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怎么看待生活中只存钱不花钱的人?

o丶柒言


我们赚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按照这个逻辑应该是及时享乐才对,但是为什么有人会特别喜欢存钱而不喜欢花钱呢?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赚钱太难了,但是花钱又太快了,于是就只想存着钱,以便以后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有资金,不用求别人。

我记得我没有赚钱的时候,我非常喜欢买东西,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有父母在的时候,我花钱就更大胆了,因为有人买单。后来长大了,发现赚钱真是太难了,不仅要干体力活、脑力活,还要受人的监督,被领导和客户责骂还不能还口。问题是辛辛苦苦一个月赚的钱可能几天就能花完。

听说适度的花钱有利于心情愉悦。我记得我考研的那段时间,有点不开心,因为我本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让我一整天待在图书馆是有点难受的。我就每隔几天买本书,买完心情就好很多。

我们确实应该需要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但是我们也应该有所享受。如果每天只是拼命地赚钱存着,那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意思。我们的父母那辈人非常喜欢存钱,因为总是在缺钱,而且想着要给孩子留点结婚用。

我想说的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就让我们自生自灭吧。可以不用那么辛苦,把赚的钱留给自己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只花钱不存钱的人。他们不仅把每个月的工资花完,而且还要到处借钱用,还要用信用卡,在网上进行贷款。对于这样的享乐主义的人来说,还是要对自己的资金和支出有所规划,适当存点钱,以防哪天有需要用的时候。

综上所述,不管是只存钱不花钱的人,还是只花钱不存钱的人,我都觉得不太好,太过极端。一个太省,没有生活乐趣;一个太浪费,没有节制。


——EN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1.穷过,所以只想拼命存钱

现在的90后,特别是城市的90后,大部分都很难体会到穷的滋味,而在80后或者70后,乃至他们的父辈,对穷真的有很深刻的体会,甚至有刻骨铭心的记忆。而且老一代50后、60后,甚至部分70后,因为以前的工资收入都很低,所以他们即使有一些积蓄,但是在当下,甚至在一二十年前都感觉很紧张,毕竟物价上涨了,通货膨胀,他们手里的钱根本不值钱。在90年代,很多岗位的工资不过几十元、一百来块。对于这一代,他们骨子里都是一个字“省”,能省多少就尽量省,希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尽管孩子们总是劝他,钱是挣来的,不是省来的,但是他们依然会按照几十年来惯有的模式去存钱,舍不得花钱,因为他们穷过。

2.压力大,对未来缺乏安全感

另一部分人,可能是如今的70后、80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家立业,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但是80后普遍面临买房的压力,也许房子首付搞定了,也许按揭款能持续按月交,但是,接下来一大堆压力接踵而至。结婚生子了,孩子的费用,接下来的教育、学区房等等,甚至家庭的改善住房,这都让70后、80后感觉压力山大。坤鹏论一位朋友,在二线城市,每个月工资1.5万以上,但是还是舍不得花钱,问其原因才知道,这位朋友如今生了两个小孩,老大小学5年级,老二才3岁。为了这个老二,朋友的老婆辞去了工作,专门管两个孩子。朋友说,尽管自己收入还不错,在所在城市相当于工薪阶层两个人的收入,但是他自己根本乐不起来。买了一套学区房,但是名额只能用一次,也就是说只能老大读,老二再过三年就要读小学了,学区房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他的面前。前一阵网上热传的“中年男人不如狗”,朋友自嘲说,这就是他的真实写照,连生病都生不起。朋友的情况很典型,因为当前的压力很大,而且对未来的担忧也很多 ,所以根本舍不得花钱。

3.抠门

当然,最后有一类人,他们不舍得花钱,是因为他们确实比较抠门,就是平时大家说的那种铁公鸡。不管是外出、就餐或者其他地方,他们总是不愿意抢着付款。而且,他对自己花费也是非常省的。即使他比较有钱了,也是如此,这种可能是来源于骨子里的节省和抠门,分布在不同的年龄段。

只存钱不花钱,可能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原因,比如有的人为了还房贷,所以拼命省钱。但是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度,过犹不及,或许在这里也适用吧!


坤鹏论


在当今社会,不存在只存钱不花钱的人。


俗话说的好,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即便是路边的乞丐,平时跪在街头要钱,晚上也许换个行头就走进了灯红酒绿。


高房价下,每个人的生活成本都不低,于是有了越来越多的月光族,挣多少花多少,不是不想存,而是真的存不下。


财智成功见过不少喜欢存钱舍不得花钱的人,甚至想把一块钱分成两瓣花。嗯,这年头一分钱已经没地方花了,一毛钱几乎都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


只存钱不花钱的人里面,真正的守财奴是极其稀少的,更多的是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努力攒钱,为了防范未来风险努力存钱。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位退休教师舍不得花钱,每天去捡废品,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资助了数十位贫困学生。一个月数千元的退休金不用,都捐了出去,此等高风亮节,值得敬佩。但是从大义的角度看待,并不值得提倡,毕竟每年超过十万亿的财政收入,随便一点都能覆盖更多的贫困学子。个人都去追求高风亮节,让国家怎么办,让上下其手的那些人情何以堪!


高房价下,中低收入人群面临的压力极大,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不存钱,孩子上学怎么办,教育需要花钱,别人给孩子报特长班,不花钱行吗?高中和大学的生活费学杂费并不低,读下来十万元不一定够。上大学可能找不到工作,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但是孩子成绩还行,家长舍得不让上吗?


为了买一套房子,动用“六个钱包”也不过只够首付,今后二十年要月月还贷,家庭收入近半都要上缴银行。房子不仅仅是居住,还影响到孩子入学接受教育,还与户口绑定。想稳定的生活,不买房能行吗?买了房,还敢乱花钱消费吗?


每个人都害怕生病,小病动辄也要花千八百元,大病更是可以轻松消灭一个中产。不管是人到中年,还是上有老下有小,为了预防疾病支出,不做储蓄行吗?


再说养老,民营企业多数都是没有社保的,个体户或者自由职业者同样如此,养老不能靠国家,只能靠自己。年轻时挣钱,老了体力跟不上挣钱不行花什么?


靠自己赚的钱生活,再节俭也不丢人。赚钱不易,切花且珍惜。


财智成功


那些只存钱不花钱的人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疑惑——钱不用来花,存着有什么用呢?

但是有心理学研究发现,金钱有着非常直观地降低人们痛苦的作用。

当人们感受到被人排斥时,会产生痛苦、不快等负面情绪。而实验发现,“金钱”的出现(仅仅是数钱的动作)就能够减轻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不仅如此,钱的出现、数钱的动作也会影响人们对生理疼痛感的评估,钱会缓解人们生理上的痛苦感。

因此,不难想象,那些只存钱不花钱的人仅仅是看到银行卡上的余额,或是钱包里的纸币,或许就能感到满足和幸福。

除了过度节约,还有另外一种极端——过度消费。这样的人可能会囤货、过度购买。 他们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就学到,钱可以解决暂时的焦虑。当他们想要掌控自己的快乐感时,他们就会去消费。

其实,花钱和节约原本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被接受。但是,如果过度节俭严重影响到了你的生活质量,或者,过度消费已经让你出现了财务危机,你或许可以尝试以下建议:

给过度节约者的建议:

1. 提前为那些值得享受的东西做好预算,提前把那部分现金准备出来,比如假期。

2. 当你想买一个东西的时候,也要告诉一个朋友,告诉他们你会在什么日期前把它买下。尽管这听起来有点无聊,但他们会督促你做必要的消费。
3. 想想你过去是否有因为节约,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体验?再想想未来你还要经常重复这样的遗憾吗?

给过度消费者的建议:

1. 暂停使用信用卡,尽量使用现金消费。
2. 当你需要用现金时,去银行卡里取钱,并及时看到自己账户数字的减少。
3. 停止提前消费,只购买目前需要的东西。
4. 当你达到了存款目标时,给自己奖励,但奖励额度要适量。
5. 买任何东西之前,停一停认真问问自己你是否真的需要。
6. 思考未来可能的开销。算一算你孩子上学要花多少钱,你到退休会需要多少钱。你要对自己一生的储蓄有所规划,建立长远的理财目标。

最后想说一句,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不妨数数钱开心一下?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Vohs, K. D., Mead, N. L., & Goode, M. R. (2006).The psychologicalconsequences of money. science, 314(5802), 1154-1156.


知我心理学


只赚不花,背后深藏着对未来的担忧。


01.我们的父辈经历过极困难的日子,所以很喜欢存钱

老一辈人经历过很多痛苦,战争、饥荒,不要说时常吃不饱,有时候命都保不住。进入和平年代之后,他们自然会更加努力的赚钱然后省着花,希望以为后多做准备。
我个人认为上年纪的人存钱不花,还是穷怕了。

可现在一部分中年人也存在这种现象,为什么呢?


02.现在市场竞争压力大,公司倒闭风险也高,难以提供稳定保障

职场上,只要年过30岁马上会感觉到危机感,年轻人比你拿的少、比你有精力、比你能吃苦,这种情况下,估计很快你就得失业。
之前上的失业险能保证部分基本生活,可代价是放弃现在的生活方式,不能随便出去吃饭、不能想买啥就买啥。如果没有做为进项的工资收入,很有可能生活境况会类似隐性破产,而且万一生病需要钱怎么办?
一念及此,中年人自然拼命存钱而不花钱,并不是舍不得,是害怕、是对未来的担忧。

只存不花的情况在年轻人中反而比较少钱,主要是他们赚的相对少,也存不下……


03.认知升级:家有千倾地,不如艺在身

社会总是允许大部分人能吃上饭,有赚钱的能力就可以,所谓“家有千倾地,不如艺在身”,存的钱早晚有花光的时候,有本事赚更重要。
这是“张大志leo”的第435个长篇原创问答。

兼容并蓄交织感性理性,无常商界一片有情天空!

欢迎关注转发或者留言讨论,让我们用更全面的视角认识周围的世界。


张大志leo


存钱是美德,但存钱不买房,等于瞎白忙。而且是资助别人买房。

我见过很多特别善于存钱的人。说实话,对他们特别佩服。十几年前,曾经有个同事,每月2000元,他告诉我,他每月能存1200元。我也没有瞎花乱花啊,怎么就没法存到他们那么多的钱呢?

我认识的另外一个人是相反的。他收入其实是不错的,但是却喜欢高消费。这么说吧,他哪怕吃一盘麻婆豆腐,也要去高档一点的餐馆点。

但是,仅仅是存钱不善于投资的话,也是不行的。我一个老乡,在县城,夫妇俩省吃俭用,埋头存钱,没有想过去买房。最后看到房价实在太高了,不得不去追高,结果多花了30多万。他们收入也不高,这30多万,等于白吃了十几年的苦。

那个不存钱的人最后也想办法借钱买了房。但是两者比较起来,这个不存钱的人,好歹得到了享受,那对埋头存钱的夫妇,把钱存银行,别人借了去买房,等于他们资助了别人买房。后者更亏一些。

正确的做法是,要节俭,但是一定要努力避免现金贬值。多学点经济学吧,看清通胀大趋势,以免辛苦白忙。不一定都去买房,但一定要投资,投资有潜力的资产,或投资自己的教育、子女的教育。


脑洞经济学


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人,这个人就是我的弟弟。家里条件勉强能算小康,在花钱方面父母也还算开明,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弟弟从小特别节省,入了他手里的钱我从没见出来过。据他所说,他是因为从小看到父母批评我花钱大手大脚,有了心里阴影,认为我们家所有的钱已经被我花完了。。。

上小学的时候,弟弟每周有一些零花钱,具体多少没有定额,花完了问父母要,然而弟弟基本上没有开口要过钱,一直到小学五年级,身上带了五毛钱去学校,这五毛钱在他口袋里装了一周。他从小的压岁钱都是他自己存着,奶奶帮他开了户,存折里的额度我们从来都不知道,我估计这么十几年下来,几万块钱应该是有的。

除了存折,他还有自己的小金库,平时大家给他的钱他都攒起来,放在他小学低年级废弃的笔袋里,然后装在鞋盒里藏到他的床底下。然而这个秘密被我表妹发现了。那时候我刚上大学,弟弟上小学。金库里总共有多少钱我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应该在1500左右,我和表妹怀着恶作剧的心情在他的小金库里一人拿了十块钱。三天后,他并没有发现,于是我和表妹在一天吃饭的时候告诉了他,想看看他的反应,他果然当场就抓狂了,爬到他的床底下数完钱后嚎啕大哭。后来他长大后,这件事情成为我和表妹黑了他十多年的黑点。

弟弟上了高中时,偷偷透露给我他有喜欢的女生,作为姐姐,被他这么信任,这种秘密都告诉我,我当然特别开心。偶尔给他点钱。想让他给女生买小礼物,逛个街买零食什么的。事实上,我发现那些钱依然被他存了起来,并且他把我上学时男生送给我的很多没拆封礼物拿去废物再利用送给女孩子。。。

有这么一个只进不出的弟弟,持续为我的生活提供十多年的槽点,在姐姐眼里还是很可爱的。他刚高考完,我只殷切的期盼他到了大学后,一定要学着花点钱,不然会没有女朋友的!!!


考古系大师姐


我有一个同事,表面上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在生活中只存钱不花钱的主。但到今天我很佩服他。

在还是小青年的时候,每月发工资他就要到银行存钱。是一个有90元想方设法存满一百的人。他的生活节俭,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即不吃请,也不请吃,平日里也不打牌,也不游玩,平平淡淡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结婚的时候故意挑了一个与其他同事的撞日,又很晚通知,结果,我们这班人出席了其他同事的婚礼,又分不得身,又不得不给他送一份礼,他净赚了。

98年最后一次福利分房时,他套配到了一间2房1厅住房,化了3W进行了简单装修,却拼拼凑凑了11W,去购买了一套1室半小户型出租给他人,也是合该他走运发财,2002年就碰到市政动迁,1室半变成了80几平的2室1厅。他的女儿也争气,大学毕业后做了几年销售,06年、08年与父母合伙在外区九亭和泗泾又各买了一套3房2厅的房子。一家三口竟然有四套住房,最小的2房1厅也有75平。

12年,他女儿要出嫁,本不想请同事,被我一顿教育:“工作了三十年,女儿出嫁,爷老头子同事一个也无么,要拔亲家看不起的”。他无么办法,只好请了一桌同事,撑撑面子。酒席办在社会饭店,场面到不小,有三十几桌,每桌3千3,还啤酒🍺、可乐畅饮,同事们“现开销”,在台子上就暗嘲“小气鬼👻碰到小气亲家~绝配”。

他比我早一年进单位,我尊称他为大师兄,每月工资也相差无及,为啥到退休了差距就那么大呢?我虽然人均居住面积赶超平均水平,生活也算无忧,毕竟与他相比,相差的实在太大,从心底里我对他是“羡慕嫉妒恨”。

有的时候我也很会安慰自己,我舍得吃,舍得用,吃喝玩乐打牌唱歌样样来,生活也讲品质,98年我装修住房,选的是豪华,一只笼头抵他家全套笼头睐,空调、彩电每只房间、厅都有,还调了一套家具,添了一套家具,总费用超过10W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摒不牢”会骂自己“十三点”,为啥不向大师兄多学学,“轧啥死人台型”。

有的时候,我又想他房子是多,还不是只住在那套最小的房子里,睡的永远是那张床。出租收的房钱,每月进入帐户,也只是数字,吃也仅是一日三餐,品质也不讲究 ,日常开销还比我小。钱多是好,但是好在什么地方呢?

只存钱不花钱,纸上富贵,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我答不上,请你答。


苏舟2


很多朋友总是嫌弃那些只存钱不花钱的人,认为这是小气的表现。

还有人专门跑来问我,老师,你怎么看待生活中只存钱不花钱的人?你觉得他们小气吗?

不!我不觉得这是小气。只存钱不花钱,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避免以后有事问人借钱。

有些朋友平时吃喝玩乐,右手挣钱、左手花钱,月月花得精光,看着是非常潇洒。但是,这样的生活压根就经不起风雨。万一哪天遇到了紧急的事,需要用钱,这些月光族就要傻眼了。

有句话叫做“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借钱,是特别难的事儿。

你需要放下自尊、面子,张嘴去求别让人借钱。而且,就算你放下了自尊去问人借钱,别人也不一定会借给你。

所以,为了避免有事来了问人借钱的尴尬,不如平时节省一点,多存点钱,少花点钱。

万一将来有事要花钱,咱自己能扛得住,不用张嘴问别人借。

第二个原因,就是穷怕了!

我有个姨外婆就是这种穷怕了的人。

以前她家里穷,又要养5个孩子,她除了努力干活挣钱,就是拼命省钱。有将近十年没吃过肉,顿顿都是吃咸菜或者青菜。这些青菜很多都是从市场上捡来的。

后来,孩子们长大了,都能挣钱了,日子也过好了,姨外婆也照样舍不得花钱。

除了必要的开销,其他一切开销她是能省就省,每块钱都存起来,就怕自己没钱用。

这都是因为以前她穷怕了,留下了心理阴影,就算现在日子好了,她也没有安全感。

第三个原因,金钱观不一样,有些人认为钱要花在刀刃上。

有些朋友只存钱不花钱,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每分钱都应该花在实处。现在房价那么高、教育开销那么高、看病吃药开销大,哪样不需要钱啊。所以,钱一定要花这些实打实的事情上,花在刀刃上,不能到处乱花。

我认为存钱、理财、少花钱挺好的,把钱用在实处比拿着钱乱消费要好。

钱是人的胆。手上有钱,心里不慌!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边的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

请关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际关系前沿知识推送给您。

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发私信给我,愿意为您答疑解惑。

欢迎您点赞转发。每次点赞和转发,您都是在帮助他人。


柳柳老师


虽然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只存钱不花钱的人,难道他没有欲望吗?我以前也是这种想法,有欲望就会消费,除了那些当了和尚的人,怕是很少会有不怎么花钱的人,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有几类人真的只存钱而不花钱。

我分析一下大家看对不对:

1:极其抠门的人

见过对别人扣的,也见过对自己扣的。有一些人可能是天生的脾性,也有可能是成长环境所致,他们往往对金钱看的特别重,也不会理财,只知道死命存钱,自己一分钱也不舍得花,也舍不得给别人花。

我一个同事就这样,出去吃饭从来都是不掏钱的,每次都是别人请客他才去,买东西总是挑快过期的产品,图便宜,生个儿子连摇床都不肯买,看着都是无语了。

2:赚钱特别不容易的人

这个最典型的就是出门打工农民工朋友了,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靠着自己的体力赚钱,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他们不舍得花一分钱,因为家里还有人要等着养呢!

像我爸妈就是这第二种人了(估计很多人爸妈都这样),带他们出去吃饭,永远都不肯去,嫌贵。给他们钱,总是偷偷存起来,等银行有活动的时候再存到银行里,拿几桶色拉油,买衣服给他们,也不舍得穿,总是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穿。其实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他们一辈子都是这样过来的,省吃俭用惯了,他们开心快乐才是最幸福的。

3:家里有孩子或者是两个孩子的父母

虽然说现在这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好,可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养一个孩子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有了孩子之后,便不敢大手大脚的花钱了,想让孩子享受好的生活,接受好的教育。

就拿我楼下的一对夫妻来说,家里两小孩,一大一小,大的三年级了,小的在上幼儿园。家里就男的在上班,女的全职妈妈,没办法,两个小孩,家里老人住不惯城市里,不肯来带孩子。好在男的工资高,一个月两万多,就这样,小夫妻两个也是省吃俭用的过日子,连一件好衣服都不舍得买。为了孩子,只能克扣自己了。

我个人认为,只存钱不花钱的人真的有很多,他们或许抠门,或许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们是对是错,只能抱着理解的心态去看待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