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獨特栽培即秋季先在露地種植肉質根再經黑暗條件進行軟化栽培

獨特栽培即秋季先在露地種植肉質根再經黑暗條件進行軟化栽培

文 / 圖曹 華 李新旭

一、優良品種

(一)軟紅一號

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選育出的紫紅色芽球菊苣品種,屬中熟型。植株葉片紅色,葉片短,長勢弱,生長速度較慢,耐抽薹性好。播種後需及時灌溉,始終保持土壤溼潤,確保種子發芽出苗;軟化的芽球呈紅色,色澤鮮豔,芽球長12~15 釐米,中部橫徑3~5 釐米,單球重50~100克。該品種品質較好,含有花青素,經常食用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

(二)布拉特

從法國引進的雜交一代品種,屬中晚熟型,全生育期120~140天。田間整齊度高,耐抽薹,肉質根生長整齊。芽球包頭緊實,葉片呈鵝黃色,邊緣金色,帶有細嫩柔軟的小葉毛;芽球呈炮彈形,單球重100 克左右。該品種品質佳,產量高。肉質根可以長期貯存,陸續進行軟化栽培。北京地區7月中旬播種,11月上旬收穫根株。


獨特栽培即秋季先在露地種植肉質根再經黑暗條件進行軟化栽培


獨特栽培即秋季先在露地種植肉質根再經黑暗條件進行軟化栽培


(三)中囤一號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主根肥大,呈圓錐形,平均根長37釐米,根頭部橫莖4.3釐米,外皮灰白色,單根重156克;葉簇生,倒披針形,多數為板葉,葉面綠色。肉質根經軟化栽培形成炮彈形芽球,呈乳黃色,長12~16釐米,中部最大橫徑4~6釐米,單球重100克左右。該品種適應性強,很少發生病蟲害;苗期較耐熱,地上部植株能耐-2℃低溫,適宜在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以北地區種植。 

(四)中選一號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從荷蘭引進的一代雜種中經多年混合選擇選出。主根肥大,呈圓錐形,全部入土,平均根長37.1釐米,根頭部直徑4.3釐米,單根重155.6克;葉簇生,全部為板葉(全緣),半直立,綠色,葉背沿葉脈常伴有紅色暈斑,葉面被茸毛。肉質根經軟化栽培形成炮彈形芽球,且呈乳黃色,長12~16釐米,中部橫徑4~6釐米,單球重100~150克。

二、生長環境條件

(一)溫度

菊苣為半耐寒型蔬菜,性喜冷涼,但具有前期耐高溫、後期耐低溫的特性。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0℃左右,低於8℃和高於35℃種子不能發芽;植株莖葉生長適宜溫度為17~20℃,超過30℃時生長不良;肉質根適宜生長溫度為18~20℃;生長後期地上部分的植株能耐-2℃的低溫,而地下直根具有更強的耐寒能力,有的品種遇短期-7℃的低溫,在緩慢解凍後仍有60%以上的直根能保持生命力。但幼苗期的植株有較強的耐高溫能力,在7~8月30℃左右的高溫季節播種也能順利出苗、健壯生長。芽球軟化栽培的適宜溫度為10~14℃,高於25℃芽球鬆散,商品性不好。

(二)光照

菊苣屬低溫長日照作物,喜充足的陽光。在低溫條件下通過春化,經長日照條件抽薹開花,在春季高溫長日照條件下會促進抽薹開花。因此,北方地區進行春露地種植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抽薹。用於軟化栽培的芽球菊苣,將其栽培播種期安排在夏秋季節,以便在冬前形成蓮座葉和肉質直根。芽球軟化栽培時應提供完全黑暗條件,遮光不嚴會使芽球變成綠色,嚴重影響品質。

(三)水分

菊苣植株生長期較耐旱,而在肉質直根生長期,則需要充足均勻的水分供應,以確保肉質根膨大;若水分供應不均勻,會出現肉質根粗細不勻現象,即一段粗一段細。在軟化栽培期間,只有水分供應均勻芽球才能保持鮮嫩。

(四)土壤和營養

菊苣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沙壤土和壤土質地的地塊種植,不適宜在土質黏重和耕層石塊、姜石等土壤異物多的地塊種植。

肉質直根膨大期需用氮、磷、鉀素和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入,其肉質根膨大期吸收氮、磷、鉀肥料營養比例為1∶0.5∶1.1。若氮素肥料供應過多,會影響磷、鉀元素肥料的吸收;或者磷、鉀元素肥料供應不足,肉質直根不能發育良好。

三、栽培技術

(一)肉質根栽培技術

1. 茬口安排

全國各地氣候條件和栽培條件差異很大,在種植時根據軟化菊苣肉質直根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和栽培習慣來確定種植季節。華北地區如北京郊區,適宜在7月中下旬播種,11月上中旬採收肉質直根;河北承德地區,適宜播種期在5月20日至6月20日,9月底至10月中旬採收肉質直根。10~12月均可陸續軟化培育芽球,即根據銷售量分批軟化栽培。

2. 肉質直根的培育

①地塊選擇。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種植,儘量不選擇土質黏重的土壤種植。

②施肥與整地。每畝施用腐熟、細碎的優質有機肥3 000~5 000 千克,禁止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不僅不能給植株提供營養,還會產生漚根和遭受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的危害,嚴重影響生長。有機肥源困難的地區可選用生物有機肥,每畝用量2 500 千克。耕深30釐米,在土壤墒情不幹不溼的適當時機耕耙2次,打碎耕層土壤中的坷垃,達到耕深、耕透、不留硬坎,地平、沒有明暗坷垃的標準。

③播種。可採取直接播種法和育苗移栽法。

a.直接播種。採用機械栽培模式時,起壟、播種、覆土和鎮壓等均由機械一次完成。作畦分為單壟畦和雙壟畦兩種畦式。雙壟畦整平後做成70~80釐米寬的瓦壟畦,畦背40釐米,畦溝30釐米,畦面高出地面18~20釐米。每畦播2行,在畦面上間隔25~30釐米播種,平均行距35~40釐米,株距17~20釐米,每畝種植8 000~10 000株。單壟畦壟距48~50釐米,每壟播1行,株距18釐米,每畝種植7 000~8 000株。若人工操作,可採用穴播或條播方法,按照預定的株距每穴點播2粒種子,覆土0.5~1.0釐米厚,播種後用鐵鍁或鐵滾輕輕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結合緊實,每畝用種量150 克左右。

b.育苗移栽。選在能夠通風降溫的專用育苗棚或塑料大棚中育苗,並且採用穴盤育苗的方式。穴盤選用128穴的塑料穴盤,購買質量有保證的商品育苗基質。也可自行配置育苗基質,草炭、蛭石、珍珠岩的配製比例為2∶1∶1。

7月中旬開始育苗,育苗床為15~18米2。苗盤澆足水6~8小時後播種。國產品種每穴播2粒種子,每畝露地用種量60~80 克,進口品種每穴播1粒種子,在每盤的邊緣每穴播2粒種子,以備出苗後補苗用。播種後覆蓋1釐米厚的蛭石。播種後還要及時採取微噴、遮光和強制通風等降溫措施,使育苗棚內白天溫度降至30℃以下,夜間降至20℃左右;也可在晴天的中午11時至下午3時用遮陽率60%的遮陽網覆蓋在棚頂降溫。8月上中旬,幼苗長至2片真葉時移栽。注意定植過程中不要損傷主根。


獨特栽培即秋季先在露地種植肉質根再經黑暗條件進行軟化栽培

軟化菊苣芽球


④田間管理。

a.澆水。8月上旬天氣較熱,播種後如天氣晴朗氣溫高,應在幼苗出齊至定苗時往溝裡連續澆水3~5次,利用微噴設備效果更好,以降低幼苗的環境溫度,有利於幼苗健壯生長。此後應適當澆水、保持土壤見幹見溼。定苗後澆1次水,每畝用水量30~35米3。水滲後能進地操作時開始中耕,然後控制澆水蹲苗10~15天,以促進根系下扎和生長,待肉質直根即將進入迅速膨大時結束蹲苗。9月下旬肉質直根開始迅速膨大後,再增加澆水次數和澆水量,每畝水量30~35米3。此後,應根據天氣情況、土壤墒情和植株長勢澆水追肥。 

b.中耕除草。出苗後中耕除草2~3次,中耕深度應由淺到深,後期中耕深度5~10釐米,以疏鬆表層土壤,促進根系生長,尤其定苗後必須中耕除草1次。

c.間苗和定苗。採用直播方式時,在幼苗2~3片真葉期間苗1~2次,去除擁擠過密苗和弱苗、小苗以及病苗。在5~6片真葉期定苗,每穴留1株苗, 每畝留苗7 500~9 500株。

d.追肥。定苗後在行間開溝(或開穴),追施有機肥1次,深度10~12釐米,如整地時未施足基肥,則定苗後可每畝在行間溝施充分腐熟、細碎的有機肥1 000 千克或生物有機肥500 千克,追肥時要結合澆水進行。待肉質直根進入迅速膨大時應進行1次追肥,每畝隨水追施氮磷鉀含量25%以上的有機液肥10 千克,或三元複合肥20~25 千克。

⑤病蟲害防治。菊苣根莖在種植過程中很少發生病蟲危害,但偶有白粉蝨和斑潛蠅發生。白粉蝨,可在清晨露水未乾時,用25%噻嗪酮(撲蝨靈)可溼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加2.5%聯苯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斑潛蠅,可用1.8%阿 維 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噴霧防治。


獨特栽培即秋季先在露地種植肉質根再經黑暗條件進行軟化栽培

黃色軟化菊苣生產過程


3. 肉質直根的採收和貯存

①採收。華北地區多於11月上中旬收刨肉質直根(即氣溫在-2℃前將肉質根挖出)。需要注意的是,應將根全部挖出,不要將殘根留在耕層土壤中,否則殘根在第二年出苗形成難以除盡的雜草。

②碼放。肉質根刨下後就地碼堆,葉朝外、根朝內碼成直徑1米左右的饅頭形小堆,避免肉質根受凍和失水。若肉質根受凍害,在軟化栽培時會發生腐爛。

③分級挑選。不同規格的根莖分開存放。合格標準是:主根粗壯,肉質根莖長18~25釐米,根部頂端直徑3~5釐米。

④切去葉片。11月下旬氣溫下降即將封凍時,將地上部葉叢切去,僅留根上部4釐米長的葉柄,若留得過長存放過程易腐爛,留得過短容易傷及生長點,不能形成商品芽球。

⑤貯存。如有條件最好放到恆溫冷庫中貯存,適宜貯存溫度0~1℃,空氣相對溼度85%左右,貯存期最長可達9個月,可使軟化菊苣產品的供應期達到10個月。也可以挖窖貯存,在溫室、房屋北側的背陰處,挖寬1.5米、深1.2米,東西延長的貯存窖,頭尾交錯,按批碼放,批高70~90釐米,批間留10釐米左右間距,窖口蓋農膜和草簾,使溫度穩定在0~2℃。要根據外界氣溫變化及時保溫、保溼、通風,保證貯存期間不受熱不受凍,不過幹不過溼,最長可貯存至翌年4月。

(二)芽球軟化栽培技術

1. 栽培場地

選擇溫度穩定在8~12℃,栽培過程保證完全黑暗的場所種植。可以利用溫室、塑料大棚、地下室或空閒房屋進行種植,用潔淨的河沙或沙質土壤作基質栽培,不施任何肥料,整平待用。也可在栽培槽或水池內以及栽培桶內採取水培方式種植。

2. 栽培方法

在棚室內挖寬1.2米、深40釐米、長6~8米的栽培池,池間留60釐米寬的走道。將肉質根用利刀切去殘留的葉柄後分級囤碼,將肉質根一根挨一根密集碼埋在栽培池中,要求根間保持2~3釐米距離,每平方米100~150根;肉質根長度有差異,但上部要碼齊,下部可以不齊。碼後用潔淨沙土埋至頸部,並立即澆1次大水,水滲後再覆1次沙土,2~3天后在栽培池中用專用棚杆或竹竿插小拱架,覆蓋黑色農膜,創造完全黑暗的條件軟化栽培芽球。

3. 軟化期間的管理

池內(或床內)溫度控制在10~14℃時,30~40天可採收;溫度18~20℃時,20~25天採收;溫度高於20℃時,芽球雖然生長速度快,但芽球疏鬆,品質差。白天嚴禁見光,否則芽球變成綠色失去商品價值。當池床內空氣相對溼度過大時,可在夜間揭膜適當放風。一般軟化栽培過程中不需要澆水。

4. 收穫

囤栽後25~30天即可採收芽球。芽球採收標準:呈紡錘形,緊實,單球重達到100 克左右。從芽球基部用利刀切割,位置不可過高,否則易散球,剝除有斑痕、爛損的外葉,包裝後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