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不信謠、不傳謠,也是作為公民必須堅守的一條責任底線

【原創】不信謠不傳謠是每個人的共同責任

28日,國家衛健委就疫情防控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針對外界有傳言10萬人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表示,第一次聽說十萬人感染的數據,目前我們的數據每天都在實時更新,數據都在如實向全國全球公告。

不信謠、不傳謠,也是作為公民必須堅守的一條責任底線

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也是公眾心理相對敏感的時期,任何有關疫情的消息,都有可能在公眾心理產生波動、產生影響。而每當此時,一些別有用心者,就會利用公眾對信息的高度敏感和渴求,發佈一些敏感信息、散佈一些錯誤言論,誤導公眾、影響公眾,甚至引發公眾心理上和情緒上的波動。所謂10萬人已經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既沒有依據,也沒有可靠的消息來源,而是完全憑藉想象或盲目猜測。

類似錯誤信息、誤導性信息、誘導性信息、煽動性信息,甚至破壞性信息,還有26日下午有關鍾南山院士將接受央視專訪,以及昆明市10路公交車1月25日突發狀況武漢籍男子公交上死亡等消息,後經證實,都是憑空捏造出來的,沒有任何依據,也沒有經過正規渠道發佈的。而正是這些謠言或謠傳,對公眾形成了一定範圍和時間的影響,也造成了部分居民的心理緊張和恐慌。

實際上,有關感染病毒的信息,有關方面一直高度關注、精心統計、及時發佈、快速更新,以防止輿論和公眾盲目猜測,防止用心不良者製造恐慌,防止不安寧現象發生。即便如此,仍然有各種謠言和謠傳發生,對疫情防控形成了干擾,也對公眾心理和情緒穩定產生了不利影響。對謠言和謠傳,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也不管帶來多大影響,都必須堅決打擊,決不手軟,都要見一起、查一起,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切斷謠言和謠傳源。

也許,有的謠言或謠傳,製造者並非出於不良用心,但是,在網絡時代,任何謠言或謠傳,都有可能帶來嚴重的社會影響,都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就算初衷不是危害社會,但從後果來看,仍然是相當嚴重的,仍然需要嚴厲打擊、嚴厲處罰。

不信謠、不傳謠,也是作為公民必須堅守的一條責任底線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既是對信息準確性要求最高的時候,也是公眾最希望得到信息的時候。正是因為公眾對疫情防控信心的渴望度很高、知曉度很強。因此,有關方面每天都在舉行各種新聞發佈會,通報相關情況。主流媒體也在及時發佈各種信息、發表各種評論、宣傳各種知識,從而讓公眾能夠在第一時間知道疫情的變化和疫情防控的進展。因此,公眾應當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公開發布的信息方面,而不要聽信各種謠言和謠傳,不要被謠言和謠傳所迷惑。否則,會造成心理上的嚴重缺陷,從而引發恐慌與恐懼。

對此次的新型肺炎,應當引起高度重視,認真做好防範工作,決不能高度恐慌,把不管從什麼渠道獲得的信息,都當作是真的,都去散佈和傳播。如果這樣,不僅會擾亂公眾視線,引發更大的恐慌和恐懼,而且會影響到疫情的防控,給防控工作帶來新的壓力。由於疫情防控的壓力已經很大,如果再人為地增加壓力、增加一些不真實、不可靠的因素,對防控工作是相當不利的。

謠言止於智者,謠傳止於警者。對只要不是正規渠道發佈的消息和信息,都應當用智慧和警覺對待,防止用心不良者製造恐慌,也防止自亂心神。值得欣慰的是,各級、各地在認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加大了宣傳力度,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所有能夠發揮宣傳作用的媒體和渠道,以及鎮村、街道、社區等,都在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的方法和手段,發佈相關的信息和消息。廣大居民也在正面引導下,對各種非正規渠道出來的消息,採取不理睬、不相信、不傳播的方法,讓謠言和謠傳自我消失,自我失去傳播力。

不信謠、不傳謠,也是作為公民必須堅守的一條責任底線

心控疫情,決不是醫務工作者單方面的責任,而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是每一個人必須承擔的責任。其中,不信謠、不傳謠,也是作為公民必須堅守的一條責任底線,是支持和參與疫情防控必須做好的一項工作。如果自己沒有能力直接參與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工作,不給疫情防控添亂,也是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所以,必須更加緊迫地行動起來,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堅決做一位有責任擔當、敢堅守底線、勇抵制各種謠言和謠傳者,共同把跡場疫情防控戰打好。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