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重陽節不僅僅是“老年節”

重陽節是從我國從唐朝開始沿襲至今的一個傳統漢族節日,它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只是在唐朝才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傳承下來。

重陽節不僅僅是“老年節”

該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因《易經》中把“六”視為陰數,把“九”視為陽數,“九月九日”中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所以叫重陽(或重九)。

由於九月初九中的“九九”諧音是“久久”,即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後來人們把它與除夕、清明節、盂蘭盆節這三節一起構成中國傳統祭祖四大節。顯然祭奠先人也是後輩人對祖輩(老一輩)的緬懷和追思。

另外,《西京雜記》中記載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從那時開始,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

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在數中最尊貴,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

重陽節不僅僅是“老年節”

基於這些中華文化元素,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法律形式確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在這一天或前後,全國各地一般都開展豐富多彩的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活動。

但是重陽節遠不止停留在“老人節”層面。傳統上,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攬勝、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節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有,“遙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好事成雙”,對奇數是有一定忌諱的。但是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如一月一的大年初一、三月三的上巳節、五月五的端午節、七月七的乞巧節、九月九的重陽節等這些重大的傳統節日大都集中在不吉利的奇數上,而且月數日數奇奇相逢。這不是與傳統文化矛盾嗎?

重陽節不僅僅是“老年節”

原來,聰明睿智的古人恰恰是通過熱熱鬧鬧的傳統節日慶祝活動,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群體聚集、人潮攢動和各個節日特有的活動等(當然不是每一個節日所有這些現象都有)節日喜慶氛圍來鎮住兇邪之氣,以完成奇月奇日逢凶化吉。

以重陽登高為例,九是最大的奇數,九九則是兩個最大的奇數碰頭,按照民俗就是最大的凶日。登高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躲避凶氣。相傳這一天會有瘟疫之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和平日生活的環境,因為傳統上講究兇濁之氣是下沉的,儘可能到高處去不就躲避了凶氣的侵襲嗎?這樣全家就能平安。

在《續齊諧記》記載有道教關於重陽節的的傳說,裡面描述得繪聲繪色。相傳道士費長房告誡他的朋友——汝南人桓景九月九要全家登高,並佩戴茱萸、飲菊花酒,友人照辦,晚上回來看見家裡的豬羊全部死去。

既然登高了,山上一般林木豐茂,山清水秀。如同每年三月初三日“踏春”全家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一起登高“避災”的同時,也就順便登高攬勝。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時登高遠望、“踏秋”賞景豈不讓人心曠神怡、健身祛病?所以重陽節又稱“踏秋 ”,或者把這一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稱為重陽“辭青”。

重陽節不僅僅是“老年節”

此外這一天還有茱萸節的活動。古人把山茱萸作為祭祀、避邪之物,重陽這一天在頭上插茱萸,或者做一個布袋把茱萸裝起來佩戴在身上。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傳說中戰國時期的楚王妃曾經佩戴茱萸首飾,於重陽日登高暢遊,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飲茱萸酒、吟茱萸詩,極盡歡娛之樂。

茱萸是一種中草藥,其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消積食、治寒熱的功效。可制酒養身祛病,並且它和艾草一樣具有消毒的作用,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又有一個“辟邪翁”的美稱。

茱萸是重陽節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為重陽節俗的主要標誌,因此登高會也稱“茱萸會”,重陽節也被稱為“茱萸節”。

重陽節不僅僅是“老年節”

古時候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以求“解除兇穢,以招吉祥”。中國自古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特別在重陽是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曹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他的立國功臣鍾繇,祝他健康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有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記載。梁簡文帝《採菊篇》中“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實際是描寫的採菊釀酒活動。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當時風行喝菊花酒健身。

正因為菊花與重陽有這麼“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所以重陽節又稱“菊花節”。

重陽節不僅僅是“老年節”

此外,重陽節還流行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此風俗。蒸重陽糕與蒸年糕類似,不過蒸糕要小一點、薄一點。一般以米粉、豆粉等為底料發酵,摻雜以棗、慄、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桂花(故又叫桂花糕),這樣的重陽糕香甜可口,讓人垂涎欲滴。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逐漸淡化了重陽避兇的禁忌內容,而保留了形式意義,節日逐漸成為單純的喜慶。但是這個原本是辟邪的日子裡,說上一句“節日快樂”似乎有些不不合時宜,一般說“身體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更恰當。

如今,我國的河南上蔡縣是我國唯一的“中國重陽文化之鄉”,上蔡縣重陽習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收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6月,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歡迎交流 微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