工作,絕非難事;可如今,研究生遍地走,要找一個固定工作,沒幾把刷子,那還真的很困難!

舉例說,三水三心所在區域,高級職稱評的比例是25%,聘的比例是15%,有的地方甚至是按照高級中級初級1:4:5的比例進行限制!試想,如果比例上限已經達到了,再優秀是不是也評不上呢?三水三心原來工作的一所學校,今年有2個指標,但申請評職稱的有30多個人,你說,這個競爭難度有多大?最後,是不是還是讓年齡大、教齡長的先上?

職稱評聘的初衷,本來是為了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最後的情況呢?是不是與初衷背道而馳了?

再說了,那個學校分幾個指標,是誰說了算?這中間有多少不公開不透明的因素??

第三,用標準評定來代替指標評定,或許是職稱改革最好的方式

改革成評聘,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標準評聘,也就是說,打破指標的瓶頸,用標準來代替。用哪些標準呢?三水三心就不再說什麼“忠誠教育事業”之類的軟性標準了,直接上乾貨:

一是工作年限標準。比如,初級職稱多少年,現行的限制是5年,就可以評中級,中級滿多少年,可以評高級。那麼,究竟多少年,我以為,現行的5年還是比較科學的(其實,最好是6年,剛好小學一輪,中學兩輪)。

二是師德滿意率標準。比如,針對授課班級的學生和家長,進行師德滿意率測評,只要達到多少比例,就有資格評。現在多數地方是90%。

三是工作量的標準。你不能一邊要評職稱,一邊又要求減少工作量吧?所以,評職稱,應該在規定的年度,都是滿工作量。我這裡所說的滿工作量,不僅僅指的是教學工作,管理和後勤服務,也是重要的工作,那也是學校一盤棋裡的重要棋子。

四是工作業績標準。其實,對於教師工作來說,工作業績是最不好評定的。不同區域、不同學校,大不一樣。比如,有的城郊學校,把老師逼死,他也教不出幾個重點——生源在哪裡擺著啊!我曾經在一個偏遠地區工作過,哪裡的孩子,能及格就是萬幸——你想,用一根尺子來衡量,合適嗎?

還有,非考試科目呢?管理和服務崗位呢?限於篇幅,我不再具體,以後有時間再詳談。

五是班主任工作標準。沒有做過班主任,作為一名教師,其職業生涯是不完整的。所以,要評上高一級的教師職稱,應該有做班主任的經歷——起碼應該有一屆吧?

六是課題與科研標準。高職稱教師,應該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雖不能要求每一個老師都成為教育專家,但沒有一點研究能力,豈能成就專業工作?但目前的課題管理,問題多多,所以,也只能是依靠專業論文了!

總之,製成評聘的制度,本身沒有問題,但品評過程中的指標限制,卻成為了扼殺絕大多數教師激情的瓶頸,而我們有些教師,並沒有找到問題,將矛頭對準職稱本身,這絕非科學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三水三心


我認為應該有兩個方向:

一是改為與會計師、經濟師、工程師等相同的全國統一的專業技術職稱考試,二是改為與公務員相同的職級自然晉升制度。

目前的教師職稱評審體系,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已不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而且,這個評價體系有先天缺陷,自制訂之初至今,一直飽受詬病。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評審指標中主觀權重過大,評審結果易被操控,行政人員比一線教學人員更有優勢。

2.高級職稱指標少,絕大多數教師退休仍是中級,限制了教師的職業發展空間。

3.弄虛作假成風,各種獲獎證書論文毫無含金量,教學實績反而不被用來作參考。一些從不上講臺的行政、後勤人員,竟然也能評上高級職稱。

4.職稱與崗位脫節。評上某學科專業技術高級職稱的教師,卻不從事該崗位教學工作。

還有其它方面的不足,不贅述。

期待職稱改革的呼聲,多年來從未停歇。為平息廣大教師的不滿情緒,各地相關部門隔三差五也會對這套評審體系進行有限的修修補補,剔除一些無存在意義的內容,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但因未觸及問題的核心本質,收效甚微。

明知目前的職評體系有問題,相關部門卻始終沒有予以大刀闊斧的改革。可能基於這幾個原因:

一是基層既得利益群體阻撓,二是上層主管部門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保守思想,三是仍未設計出更好的替代方案。

如前所述的以考代評和全面取消,都需要考慮全面的配套方案才能施行。

以考代評的優勢是:客觀公平,杜絕了暗箱操作和弄虛作假;能激勵教師不斷學習自我提升;全國統一考試,執行通用標準,能給教師的水平層次作出權威的認證。

劣勢是,可能導致教師將絕大部分精心專注於職稱考試,從而懈怠了課堂教學。

全面取消職稱的優勢是:參考公務員的職級自然晉升制度,可以提升教師的職業發展空間,讓教師將全部精力放在教育教學上,不必為職稱晉升費心傷神。能鼓勵教師終身從教。

劣勢是,這種按部就班、論資排輩的制度,可能不利於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雖然這兩種改革方式仍存不足,但只要配套完善的績效分配製度和教師退出機制,相比目前的職稱評審制度,其巨大優勢相當明顯。

希望相關部門能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銳意改革的決心,開拓創新,設計出一套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完善的教師職稱改革方案來。


毫米


一直以來,在教師職稱評定中,唯資歷、唯論文、唯學歷等職稱評定中的弊端一直受到一線教師詬病。自從2018年1月8日發佈的《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後,現行的教師職稱制度終於有望得到改觀。

《意見》提出如下改革方向:

1.設置正高級。

《意見》提出職稱系列可根據專業領域設置相應專業類別。目前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

2.注重品德。

《意見》要求把品德放在專業技術人才評價的首位,重點考察專業技術人員的品德。


3.適度放寬基層條件

《意見》提出,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適當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


4.從外語、計算機考試上“鬆綁”

《意見》裡還說到,需要評價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的,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對外語和計算機水平要求不高的職稱系列和崗位,不作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

筆者覺的,教師職稱制度的改革不管咋改,只要有利於教教育質量的提高,有利於保障教師的切身利益就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唱歌的小青蛙


我認為,該從以下方面改革。

一,教師工資只與職稱掛鉤!

現在實行的工資制度分幾大版塊,其中與職稱工資掛鉤的佔一個版塊。

建議今後教師工資只與職稱等級掛鉤,三十年都評不上的,你永遠別想提升工資。


二,崗位設置再繼續縮小。

現在的崗位設置,根據在校學生師生比來設置,並且形成一個梯度,越高級,名額越少,越難評。



你沒有這個崗位的話,連被評的資格都沒有。

建議,繼續縮小崗位設置,把高級的職稱設置成一千五百萬分之一,全國之一一個能評上,直接封神。

三,lingdao優先,課題研究優先,城市優先。

老師們一直是謙讓,淡薄名利的,不計較收入的,和其他人有點差距是忍受得起的。

因此,職稱評審,應該優先lingdao,優先有課題研究的,優先那些真城裡的真白領。



至於,那些兢兢業業一直奮戰一線的,沒有建樹,沒有論文,沒有因為參加課題研究而抄襲論文的,中考高考成績靠前的那些教師,算了吧,他們覺悟高,等得起。

這樣改革,簡直堪比開國功臣!

然後,置之死地而後生!


教書匠也操琴


職稱績效猛於虎,少勞多得管理成本高企的教育體制一定會走向終結。

職稱改革的方向是淡化乃至取消,國家層面只認可為社會的服務年限才是國家教師待遇的終極目標。

我是一名年屆不惑,任教32年的初級教師。依自己對近20年的職稱評審實踐和觀察,我的結論是:職稱和績效的操作社會收益為負——但凡行政管理者都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搶了高級頭銜,但凡績效必是體現官效最準確。在編教師早已經把不教書當成榮耀的最高境界。

如果任由現今的職稱績效制度強化,這種多勞少得少勞多得的分配製度,必定是以一線教書為恥,非教學人員進一步擴張,遲早會毀了教育本身。

依筆者看來,取消職稱才能減少尋租腐敗和人員浪費/職稱抑或由民間行業機構評選成為一種榮譽稱號。

為了鼓勵教師終身從教,應當大幅度提高教齡津貼。在學校應依周課時發相稱任課費,依班級人數發可觀班主任津貼,使當前學校排課難、班主任沒人願意當得到緩解。這樣一來,老教師靠資歷收入不低,年輕教師靠挑重擔提高收入。教績的好壞可以通過年終獎多等次差別實現。對後勤保障可以充分實現社會化服務,實在無法剝離的應嚴格其佔比量(以班主任工作量為參照)。

綜述:職稱改革的方向是淡化乃至取消,國家層面只認可為社會的服務年限。對有終身成就獎由政府授予,一定要經得起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