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馬駿教授+張力教授:共話鼻咽癌的治療新進展


馬駿教授+張力教授:共話鼻咽癌的治療新進展

馬駿教授+張力教授:共話鼻咽癌的治療新進展

馬駿教授+張力教授:共話鼻咽癌的治療新進展

唐林泉博士: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鼻咽癌科的唐林泉博士。我身邊的兩位是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馬駿教授和張力教授。尊敬的馬駿教授和張力教授,最近幾年,你們在鼻咽癌的臨床和基礎研究上做了一些突出的貢獻,也在《Lancet Oncology》、《JCO》等雜誌上發表了一些高質量的文章。首先第一個問題,我想請教一下馬駿教授,您覺得近年來,鼻咽癌在放療領域有哪些進展?

馬駿教授:鼻咽癌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疾病,在中國其發病率佔世界總體的40%,特別是在華南地區和廣東地區,發病率非常高。鼻咽癌在放射治療領域主要是有幾個方面的進展:

第一點從診斷學講,磁共振擁有很好的軟組織分辨率,已經成為鼻咽癌判斷腫瘤範圍的首選方法。通過磁共振確定腫瘤侵犯範圍,分辨正常組織和腫瘤組織,對放射治療計劃的制定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二點從放射治療技術講,調強放射治療已經完全取代二維治療方法。調強放射治療運用電子計算機技術,高劑量照射腫瘤的同時保護正常組織,因此可以提高腫瘤局控率,同時使正常組織的劑量大幅度降低,提高病人生存質量。所以調強放射治療,使鼻咽癌局控率,病人生活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T1、T2期的病人,五年生存率接近100%,T3、T4期的局控率達到90%左右。這對鼻咽癌整個治療策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第三點,僅單純放療,其療效不能最大化,特別是對中晚期鼻咽癌,需要加強有關化學藥物治療。目前化療方案有三個:第一是在放療前給予誘導化療,最新研究發現,採用泰索帝+5-FU+順鉑三個療程的誘導化療,再同期放化療,可以提高總生存率;第二是在放療同步化療,這已經是T3、T4期鼻咽癌的標準治療方案;第三是輔助化療,對個別病人,需要在同期放化療基礎上,延長化療療程,可能會針對性提高不同區組病人的5年生存率。

關於轉移復發鼻咽癌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問題,因為鼻咽癌標準治療後,有20%的病人發生轉移或復發,5年生存率在80%左右。在這方面,張力教授最近有一個很好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柳葉刀》雜誌。我也請張力教授來做一下介紹。

張力教授:各位觀眾大家好!很高興有這個機會接受《腫瘤資訊》的採訪,正如馬駿教授提到的晚期鼻咽癌,實際上是我們鼻咽癌治療中的一個環節,剛才馬教授就目前同期放化療和新輔助化療、輔助化療,已經介紹得非常詳細。我們團隊主要是對復發轉移的晚期鼻咽癌病人做了一些探索。前輩們在晚期鼻咽癌做了三十多年的探索研究,發現很多有效治療方法,唯一的缺陷就是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案。通過大型III期隨機對照研究,證明順鉑+吉西他濱的化療方案,對比現有順鉑+5-FU的化療方案,其有效率提高和總生存期延長。所以該研究提供了晚期一線病人的標準治療方案,這對晚期鼻咽癌病人來講是一個福音。

唐林泉博士:剛才馬駿教授和張力教授針對鼻咽癌現狀和最近取得的進展作出一個很好的概況和評價。那麼我還想問一下馬駿教授和張力教授教授,你們覺得在鼻咽癌治療方面,未來的前景是怎麼樣的呢?比如最近比較熱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還有包括最新的一些EB病毒DNA在臨床的應用,怎樣更好地指導鼻咽癌的治療,我想聽一下你們的看法。

馬駿教授:對於鼻咽癌化療,目前在GP方案基礎上,對未轉移的病人,已經完成一項多中心的臨床試驗,收集480多例患者,進入隨訪階段。GP方案毒性輕,操作方便,對於未轉移和復發的鼻咽癌能否作為一線的治療方案,值得期待。免疫治療方面,我想請張力教授來介紹一下。

張力教授:免疫治療是最近這段時間比較熱的關注話題。實際上鼻咽癌的免疫治療,在臺灣和香港等地已經開展相應的臨床試驗,去年ESMO大會上一項單臂的臨床試驗報告,PD-1治療客觀有效率在20%左右,與其他實體瘤相比,客觀有效率接近。因此具體的免疫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除此之外,化療和靶向治療也是大家關注的方向。

唐林泉博士:請問馬教授,雖然目前鼻咽癌的生存率比較高,但是我們面臨一些問題,就是併發症,您覺得以後我們在減少併發症方面,需要做哪些工作?

馬駿教授:鼻咽癌治癒率越來越高,整體無瘤生存病人達到80%左右,因此這部分病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控制腫瘤,提高生活質量,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在腫瘤靶區的勾劃和正常組織的保護。在此基礎上,我們制定了一個正常組織勾劃的圖譜,發表在歐洲放射治療腫瘤雜誌上,目前下載次數已經接近9千多次,成為國際上廣為採用的標準,也被國際歐美組織推薦為指南內容。在不損失腫瘤控制率的前提下,盡最大保護顳葉、耳朵、腮腺、眼睛、視神經、視交叉和腦幹等組織的正常劑量,病人生存質量就會得以提高。

其次對於腫瘤控制,不損失腫瘤控制率,就要根據腫瘤範圍、廣度和程度來給予劑量。在磁共振的基礎上,勾畫出一個鼻咽癌局部擴散危險地形圖,把腫瘤局部侵犯分為三個層次:高危侵犯部位包括咽旁、顱底等結構;中危侵犯部位,包括翼顎窩等結構;輕危侵犯部位,包括眼眶、上頜竇等結構。按照侵犯的範圍,給予不同的劑量梯度,可以更好的保護正常組織。所以對於這部分病人,將來注意力會集中在劑量的設計方面和正常組織的保護方面,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唐林泉博士:張力教授,您的主要工作是集中在轉移性鼻咽癌,但是你最近發表的《柳葉刀》文章,認為GP方案雖然好於PF方案,有效率接近60%,而PF方案有效率是40%多。但是還有大概30%-40%的轉移性鼻咽癌,無論是對GP方案,還是對PF方案都不敏感。但最近在新加坡有一項關於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整體測序結果發表在《Nature Genetic》,其突變率很低,是不是因為選擇測序人群的問題?如果針對性選擇對GP方案,或PF方案化療不敏感的人進行測序,您覺得是否可以找到一些突變基因指導我們化療方案,您對此怎麼看待?

張力教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探索是沒有止境的。我們雖然找到一個比現有方案更好的治療方案,但並不意味著這是最終乃至最佳的治療方案,還需要探索更多、更新化療藥物聯合使用的方法。我們目前用過很多沒有療效的化療方案,認為患者是耐藥的。但是如果大家有機會聽我們的報告,會發現有時候是因為用藥劑量沒有達到。所以化療跟放療一樣,除了設備的精準化以外,靶區的精準化、靶向濃度的精準化,也是一個值得大家關注的方向。另外還需要探索一些新的靶點,剛才提到關於基因測序,新加坡發表的文章是第一篇鼻咽癌全基因組測序的文章。但鼻咽癌面臨的一個困難就是腫瘤含量比較少,如果不選擇去篩選,測序結果中有多少是真正鼻咽癌的組織,還是周圍的正常組織,或者周圍的淋巴細胞,這都是進一步值得探索的問題。

唐林泉博士:非常感謝馬駿教授和張力教授給我們作出這麼精彩的回答,也感謝他們在過去三十年來在鼻咽癌領域努力的工作,為鼻咽癌患者帶來的福音,他們的研究成果改變了臨床實踐,給病人帶來最大的獲益,謝謝馬駿教授和張力教授,謝謝!

版權聲明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