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從疫情影響透視人力資源機遇 金柚網研究院發佈疫情影響觀察報告

新型冠狀肺炎,這隻突如其來的“黑天鵝”註定將給中國經濟格局乃至生活方式帶來重大影響,不少企業開始從戰略層面上反思企業發展,特別是疫情所暴露出人力資源供需優化問題,或將重塑中國人力資源的走向。

2月25日,金柚網研究院發佈《基於人力資源視角的疫情影響觀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案頭研究和企業調研的方式從人力資源視角展開分析、衍生思考,探討人力資源的發展方向與未來,為企業探索人力資源方向的未來。

談到此次疫情,不免將其與2003年的那場“非典”聯繫起來,我國三大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是當期的主導型產業,而進入2020年,我國已經形成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另外,2020 年的我國外部情況已經較 2003 年有比較明顯變化,因此,此次新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發展影響可能要大於2003年非典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

報告認為,行業經營場景屬性各異,受疫情影響也各不相同,典型地依賴線下經營以及人口流動的行業如餐飲、酒店、旅遊、 出行、商超零售、家政等行業是受到挑戰的行業。而以線上經營場景為主,關係民生醫療防護剛需行業如生鮮電商、醫療、遠程協同辦公軟件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受企業延遲復工影響,消耗閒暇的在線遊戲行業也將迎來一波紅利。

挑戰與機遇之下,企業經營要深入思考兩個問題:一個是成本控制下的現金流管理,一個是不確定性風險衝擊下的商業模式的彈性和張力。諸如餐飲、酒旅、家政這些受到挑戰的行業,在用工成本共性是勞動力總量規模大,綜合素質普遍偏低,流動性大招聘難、管理難,波峰波谷用工特徵明顯。疫情之下共性生產場景下的共性用工所帶來的共性成本壓力錶現為延遲復工所帶來的閒置勞動力安置與人力成本支出問題。

人力資源方面,疫情期間暴露了典型的勞動力供需優化配置問題,一方面是因延遲復工所造成的大批量勞動力閒置,另一方面是因訂單劇增所造成的大量勞動力缺口,如何快速響應企業端的安全用工需求和個人端的安全就業需求,幫助企業和個人共同渡過疫情難關是擺在人資源服務行業面前的考題。

面對突顯的人力資源結構性問題,“共享員工”作為臨時措施之一被眾多企業採納。從長期來看,解決結構性問題本質上是要求人力資源企業加強勞動力的調度能力建設,特別是應對突發事件的及時響應、精準調度的能力。而勞動力調度涉及到企業池和勞動力池的建設與運營,基於大數據和算法的智能調度系統建設,歸根結底還是基於人力資本的量化經營。

未來, 勞動力或將不再是被一紙勞動合同綁定為企業所有的一種生產要素,而是為企業靈活所用的一種經營資本。靈活求職發起方不僅可以是個體自由職業者,也可以是有閒置勞動力供給的企業。 與此同時,疫情期間,大部分延遲復工的企業選擇遠程協同辦公的方式正常開展工作,一定程度上也培育了個人靈活就業的習慣,雖短期內還難以完全替代線下集中式辦公,但也成功論證了打破時空限制,居家遠程協同的可能性。對標歐美等發達國家,自由靈活就業其實已經是一種常態,經過本次疫情,個體在就業觀念上也有些許轉變,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如何平衡靈活彈性和工作效率也將納入人們的思考範疇。

報告認為,長期來看,企業端的靈活用工與個人端的靈活就業或將成為新常態,輔助支撐靈活就業者的任務管理軟件也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點,作為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也應有更多業務佈局和運營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