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战斗机有像轰炸机那么大的吗?

琴宽


通常情况下战斗机体型都相对较小,主要是为了使战斗机具备更好的操控性和截击制空性能,所以大部分战斗机的体型都不会很大。但是某些有特殊需求的战斗机则体型相对较大,甚至和中型轰炸机的大小相当。

比如美国二战著名的P-61夜间战斗机,又称为“黑寡妇”,主要就是用来夜间作战的。由于首次使用了机载雷达,可以在夜间可视度为零的情况下使用雷达锁定敌机,然后将其击落。二战时,盟军轰炸机为了躲避德军的拦截,大都采用夜间轰炸的方式,夜间战斗机作为护航战斗机被投入使用。据悉,二战期间P-61攻击取得了数百个击落的战绩,而P-61自身的损失不到0.7%。而在中国,由于P-61的出现则彻底遏制住日军夜间偷袭的企图,获得了良好的战术效果。

另一种著名的轰炸机大小的战斗机则是二战后苏联的图-128截击机。该机长27米,空重24.5吨,可以超音速飞行,主要任务就是拦截美国的B-52。由于苏联东部地域辽阔,但人口稀少。未来防止美国的B-52从东部广袤的边境线中伺机突袭,苏联专门研制了图-128截击机,该机的主要武器就是4枚巨大的、重达一吨的导弹,通常是2枚R-4T和2枚R-4R。

不过巨大的图-128虽然作为战斗机使用,但是却没有多大的机动性能,主要任务就是在地面雷达的引导下飞到距离B-52几十公里的距离,发射机腹下携带的四枚导弹。而为了达到超音速,该机携带的航电设备十分有限,甚至连雷达告警装置都没有,巨大的图-128发射完导弹只能掉头逃命。


霹雳火防务


当然有了。

二战时期就有一种轻型轰炸机兼做战斗机的——英国德哈维兰的蚊式战斗机。蚊式本来是一种轰炸机,但是飞得比很多战斗机都快,达到每小时668公里。参考一下Bf-109是640公里,喷火600公里,福克沃夫190是680公里,P-51野马700公里。

像蚊式战斗机那么奇葩的很少见。战后由于雷达技术的应用,早期截击机为了防御强大的轰炸机迫切要求安装机载雷达。但是当时雷达都是电子管的,笨重庞大,体积小的战斗机无法安装截击雷达,更多的是用轰炸机装上雷达改做远程截击机。比如苏联的图-28截击机。


图-128虽然很大也才40多吨。冷战时期超过40吨的战斗机还有不少。苏联的米格25因为采用钢材制造,所以体积不大,重量很大。其继任者改型米格31的最大起飞重量也有46吨。

美国的变后掠翼战斗机F-111由于变后掠机构过于沉重,最大起飞重量也有46吨。

美国放弃的双三截击机YF-12如果服役就是最大的战斗机了,空重27吨,最大起飞重量63吨!

其改型的SR-71战略侦察机达到78吨,真正的轰炸机体量。

美国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F-22的最大起飞重量也达到了38吨,超过了米格25。

据外媒估计歼20也比米格25重。这都得益于发动机推力的提高和重量的降低。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以上是SU-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俄罗斯派驻在叙利亚,表现很不错哦

个人发现,轰炸机倒是越来越小,而且战斗机+轰炸机的模式越来越明显,主要得益于航空炸弹的小型化和智能化,比如JDAM联合攻击炸药和智能炸弹的使用,让很多战斗机一下子变成轰炸机,俗称“炸弹卡车”,比如F15,SU30,我们中国的歼-16,它们就能携带很多智能对地炸弹和联合攻击弹药,完全就是炸弹仓库,而且现代战争越来越局部化和小型化,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有的战斗任务,比如打击恐怖主义,就不需要大型轰炸机携带那么多弹药,你见过美国空军派出B52和B2隐身轰炸机去炸一个皮卡车车队上的恐怖分子吗,顶多派出几架F15携带大量智能对地攻击弹药精确打击已经绰绰有余了,于是战斗机使用轰炸机的弹药去执行小规模战斗任务这种情况越来越成为作战需要,那么战斗轰炸机就诞生了。

以上是美制F-15战斗机,它也可以瞬间变成轰炸机,如果它携带智能对地炸弹

苏30系列的战斗机也可以变成轰炸机

当然,还有我们中国自己的歼-16,携带炸弹的能力也很超群,新出世的炸弹王子。

战斗机要具备灵活的机动性,如果造得跟轰炸机那么大,结构强度承受不起各种复杂的机动动作,肯定不能做眼镜蛇翻滚,还没炸到别人自己就已经空中解体了,战斗机也没必要造的跟轰炸机那样大,它们一开始就彼此有不同的任务。

以后轰炸机会越来越小,战斗机也不会越来越大,倒是无人机以后会越来越牛逼,根本就是来抢战斗机和轰炸机饭碗的新机器。

大家有空可以补充,我说的不是很全面


军娱小耳朵


当然有,不过这主要是重型战斗机,由于特殊的作战需要,就导致其吨位很大,完全可以和轻型轰炸机相比。

在二战中各国就装备了大量重型战斗机。比如德国的BF110、英国布伦海姆、苏联佩3等,这些战机最初都是作为双发战斗机研发的,因此吨位更大,也就能够装更多的武器、燃油。不过由于机动性往往不佳,所以双发重型战斗机一般都无法和单发战机对抗,于是这些战斗机开始向其他方向发展。

一个方向就是夜间战斗机,二战中电子设备比较原始,体积巨大,不可能装到单发战机上,所以都是在双发战机甚至轰炸机基础上改造,作为夜间战斗机使用,比如德国的He219、He88G等等型号,而美国人甚至专门研制了P61夜间战斗机。另一个方向就是作为截击机或者攻击机使用,双发战斗机防护强,而且火力猛,能装载很多武器装备,所以就被用于这些用途了。

而在进入喷气机时代,同样有大型战斗机,苏联的图128截击机就属于典型代表。当时苏联很担心美军的轰炸机打击重要目标,但是毕竟苏联国土太大,很多苏联腹地没有放空设施,而且不可能建设大量机场用于防空,于是苏军在图98轰炸机基础上改装成图128截击机,具有巨大的航程,足以完成保卫苏联领空的任务。


前沿阵地


别说像了就是一样一样的比如说某tu128大提琴手和美帝的X/YB一40护航轰炸机。不过嘛美军向来是轰炸机比战斗机大(滑稽)

挂载一两吨的是轰炸机有问题么,没有。

十根老干妈往上走的不是战斗机是什么。

下面开始说正经的

首先是美利坚良心,f1a-17战斗机空中堡垒plus。最多三十根老干妈的怪物


XB-40验证机。在机背的无线电员舱上方安装了一座炮塔,内置两挺 12.7 毫米机枪,另外在机鼻下增加了颚部炮塔,内置两挺 12.7 毫米机枪,腰部机枪增加到每侧两挺。保留了驾驶舱顶部、腹部和尾部炮塔,这样全部的自卫武器增加到十四挺 12.7 毫米机枪。此外还增强了乘员防护装甲,炸弹舱被取消,空间被用于存放机枪弹药,通常可携带 11,135 发子弹,如果减少载油量可以增加到 17,265 发。部分yb-40甚至是三十个老干妈或者是带上40mm大根出去打战斗机

看着老干妈有多少,这火力密度。


当然了为什么没什么知名度嘛原因很简单,这东西比炸比还重,炸比投完炸弹了速度要快不少,而这个总不能把机枪什么扔下去吧。不过这三十根老干妈的正义可是相当于五个p51了啊,谁敢浪。

接下来就是本来是轰炸机结果上层不要了然后被改成截击机的tu128了,这东西原来叫tu98是超音速轰炸机。

而且这东西还真当了几十年的截击机不过么(截击机是什么,追上去,放导弹,开溜,机动是什么我不需要的)

该机主要和图-126预警机配合使用,主要部署在西伯利亚/远东/北极地区的机场,主要任务也就是拦截从上述区域突入苏联领空的美空军B-52,B-70(未投产)战略轰炸机


。嗯看看也不像战斗机但是人家真的不是轰炸机而是战斗机的一直截击机啊
嗯yb40最弱鸡的型号是这样的,剩下的么死的一个比一个彻底。


啸鹰评


历史上有过战斗机体积几乎等同于轻型轰炸机的战斗机(截击机,一种超大型的战斗机),可以举两个例子,二战期间的美制P61型(夜间战斗机)



其“身材”体积几乎相当于同一时代 杜-2型轻型轰炸机(苏制)和蚊式轻型轰炸机(英制),可以对比图片中的米格15战斗机和观众,证明了它的体积非常巨大,那么为啥当时要制造这么大的战斗机,是因为在夜间抗击敌轰炸机甚至是战斗机用的,就必须要求它航程远(装油很多),武器多、机组人员也多,该机装有探照灯和早期的雷达,这些所以的人员、设备加起来必然造成它的体积庞大,顺便说一句,图片上的那架P61现在珍藏在北京小汤山的航空博物馆内,目前全世界仅有2架,这架飞机原来在四川是美军飞虎队使用的,装备它就是对抗日寇夜间来袭的轰炸机,后来飞虎队撤离中国以后它也就留给了国民党空军,再后来被我人民解放军缴获!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了这架珍贵的飞机,它涂装黑色(便于夜间伪装)机徽和编号好像是1943年的机徽,大伙有机会去北京航空博物馆可以近距离观察它。第二种要介绍的是苏制图28/图128(改进型)巨型截击机




可以看见和地勤人员的对比,显示了它的巨大!飞机长超过20米,机高7米,翼展超过了18米,这个数据已经等同于甚至超过了苏制伊尔28轻型喷气式轰炸机和英制堪培拉轻型轰炸机,制造它体积巨大的原因是前 苏联国土的辽阔,它问世以前苏联防空体系并不严密,雷达、高炮和地空导弹组成的地面防空网疏漏太多,经常有北约和美军飞机从北极方向和阿拉斯加方向入侵苏联领空,这种情况下还不能密集的建设飞机场,所以为了应对当时这种情况就必须设计制造一型超大的战斗机,对抗入侵的各种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所以图28/128问世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当年一百多架的图128(北约绰号:大提琴手)早已退役,除少部分在航空博物馆剩下的已经拆解报废,替代它的是米格35型大型截击机和S400/300为代表的新型地空导弹…。


皇家橡树1972


着眼于当下,答案脱口而出就是,当然没有了。

但,回顾军用飞机的发展史,这就不一样了。也毕竟,现在我们谈及轰炸机,都是“大块头”的如B-52、图-95这样的老爷子了,亦或着“孤芳自赏”中B-2那般的飞翼隐身设计。而战斗机,发展到了第四代都是在主打隐身。几乎是冷战中期开始,航空技术大发展下,“战斗机”与“轰炸机”已是鲜明的两条技术路线了。

但,正如“二战”、战后的50 60年,也还是能看到,战斗机要造的大。毕竟,当时的技术下,涡喷发动机又是耗油的,气动设计也不是最优化的,雷达对空的探测能力和空战的武器性能也是不足的,对空拦截截击任务还需要机组来协同完成,那么,想提高战斗机的航程、滞空时间,想能多挂载几枚空空导弹,这战斗机就不得不造得大。也因此,“二战”时期,双发的重型战斗机颇为普遍。

对于战斗机的航程、滞空时间,冷战时期的苏联防空军即是如此,一直都是“敏感”的,高度重视的。毕竟,苏联的国土辽阔,在人迹罕至、气候恶劣的西伯利亚地区、北极地区,如果不想成为美苏对抗的“防空盲区”,提防美国侦察机、战机的突防,就要在这些区域保有防空火力网。在这些区域的构筑起由各类各种射程的防空导弹和高射炮组成的地面防空火力网,显然难度太大了,也是不现实的。那么,由此苏联防空军就有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截击机机队。


那么,截击机自然得航程远,由此人类航空史中起飞重量最大、体积最大、航程最长的截击机——图-128,诞生了。显然,这样尺寸的“战斗机”,可比同期的轻型战术轰炸机要大!

当然,也是这样的苏式的特殊需求,后来造的截击机,米格-31,同样是“大”。


希弦


冷战时期,为了拦截对手的远程轰炸机,一些国家竞相发展出巨型战斗机,这些战斗机都具备高速、高升限和大航程的特点,成为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时代

客观的说,英国TSR.2攻击机无疑是一种相当杰出的设计。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控性,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肮电设备,载弹量和航程都是极其优秀的,具有世界第一的超音速巡肮能力,不仅可以成为先进的攻击机,还具备安装大功率雷达、配备远程空空导弹,成为优秀的高空高速截击机的潜力。

英国的TSR.2战斗机最早构想用于拦截苏联轰炸机,后成为一种多用途战斗机或攻击机进行设计。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高空远程防空导弹开始成为国家防空力量的主体,各国广泛装备的高空攻击机和大型轰炸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而像F- 105等能进行低空高速飞行的轻型攻击机却体现出在导弹防空体系下的优异生存能力。

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高空远程防空导弹开始成为国家防空力量的主体,各国广泛装备的高空攻击机和大型轰炸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而像F- 105等能进行低空高速飞行的轻型攻击机却体现出在导弹防空体系下的优异生存能力。但F-105这样的飞机还是显得太单薄,不具备高性能导航和精确投弹能力,也难以在简易的前线机场上起降,为了弥补这类飞机的缺陷,各个航空大国相继拉开了研制新型攻击/轰炸机的序幕。

美国的A-5“民团团员”舰载攻击机、 F-111 多用途战斗机、苏联的Su-24攻击机相继研制成功。英国的TSR.2攻击机也是这个时期在同样背景下的产物,她是英国航空工业最高的单独成就,但这种最后的辉煌反而是一种悲哀。就让我们细说TSR.2的故事。

TSR.2 的历史从1957年3月开始,英国皇家空军参谋部宣布了GOR.339 号项目计划(后来改称OR.339) ,要求在1964年前得到一种战术攻击/侦察机来取代“堪培拉”轰炸机。空军要求这种飞机能够全天候执行低空高速突防任务,在高空飞行时,速度要能够达到 2马赫,并能以1.5马赫的速度进行超音速巡航,作战半径不低于1850公里,并具备空中受油能力,还特别强调了从短距离的简易跑道上起飞的能力。

新飞机将有2 名乘员:驾驶员和导航员,飞机的武器包括战术核炸弹和常规炸弹。显然,新飞机将成为一种可以与“3-V”轰炸机作用类似的核武器载机,而这样的飞机将不会受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条约的限制。OR.339 项目计划相继下发到各大飞机制造公司。英国电气公司和肖特兄弟提出P.17以及垂直改进P.17D 方案,布莱克本公司的回应则是一种在NA.39 “掠夺者”舰载攻击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设计。

NA.39“掠夺者”飞机是当时在为海军研制的亚音速舰载攻击机,如果空军加入采购,将分担研制费用、大幅度降低采购价格。空军拒绝了这项亚音速飞机方案,认为采用这种技术进步性不大的飞机还不如保留现有的“堪培拉”轰炸机。最后,空军选择了英国电气公司的P.17A 设计。按照英国航空部最初推算,OR.339 将花费3,500万英镑,并能够在1965年完成部署。

为了博得政府官员对OR.339 项目的支持,英国肪空代理大臣都德尔(AM G.Tuddle)在国防研究政策委员会上对。OR.339作出解释,他指出OR.339项目的成败将对英国航空工业发展以及英国在北约组织的地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1957年的“国防白皮书”给英国航空工业造成巨大破坏后,他甚至说:“这可能是最后一种英国自行发展作战飞机!'

1958 年10月,国防部批准了OR.339的项目资金。但这时提出的研制费用已经两倍于几个月前推测的结果一7000万英镑,空军要求财政部先保证6200万,另以1500 到2 500万作为后续补充资金。财政部对空军非常不满,指责空军蓄意用压低费用的方法来博得项目的批准,并要求对NA.39的可行性和OR.339的必要性进行再次评估。尽管这样,OR.339 项目还是在抱怨声中开始了。

1959年1月1日,OR.339 项目飞机正式定名为TSR.2。TSR 表示飞机的角途――战术攻击(Tactical Strike)和侦察(Reconnaissance) , 也为了纪念在二战中战功卓著的费尔雷“旗鱼”TSR II鱼雷机。OR.339计划也经过了最后的修改,并被重新定名为OR.343。OR.343计划要求TSR.2 能够在60米高度以1.1马赫的速度突防,能在中空高度达到2马赫以上的速度,转场航程要超过5000 公里,还能在600米的简易跑道上起飞,并配备最先进的自动导航系统,保证核武器投

空军希望在1965年底以前得到一个中队的TSR.2。1959年6月10日,TSR.2 的发展合同终于得以签署。财政部将为该项目提供6170万英镑,计划制造9 架原型机。在政府的要求下,由维克特一阿姆斯壮、英国电气和后来加盟的布里斯托尔飞机公司组成的不列颠飞机公司在1960 年6月宣告成立(三者各占40%、40%和20%的股份), 布里斯托尔发动机公司和阿姆斯壮-塞德利发动机公司也组成了布里斯托尔-塞德利发动机有限公司。

这样不情愿的组合也为后来的策划、管理和沟通失误埋下了隐患。另外,英国政府效仿美国军工项目的作法,组成了一个进度评估委员会、一个发展进度委员会、一个管理部和一个策划指导委员会,对TSR.2 的设计和制造进行全权管理和评估。这样的模仿本来应该增加项目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沟通渠道,但英国传统的官僚作风导致政府严重干预厂家的设计和制造工作,例如工程师们在决定一个开关在座舱中的位置时,不是寻求飞行员们的意见,而是经常与政府代表进行三个小时以上的会议讨论!

在这种情况下,厂家和政府之间的分歧必然越来越严重。 TSR.2的设计基于英国电气公司的设计师弗雷德·佩季的P.17A 方案,但也经过了明显的修改,主要是修改机翼形状、将进气道从机翼下移动到机身两侧等。1959年7月,公司将最后设计方案提交政府,并计划在1963年 1月进行试飞,生产型飞机在196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TSR.2 的设计与美国A-5 “民团团员”舰载攻击机极其相似,主要体现在修长的机身、串列双座、机身两侧进气、悬臂式上单翼、双内埋式发动机、高大的单垂尾、常规水平尾翼等方面。

冷战时期,图-28和图-126预警机一同巡逻于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上空,以拦截美国可能入侵的B-52轰炸机。该机于1961年首飞,并于1961年的图西诺(Tushino)航展上首次公开展示。1963年开始投入正式量产。图-28采用纵列双座设计,宽大的机翼,主起落架位于主机翼下的吊舱内。机身内安装两台AL-21F-3喷气发动机,该系列发动机也用于米格-21、米格-23等战斗机。该机没有弹仓,庞大的机身内可以携带足够的燃油,武器全都被固定在机翼外挂架上。

图-28采用纵列双座设计,宽大的机翼,主起落架位于主机翼下的吊舱内。机身内安装两台AL-21F-3喷气发动机,该系列发动机也用于米格-21、米格-23等战斗机。该机没有弹仓,庞大的机身内可以携带足够的燃油,武器全都被固定在机翼外挂架上。

该机型号众多,主要分为基型图-28P(“大提琴手A”)和改进型图-128(“大提琴手B”)。于1969年停产,总共生产了约300架,其中三分之二一直服役至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被米格-31所取代,并于1992年全部退役。在几十年的服役经历中,该机很少有机会被投入实战。苏军装备了少量的该机的双座教练型,代号图-128U。图波列夫设计局曾经提出了图-138、图-148改进型的方案,但是最终未能实施。

该机使用了“龙卷风”(Smerch)型I波段雷达,搜索距离200千米,跟踪距离80千米。该机与当时许多防空截击机一样,使用地面控制引导的拦截战术,后来逐步发展了与图-126预警机协同的战术。图-28P没有配备任何形式的电子战设备,甚至连雷达告警接受器都没有安装。

图-128外挂架下最多可以携带4枚R-4(AA-5)空对空导弹(通常为2枚R-4R雷达制导导弹和2枚R-4T红外制导导弹)。图-28P只携带一枚R-4R雷达制导导弹和一枚R-4T红外制导导弹。

图-128截击机起源于图-98轰炸机。早在1952年底,苏联政府获悉美国空军正在研制XB-58超音速轰炸机,因此,苏联迫切需要一种相对应的超音速轰炸机,用于替代航速较慢的图-16,军方提出的设计指标是载弹量可达4000公4000公斤、作战半径至少1500公里,同时能超音速突防。可以想象,在1952年,实现这些战术指标要求是极具挑战性的。

图-128其实就是一部空中导弹发射平台,苏联国土防空军仅仅赋予它一个战术:发现B-52,然后在50公里外 图-128挂载的R-4空空导弹迎头齐射全部四枚AA-4导弹,然后立即逃跑,绝不恋战,因此与其说它是截击机,不如说它是一个空中导弹发射架,武器为外挂架下携带的4枚R-4(AA-5)空对空导弹(通常为2枚R-4R雷达制导导弹和2枚R-4T红外制导导弹)。早期型图-28P只携带一枚R-4R雷达制导导弹和一枚R-4T红外制导导弹。

图-28的原型代号为图-102,于1961年首飞,并于1961年的图西诺(Tushino)航展上首次公开展示。由于继承了图-98的设计特点,西方最初认定是一种超音速轰炸机。该机于1963年开始投入正式量产,主要分为基型图-28P(“大提琴手A”)和改进型图-128(“大提琴手B”)。于1969年停产,总共生产了约300架,其中三分之二一直服役至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被米格-31所取代,并于1992年全部退役。全部装备苏联防空军,未出口,也没有在国外部署过。

在5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双二五的CF-105“箭”式战斗机。CF-105的设计指标在当时属于相当领先的,双座,双发,单垂尾,无尾三角翼,电传操纵;还要有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18,300米的升限和2马赫的速度,在5分钟内从发动机启动爬升到15,300米高度和达到1.5马赫的速度,并在15,300米高度以1.5马赫速度巡航和做2g的机动的同时不损失高度和速度。

要求如此之高的CF-105的气动外形设计、发动机、雷达、火控设备和导弹等关键环节,都完全是高风险的全新技术设计,而没有一种是已经成熟的设备或者技术。如果某一个关键环节出现问题,飞机的前途就将大受影响。结果CF-105项目里除了气动外形设计外,所有的关键环节都出现了问题,你不下马谁下马?!

加拿大本来计划装备600架,但由于通货膨胀和研制费用增加等原因,CF-105的单价不断上涨,加拿大已经买不起的时候还在幻想卖给美国,即使服役也没人买得起。

CF-105计划从一开始就出现了策略上的严重失误。计划中的气动外形设计、发动机、雷达、火控设备和导弹等关键环节,都完全是高风险的全新技术设计,而没有一种是已经成熟的设备或者技术。如果某一个关键环节出现问题,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降低要求,另请高就;二、加大投资,推迟列装时间。CF-105项目里除了气动外形设计外,所有的关键环节都出现了问题,当然会造成飞机性能下降、成本反而上升的结果。

1959年2月20日,加拿大总理约翰、岱芬贝克宣布取消CF-105项目。同一天,阿弗罗公司就接到了全面中止CF-105的试验工作的命令。这包括中止制造已经接近完工的CF-105 Mk.2原型机,公司的 1万4千名工人只好回家待业。此时,5架CF-105原型机总共已经完成了70小时30分钟的试飞,其中201号原型机把速度纪录提高到了1.75马赫,202号则又把记录刷新到了l.98马赫。

更严重的是,政府命令销毁所有原型机和制造工具。尽管阿弗罗公司履行了这项政治义务,并使销毁工作在标准的程序下进行。但公司仍建议保留一架飞机作为空中发动机试验平台,或者用马上就完工的Mk.2型的206号飞机创造一个速度记录。可惜这些建议没有被采纳。所有珍贵的原型机被拆毁,保留下的只有一个未完工的206号的前机身、中机身的一段和部分机翼。

就这样,因为本身技术的原因,也在当时政治背景下,CF-105飞机没有保留下一个完整的实体就被拆毁了,现在也只能在历史照片上欣赏到她的风姿。保守的加拿大政府取消这个项目,并且销毁所有成果的作法显然是愚蠢的。箭式计划被取消后,艾弗公司的一万四千名员工随即离职并转入美国的太空总署、波音、北美、洛克希德等飞机公司去了。

当加拿大政府发现美国空军、英国政府都表示有意愿想买下CF-105计划的设计图,而美国及法国也都来探寻新发动机研发的资料时,加国政府也已不能再回头了,而50年的军事航空基础也消失无踪,有鉴于此次的冲击,以后加拿大各飞机制造公司不再碰军事航空。

直到今天加拿大仍持续购买美国的战机。事后再检讨艾弗的箭式计划,只得到“没有国家的支持,绝对无法发展航空工业”这么一句无奈的结论,其它也只有在每两年一次的加拿大航空展里,拉出CF-105战机的雄姿,供大家追忆。

YF-12战斗机是美国空军根据A-12侦察机所发展的三马赫拦截机,也是美国唯一成功试飞验证过的三马赫拦截机。

1959年美国空军取消预定取代F-106的XF-108三倍音速拦截机计划,除了整个计划成本高涨之外,苏联在弹道导弹领域方面的发展以及部署,使得美国本土面对的主要威胁不再是越过北极的轰炸机。当时为中央情报局设计生产A-12侦察机的洛克希德公司,提议以A-12的设计为基础来设计一款成本较低,还是具备三马赫飞行能力的机种。

1960年下半年美国空军同意让洛克希德修改三架A-12的机体作为测试载具,这三架飞机当时给予的编号为AF-12,到了1962年9月根据三军飞机通用编号改为YF-12A。YF-12再外观上与A-12最大的差异在于机鼻的部分。YF-12采用原本为XF-108研发的AN/ASG-18雷达,因此在A-12上延伸到机鼻的两侧延伸面被切除一部分,用以容纳雷达和直径更大的鼻锥。此外,YF-12由单座改为双座,后座专门操作复杂的ASG-18雷达。

在风洞测试过程中发现YF-12有方向轴上的稳定问题,于是在机身下方加上一片大型可折叠的安定面,另外在两个发动机舱下方加上较小的固定安定面。第一架YF-12于1963年8月进行试飞,次年3月,一架YF-12A成功进行一次拦截演习;以高度19695米(65000英尺),2.2马赫的速度拦截一架在12120米(40000英尺)飞行的Q-2C。

在风洞测试过程中发现YF-12有方向轴上的稳定问题,于是在机身下方加上一片大型可折叠的安定面,另外在两个发动机舱下方加上较小的固定安定面。第一架YF-12于1963年8月进行试飞,次年3月,一架YF-12A成功进行一次拦截演习;以高度19695米(65000英尺),2.2马赫的速度拦截一架在12120米(40000英尺)飞行的Q-2C。

试飞与测试的结果让美国空军非常满意,1965年决定由洛克希德生产93架F-12B量产型,国会也同意拨款9千万美金进行这项计划。可是国防部长麦克玛拉以越战需要的军费和没有必要另外生产一种型的拦截机为理由,终止F-12B的生产计划。不过YF-12A仍在后续几年担任许多高速飞行试验的任务。

1969年两架YF-12转交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达顿试验中心,以进行更多的高速飞行验证,不过1971年其中一架YF-12于飞行中发生燃料线路故障引发火灾,两位飞行员不得不跳伞。剩下的一架YF-12A于1979年转交给美国空军博物馆作为永久展示。

米格-31是由米格-25发展而成的串列双座全天侯截击战斗机,北约集团给予的绰号是“捕狐犬”(Foxhound)。1976年以前开始研制, 1983年进入服役。该机气动外形与米格-25很相近,采用上单翼、双立尾、两侧进气布局。机长22.69米,翼展13.46米,机高6.15米,装有两台D-306加力式涡扇发动机,每台最大推力14600公斤,高空(18300米)最大飞行速度M数 2.83,低空飞行速度M数 1.63,作战半径15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46200公斤,实用升限24000米,最大续航时间3.6小时

米格-31战斗机是由米高扬和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设计的一种防空截击机,主要截击对象是SR--71超音速高空战略侦察机和低空来袭的“战斧”巡航导弹。

米格-31战斗机该机与米格-25的主要差别是:翼展加大,增加了锯齿前缘,机头由于装大型雷达而变粗,改装推力加大的发动机,进气口侧面带附面层隔板,火控雷达具有下视下射和上视上射能力,攻击火力大大加强,作战半径加大,留空时间增加,增加了外挂点,从而使该机能携带多达8枚空对空导弹,机体结构加强,适应于低空超音速飞行,该机具有截拦包括巡航导弹在内的多种入侵目标的能力

该机是第一种装有SBE-16相控阵天线雷达的战斗机,有3000个移相器,具有下视和下射能力。垂直方向扫描 +-70度,水平方向扫描 +-60度,能够发现隐身飞机,搜索距离300公里,可同时跟踪 10 个目标,并通过火控计算机筛选,首先攻击4个威胁最大的目标。

如果 4 机编队飞行,间距200公里,则4机组合雷达扫描覆盖面宽度可达800--965公里,可起到空中预警机的作用,并可以不依赖地面指挥系统的引导,独立在雷达盲区内搜索,截获目标。

米格-31是在米格-25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新一代截击战斗机。于1975年9月16日首飞,1979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980年开始交付部队试用,1981年正式交付部队,主要改进型包括米格-31B、米格-31BM、米格-31M等,至今仍是俄罗斯空军主力战机之一。

米格-31战斗机采用二元进气道两侧进气、悬臂式后掠上单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全金属机身,整机的50%采用合金钢,16%是钛合金,33%的轻质合金,其余为复合材料。米格-31速度快、载弹大、截击能力强。尤其是装备了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火控雷达,搜索距离达200千米,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完全可以在缺乏空中预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作战任务,并可以充当空中指挥机使用。

其数据链能将雷达等设备获得的敌机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送给其他关闭了雷达、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战斗机。多架米格-31之间还可以互通信息,因此巡逻时几架米格-31的探测范围就可以覆盖宽阔的正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