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重慶有趣的地名故事

望龍門:原來這裡沒有門

重慶有趣的地名故事

  渝中區的街巷中,望龍門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它以“門”命名,實際上這裡卻沒有門。在重慶曆史上的九開八閉城門中,也沒有望龍門。望龍門的得名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望龍門那個地方還沒有建碼頭,只有一條從金碧山上流下來的溪水,從這裡匯入長江。有一年夏天,一條小龍來到這裡,用自己的身子形成堤壩,把滔滔江水堵在外面,避免洪災的發生。

  每年八月十五時,小龍思念家鄉,抬頭仰望東方,期待龍門開啟,看到東海的親人。而正東方的長江對岸有兩塊礁石倒映在水中,正好像一座龍門,給了小龍思鄉的慰藉。小龍臥溝底的地方,從此得名:望龍門。而對岸,就是南岸的龍門浩。

  石馬河:取諧音石馬活

重慶有趣的地名故事

  石馬河的來歷,與清代一座名為崇德堂後改稱惠民宮的道觀有關。史料記載,崇德堂山門前有一對石馬,和真馬一樣高大威武,從頭到尾是整塊石料雕鑿而成。

  民間傳說,有一天,石馬活了,常常於夜間跑過嘉陵江,到磁器口偷吃莊稼。一次被人發現,打斷了一條腿。消息傳開,人們一大早便跑到廟門前察看,果然發現左邊那匹馬少了一條腿,才相信石馬活了。遂有人編寫《石馬活》七律一首:“石馬金鞍在渝州,乾坤旋轉幾千秋。風吹遍體無毛動,雨打渾身似汗流;野草一堆難入口,玩童滿背不低頭。揚鞭緊催蹄不動,人靜馬活過江遊。”

  從此,當地以石馬活的諧音為河,取名石馬河。

  紅旗河:修建新北路時填埋

重慶有趣的地名故事

  往來於車水馬龍的紅旗河溝立交,人們總是難覓河溝蹤影。

  “紅旗河溝原名廖家河溝。”江春葆說,是位於瓦房灣經大廟到唐家橋與楊河溝匯合流入嘉陵江的一條河谷,當時溝谷兩側是梯田。

  1962年,江北區開始修建建新北路,將廖家溝部分河段填平。1968年,農業學大寨,興建人造平原,廖家溝多數河段被推土填平。“當時溝內插滿了紅旗,所以廖家河溝就被人稱作了紅旗河溝,就是現在紅石路和建新北路一帶。”

重慶有趣的地名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