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新名字”難掩“舊思維”

5月30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宣佈,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馬蒂斯稱,由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不斷增長的聯繫,美國防部做出更名決定。當天,美國海軍上將菲利普·戴維森出任印太司令部首任司令。

成立於1947年的太平洋司令部,責任區涵蓋從美國西海岸以西到印度西部邊界、從南極到北極的地區,其面積約佔地球表面一半左右。換言之,太平洋司令部雖然名曰“太平洋”,但其“管轄地域”已經涉及印度洋。那麼,此番更名,難道僅僅是為了“更好地概括其職責”嗎?

從文字上不難看出,把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是美軍落實特朗普政府“印太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具有強烈的象徵性意義。從軍事上看,這有利於其在印太地區推行軍事一體化——強化太平洋和印度洋軍力部署、發展和整合,將兩洋高度整合、連成一體。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構建美日印澳“四國聯盟”框架,同時拉攏相關國家,甚至朝著正式的“亞洲北約”方向發展。

除更名之外,美軍近來還有增兵印太地區的實際動作。日前,美國海軍最先進的導彈驅逐艦之一——“米利厄斯”號宙斯盾驅逐艦,載滿戰斧導彈進駐橫須賀海軍基地。至此,美軍完成了向該基地追加部署3艘宙斯盾艦的計劃,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對於太平洋司令部改名,雖然馬蒂斯給出的理由是“象徵美國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決心和承諾”,但在權力交接儀式上,多名美軍高級軍官直言不諱地提到了“來自中國的大國競爭”。

太平洋司令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反華“急先鋒”角色,其歷任“掌門人”也多以對華強硬著稱。卸任的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在任期間曾多次派艦在南海實施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印太司令部首任司令戴維森4月在國會聽證會上稱,上任後將調整美軍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並呼籲增加各大軍種在印太地區的兵力部署以應對中國。

與此同時,美國國會也要求美軍更加關注中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活動,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的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強調“印太戰略”對於維護地區海上安全以及確保美國主導地位的必要性,支持強化與日本、澳大利亞、印度以及其他地區國家軍事合作,支持改善臺灣防務能力。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在國防授權法案中強調,將為美軍在印太地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分析人士看來,日、印、澳等國對美國的“印太戰略”各有不同的訴求和擔憂,美日印澳“四國聯盟”目前也只是停留在安全對話機制層面上,很難形成實質性的多邊合作機制,美軍想“名正言順”地推進“印太戰略”,現實中面臨不少困難。

印度一方面期待美國在印太地區發揮更大作用,另一方面也希望保持自身的獨立性,擔心被美國利用。日前,印度拒絕邀請澳大利亞參加“馬拉巴爾”聯合軍演,就被認為是在避免發出針對中國的信號。

其實,澳大利亞也擔心加入美國的“印太戰略”會使自己陷入戰略困境,影響對華關係的改善。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日前撰文稱,用“四國聯盟”壓制中國不過是空有姿態,“它永遠成不了亞洲的北約”。同時,中日關係近來呈現明顯改善勢頭,日本也表明了參加“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態度,推行對抗式的“印太戰略”並不完全符合日本的利益。

“沉迷和追逐霸權的人,總會覺得別人在覬覦自己的霸權。”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所說,“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我不知道美國能不能也像中國一樣坦然向世界宣告:美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新名字”难掩“旧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