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小米推遲發行CDR、A股重現“千股跌停”,獨角獸基金何去何從?

伴隨著美股暴跌,A股一碧千里,近日來被世界盃球迷霸佔的“天台”,正式宣佈讓路給股民。

6月18日,小米集團在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的《關於推遲召開發審委會議的申請》中稱:“經過反覆慎重研究,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即先在香港上市後,再擇機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在境內上市。”證監會隨即回應稱“會尊重小米集團的選擇。” 隨即,有知情人士稱小米下調了公司的估值,約為550億到700億美元之間,官方並未作出回應。

小米推遲發行CDR、A股重現“千股跌停”,獨角獸基金何去何從?

小米推遲發行CDR、A股重現“千股跌停”,獨角獸基金何去何從?

2018年5月3日,小米集團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遞交IPO招股書。自此開始,不少財經報道已經開始預判小米上市後的行進軌跡,而在小米香港IPO關鍵時刻,戲劇性的一幕卻驟然降臨,並直接導致直接導致小米概念股集體大跌,京泉華、宇環數控等多股跌停。

有分析稱,暫緩CDR發行是因為A股環境影響了定價,是一次基於證監會與小米雙方斟酌考慮後的謹慎選擇。不過這次CDR先行者的暫時擱淺,是否是一次對國家獨角獸CDR戰略的一次敲打在且不提,或許也將成為一批迴A獨角獸公司的“噩夢”。

CDR第一股暫“擱淺”,12天記錄成“夢幻泡影”?

作為金融創新品種,發行CDR不僅可以推進我國股市發展,還能拓寬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優化投資組合,為我國境外上市公司內地融資提供方便,有利於增強我國銀行的業務及盈利能力,也有知情人曾透露,百度、網易、新浪、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先後赴美赴港上市的中國互聯網獨角獸們,將在今年以CDR方式通過此方式迴歸A股,因此,國家也對CDR的企業有著“高標準、嚴要求”。

CDR申請的條件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設立持續經營3年以上,最近3年內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等。

無論是在業績還是所處行業,小米似乎都滿足了創新企業以CDR形式上市的要求。對小米而言,聯交所接受同股不同權是小米選擇香港的必要條件,有業內人士稱,因其具備VIE架構與同股不同權結構,不滿足直接在A股發行普通股上市條件,發行CDR是小米快速實現A股上市的有效途徑。

小米推遲發行CDR、A股重現“千股跌停”,獨角獸基金何去何從?

作為中國金融改革新政下的第一家CDR企業,小米IPO被看作是今年載入中國資本市場史冊級別的事件,也是繼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來募集規模最大的IPO。且CDR先於香港上市一天,短期對小米在港股會有拉動作用。

在小米的上市原計劃中,小米將在CDR和香港兩地同時上市,且CDR早於香港IPO一天。為了配合CDR的發行進度,小米曾將上市時間推遲了1-2周,計劃在今年7月9日進行CDR和香港IPO的定價,並於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CDR,17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行IPO。

6月7日,小米首次遞交CDR發行申請,如若按照正常軌跡一路前行,從遞交CDR發行申請到19日正式上會,小米將只需要12天的時間,並大幅度刷新行業紀錄——此前被市場認為是閃電上會的工業富聯從首次遞交IPO申請到上會共花了35天。

早在6月15日,證監會公佈了對小米CDR招股書的反饋意見,並向小米提出“84問” 涵蓋經營規範性、信息披露程度、公司定位等問題。

然而,CDR被暫時擱淺背後,並無明確說明何時重啟及為何推遲在內地上市原因。不過此前曾有知情人士表示,制定CDR規則的過程可能意味著,完成這些規則的實施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

A股動盪,暫緩CDR源於“估值成謎”還是“以退為進”?

小米官方曾表示,此次CDR將佔到香港和內地發行總量的一半左右。有報道稱,在赴港上市之前,小米與潛在的重要投資者商議的估值範圍在550億到700億美元之間,而在今年年初曾有消息稱小米估值約1000億美元。

作為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為核心產品的互聯網公司,在小米的招股書中曾披露,小米公司2017年營收1146億元。其中,智能手機營收約805.6億元,佔比70.3%;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營收234.4億元,佔比20.5%;互聯網服務營收約98.9億元,佔比8.6%。

小米推遲發行CDR、A股重現“千股跌停”,獨角獸基金何去何從?

招股書還透露了雷軍等創始團隊高管的持股情況,其中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31.41%,表決權比例超過50%;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3%;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4%。

反觀國內股市大環境,小崔事件後,多家影視股市值蒸發千萬,在貿易戰等多重影響下,A股市場一直處於動盪狀態,小米暫緩CDR也間接為本就動盪不安的A股市場未能帶動支撐,反而再增添了一絲不安因子。

證監會相關人士表示,A股市場以散戶投資者為主,市場脆弱,投資者風險識別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在對試點企業進行估值定價時,更謹慎報價。

不久前,第一批CDR名單已確定,小米在先,隨後是BAJT,包括京東、阿里、騰訊、百度、網易、攜程、舜宇光學等在內的知名中概股公司,都是目前正加速推進的CDR的標的概念股,購買CDR基金就是跟隨國家隊打新股的節奏。

舊的形態尚未割裂,新的實施模式尚未成形。“傳統的市盈率等估值方法不完全適用試點企業,新的成熟的估值模式尚未建立或未經有效檢驗,估值和定價難度較大,需要通過充分的市場詢價來發現價格。”而小米上市定價過高的問題,似乎也成為此次暫緩CDR,深思熟慮後的一次“主動避險”。

小米推遲CDR,毫無疑問也為獨角獸戰略配售基金帶來了隱憂。從上星期開始,戰略配售基金就面向個人投資者開始募集,認購時間已經結束,雖沒有具體的募集數據,但整體募集規模或低於市場普遍預期,六隻產品個人認購份額都不到500億份。

有分析人士表示,短期內若沒有獨角獸公司在境內發行,戰略配售基金的投資主要還是債基,戰略配售基金不是僅投資CDR,只要是新經濟創新型企業的CDR和IPO戰略配售的都可以參與。

據瞭解,近期監管部門先後召集機構召開了兩次有關創新企業該如何定價的會議,旨在希望通過合理定價,努力引導市場各方理性投資,維護市場平穩運行。而公司合理的估值、以及能否為廣大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定的回報尤其重要。而在外圍眾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之下,作為CDR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小米後續將如何行進,官方如何發聲,以及監管出具什麼意見,都將成為行業密切關注的聚焦中心。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