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爆雷”?又是个什么雷?

近年来,上市公司商誉减值致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让市场越来越关注这一话题,而且这一现象仍在加剧:继2016年年底突破万亿元后,A股商誉在今年三季度末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报数据,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8%、环比增长4.05%,在A股历史上首度突破1.4万亿元。

商誉“爆雷”?又是个什么雷?

什么是商誉?

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上市公司收购标的公司的价格通常会超过标的公司的净资产,这就属于溢价收购。简单来讲,这些溢价部分,在财务报表上的反映就是商誉。而商誉并非一成不变的,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每年年终上市公司都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标的公司经营业绩正常,业绩符合预期或者超预期,那么商誉就不存在减值的风险。但如果标的公司出现经营异常,或者业绩承诺未达标,那么对应的商誉就要进行减值准备,进而对上市公司的年报业绩构成负面影响。

商誉减值如何"击垮"上市公司?

商誉减值的形成通常是因为标的公司所处行业突然发生变化,导致盈利能力下滑,这基本属于不可控因素。但如果在当初购买标的公司时形成的商誉值太高,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后期风险。商誉值高是由于当初收购时标的公司估值溢价率较高,而高溢价率通常对应的是高业绩承诺。

如果业绩承诺不能按期完成,就会导致商誉减值,这对于上市公司当期的利润影响而言,可能是灾难性的打击。毕竟巨额的商誉一旦减值,将面临上亿元乃至数亿元的计提损失,对上市公司而言,即使当期正常的业务盈利能力很好,但在巨额的商誉减值面前也会显得微不足道。

商誉“爆雷”?又是个什么雷?

2018上市公司的商誉"爆雷"风险大不大?

以A 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样本来看,2014 年以后商誉以及商誉减值损失对公司报表的影响越来越大。2014 年至2016 年,A 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样本商誉总额增长率分别为71%、111%和63%,2017 年底商誉资产占净资产高达5.5%。另外,随着商誉资产比重的提高,2017 年商誉发生减值损失的数额大幅提高至358 亿,占比为3%。

商誉“爆雷”?又是个什么雷?

商誉“爆雷”?又是个什么雷?

历史来看,商誉减值损失主要分布在小市值公司,自2014年以来,市值100亿元以下的公司商誉减值损失占比均超60%。所以当前对商誉减值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中小创。

长城证券11月8日发布研报称,创业板公司在2014年到2016年之间大量并购伴随有业绩承诺,由于对赌协议业绩承诺期一般为3年至4年,2018年将迎来大量承诺到期,有可能在2018年底面临大量商誉减值的风险。

国金证券的11月1日研报也表示,在今年盈利下行的背景下,被并购的标的公司完成业绩承诺的难度大大提升,导致四季度商誉减值仍然是悬在A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普通投资者如何规避商誉"地雷"

重点防范商誉占比较高的传媒、电子、计算机行业。它们是各年商誉减值损失排名前三的行业,合计占当年总资产减值损失比重超50%。

关注17年业绩承诺到期的公司,警防可能存在的业绩变脸情况。业绩承诺到期后,没有了承诺和监督的压力,被并购方实现业绩的动力会有所减弱,其业绩相对于最末一期业绩承诺可能会相应地下滑。17年承诺到期的公司高达166家。因此,18年仍需警防可能存在的业绩变脸情况。

防范上一年度被收购公司业绩承诺完成率低于80%,但是尚未计提商誉减值损失的公司。有部分公司由于补充协议等原因上年度未达到承诺利润但没有被减值的。这一年度如业绩仍未改善,很大程度上将面临巨额减值。因此,这类公司我们也要注意防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