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我經歷過鉛字排版,往後是激光照排,再到融媒體時代,對紙媒我有特殊的感情,你恐怕不能理解,”老郭翻著舊作,生出只屬於他的感慨,“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順利畢業。”

技術的變革很快,內容的需求只增不減,呈現的方式隨之變得多種多樣。上攝影論壇灌水、開微博畫評時事、在朋友圈堅持原創、用H5總結遊歷,用速度最快的pad繪畫,Line、知乎、直播,老郭對新出現的媒介有強烈興趣,並能迅速實踐掌握,我對此很欽佩。

“信息爆炸厲害,幾張紙根本裝不下,捧著報紙看‘新聞’的人慢慢老去,或許紙媒最後的歸宿就是博物館吧?”老郭在pad上用手指往上一劃拉,數年前他在美國拍攝的“博物館裡的報紙”,一張張出現在眼前。

紙媒垂暮

作者/北京老郭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我是從傳統紙媒走來的新聞工作從業者,經歷了鉛字排版、激光照排,如今又帶著沉積的經歷,努力適應著當下融媒體時代。身體、心智、技術,還能伴隨著飛速變化的時代走多遠呢?前面是不見邊際的茫茫未知,有著無數個屬於自己的車站,我將在哪個車站停靠?

如果在公共場所見到展開報紙閱讀的人,不免會被他的優雅所吸引。這些過去曾經司空見慣的場景正在快速從身邊消失著。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我給這幅2011年拍攝的圖片起了個名字叫《紙媒的墳墓》。華盛頓的美國新聞博物館裡,沉睡著已經謝幕的報紙,來此的紙媒從業者對自己的明天不免生出絕望之感。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左邊是“印刷品”,右邊是“在線產品”,左邊的硬幣比右邊多,你們怎麼看?莫非人們對即將的離去還是依依不捨?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在機場商店進口處,展示著一張報紙誕生的一段過程。膠片、PS版、印刷打樣,熟悉的人看到這些,彷彿還會嗅到油墨的清香呢,美得讓人好想流淚。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2010年,華盛頓地鐵站還可看到不少的收費和免費的報箱。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這些著名的新聞事件,曾經通過傳統媒體而得到廣泛傳播。今天若再回望過去的這些,電子屏幕上的檢索與閱讀已成必然。觀者將隔著時空,重新思考作品的意義。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新聞博物館內,展示的“911”事件後全球主要報紙一版的版面。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照片拍攝的現場。記者的鏡頭是否比密密麻麻的槍眼更搶眼?

紙媒垂暮 老新聞人何去何從?

殉職的記者們,面孔具體而清晰。

傳播載體隨時代而變換,職業的接力也在繼續。每年有為新聞理想而倒下者,又有接棒繼續前行的後來人。新聞從業者並不是高收入者,卻是公認的高危工作者。望著每年在危險中、在奔波中倒下的同行,我在想,對於這些人,是什麼職業屬性讓他們奮不顧身呢?

我從業數十年,所做的工作正是自己喜歡的,挑戰而有快意。或許,不管未來媒體傳播的平臺如何變化,新聞業的魅力,永遠吸引著有理想的人。

(攥住你流失的靈感 ©微信:有個藝萃 A-yicu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