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說現在的孩子們上學,沒有輔導班,家長不過問作業,只靠在學校裡學習到底能考多少?

大眾天瑞4S


這個問題我看著都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了。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吧。

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

還有其他的說法比如:“小學看家長,初中看生源,高中看老師”、“小學看家長,初中看學校,高中看老師”……

反正不管怎麼看,一般而言大家比較一致的是在小學這個階段。

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小學階段影響孩子學習最大的因素是家長(家庭教育)。

我覺得這是好事兒,越來越多的人有這種認識的話就意味著孩子們的家庭教育會越來越好。而多數孩子之所以“負擔重”其實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父母不是嗎?

從這點上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1、如果你的家庭教育做的足夠的好,孩子的各種學習能力、習慣養成的也比較好,那麼縱容孩子不上輔導班,成績(校內考試)也未必會差!甚至有些孩子可能還會非常的好!畢竟小學階段的考試內容絕大多數學校考的並不會太難。

2、如果你是那種放任不管的家長,我個人認為孩子成績好的概率不會太大。當然這裡面也存在一些特例,比如說雖然父母不管孩子學習,但是父母無論是自身還是給孩子影響到的都是比較積極的正能量思想,那麼孩子有概率“懂事兒”比較早,自我要求、管理能力非常強大,這種孩子成績往往也不會差了。但是同樣是不管孩子學習,但是父母渾身都是負能量,那麼孩子能學好的概率我認為極低。

3、遇到了百年難遇的好老師。這就不多說什麼了,我的確見過一些老師真的可以被稱之為“聖人”了!但是畢竟絕大多數人還是“凡人”不是嗎?我只能說,如果你足夠的幸運,遇到了一個不但認真負責而且管理孩子非常有方法的老師,那麼就請你好好珍惜吧!

補習班不是萬能的

我認為最有效果的補習班應該是如下幾種情況:

1、可能已經跟不上了的。

如果這類學生不上補習班,那麼差距只能是越拉越大,拉到一定程度之後,我相信孩子自己基本上也就會放棄自己了。

2、校內吃不飽需要提高的

這個不用多說什麼了,多數地區很有意思,小學減負,但是從初中開始各種“增負”,不增怎麼辦,中考、高考都太關鍵了啊!

所以我們往往發現小學、初中生補課的特別多!這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出了——學校教授的內容不足!

到了高中反而會減少很多,這主要不是不需要了,而是時間不太夠了。因為到了高中,幾乎所有學校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增加“負擔”了。

3、試圖給自己找到一個突破的契機的

現在的輔導班跟過去不太一樣了,以前我記得都是按照年級劃分,你是什麼年級就上什麼班,但是現在都是按照學生的能力進行分班。入學前先給你一個測試,然後給推薦你去更適合自己的班型裡,後續也可以根據測試成績再轉班什麼的。

有些人無論是習慣、方法什麼的都已經穩定了,但是總是很難在提高起來,那麼這時候藉助適合自己的輔導班(或老師)來指引,那麼我認為也是不錯的選擇。

很多的改變是需要藉助外力的。

從來都不會只靠學生自己的

孩子學習的過程,其實永遠離不開學生自己、父母家庭以及學校的!想要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只是單純的要求孩子去做什麼,還是不夠的。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是老師,我來回答吧。決定考試成績有很多因素。不能絕對肯定的說,你的孩子能考多少分。

先舉一個實例吧,我小侄,非常符合你說的情況。

小侄今年26歲,他上幼兒園的時候,由於家裡距公辦幼兒園較遠,所以3歲就沒去,4歲時候到離家較近的一個私立幼兒園,那時私立幼兒園剛剛興起,條件很差,但還是堅持上了兩年。

小學階段,由於父母都很忙,主要有爺爺奶奶帶,基本屬於放養狀態。作業也沒怎麼管過,(那是作業還不太多)只是不會的大人講一下也沒上過任何班,包括畫畫、書法、樂器等一概沒有,孩子不想去,大人也沒空接送。乾脆啥也沒學。所以整個小學階段成績並不突出。但孩子在爺爺(原來是老師)那也培養了兩樣愛好,看書和下象棋,不專業,純粹是跟爺爺學的。看了很多書,亂七八糟,大人也沒限制。下棋就和爺爺兩個練,到小學畢業,爺爺已經下不過他了。他愛鑽研,家裡的棋譜都能爛熟於心。也許就是這種精神決定了他後面的學習還是比較成功的。

到了中學,成績慢慢突出起來。中間有一段英語不太好,想送輔導班,死活不去,大人也沒辦法,最終也沒去。到了中學以後,開始跟著爸爸學書法,他屬於很容易專注的孩子,學了兩年,到初三,過年的對聯都是他寫的,已經有點範了。

初三成績已經很拔尖了,從一個小縣城的中學考到鄭州北大附中三年免學雜費的那種班。高中更不存在上輔導班了,也沒時間,家人也沒怎麼管,因為離家遠,可以說完全是靠自己,最後保送北大。

當然我小侄只是個例,不具普遍性,他本身的性格以及天賦(挺聰明的)起了很重要的因素。

先別說你的孩子能考多少分,先看你孩子的性格、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如果孩子天生愛動,坐不住,不專心,還是要管一下的。尤其現階段,孩子們學業很重,大部分孩子對學習並沒太大的興趣,完全指望他自覺主動的學習也不現實。另外作為家長也要給孩子做好表率,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積極進取等,看似和孩子沒關係,實際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孩子不是試驗品,高考也只有一次。我還是希望你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多關注下孩子,看看作業,瞭解下孩子的學習也不耽誤太長時間。目前的教育就是這樣,不要抱怨,也別老罵老師作業多,適應現實,因為你我都改變不了。

以上僅代表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助到你。


人生如夢LLH


考多少?你覺得能考多少…我上學期就是沒照顧到我女兒,期中考試7 80分…我氣半死啊…後來買練習本給她做,期末考90多…那時候發現她跟幾個女孩子一起玩,快期末考試的時候我故意找她們談了下,問她們基本考多少分,她們說7 80,我說你們家裡不管啊?她們說不管…我直接說了,你們家長不管是你們的事,我家*我要管的,明天你們期末考試,你們要是都考到95以上我就讓你們在一起玩,沒95就不要玩了…不是我對孩子們怎麼樣,畢竟才2年級才考這麼幾分,那以後學業多了怎麼辦?後來我姑娘數學97還是96語文94吧…現在三年級,我這段時間沒管又考不好了…唉,又要買練習題給她做了…其實家長也累的,孩子學習不好家長再不重視孩子覺得無所謂,那就真讀不起來了…


私守終生


我小時候就是這麼學習的,沒人輔導,那時候也沒有輔導班,經常考全校第一。現在我班上,有一個寄養在姨媽家上學的女生,不知有沒有人輔導,今年語文得了99分,數學得了100分,另有一個男生,媽媽天天輔導,週末還上輔導班,語文數學成績都不好。學習真的是靠自已,嚴格按學校里老師的要求做,成績都不會差的。


教海拾遺


您好。我家孩子上學就從來沒有上過輔導班,他的作業我也從來不過問。可以告訴您的是,他的成績從來都是名列前茅。


我是學兒童發展與教育的,對這個問題也有過思考和研究,我跟不少老師和家長都交流過,事實證明,班裡特別拔尖的孩子都是不上輔導班,也不需要家長監督作業的孩子。



學習成績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從成績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最關鍵的是,在學習之初,先培養好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對學習有一個內驅力。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學習就不僅是一件輕鬆的事,還是件有意思的事,至少不是負擔。


對家長而言,不給孩子報班,不過問孩子寫作業,也並非就是對孩子不管不顧的意思。家長的放手也是有學問的。家長需要做的是:

  • 要帶動培養孩子內在的學習積極性,

  • 信任孩子的學習能力,不插手,不破壞

  • 自己也要學習,給孩子做個好的榜樣


學習好的孩子不是輔導班教出來的,也不是家長陪作業陪出來的,學習好一定有學習好的原因。除了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之外,課外閱讀習慣、自我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也是多方面綜合培養的。


裡面每一個方面都可以展開有很多的方法去培養,歡迎關注我,多多交流探討養育之道。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可以有所幫助。


夢田的稻草人


孩子上一年級,和樓主說的一樣,沒有報任何的輔導班或是課外班。他們班裡小測驗也多,每次批改完卷子,老師會在群裡發佈考了滿分的同學名字和樣卷。我粗略統計了一下,大概每次都有將近20來名的孩子能拿滿分,其中有幾個孩子成績很好,幾乎滿分裡總有他們。


說自己的孩子,之前上過一年的幼小銜接,50以內的加減法和漢語拼音都學過。平時作業由老人看管。上週買了份語文數學卷子,內容是和他們教學課程銜接的。給孩子評卷子的時候,一點不誇張的說,感覺自己能少活一年。


卷子的難度並不大,孩子只得了66分。統計一下錯誤原因:

1. 審題不仔細。明明題目要求按照順序給拼音字母排序,並寫在下面的橫線上,她給我照原樣抄了一遍。

2. 不理解題目的意思。其中一道題是按照圖畫編式子。圖中一題畫了3根木頭,大象又搬來一根。正確的答案是3+1=4,計算的是木頭的總數。孩子給的答案卻是4+1=5,她把木頭分一堆,然後加上大象。

3. 粗心。按照要求寫出顏色的詞,找不全。還有更嚴重的是竟然丟掉了一個8分的題沒做。


可見,成績不理想和上不上輔導班,家長問不問作業不能直接畫等號。而是和一個孩子的學習習慣,認真程度直接掛鉤。


如果說不了解題目的意思,那我們可以讓她多看一些題型,見的多,自然就明白了。但是如果學習態度不認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還是應該重視起來,早抓早好。



餘生漫漫且珍惜


反正我兒子小學的時候因為健康問題休學了三年,三年期間沒有請家教也沒有參加補習,從一年級上了不到半學期開始休學直到應該上四年級了才康復。那時候我不知道該讓他從幾年級開始上學,經過反覆考量,我就決定讓他從三年級開始讀吧!最初對他的學習成績本來沒抱多大希望,但是在三年級第一次期中考試就考了全班第一(他們班一起73個同學),再後來每次考試成績班上前三名,沒有參加補習培優,兒子小學只上了四年學,在小學畢業的時候全年級三主課第一名,加上兩門副課五科全年級第二。五門課平均分在95、5分,被區實驗中學優錄。我覺得讀書成績好壞,主要還是孩子小時候養成的學習習慣比較重要,好多補習的孩子成績沒見怎麼提升的。


qzuser


孩子上學到底在學校能學多少東西?只靠在學校裡的學習到底能考多少分呢?根據我孩子的學習,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孩子的學習主要靠家庭教育

其實,現在的孩子學習的內容很大一部分是靠家庭教育的,我是覺得至少50%內容是在家庭裡面學到的,特別是小學1-4年級階段,因為我的孩子現在是四年級,更高年級我沒有關注過,所以,我就說到4年級。

如果家長沒有花時間幫助孩子學習,很多孩子的學習是很難跟上的,想要只靠學校教育是不現實的。

拿我兒子來說吧,從2歲多開始讀繪本,一直到上了小學,慢慢過渡到讀系列叢書,逐漸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我覺得閱讀習慣對孩子的學習影響非常大,一方面孩子的識字量大增,剛上小學的時候比其他小朋友就快了一步,我記得很清楚我兒子很多同班同學考試的時候連題目都不認識,對孩子困擾很大;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靜下來,能坐的下來;最後我覺得對孩子語文幫助也比較大,小學剛開始不就是語文數學嘛,語文學好了就解決50%的課業了。

小學一年級,每天陪孩子做作業,到了二年級,孩子開始獨立的做作業,二三四年級主要就是做好監督,檢查和幫助孩子查漏補缺。孩子哪裡學的不好,要在平時檢查作業的時候發現,發現以後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把不懂的學好。

其實,孩子在學校每天學的內容很少,家長只要每天監督孩子把學校學的內容全部掌握,孩子拿到好成績是不難的。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根據孩子的特長和喜好幫助孩子學習更多的內容,我們在孩子的正常學業以外幫孩子報了網上的編程課還有鋼琴學習,這些也都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所以,大家可以綜合以上內容看下真正孩子在學校能學到多少東西?說實話,說50%就多說了,大部分應該都是在家庭裡面學到的。

孩子的學習靠輔導班現實嗎?

我一直以為,輔導班是給那些沒有時間管自己孩子的家長的一種心理安慰。讓這些家長覺得幫助孩子報個輔導班,算對得起孩子了,如果再學不好就不要抱怨我了。

並不是說所有的輔導班都不好,只是輔導班真正應該發揮的作用是幫助孩子查漏補缺,幫孩子錦上添花,而不應該是孩子學習的主要途徑。孩子基礎的知識還是需要父母幫助孩子掌握牢固了,不然上補習班的效果也是大打折扣。

綜合以上孩子的學習只靠學校會怎麼樣呢?

綜合以上,我以為,孩子如果只靠學校裡的學習,父母沒有時間幫助孩子輔導,督促孩子,一般孩子能考及格就很不錯了。


歡迎訪問我的頭條號“睿爸快樂育兒”,瀏覽更多育兒知識。睿爸和睿媽是一對真誠的爸爸媽媽,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睿爸修了工商管理和物理工程雙學位,我們育有兩子,一個10歲,一個3歲,老大學業優異,我們以親身經歷分享育兒經驗。所有回答全部保證原創,歡迎分享、收藏、評論、關注。


睿爸數學課堂


能考多少分數,跟人有關,跟上不上輔導班沒太大關係。

1 我的高中同學,金同學,我們從高二分班開始,他就是我的同桌。平時沒看見他怎麼用功學習,所以成績就是中等。沒想到,到了高三下半年,在幾次的摸底考試當中,他脫穎而出。成為全年級第一。讓我們都大跌眼鏡。我也問過他學習秘籍,他說沒什麼,就是上課認真聽講,課後拼命做練習,做幾個小衝刺。最後他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人家就是這麼牛,怎麼辦!

2 高中我們班還有一個奇葩的女同學。上課專門睡大覺,可是人家就是能在睡覺的時候聽見老師講什麼!老師提問的時候她也能回答上來。她也沒上過什麼輔導班。最後考到了一本的一個農業大學。這位同學也是讓我佩服之至。因為我覺得我上課認真聽講,也沒考過她。(此處我欲哭無淚狀)

3 再講一個現在我家鄰居的小朋友,小學生一枚。他真的是上了輔導班也沒學習好。因為媽媽帶著弟弟在老家,他和爸爸、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平時工作忙不能輔導,本來想給他報興趣班,但是這孩子沒有什麼興趣愛好。所以乾脆選擇了學習輔導班。孩子倒是挺用功的,但是成績沒見他怎麼提高。

所以最終我的結論是,如果孩子真的有學習的天賦,那麼學習輔導班可能可以帶給他更大的一個提升,那我覺得參加輔導班無可厚非。如果孩子真的不是學習那塊料,就積極培養髮展孩子的長處吧。揚長避短,做著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孩子會生活的很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阿土婆,與你分享有價值的育兒信息。


阿土婆


如果孩子們上學沒有輔導班,家長也不過問作業的話,那麼毫不客氣的說,很少有一部分同學能考到及格以上。大多數同學應當在及格以下徘徊,當然這裡面的成績和老師在課堂上的認真程度有著極大的關係。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我們在2010年左右到一個農村學校去支教,所謂的支教有可能就是其他人看不起的一種教學行為,但實際上是有效果的。

我所承擔的一個班級是六年級的數學,大家或許不知道他們的數學能差到什麼情況,我可以給你簡單的描述一下,40多個人有30多個,連九九乘法口訣表都不會背誦。接手的時候,全班的數學平均分是17分多。可能也自己不會太教學,畢業的時候平均分到了49分左右。

這是什麼概念,這就意味著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幾乎就沒有辦法進行,對於其他的一些加法列豎式,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回事,分數化簡通分這些對於他們都是太高大上了。

一個班級內只有兩三個同學能考到及格以上,其他的同學都是在二三十分上徘徊,即使是二三十分,很大程度上也不知道責任怎麼考出來的。

這種原因的背後我們不去考察,具體原因我們只考察這些成績的背後,其實就是沒有人關心農村的孩子家長都特別忙,沒有一個人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不關心他的作業是否完成,也不存在輔導班的問題,所以這些是他們最真實的成績。

總之如果是徹底的不管不問,老師再不負責的話,基本上學生就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