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民的產品,直接賣到消費者手裡,省了批發商和小販,有什麼好方法?

孫雲來農民工


農副產品直接賣到消費者手裡,當然能提高經濟效益,農民多賺錢。但是受很多條件限制不是所有的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都能直接賣到老百姓手裡。

小麥稻穀玉米傳統的糧食作物都要經過深加工,才能成為商品銷售,農民即便在市場銷售和通過電商銷售,都要有銷售資質,最起碼要有食品流通許可證,糧食加工成套設備一般的都比較昂貴,如果種植達不到一定的規模根本沒法投資。

有很多的時令瓜果,保鮮期非常短,集中上市後,必須要迅速銷售出去,否則將爛在地裡,加之保鮮運輸要一定的設備和技術,農民根本沒法直接賣到消費者手裡,只有通過農業經紀人和小商小販來流通。

養殖戶所養的家禽畜牲,可以在市場銷售,但量很小且需要人手,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不可能長期搞流通不生產。家禽牲畜不可能通過電商來銷售因為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允許。

目前,從事農業生產和養殖的農民,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低,他們也不願意出去做生意,想在網上銷售,電商根本就不會搞。

所以受以上客觀條件的影響,農民想把農副產品直接賣到消費者手裡是很困難的。

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很多有志青年返鄉創業,他們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先進的營銷理念,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生機。

將是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支勝利軍。


鄉村強俊哥


我們這裡主要的經濟作物是棉花,基本沒法直接和消費者對接,都是先進棉花加工廠,然後進紡織廠,最後的成品和大家見面,唯一一種方法就是和網套加工作坊合作,打成網套直接到消費者手裡,但像我家每年棉花100多噸,這樣賣的話太慢了,會被拖垮的,所以都是賣給棉花加工廠


沙灣苗農小蔣


您好,按照你的思路 從農田農夫手裡直接到顧客消費者手裡,這是一個很棒的想法,一步到位,沒有加價環節。

目前 集貿市場擺攤,網上網站下單直髮。交易平臺app都是可以的,偶對了,直播平臺也是個好方法,自己要你會吆喝,產品有特色,純真自然 放心 ,我相信顧客是會主動下單聯繫你的,但是,前提是有個過程和靈活的頭腦,還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








文山七農


我是老曹,我來回答

農民的產品,直接賣到消費者手裡,省了批發商和小販,有什麼好方法?

您說的問題,其實就是農場品上行的問題,從表面上看,是農戶和批發商,小商販的矛盾,其實事情沒那麼簡單,如果沒有批發商和小商販,你的農產品能不能賣不出還尚未可知,所以,別搞錯對象了。還有您主要目的是想把自己的農產品賣出去,才會有此一問,對吧!


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更深層次的東西吧!

農產品滯銷是由於市場信息不對稱

農戶種植農場品,很多時候是盲目的,加上信息不暢,常常造成農場品滯銷的局面。反觀城市客戶,有需求的時候也不知道哪有優質廉價的農場品。供需雙方雖都十分需要對方,這就需要建立及時有效的溝通,“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正在逐步改變這種局面,進而衍生出了“農產品上行”。可以說農產品上行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發展好對農戶的生活和消費者的體驗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什麼是農場品上行

農產品上行”是指以農村電商為媒介,打開本地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讓特色農產品從田間直達全國百姓餐桌的一種運營模式。農產品上行,顧名思義,簡單來說就是指把農產品放到網上賣,上是指線上,也就是電商。

農產品上行成為目前農村電商的焦點

現在各方討論很多,政府、農民心情很迫切,但是依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是農場品和電商是是兩個差距很大的體系。打個比方吧,就是農業還在19世紀,而我們的電商已經率先進入21世紀,兩者合作需要時間和過程的。現在的電商體系是為工業品而搭建的,農產品只是藉助了工業品電商的通道,但是農產品又做不到像工業產品那樣標準化生產。

農產品上行的作用是什麼

農場品上行,可以打造農產品品牌,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在保持產量穩定或提升的同時,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價格、降低供應鏈運營成本,提升農產品供應鏈整體的利潤水平。

農產品上行的渠道有哪些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農產品上行的渠道有所暢通,各電商大佬都參與進來,農戶也可以在網上爭得一席之地。已經有成功的案例,如淘寶,京東的農場品售賣,我一個朋友網賣土特產,做到了年銷售額2000萬。微信朋友圈,小程序帶動的社交電商也可以銷售部分農場品,這次疫情期間像興盛優選這樣的小程序解決了很大一部分農場品銷售的問題。而小視頻,直播帶貨更是風口。美團,餓了麼也開放了生鮮窗口。可以在下單後用最短的時間直接配送到客戶手中。


希望老曹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覺得老曹說的在理的話就加個關注點個贊吧!


十洲莊園老曹


很榮幸回答你問題!

農民產品不經過中間商直接進入消費者手中,這是很多消費者和農民最關心的話題。

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的農產品本來利潤不就是很高,還要被批發商把價格一壓再壓,結果忙碌大半年我們農民卻掙不了幾個錢。批發商再把產品銷給大小合格經銷商,經銷商再把產品銷給零售商,這樣中間過了不知道多少人手,自然到了消費者手中就會貴的要死。

隨著網絡技術和自媒體運營軟件開發,很好的運用了電子商務這一運營模式。例如利用抖音、西瓜視頻、直播、頭條等一些網絡平臺就能很好的將農產品直接發貨給消費者,這樣就大大的增加了農商和消費的利益。


鄉村喵小姐


這幾年來農村農民單純種地的收入不是太滿足消費,大家也都是希望能夠收益更多,紛紛想了一些方法,將農業升級,自己生產或者加工一些產品,進行銷售,但是銷售的渠道不是太多,有的時候生產後購買的比較少,到最後只能剩下或者是慢慢就不生產了,變成一個問題,今天本人整理了幾種方式,大家可以試一試,

第一種網店銷售,現在農村也在實施互聯網加農業,即使不出門有一個網店,也能有有一定的銷量,但是要注意快遞的問題,儘量位置選在一個交通比較方便的地方,在做的時候還是有一些難度的,需要提前學習一下,首先還要保證質量,然後在將產品包裝好一些,照片也儘量拍攝的清楚點,看到農產品真實的樣子,或者是農民幹活的樣子都可以,但是不管怎麼說質量是很重要的。

第2種自媒體,農民我其實自己可以為自己代言,成為自媒體人,將產品通過網絡讓更多人的人知道,本人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做紅糖的姐姐,她家是自己種甘蔗,然後給大家展示自己在地裡面幹活的場景,熬製紅糖的場景,幾乎是每一步都展示給大家,吸引了很多人觀看,而且大家也知道製作的工程,每一步都非常的乾淨,所以選擇的人也比較多,其他人其實也可以,這也是一種好的方式。

第3種中間人,這是比較常見的方式,供貨給一些中間人或者一些公司,這樣可能價格上面稍稍第一點,但是整體的數量也比較大,而且農民也比較省事,專心做自己的農產品就行了,後期的為題交給他們負責,但是本人在這需要提箱農民朋友在選擇上面需要注意,實際考察一下公司的實際運行情況,感覺比價靠譜的時候先期也要小量的供給,整體穩妥後再長久的發展,農民生產出糧食也是不容易的。

第4種超市,直接將自己的好的農產品推廣到超市,價格上面可能需要調整一下,但是這樣中間沒有其他的人賺取收入了,整體的利潤還是比較可觀的,但是競爭也會比較激勵,農民朋友還是需要注意品質的問題,各項都需要達標,儘量還是種植一些綠色或者有機的,這樣吃著安全,也能滿足市場上的要求,這樣安全上也能夠達標,還有相關的手續需要齊全,所以農民所產的優勢就是產品的質量了。

第5種門店,這種方式需要的資金會多一些,但是將農產品精緻化,質量提高,口感美味,外形美觀,或者具有當地的特色,本人之前看到南方的一種做手工糖的,在店裡拜訪了一個仿真,在幹活的老人,吸引力很多人的關注,加上產品上比較創新,購買的人也會多一些,同理的咱們這農產品也可以這樣做,有的真的因為外包裝的新穎使得價格也能夠翻了幾倍,還有在規格上也可以多元化一些。

第6種贊助,本人建議還是找到一些贊助的會比較好一些,這樣他們有充足資金和廣泛的人脈,現在人們多農村市場的關注也比較多一些,很多人會覺得農村也是很有發展的,他們可能正在需求這種原材料,或者有的人想要投資,但是不知道項目的,完全可以選擇農產品這塊,因為現在市場的需求還是不錯的,再加上整體的受益也是有的,通過一些渠道進行宣傳後可以佔領市場的。

以上這6種方式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試一試,農民朋友還要注意市場上消費者的需求點在哪裡,這樣在我們種植的時候,也可以將品種進行一些調整,適應市場,提高整體的效益,農民朋友還能有好的收入,其實像這幾年市場很多的農產品價格都很高,但是農戶真正能夠掙取的收入沒有那麼多,這點也是需要農民朋友注意的,掌握好市場的方向,但是不可以盲目的跟風,不然會造成供求不平衡。

你還有什麼好的方法或者是好的渠道能夠幫助到農民朋友,可以給留言也是讓更多的人知道。





新弩a五福星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個問題我也思考了很久。從事農產品多年這個問題一直沒有一個特別直接的解決辦法。現在很多電商在做但是說實話個人覺得價格並沒有降低。到消費者手裡價格依然很高甚至更高。涉及的人員物流成本更高。

在多年和批發商各種過程中發現其實利潤最大的在小販手裡。如果省去小販這個環節那價格就會降低。因為批發商都是幾十噸起步的從產地發貨。如果我們做一個app從產地到批發商。然後到消費者。那樣價格就會降低。並且每個批發商就是一個倉庫。我們節省了庫房的費用。只要批發商那邊配合相應的配送人員就可以了。




圍場飛哥


大家好,

我現在也是面臨同樣的問題。下面說一下我的方法吧。

首先,現在互聯網那麼發達,網上賣貨也是一個趨勢。特別是農民直接賣貨,保證好自己的質量,用戶現在還是很認同。

我覺得網店還是很有必要開,用戶基礎量大,算好成本。還有就是字節跳動本平臺的店鋪,我覺得現在頭條,抖音店鋪賣貨也很好。用戶一邊刷諮詢一邊可以購物。

還有就是像我一樣,認證三農領域原創作者,拍一些自己地裡面的正式情況,或者通過直播的方式來進行賣貨。現在很多人都這樣做,之前我在頭條上也買過幾次,價格,質量都很好。

我覺得既然有這樣的平臺來給農民提供幫助,那我們就要利用起來。

以上是我的分享,謝謝。








Mr晉先生


我是一個正在進行農產品創業的探索者,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隨玉而安,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農產品的創業看似門檻很低,誰都可以幹,實則挑戰不少,途遠且艱。那麼如何做好農產品的銷售呢?省了批發商和中間商就能掙到錢麼?

我居住的這裡,是東北的小山村,農民自產的農產品有笨雞蛋、鴨蛋、鵝蛋、豬、牛、羊、五穀雜糧、山菜和蘑菇類乾貨等初級農產品。

農戶溜達雞

下面我從農民的產品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困難、直接賣有什麼問題、如何解決走向成功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農民產的產品有什麼優勢。

農戶產品的優勢一是天然原生態,綠色無汙染。二是質量可靠,就在身邊,新鮮味道好,營養價值高。三是人民群眾普遍認可優質農產品的品質,產品的價格普遍高於市場普通產品價格。

其次,有什麼困難

一是季節性限制,許多產品只有到秋收以後才能銷售,不易存儲。許多產品的銷售期就只有幾天。不能達到全年隨時銷售,儲存非常困難。二是產品的品質控制難,蛋累產品保質期短、穀類易生蛀蟲、新鮮產品速凍後品質下降、衛生條件不達標等。三是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上同類的農產品品類越來越多,同質化嚴重,可比性較差。四是收購包裝困難,有的農戶住在深山溝裡,汽車都到不了,包裝起來比較困難和昂貴。五是全國運輸發貨困難、成本太高。

通往山裡的路啊!

然後,優質的農產品直接自己賣,直接賣到消費者手裡,省了批發商和中間商直接賣給消費者。想法很好但是必須經過所有的實踐。我想問一句,那怎麼才能讓消費者知道你?消費者知道你了怎麼讓人家信任你呢?現在的騙子不是多而是氾濫。如何從騙子當中取得信任?如何從萬千的同行中脫穎而出,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只有專注的做好產品的全流程的品控,團隊的不懈努力,才會呈現出品質上乘的產品。

最後,如何解決並走向成功。

問題擺在這了,一個農產品的產品節點就這麼多,產品做多了質量如何去把控?

我以為需做好以下幾點?

一、創業者或者創業團隊要有超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現在的市場是一個能力強者的舞臺,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我總是用相聲演員岳雲鵬的成功案例激勵自己,岳雲鵬當年用我們農村人的話就是一個傻子,但是人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以及師傅郭德綱的扶持,成為了獨樹一幟的相聲大師。如果你覺得你能趕上當年的岳雲鵬,就不要放棄努力!

我的偶像

二、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騰訊微商、小程序商城等平臺、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都是風口,一是每一個平臺做到極致都會成功。二是同時風口期長的一兩年,短的三五個月,趕上風口豬都能飛上天。三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不會什麼學什麼,需要什麼,學會什麼,這就是成功的創業者所具備的。四是不要說什麼這我不會,那我不知道,因為百度能查到都不叫不懂!

三、天道酬勤。

迎難而上,你就會走過那一個個難。輕言放棄,你就永遠都活在自己的舒適區裡,不會進步。

作為一個農產品創業五年的探索者,我仍舊是一個小學生。如果說還有什麼成績,就是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難,而且一直在前進的路上走著,前面還有未知的難。我們會越做越好。


隨玉而安2020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提:

把這些中間層去掉就可以把消費的價格降下來了?這個理想很美好,實施起來卻很難,因為之所以有中間商,很多時候是因為市場需要,你想一下,如果沒有中間商的收購運輸儲存批發和零售,那麼市場上供應的產品不會那麼多,我們能買到天南海北的四季農產品靠的就是中間商,要是沒有他們我們北方冬天就只有白菜和蘿蔔啦。

目前來看好的方法就是電商,至於電商出來後,是不是促進了“中間商”的消亡?這個確實是的,因為移動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效率大大降低了廠家到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溝通成本,比如自媒體平臺,大家實在在看著的東西有一定的信任度,就像一些大品牌的東西,我們一看這品牌就相信它會購買它。

還有商超、農產品連鎖店以及農產品社區店,在資本的加持下不斷的跑馬圈地。今幾年美團的買菜業務、盒馬的社區買菜店等等都在快速發展。所以,我們說農貿市場銷售農產品的終端地位,總有一天會被取代。

到那個時候,或許就會對“農產品在產地便宜,而到了消費者手上又貴”的局面起到一定的改善,好,這是我給你提問的回答,如果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