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糖尿病“控糖”應注意什麼呢?

琳的營養新概念


大家好,我是醫療工作者張,是一名執業醫師,可以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識,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

糖尿病“控糖”要注意什麼呢?糖尿病的控糖真的很難,糖尿病飲食控制是最難的,飲食控制直接影響到血糖的控制,然而吃多少怎麼吃對於糖尿病患者都是很有講究的。

糖尿病患者該怎麼吃呢?



  1. 攝取適當熱量(限制總熱量):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勞動強度、運動量、有無合併症等制定食譜及決定一日總熱量,以達到標準體重和糾正代謝紊亂。補充的營養索要充足和保持平衡,以確保兒童正常生長髮育,以及使成年人能和健康者同樣地參加社會活動和工作。
  2. 適當補充蛋白質、糖及脂腦:蛋白質是人體內必需的營養成分,含有人體必需的重要氨基酸。含蛋白質為主的食物有魚、肉及其加工品、蛋類、牛奶、大豆及其加工品等。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要量:成人1. 0克,兒童2.0克,孕婦及哺乳婦女1.5~2. 0克,有合併症時,應按醫生指導決定。糖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雖然應限制攝糖量,但不應限制過嚴,否則也會給機體帶來不良影響。我們每日吃的主食,如穀類、芋類、南瓜及藕等含糖多的蔬菜,大豆以外的豆類、栗子及水果等,都含有很多的糖質。脂肪供給人體必要的脂肪酸及脂溶性維生素(A、D、2),脂肪產熱量相當於蛋白質產熱量的兩倍。奶油、花生米、葷油是脂肪類食物,動植物脂肪的比例應為1 : 1,1克糖及1克蛋白質都能產熱16.6千焦(4千卡),面|克脂肪產熱37.4千焦(9千卡)。吃脂肪過多時,總熱量就會增加。
  3. 適當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礦物質及維生素對人體很重要,必須補足。在感染、併發其它疾病或控制不良的情況下,更要多補充些。新鮮蔬菜、水果、海帶及磨菇中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最多,每天都應適量選用。飲食療法必須持之以恆,因此必須結合患者的愛好、飲食習慣、經濟條件、生活方式及勞動強度等,制定切實可行的食譜。飲食分配:早飯要少,午飯及晚飯要多吃些,一般熱能比例為1/5:2/5:2/5。酒類及飲料應儘量不吃或少吃。
  4. 糖尿病人的飲食並不是儘量不吃或少吃,而是要有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即糖尿病不論病情輕重,不論是否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都必須合理控制飲食,不能以為增加了藥物的次數和劑量,就可以隨意進食。

許多人吃東西要精確到斤兩,然而都不會計算,今天來說一下究竟怎麼算的。



  1. 制訂總熱量首先按病人性別、年齡和身高查表或用簡易公式算出理想體重[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 然後根據理想體重和工作性質,參照原來的生活習慣等因素,計算每日所需總熱量。成年人休息狀態下每日每公斤理想體重給予105~ 125.5 kJ(25~ 30kcalth),輕體力勞動125.5~ 146 kJ(30 ~ 35 Kcalth),中度體力勞動146 ~ 167 kJ(35~ 40 kcalth),重體力勞動167 kJ(40 kcalth)以上。兒童、孕婦、 乳母、營養不良和消瘦,以及伴有消耗性疾病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使病人體重恢復至理想體重的+- 5%左右。
  2. 碳水化合物含量約佔飲食總熱量的50% ~ 60%,提倡用粗製米、面和-定量雜糧,忌食用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製品(各種糖果、甜糕點餅乾、冰淇淋、含糖軟飲料等)。
  3. 蛋白質和脂肪比例飲食中蛋白質含量成人每日每公斤理想體重。0.8~1.2g,兒童、孕婦、乳母、營 養不良或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1.5~ 2.0g,伴有糖尿病腎病而腎功能正常 者應限制至0.8g;血尿素氮升高者,應限制在0.6g。此外,各種富含纖維的食品。可延緩食物吸收,降低餐後血糖高峰,有利於改善血糖、脂代謝紊亂,並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每日飲食中纖維素含量以不少於40 g為宜。提倡食用綠葉蔬菜、豆類、塊根類、粗穀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不但提供飲食中纖維素含量,並有利於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取。

除了飲食還有什麼其他要注意的呢?

  1. 適量運動益處多 現在的糖尿病患者因治療手段的提高及健康意識的進步,消瘦的病人越來越少,相反肥胖者在增多。肥胖者應積極減肥,因為肥胖不單單只是身材的問題,還可能帶來健康上的隱憂,適當的控制熱量及做有氧運動,可有效化解肥胖的困擾,並且助於血脂正常化,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但運動過程中要預防低血糖,故儘量避免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作用最強時運動,選擇在餐後1/2 ~ 1小時參加運動,此時血糖較高,且不易發生低血糖。有條件自我監測血糖的患者可在運動前後各測血糖一次,及時發現低血糖,並瞭解哪種運動形式、何種運動量可以降糖及降糖程度。
  2. 飲食起居要有規律:必須做到按時起床,按時休息,實踐證實有規律的生活可以使機體新陳代謝保持在最佳狀態,是糖尿病控制病情的首要條件,建立合理、科學的飲食習慣,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加強體育運動可以起到類似胰島素作用,有助於降糖、降脂、改善血液流變,提高免疫功能。
  3. 戒菸忌酒:長期飲酒會使糖尿病難以控制,病情加重,酒中的過量乙醇能直接損壞胰腺,使原本受損害的胰腺功能再受打擊,難以恢復。香菸中的尼古丁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可使血糖升高,使血小板粘著性增加,促使動脈硬化。吸菸的糖尿病人,腎病發生率是非吸菸者的2倍,可見菸酒對糖尿病患者百害而無益,應嚴格戒菸忌酒。

  4. 穩定情緒: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糖尿病病人在疲勞、焦慮、失望、情緒激動時,弓|起神經內分泌反應性增強,激素分泌增多,胰島素分泌減少,而引|起血糖升高。
  5. 糖尿病患者不會影響其獲得美滿的婚姻與家庭。糖尿病患者性功能減退或陽痿,見於長期病情控制不滿意的患者,可望在血糖得到控制後或適當治療得到恢復,切忌濫服壯陽藥物,耗傷津液,助火劫陰,加速糖尿病的進展。

總結:糖尿病患者控糖歷程艱辛又困難,如果糖尿病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引起血糖波動大,所以糖尿病患者控糖是真的很重要。


醫療工作者張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糖尿病控糖需要注意什麼?

第一點,就是要嚴格的控制飲食,控制飲食在糖尿病治療過程當中,屬於基礎性的一個治療手段,飲食控制不好,降糖藥物也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的,建議固定一天的總熱量,三餐可以3:3:3,也可以3:4:3分配。

平時主食可以選擇以玉米麵,粗糧為主,其次可以多吃水果,蔬菜。水果可以選擇,柚子,蔬菜可以選擇芹菜,南瓜,黃瓜,菠菜,這些對降低血糖都是有幫助的。

第二點,就是在飲食控制的基礎上,輔助以適當的運動鍛鍊,可以選擇在飯前或者飯後快走40分鐘。如果通過生活方式的干預能夠將血糖降下來是比較好的,如果不能降下來需要輔助藥物。可以選擇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和服用降血糖的藥物。

第三點,就是應用降糖藥物控制血糖,藥物治療有單純依靠口服藥物治療,也有單純依靠胰島素治療,也有口服藥物聯合胰島素協同治療。具體選擇哪種治療方案,還是要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肥胖、血糖控制情況、目前有無糖尿病的合併症等來決定。

第四點,就是患者的自我血糖監測,因為這對調整降糖藥物的劑量和種類是非常重要的。

感謝您閱讀本文,若您贊同文中觀點,就賞個贊,關注{三諾講糖},如有疑問請邀請我回答!


三諾講糖


發現糖尿病問題,完全沒有必要悲觀,也完全沒有必要消極,隨著醫學的不斷髮展,對於糖尿病的認知也越來越科學和完善,雖然目前為止,糖尿病問題還不能“治癒”,但合理控制好血糖,保持健康長壽,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關鍵就在於在控制血糖的路上,你能否做到嚴格自律,合理控糖。

合理控糖,越早越好!

實際上,不應該等到確診為糖尿病問題時,才開始控糖,在我們出現空腹血糖超過6.1,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7.8的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異常時,就應該儘早的對血糖加強控制了。對於這種還未確診糖尿病,但屬於糖尿病前期的情況,雖然不一定要服用藥物控制,但完全可以通過生活上加強自律,來加強血糖的控制。

控制好血糖,其實說到底就是控制好攝入和消耗,如果攝入的多,消耗的少,身體的血糖調節功能又不夠,就會出現血糖升高的問題,如果攝入的少,消耗的過多,身體的血糖調節功能不夠,還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的問題。而對於糖尿病前期的朋友,通過合理的飲食和加強運動,來控制攝入,加強消耗,改善胰島素抵抗,是控制血糖進一步升高的重要方式,做好飲食和運動控制,很多時候可以使血糖指標恢復正常,至少也能減緩血糖升高發展成糖尿病的進程。

早控血糖的重要性和健康獲益,在多項大型糖尿病臨床研究中都得到了證實:在我國開展的旨在研究糖尿病前期生活幹預效果的“大慶研究”,通過幾十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及早進行生活幹預控制血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其發生新發糖尿病的時間平均推遲3.6年,而後續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即使發展成糖尿病問題後,儘早進行生活幹預控制血糖的患者,後續產生相關心血管併發症和微血管併發症的概率也大大減低,因此,控制高血糖,早發現,早干預,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已有糖尿病問題的朋友,特別是輕度的糖尿病問題,糖尿病初期的情況,也要注意儘早的控糖,千萬不要因為沒有感覺就忽略血糖的控制,甚至不去管它,對於糖尿病做到早發現,早控制,儘早的把血糖水平控制平穩達標,同樣能夠減少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發生幾率,可以這麼說,越早控制好血糖,身體的健康獲益越大。

合理控糖,一定要注意綜合調理

糖尿病的控制在很多年前醫學專家就提出了5駕馬車的概念,因此,千萬不要以為得了糖尿病就是長期吃藥那麼簡單。糖尿病的調理控制一定要注意綜合控制,飲食調理、加強運動,合理用藥,血糖監測,糖尿病知識學習,這些方面都不可或缺。

飲食上很多朋友說得了糖尿病要吃糠咽菜,實際上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糖尿病人本來就會有食慾的增加,控制食量是必要的,但在飲食方面,控制好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奶類、豆類、蛋類、堅果類、肉類等食材,都是可以適量吃的,飲食結構合理搭配,糖尿病人同樣可以吃的很健康又美味,少吃還是多吃,也要結合身體情況,如果每天身體消耗較大,體型又不屬於偏胖的情況,為了保證身體能量供應,同樣應該多吃一點,如果身體本來就有肥胖問題,活動量又不大,血糖還偏高,這種情況下,當然就要少吃。

運動鍛鍊對於調節血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但能夠增加葡萄糖的肌肉消耗,運動鍛鍊還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抵抗,加強血糖代謝能力,同時對於心血管健康,骨骼健康等方面,運動鍛鍊的健康獲益也是很大的,而糖尿病患者控糖是一方面,控制好血糖保證好血糖對身體其他方面的健康影響才是最終目的,因此運動鍛鍊,不管是在控糖還是減少糖尿病健康風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飲食和運動已經嚴格控制,但血糖仍然無法有效控制的情況,就要應用降壓藥來合理控制了,二甲雙胍、SLGT抑制劑列淨類藥物,都可以作為降糖藥物首選,如果單一藥物仍然無法有效控制的,可以根據情況,聯合用藥來控制血糖,如果聯合2種或多種口服降糖藥仍然無法有效控制血糖的,也應該及時的加用胰島素來加強血糖控制,具體的用藥方案當然還是應該結合自身血糖情況遵醫囑確定。

血糖監測和糖尿病知識的學習同樣重要,血糖監測能夠及時的瞭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情況,同時還能夠有效的控制低血糖風險,而糖尿病的研究和發展不斷進步,在長期的控糖過程中,這些相關知識的瞭解,不一定要向醫生一樣那麼專業,但多瞭解相關知識,對於避免相關健康風險,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控糖,要個性化定製控糖目標

對於合理控制血糖的問題,我們經常強調血糖要控制平穩和達標,但這個達標是因人而異的,一定要注意個性化控制。

比如一些新發糖尿病患者,血糖輕度升高的情況,年齡不大,也沒有相關的併發症和其他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這種情況下,就不妨把控糖的目標定的嚴格一些,一般糖尿病人的控糖目標要求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對於新發輕度糖尿病的情況,在身體耐受的情況下,如果能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6.5%就更好。

而如果是一些多年糖尿病問題的老年朋友,有發生低血糖的風險,自身的血糖控制的用藥依從性和生活控制能力又不好,同時還有了一些糖尿病的相關併發症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不妨適當的放寬糖尿病的控制目標,如果能夠在保證身體耐受的情況下,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8.0%以下,就算是很好的血糖控制了,對於這樣的情況,提高生活質量,全面考量身體健康獲益,減少低血糖發生風險,比起強化控糖來,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因此,針對不同的糖尿病情況,應該合理的制定適合自己的控糖目標,千萬不要一味的強化控糖,也不要該好好控制血糖的時候,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這樣不但會錯過控制好血糖的最佳時機,還可能會導致後續發生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幾率大大增加。


李藥師談健康


  對於糖尿病,相信我們都不陌生,可以說“糖友”遍天下!我國糖尿病人已經1.14億了,且這個數據每天都在上升。糖尿病是由體內糖代謝紊亂,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缺失,身體不能很好的利用葡萄糖所致的疾病。

  糖尿病被譽為“不死的癌症”,因其無特效藥物,是需要終身服藥“控糖”的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現糖尿病併發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控糖”工作必須做好,尤其是需要注意以下這些問題:

  一、飲食療法是預防和治療各種類型糖尿病的基礎。飲食治療以合理控制總熱量和食物成分比例,減輕和避免肥胖為原則,減輕胰島負擔,從而降低血糖,改善症狀。在飲食上要做到清淡低脂飲食,食物多樣,穀類為主,不要偏食挑食,少量多餐,多吃蔬菜和優質蛋白質的食物,適量水果。

  二、戒菸戒酒,早睡早起,積極運動,戒菸戒酒是防止產生糖尿病併發症的根本保障。

  三、精神樂觀,不要排斥注射胰島素,積極藥物和膳食配合治療。注射外源性胰島素是延長自身機體胰島素壽命的最重要保障。

  四、監測,糖尿病監測是治療的中心環節,可隨時掌握病情發展。經常觀察和紀錄血糖水平,系統監測病情,可以為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五、合理用藥,藥物療法是治療的關鍵,合理用藥是控制糖尿病的主要手段。藥物治療包括口服降糖藥物(包括西藥、中藥)和胰島素治療。

  六、運動,運動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保障,長期、適度很重要。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和體重,並能保持身心健康,增添生活樂趣。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正道”!

這是糖尿病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國有將近1億糖尿病患者,成年人發病率在2012年就達到了9.7%。在如此多的糖友中間,只有一小部分人的血糖控制得比較好。

究其原因,不外乎幾點:

1. 遺傳、意外事故和其它疾病導致。

在這種情況下,血糖的確很難控制好。但是,飲食和運動控制血糖,仍然是輔助治療的良好手段。

2. 思維意識有誤區。

因為國民,包括多數醫護人員,對於飲食營養,並沒有太多正確的認識,而營養師在社會上又不那麼“受人待見”。好的、正確的飲食信息,不太容易被傳播到大眾當中。而普通民眾,面對著眾說紛紜、亂七八糟的健康資訊,究竟哪些是控糖的良好方式,哪些飲食可以試試,哪些保健品純屬“忽悠”,並不容易甄別、辨識。

3. 不良生活習慣難改。

抽菸喝酒、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加班熬夜等等,有些是生活壓力,有些是社會風氣,有些是個人選擇,這是人性使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客觀上,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將導致血糖難以控制。

另外,據統計,至少還有1億多人,是“糖耐量異常”人士,他們是龐大糖尿病人群的後備軍。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將來會發展成為正式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控制飲食總熱量,將體重調整為”理想狀態”,並根據體力活動量,確定每日所需熱量,合理分配到數個餐次當中(可能是一日四餐或五餐)。

糖尿病患者,需要嚴格控制含有精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將至少三分之一的主食,換成富含膳食纖維的粗雜糧,另外,攝入大量低熱量的蔬菜,和適量的肉禽蛋奶魚、大豆,零食忌口。

糖尿病患者,還需要學習有關運動、用藥、血糖監測方面的知識。

“我將無我”,糖友只要堅持一條“正道”,堅決執行下去,一定可以戰勝“糖尿病”,加油!


躍水營養


國際糖尿病聯盟把治療糖尿病的五種基本療法形象地稱為“五駕馬車”,這“五駕馬車”分別為:飲食、運動、監測、藥物和健康教育。

這五種療法相輔相成,不可偏棄。只有正確駕御五駕馬車,讓這五匹馬齊頭並進、相互協調、步調一致,才能快速到達目的地。

所以說,糖尿病的治療是一種綜合防治的過程,單靠某一方面的改善並不能完全控制住血糖。

牢牢掌控好這缺一不可的五駕馬車,才能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穩定,有效防止或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最終達到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的目標,享受健康人生。

飲食

飲食療法是預防和治療各種類型糖尿病的基礎。

飲食治療以合理控制總熱量和食物成分比例,減輕和避免肥胖為原則,減輕胰島負擔,從而降低血糖,改善症狀。

運動

運動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保障,長期、適度很重要。

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和體重,並能保持身心健康,增添生活樂趣。應堅持有氧運動,以“勞而不倦”為度。

監測

糖尿病監測是治療的中心環節,可隨時掌握病情發展。

經常觀察和紀錄血糖水平,系統監測病情,可以為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家用血糖儀是糖尿病患者必須配備的儀器。

藥物

藥物療法是治療的關鍵,合理用藥是控制糖尿病的主要手段。

藥物治療包括口服降糖藥物(包括西藥、中藥)和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患者要信任醫生,謹遵醫囑服藥。

教育

糖尿病宣傳教育是治療的統帥,患者及家屬都是教育對象。

讓患者及家屬多瞭解相關知識,有助於克服對疾病的恐懼或輕視心理,更好地與醫生密切配合。否則,單靠醫生單方面努力很難取得較好的療效。


參芪降糖



對於糖尿病患者要想真正把血糖控制好,這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多方面,全方位,共同配合,當然包括家人的支持和幫助。

糖尿病患者去參加一些糖尿病教育的時候都會聽到一句話,要先把血糖控制好,就要5駕馬車並駕齊驅,這已經不是一個新名詞了,早在很多年前五架馬車就已深深的扎入到了糖尿病患者的心目中,但是據最新的投訴據統計我國國民中糖尿病的發病率11.6%。而將血糖控制到達標範圍之內的僅有30%!所以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緩!這個口號還要繼續加強鞏固!



健康飲食,合理運動是糖尿病控制的兩大基石,至始至終不離不棄。

合理用藥是糖尿病治療的方法,個體化差異特別大,要根據醫生的醫囑變換調整。

自我監測有助於幫助患者更好的掌控自己的身體狀況,血糖的水平。延緩併發症的放生髮展。

而糖尿病教育則是使患者更準確的,更正確的瞭解糖尿病知識,防止走入誤區。控糖不好反倒傷及身體。 所以得了糖尿病一定要到正規的糖尿病專科或者糖尿病醫院進行診治,以得到全面正確的有效治療。



作者簡介: 李實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遼寧營養師事務所簽約講師; 九維健康學院一級講師;糖尿病教育講師。


營養百事通


糖友也不用太悲觀,能夠維持血糖長時間相對穩定,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好的話,可避免併發症或大幅延緩併發症的發作。糖友合理服用降糖藥、注射胰島素,不嘴饞,控制好日常飲食,堅持鍛鍊,合理作息,生活其實和普通人並沒有區別,生活質量也是很高的。另外,糖友絕對不是這個也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能吃的食物其實選擇性很多,糖友可以正常吃的食物有不少,如蛋奶類、蔬菜類、堅果類、油脂類、魚蝦類、肉類、大豆、雜豆類。其實需要特別注意控制的就是主食類食物,如穀物類、薯類、澱粉類瓜果,還有一些含糖量較高的如水果(一次性可攝入100g,每日不超過300g),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較高的食物。


無論哪種食物都要注意“精製糖”的攝入需要控制

無論是哪一類食物,糖友都應當避免添加了精製糖的,而一般加工類食物大部分都添加了精製糖,還有其他添加成分,糖友害怕吃這個吃哪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現在的“加工類食品”太多了,基本充斥在我們的周圍,例如想吃點肉,買了罐頭肉、火腿腸,真空包裝的加工肉品,結果其中很可能就添加了蔗糖,想喝點奶,買了酸奶、牛奶,結果沒準牛奶是“風味牛奶”,比如巧克力奶、香蕉奶、核桃花生奶,其中加了不少蔗糖;酸奶就更不用說了,要找到原味/無糖酸奶可得大費一番心思。所以,糖友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加工類食品,多選擇看得見原材料,最好能自己料理的食物。加工類食品一般有包裝,購買前可以學會觀察食品營養成分表,成分表中一般成分最多的會寫在最前面,如果這些添加成分中有“白砂糖、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漿、蜂蜜”等字樣,最好是不要購買;沒有包裝的食材,我們可以先嚐試少量食用,如果感覺有甜味,甜味較重的話不要過多食用。

最好是自己烹飪,減少在外就餐

糖友日常飲食最好自己烹飪,減少下館子、點外賣,過多的聚餐聚會,在家我們自己能看見食材,自己做的時候添加調味料控制食鹽、油、蔗糖等添加,這樣是最能讓我們放心的,在外就餐、點外賣都無法得知這些菜餚添加了哪些調味品,食材的新鮮程度如何,而且這些菜追求的是味道、口感,很多時候都是大油烹飪,其中的油脂熱量也較高,如果糖友長期攝入這些火大油多,醬重味濃的食物,很可能會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等症狀,這樣可能會升高胰島素抵抗,對控制血糖同樣是不利的;其他的心腦血管慢性疾病、肥胖等問題還可能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發作幾率,十分不利糖友健康。

在家就餐多用清淡的烹飪方式,例如蒸、煮、燉、燜、涼拌、清炒,避免燒烤、大油紅燒、油炸等方式烹飪。

控糖≠不吃主食

很多朋友認為主食類食物中的澱粉含量較高,澱粉會分解為葡萄糖,所以控制糖分的攝入那我是不是儘量少吃主食是最好的?絕不是這樣,糖友是因為糖代謝困難所以需要控制糖分攝入,但不代表糖友是不需要葡萄糖的,葡萄糖維持這我們每分每秒的生理和身體活動,包括糖友也是一樣。只要合理服用降糖藥、注射胰島素的糖友完全是可以適當吃主食的,我們可以儘量控制不過量吃主食,但千萬不要捨棄主食。

主食可以採用“粗細搭配”的方式來吃,如粗糧飯、雜糧飯、粗糧包子、薯類、全穀物類等食物都是更適合作為糖友主食的食物,避免精白細糧的攝入,如直接吃白米飯、白麵條、白饅頭。每餐的攝入量為1~2小捧穀物+雜豆雜糧/全穀物,和半個拳頭大小的薯類食物為宜。

此外,糖友應當戒菸戒酒,菸酒對心腦血管的影響更嚴重;糖友可長期堅持適當的運動,運動是幫助平穩血糖的有力武器;定期檢測自己的體重、血常規,生活作息最好有序,讓自己體質提高,能夠更好地減少併發症的發病幾率。


只有營養師知道


1、掌握糖尿病知識是控制血糖的基礎,糖友只有掌握了足夠的糖尿病知識,才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將自己的血糖管理好。建議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購買一本糖尿病管理書籍,來系統學習糖尿病知識。

2、要注意情緒對血糖的影響,很多糖友在剛確診時,容易產生消極情緒,認為生活失去了意義。事實上,糖友如果能夠管理好血糖,這種消極情緒就會得到緩解,而且糖友應該意識到,不良情緒只會使血糖變得更加難以控制。

3、要戒除之前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如調整飲食結構,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減少動物性食物攝入;增加體育運動,通過運動,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病情,但糖友在運動時要注意安全,避免危險發生。

4、服藥要遵從醫囑,不要過於心切,如果自行加大服藥劑量,容易引起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很危險的。


糖尿病之友


一、健康教育: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作為一名糖尿病患者,只有對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加以瞭解,才能有效"躲避"誘使血糖水平飆升的相關高危因素,以便將血糖水平穩定在可控範圍之內,比如“什麼是糖尿病”、“糖尿病有幾種分型”、“糖尿病的誘發因素”、“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糖尿病的相關症狀”、“糖尿病的控制目標”、“糖尿病的併發症”等等;至於健康教育的目的,一是為了糖尿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二是為了給自己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二、血糖監測: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情況下對血糖水平的實時監測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只有明確自身血糖水平的波動特點,才能給予其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血糖監測的具體操作方法並不容易,患者尚需認真學習,以免操作失誤導致誤差過大而引起用藥劑量不足或者過度治療的情況;下圖為具體監測方案:




三、飲食干預: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為了穩定自身的血糖水平,必須要嚴格限制每日攝入體內的總熱量,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比如“多吃蔬菜少吃肉、多飲白水少喝酒,以及定時進餐、少食多餐”等等;下圖為個人每天所需熱量的計算方法:

四、運動療法:運動可以促進熱量的消耗,而熱量的不斷消耗又可以使血糖水平慢慢趨向於正常,所以,運動其實就是促使血糖水平達標的最佳方式;但需要說明的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方式的選擇尤為重要,一般建議為“有氧運動”,也就是時間較長的、富有節奏感的、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快走、慢跑、騎車、跳繩、游泳、廣場舞、太極拳等,要求是每次運動時間不少於30分鐘,每週至少堅持3~5次;下圖為不宜參與運動的幾種情況

五、藥物應用:目前來說,常用的降糖藥物有這麼幾種,一是促胰島素分泌劑,它包括格列吡嗪等磺脲類藥物以及瑞格列奈等非磺脲類藥物;二是雙胍類,經典藥物為二甲雙胍;三是α-糖苷酶抑制劑,經典藥物是阿卡波糖;四是胰島素增敏劑,比如吡格列酮等;五是二肽基肽酶-4,比如西格列汀、維格列汀等;六是GLP-1受體激動劑,比如艾塞那肽;七是胰島素及其類似藥物,八是中藥製劑;

這五項內容就是咱們常說的用於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然而,經多年的臨床研究證明,之前所述內容仍不算完善,除了眾所周知的這幾架"馬車"之外,尚有一些內容需要特別注意:嚴格控制自身體重以及血壓、血脂等指標;具體控制目標如下圖所示:

研究證實,在上述指標完全達標的情況下,患者的病情會得到良好的控制,早已出現的各類併發症也會被有效遏制甚至逐步好轉,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的控制或許非常重要,但卻並非是唯一重要的,只有綜合其各方面的指標,統籌兼顧,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