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宋金在1140年议和完成,而岳飞则是在1142年才死的?

wsmzd


绍兴和议包括两次宋金和议,第一次是绍兴八年(1138年),金朝与伪齐因屡次侵宋失败,傀儡刘豫统治暴戾,已成金国累赘,因而金把伪齐刘豫废黜,这时金朝大权掌握在挞懒手中。金主采纳挞懒建议,决定把原刘豫所统治的地区交给南宋,以便让南宋镇压来自民间的反抗斗争,金国放归秦桧,做为和议代理人,目的就是要求南宋向金称臣,贡纳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国以黄河为界。赵构接到口信表示同意,考虑到秦桧深得金人信赖,和挞懒关系甚好,是一难得媒介人物,赵构升迁秦桧为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绍兴八年五月,宋使王伦和金使马陵思谋等到达临安,汇报了金方正式提出的议和条件要求,几番协商,抗战派左相赵鼎被罢职,秦桧独自任宰相,代替赵构行跪拜礼,接受金朝的诏书,宋对金称臣。

可是,金朝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也很激烈,绍兴九年,金军的几个主帅完颜宗望、完颜宗辅、完颜宗翰已先后病故,完颜宗弼(兀术)以谋反罪杀死挞懒。完颜宗弼成为唯一的金国主帅,金兀术反对把河南、陕西地区交还给南宋,因此绍兴八年和议又被推翻,宋使王伦被拘禁河间。仅让蓝公佐回禀高宗,提出要修改议和条件。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分兵四路南下,想凭仗武力彻底灭亡南宋,高宗知道后,才从苟且偷生的梦中惊醒,匆忙调兵遣将,进行抵抗。金兵先在开封东的顺昌败于刘錡所部的八字军,后在开封西南的郾城和颖昌,金国的女真精锐部队铁浮屠和拐子马在与岳家军对阵中又两次败退,郾城大捷,岳家军打败了金军主力,并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与此同时,韩世忠部也收复了海州、亳州。河北之地的义军民兵也收复不少城池,相约以‘’岳‘’字旗为号,等待岳家军渡过黄河配合进攻金兵。南宋举国上下希望收复失地的呼声很高,金兵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准备北撤。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赵构是闷闷不乐,怕的是金兵放归钦宗,威胁帝位。秦桧是忧心忡忡,怕的是金国问罪,露了老底。因此,秦桧先命令张俊、杨沂中、刘锜等抗金将领率先撤退,接着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请求赵构给岳飞下达班师的命令。赵构竞在一天内连下十二道金牌逼令岳飞退兵。岳飞悲愤地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由于各路宋军退兵,已收复的国土又拱手让给了金国。

公元1141年,宋高宗为了向金国表示议和“诚意”,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帅的兵权,刘锜贬职,撤消了对金作战的专门机构。随后,秦桧派使者到金求和,金兀术为挽回败局的颜面,急忙给秦桧修书一封:“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金国以“必杀岳飞”为条件,答应和议。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议和。 金国派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随魏良臣回南宋,提出议和条件。此时赵构生母韦氏托人将一封信送到赵构手里,赵构大喜曰:‘’遣使百辈,不如一书。今立誓信,归我(韦)太后,朕不耻和‘’。当月,《绍兴和议》最后的书面内容即达成。 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于狱中,其子岳云、部将张宪被斩于临安(今杭州)。

赵构和秦桧以称臣赔款,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为代价,签定了《绍兴和议》。金国册封赵构为宋帝,宋金边界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

《宋史·高宗本纪》记载:绍兴十二年正月初六宋高宗派使到金议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韦)皇太后偕梓宫(徽宗灵柩) 发五国城,绍兴十二年八月,金遣完颜宗贤护送梓宫,高居安护送皇太后到达临安。


德厚致远


在历史上,宋、金之间曾出现数次议和,而1140年议和未查到相关记载。宋朝皇帝一直派人暗中接触金国,希望宋、金之间可以南北分治,第一次议和发生在1138年,但是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


第一次议和不久,金国内部发生政变,新上位的完颜兀术撕毁条约,再度侵宋。岳飞率领岳家军抵抗,并取得节节胜利,挥师北伐,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目标指日可待。

而随着岳家军的节节胜利,宋朝的统治者又看到了议和的希望,所以再次派人商议议和之事。金国方面,由于连年的征战,人口减少严重,国内反战情绪越来越高,迫于战事的现状和国内的压力,金国与宋国于1141年再次议和。

金军曾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所以与宋朝的议和条件中包括杀死岳飞。而宋朝皇帝考虑到南北分治议和之后就可达成,担心武将回朝后会干政;再者岳飞整天嚷嚷着要迎回二圣,如果二圣真的回来了,自己的皇位就要旁落,所以下了十多道金牌召回了在前方征战的岳飞。
岳飞一代民族英雄,忠勇可嘉,却成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于1142年除夕惨死于风波亭。所以说岳飞的死并不存在时间先后上的矛盾,可怜一代英雄死而含冤。


四马奔程


岳飞在世时宋金一共有过两次议和,第一次议和是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秦桧以宰相身份替赵构跪于金使脚下,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向金纳贡,当然了这次议和持续的时间很短暂,绍兴十年,金兀术撕毁和议,再次侵犯南宋。



金兀术南侵,岳飞,刘锜等主战派将领分兵抵抗,取得了顺昌之战的胜利,后岳飞挥师北上,取得了郾城之战,颖昌之战的胜利,大破金兀术的铁浮屠,拐子马,金兀术退守开封,岳飞进军朱仙镇,距离东京城仅三十公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赵构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岳飞悲愤难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金再次议和,据《宋史 岳飞列传》中记载金兀术给秦桧的密信中写下了“必杀飞,始可和”的议和前提条件,于是一场欲加在岳飞身上的阴谋拉开了帷幕,公元1141年四月,岳飞被升为枢密院枢密副使,直接剥夺了岳飞的军权,如果说这次的明升暗降只不过是赵构忌惮岳飞的兵权在握,功高震主,并无杀害之心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举措便是谋害岳飞的开始,八月,岳飞被罢免枢密院副使,而后张俊在秦桧的授意下,威逼岳家军将领王贵,王俊等揭发岳家军将领张宪谋反,而后将岳飞牵连进内,张宪,岳云被捕入狱,十月,岳飞被捕入狱,十一月,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双方划定国界,宋每年向金供奉银绢二十五万两。十二月(即公元1142年1月),岳飞被害。



所以从时间上来说,岳飞应该在宋金开始议和时便被抓了,这也符合“必杀飞,始可和”的记载,当然了,岳飞因何而死,我在之前的问答中回答过,可笑的是现在很多人都在为秦桧洗白,有的人更是不遗余力的抹杀岳飞的功绩,说什么岳飞从未打败过金军主力,岳飞消灭的金军数量很少,岳飞不听赵构之命不去救援淮西等等,而秦桧呢?竟然成了辅佐赵构开创南宋中兴的治世能臣!各位朋友,岳王庙被人们拜了近一千年,岳飞被人们敬仰了近一千年,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之流也跪在那儿近一千年,这近一千年来的史实是某些人想洗白就能洗白,想抹杀就能抹杀的了的吗?



当然了岳飞并非完人,谁都不可能是完人,圣人也有错的时候,但在国仇家恨,大是大非面前,错了便是错了,错了便是堕入万丈深渊,不得翻身。秦桧是,赵构亦是如此。

关于岳飞的一些问题,我不想再做过多的回答,对于一个民族英雄来讲,我们实在不应该在他身上有太多的流言蜚语,这是对英雄的不尊重,亦是对民族,对历史的不尊重。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咸鱼闲聊


这个问题本身很不严谨,宋金合议,并不是在公元1140年。

而看了诸位的回答,也感觉尽皆不得要领。其中是非曲直,很有必要说说清楚,故而试做一答。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宋金之间进行过多次和议。

宋金第一次和议,是在绍兴七年,1137年。这一年,岳飞率军北伐伪齐,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继而宋军又在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大败伪齐军,迫使金廷废除伪齐政权。这时,金熙宗刚刚登基,金国内部不安,政治斗争异常激烈,无暇南顾。经过十多年的战争,金国部分统治者认识到靠武力很难征服南宋。为了巩固皇位,减轻外部压力。金熙宗力主与南宋议和,并将其所占领的陕西、河南地归还南宋,双方达成和议,暂时停战。这次议和,金国由于起内部问题,表现出极大诚意,也做出了较大的妥协让步。

宋高宗对这次议和固然欣喜若狂,但是岳飞却极力反对。岳飞多次上表,力陈“金人不可信、和议不足恃”的道理,断言:河南无险可守,金人归还陕西、河南是一个极大的阴谋。惹得宋高宗极为恼怒!

岳飞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这次议和惹恼了金国的主战派,第二年(1138年),金兀术发动政变,推翻金熙宗,成为金国实际最高统治者。金兀术很快撕毁合约,对南宋发动侵略战争。这才有了1140年的顺昌大捷、郾城大捷、颍昌大捷,金兀术被打的丢盔弃甲、岳飞兵峰直指开封!

金兀术不甘心失败,1141年,又一次发动南侵,又被打败。至此,这个顽固的主战派、侵略者,终于认识到,宋金之间的实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金国已经无力消灭南宋,这才开始议和。

这一次议和后,双方维持近二十年之友好。

民间传说,宋金议和,杀岳飞是前提。这种说法,未免太过儿戏。相信这种说法的,未免太过幼稚。

绍兴议和,盟约要点如下:

一、宋对金奉表称臣,受金册封为皇帝。二、两国疆界,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自淮而西,宋割京西唐(河南泌阳)、邓(河南邓县)二州,及陕西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二州之半与金。三、每岁金主生辰及正旦,宋遣使称贺。四、宋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於每岁春季,搬送至泗州(安徽盰眙县东北)交纳。五、金许归宋徽宗梓宫及高宗母韦太后。宋称臣割地,岁贡贺旦,自列於藩属,与其说是盟约,毋宁称作降书。

这条条款款,没有一条说要杀岳飞。

其实两国交战还是议和,实力才是决定行因素。金人狼子野心、贪得无厌,假如南宋不堪一击,金人肯定是侵略吞并、赶尽杀绝,怎么可能与南宋议和。

正是在战场上屡次遭受重大打击,才迫使金国不得不坐下来议和。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很多人却一根筋的愿意相信那些荒谬的戏剧化传说。

岳飞被害,其实他与宋高宗矛盾激化的结果。换句话说,因为岳家军的强大实力,引起了宋高宗的强烈猜疑。

对于皇帝来说,只要是能够威胁皇位的,都是敌人,管你是忠诚不忠诚。赵构要消灭一切可能的威胁。宋金议和之前,赵构就想动手,但是还要依靠岳飞抗金,没办法只好暂时忍耐。

议和之后,赵构认为,宋金之间的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与岳飞等武将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于是先剥夺兵权,然后再下毒手。

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却死在了昏君的猜疑上。实在可恨!


上将嗳福斯


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借鉴了“必杀飞,始可和”,这个说法。

“必杀飞,始可和”这句话出自《宋史.岳飞列传》,正因为如此,杀岳飞也被认为是宋金议和的必要条件。

不过对于“必杀飞,始可和”,这个宋金议和的前提条件否存在,一直都存在争议。

我们可以反向思考一下,如果按照题主的说法,宋金议和在1140年就完成,岳飞在1142年被杀,显然这个前提条件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宋金议和这件事。

宋金议和是指“绍兴和议”,有三点主要内容,1、宋称臣。2、划定边界。3、宋朝纳贡。“绍兴合议”究竟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是这个问题的关键点。

根据记载,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熙宗将被俘的宋钦宗封为天水郡公,提高了级别,可以看作是金朝向宋示好的一种做法,而同年四月宋朝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为议和做好了准备。

同年十一月金朝派人向南宋提出议和条件,宋高宗赵构虽然答应条件,同时也提出一个要求,向金人索要被掳去的生母韦太后:“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其未也,虽有誓约,徒为虚文。”

转年三月,金朝派人册封宋高宗,标着这“绍兴和议”正式确立,在这之后,金朝才放回韦太后。而岳飞被杀的时间是,绍兴十一年的除夕夜,可见在合约正是确立之前岳飞就已经被杀。

从以上两种分析来看“必杀飞,始可和”这句话要么是杜撰,要么是“绍兴和议”期间双方商定的。


一点点历史


金国天眷元年(1138年),完颜挞懒回到金朝上京,提议原来的齐旧地送给南宋,双方议和。完颜挞懒是金国的主和派,秦桧就在他的手下,他把秦松暗纵回南宋,目的是为了双方议和。

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的达成宋金第一次议和,双方以黄河为界。此时金国主战派金兀术不满,杀死了完颜挞懒,撕毁了议和协议。

金兀术喻绍兴十年(顺昌败于刘锜,郾城败于岳飞)、绍兴十一年(拓皋败于杨沂中、刘锜)分别入侵南宋。

绍兴十一年,金兀术已经吃了不少宋军的苦头。赵构已经看出来,金兵已没有对南宋的大规模进攻能力了,见好就收,于是收三大帅(张俊、韩世忠、岳飞)的兵权。

赵构的卖国嘴脸,连秦桧都看不下去了。

绍兴十一年十月(农历),秦桧关押岳飞。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金宋达成第二次绍兴和议书面协议,谈判使者签押。

赵构无条件全盘接受金兀术的条款,秦桧都看不下去了(秦桧原来的议和条件是以黄河为界,赵构以淮河为界,还多割了四州之),心想我是卖国贼,你比我卖的还狠:“自古盟会,各出意以为之誓,未有意自彼出,而反覆更易,必欲如其所要者。”(应该是双方按自己的利益讨论,你答应的条款却都是金国他们提出的,并且金国还反复修改,你一点都不改吗?) 赵构厚着脸皮说:“朕固知之。然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既无及矣,太后年逾六十,日夜痛心。今虽与之立誓,当奏告天地、宗庙、社稷,明言若归我太后,朕不惮屈己与之和。如其不然,则此要誓,神固不听,朕亦不惮用兵也。”我是为了孝顺太后,我不怕用兵的,我一样能把金兀术的屁股打烂!“(韦)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其未也,虽有誓约,徒为虚文。”

金兀术捏住了赵构的命根子:

韦太后是个老太婆,我留着没用,送给你!但你赵构必须答应我的所有条件,还要把岳飞杀了。如果你不答应,就让宋钦宗签押,然后把宋钦宗放回去,看你怎么办?。

绍兴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秦桧杀害岳飞。

绍兴十二年(1142年)正月,赵构派端明殿学士何铸去金国,二月到达金国首都,进献赵构亲笔写的誓表。何铸请迎赵构的母亲韦太后、宋微宗的灵柩回送,金国答应这些条件。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答:1、常识性问题,两国协议或盟钓,为了尊严,宁可割地赔钱也没有杀将的。除非到了灭国的程度并且遇到一位非常昏昏沉沉君王。2、杀飞纯为南宋的部政治矛盾的结果,既然,领导人要和,武将理应交出兵权,更何况是相对自主权较大的岳家军。3、提出早立储君,大该是致死原因,这严重干涉了赵帝的家事乃国是,说你没有野心?4、军人以服从命令为职业,岳飞缺少这方面的谋士,实在可惜。


琴簧汗舞


文人笔下的历史,要教书育人,可权利争斗的始终却不会让人知道太多,那样的话,社会就没好人了。


骁勇34


时间上的“硬伤”是你大脑的结构造成的!你自己去医院查一下,这个病确实挺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首先,宋朝时侯,不管皇帝赵构,还是大臣秦桧、岳飞,他们都不懂什么“公元纪年”这么高深的知识,当时所用的年号叫“绍兴”。宋、金“绍兴议和”是在南宋绍兴十一年。为了议和,在秦桧的运作下:同年五月就全面停止对金作战,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四路大军全线撤回,又用“明什暗降”的手法收了他们的兵权。十月十三日,岳飞被诬陷入大理寺獄。十一月初七“绍兴和议”签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夜)岳飞殉国。这些事都发生在南宋绍兴十一年。岳飞五月从前线撤回到除夕殉难,总共就是半年多时间。岳飞入狱不到一个月,“议合”就谈成了,绍兴十二年正月初十(岳飞殉难十天后)协议条款正式生效!赵构派出使节前往金国迎“二圣”、及母后回朝。

整个事件就是这样环环相扣、时间紧凑、脉络清晰。哪里有什么“硬伤”!

2016年初,有个叫“晓风”的人,也是玩弄公历和夏历时间差这种拙劣的把戏,故意把“绍兴议和”与岳飞殉国搞成两年,愚弄不懂历史的读者,被我批了个哑口无言…。没想到争论这么久,还有人捡这晒得焦干的“甘蔗渣”来嚼!


橡木桶61955766




这个问题提的很随意,唯一的好处就是方便@晓风2016卖弄底线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让史书来作答吧



宋金第一次议和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八十三》

绍兴八年正月十四辛丑,金知蔡州刘永寿杀金德州同知兀鲁孛堇,率众归降岳飞

跟随郦琼降金的士兵、北地遗民也纷纷回归南宋,一时之间,南宋招降纳叛的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二月,韩世忠、岳飞入朝述职,主战派王庶迁兵部尚书,就连赵构都能感觉到形势一片大好

三月初二,赵构下诏,以光武帝为楷模,号召南宋全国人民整军备战

三月初七,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四月,金知同州李世辅与知华州王世忠欲反金归宋,因手下告密,王世忠被折合孛堇所杀,李世辅设伏擒撒离喝
撒离喝称宋金即将讲和,
并出示议和文书

金国高层最迟在四月知道议和条款


六月,金人求和,遣使南宋

议和前两个月,议和的结果就已经单方面确定,还是秦丞相手段高啊




此次议和遭到南宋朝野普遍反对

“不念父母之仇,不思宗庙之耻,不痛宫眷之辱,不恤百姓之冤,逆天违人,以事夷狄”~王庶.上书

“能战能守而能和者有矣,未有不能战不能守而能和也”~殿中待御使.张戒

“欲穷我国,欲慢我势,欲弱我兵”~礼部侍郎.曾开

“敌畏我甲兵之盛也,惮我土地形势之强也”~兵部侍郎兼权吏部尚书.张焘


送上门的地这些人不想要?

此时宋金强弱之势已经逆转,主战派担心议和后会“损陛下威武,离天下人心,蠹耗财赋,怠惰兵将”~王庶


秦桧力排众议坚持议和,多次单独给赵构做思想工作,以三个三日为期试探赵构议和之志是否坚定,并挤走了赵鼎






十一月初,金人再遣使议和,南宋朝野再次反对议和,秦桧每天切齿,却无可奈何,直到勾龙如渊出现
掌握台谏,弹劾反对议和的大臣


反对也更激烈
当然,这些人后来都被秦桧收拾了





十二月一日癸丑朔,赵构下戒谕和诏,金国许还河南故地

绍兴九年正月丙戌,赵构赐“新复河南州军敕”

受皇帝诏书必须要回“谢”,岳飞的回信是
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那些家伙历来不可信(钦宗就是被骗入金营遭到扣留),这样莫名其妙地讲和使我这样的统兵将领很是羞愧,即使讲和我也不放松军备,随时准备恢复河山,令金人臣服

“你,你,你,怎么能有骨气呢”?秦桧见表,恨得牙齿痒痒的


正月十三,金知宿州赵荣来归(即被遣返,绍兴十年跟随兀术南侵)







宋金第二次议和


绍兴十年五月,金国果然败盟,大举南下


赵构很生气,重金悬赏金军统帅完颜宗弼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五》

调兵遣将与金军作战
~《宋史.卷二十九.本纪二十九.高宗六》

这只是六月战绩,随后闰六月、七月宋军打得更精采,这不是本文重点,略过

大战在即,先后两次“诏”班师,赵构刚刚才奋公公之余烈,又是排兵布阵又是悬赏捉拿金兀术,赵构就这么爱好打脸?自然不是,“实桧书”

秦桧这么大胆的原因是,他在朝廷快混不下去了,例如,工部尚书廖刚指着秦桧的亲戚郑亿年说:

你不是以家人百口为议和作保么?现在金人败盟,你还有什么脸呆在朝廷?

其时秦桧在座,自然切齿嫉之

秦桧很明白,除了能与金国搭上关系,主持议和外,无论能力还是威望,在朱胜非、吕颐浩、张浚、赵鼎面前自己只是个渣

而赵构的心思秦桧已经琢磨得非常明白,这家伙能讲和就绝对不愿战,也就绝对不会自断议和捷径




流水账

八月,主战大臣纷纷罢免

九月,杨从仪夜袭金人于凤翔府,败之;忠义王忠植举兵复石、代等十一州

十月,金兵侵庆阳府,守臣宋万年降;犯陕州,吴琦败之;袭洮州,宋孔文清、惠逢击败之;王忠植被叛将所执,不屈而死

十一月,金将合喜复犯陕州、宝溪县,皆被击败


绍兴十一年春正月,杨从仪败金人于渭南;完颜宗弼犯寿春府,淮西之战爆发

四月,淮西战事结束,南宋罢三宣抚司,以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

五月,查韩世忠

七月,罢刘琦兵权,命知荆南府

八月,金国第一书送抵临安;岳飞罢为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醴泉观使

九月,遣刘光远充金国通问使,曹勋副之;吴璘复秦州,杨政克陇州,郭浩复华州,邵隆复虢州,吴璘剡湾大捷


十月,张俊不抵抗,金人陷泗州、楚州
同月,邵隆复陕州,杨


政与金人战于宝鸡县,败之

戊寅,下岳飞、张宪大理寺狱

壬午,遣魏良臣、王公亮为金国禀议使

癸巳,韩世忠罢为醴泉观使,封福国公


十一月,兀术遣审议使萧毅、邢具瞻与魏良臣来临安,议定和议条款

十二月二十九,岳飞遇害



绍兴十二年正月戊申(十四日),“御使中丞万俟卨、大理寺卿周三畏同班入对,以鞠岳飞狱毕故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四》,岳飞遇害十五天后,赵构听取岳飞案详情

同月,割泗、唐、邓、商州於金国


三月,许还梓宫和韦太后的消息秘密传回

四月,遣使迎还

五月,遣使贺金帝生辰,赵构如愿以偿名正言顺地祝金爸爸生日快乐!




后来,赵构也叫秦桧干爹了






这两次议和都是南宋在占据极大优势的情况下诡异地抢着跪了,从时间表看,每一次都是秦丞相在危急关头恰到好处地挽救了兀术,挽救了大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