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A股巨额商誉减值频现 如何预判上市公司“洗大澡”

A股巨额商誉减值频现 如何预判上市公司“洗大澡”

巨额商誉压力高悬于A股上空。Wind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A股整体商誉总规模1.38万亿,相比上年同期1.45万亿有所减少。同期A股归母净利润总额3.18万亿,商誉占同期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的43.4%。

根据《英才》杂志记者统计,2019年初至2020年2月25日,A股市场共有612家上市公司公告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大额商誉减值造成上市公司盈利巨额预亏。

2018年的商誉“爆雷”盛况仍历历在目。2019年商誉风险的公告接踵而来,上市公司预亏风险一触即发。

2019年12月31日,汤臣倍健(300146.SZ)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计提约10亿元商誉,5.4亿元无形资产,导致净利润亏损约3.65亿元。

2020年1月17日,科大智能(300222.SZ)预计对其上海冠致、华晓精密、永乾机电等三家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约16.2亿元。

2020年1月20日,众泰汽车(000980.SZ)拟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准备,预计60亿元左右。

2018年11月16日,证监会出台风险提示,发布商誉减值8号文,要求上市公司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不论是否有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在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8号文”出台前,如果被收购公司业绩承诺不达预期,上市公司会寄希望于未来收购企业业绩好转,会用有业绩补偿承诺的理由延缓商誉减值测试。而“8号文”的出台,有助于A股商誉减值风险防范,让商誉减值信息更加真实和及时,商誉减值规模的波动会更加平滑,减少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情形。

寒冬里的商誉减值公告一度令投资人惊讶。在并购伊始,投资人对并购对象的美好想象,顷刻化为泡影。部分企业选择了大额计提商誉减值为公司报表“洗大澡”,一次性减值为未来的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商誉减值对资本市场的走向有重要的作用,大量并购重组业绩对赌期的结束,商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似乎即将落下。

巨额商誉减值从何而来?

巨额商誉减值主要来源于“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的外延并购。围绕商誉,实践中存在部分公司高溢价并购导致高商誉、应计提不计提减值及业绩补偿承诺难以兑现这三个问题。

商誉增加是上市公司持续推进并购活动的必然产物。然而,并购重组中不合理的高溢价、高估值等乱象,导致商誉存在较大的高估空间。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收购标的的概念受到市场追捧,不介意估值上调。

只是为了炒作概念的并购,不能称之为一个良性的并购。在评估企业并购意图时,投资人可以参考并购是否基于上市公司本身的禀赋和产业链的属性,是否理智与科学。缺乏产业链思维、短视、追求热点的并购,往往会带来一地鸡毛,给上市公司本身也带来沉重的负担。

有些企业盲目并购,往往存在尽职调查不到位、风险评估不充分、对收购标的内在缺陷及潜在风险估计不足等现象,从而推高估值与商誉。

被并购标的为提高估值,往往将业绩承诺定的过高。相关数据显示,业绩承诺期结束,被收购标的业绩普遍下滑逾30%。企业为了完成业绩承诺,往往出现盲目扩大市场版图,追求高盈利,而忽视现金流的稳态等现象。

商誉风险如何预判?

在商誉大幅减值公告前,投资者应该通过哪些“蛛丝马迹”来判断企业商誉风险,从而提前规避商誉“黑天鹅”事件?

以2019年三季报为基准进行筛选,商誉/净资产≧80%的公司总数有24家,集中分布在互联网、传媒行业、休闲服务业等。

商誉/净资产比例越高,表明公司前期进行了越高的溢价并购。

附表:商誉/净资产≧80%企业

A股巨额商誉减值频现 如何预判上市公司“洗大澡”

24家企业中,超过半数已经发布商誉减值与净利亏损预告,还有几家面临退市风险,整体来说表现不良。商誉/净资产的指标大于80%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商誉减值的风险较大。对于投资人而言,对于商誉过高的高风险企业应该有所警惕。

2020年1月17日,国美通讯(600898.SH)公告,预计公司2019年度归母净利润-7.5亿元。旗下子公司德景电子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滑,资产减值1.7亿元以及商誉减值3.5亿元。国美通讯连续两年亏损,且2019年底净资产预计为负值,面临退市风险警示。

2020年1月19日,众应互联(002464.SZ)披露拟计提商誉减值约10-13亿元。

中嘉博创(000889.SZ)1月21日公布,预计2019年度归母净亏损8亿元-11.52亿元,同比2018年盈利2.53亿元。其中商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9亿元-11亿元。

2020年2月2日,炼石航空(000697.SZ)公告,预计2019年归母净亏损超12.99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盈利2455.20万元。对于大幅度下修业绩的原因,主要为公司拟对子公司炼石矿业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公司拟对全资公司英国加德纳航空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9亿元-11.7亿元。

大手笔跨界游戏产业的金科文化(300459.SZ)2月3日公告,称预亏损约23.95亿元,主要原因是计提商誉减值、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以及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半年前,金科文化还在自信满满,认为不会出现大幅商誉减值的情况。业绩“变脸”情况时有发生,多半是因为商誉的一次性大额计提。

富春股份(300299.SZ)2月28日发布业绩快报,2019年净亏损6.2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盈利5799.4万元。其中预计商誉减值计提约6.75亿元。

长城影视(002071.SZ)2月28日发布业绩快报,2019年度归母净利润-9.74元,主要由于部分子公司经营业绩未达预期,公司对其商誉计提减值准备。

2020年2月28日,天神娱乐(002354.SZ)公告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1.51亿元,相较2018年71.51亿元的巨亏,2019年天神娱乐已大幅减亏。但与2018年一样,资产减值与利息费用仍然是亏损主因。过去几年高杠杆激进并购带来的巨额债务后遗症,仍在持续吞噬着公司盈利基础。

恒康医疗(002219.SZ)2月28日公告,预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4.34亿元。

投资者分析上市公司时,应将商誉的表现纳入分析策略。有着高溢价收购、收购后业绩未达标、现金流恶化特征的公司,大多会在未来某一时刻发生较大的商誉减值,拖累公司业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