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生活當中,執扭著要做某一件事,如何不強迫地讓他配合你做要做的事?

帶翅膀的Moriah


需要你吸引他,讓他覺得你做的事兒好玩兒,他自然就會來跟你做了。

小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當你挑起了他的好奇心,他會立馬放下自己手裡的事兒來跟著你走。

在生活中如果想吸引小孩子的注意,通常可以試一試這樣做。

比如,以“我有一個秘密喲,呀,可是我不想告訴你?”配上相應的表情和語言語氣,翻出好玩的東西來吸引孩子注意。再把這個事情往你希望引導的事情上去引。

比如,你希望小孩畫畫。那麼把紙和筆本子都準備在他能夠看到的地方。他看到了也就想畫了。如果他看到了不想畫,那麼你就做出一幅好玩的畫畫樣子來,一會兒他就過來要給你搗亂,搶你的畫筆畫板,他自己就開始畫了。

基本原則就是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他的好奇心,他跟著你的思路走。千萬不要牛不喝水,強按頭,強迫孩子,這樣他會固執的反對你。孩子和你誰都累。


數學媽媽倆個娃


說說我的做法,我覺得即使是小孩子,也是要好好溝通的和耐心的。

有個5歲的小外甥,吃飯老是挑食,只吃白飯和雞蛋,從來都不肯吃青菜和肉。有一次我帶他去小區的廣場玩,有個雙槓太高,他怎麼也跳不上去,旁邊一個小姐姐一跳就上去了,玩得不亦樂乎,小外甥很想加入進入,可以他跳不上去呀,,然後他就在原地轉,撓頭摸耳朵,急的不行,然後我就上來幫了他一下,把他抱上去了。然後我就對他說,你看小姐姐,小姐姐長得又高又有力氣,一下子就跳上去了,你呢,就是因為不肯吃肉吃青菜,都長不高,沒力氣跳上去,還要人家抱上來,萬一沒人抱你上來呢,那你怎麼辦呢?小外甥就說,那好吧,那我以後多吃點青菜和肉肉是不是就可以和小姐姐一起玩了,是不是就和小姐姐一樣可以跳上跳下了?我說,對呀,因為多吃青菜可以長得高高的,多吃肉肉才會有力氣哦。從此,小外甥就吃起青菜和肉了…

有個小堂妹,從小很喜歡留長頭髮的,可是自己都不會打理自己的頭髮,直到上小學,她早上起來,把頭髮一抓,直接綁個低馬尾就去學校了,有一天,她媽媽要帶她去把頭髮剪了,因為她自己不打理,不梳頭,頭髮都打結,梳不直,疼得哇哇叫,還不願意去剪了,哇哇大哭,然後我就去過去跟她媽媽說,讓我來試試吧。然後我就拿起梳子幫她梳頭髮,我先是把頭髮後面一節死死的抓著,怕梳直的頭髮時候扯疼她,然後一縷縷的把頭髮從髮尾到頭皮打結的頭髮慢慢梳直,遇到太厚不能一下子梳直的,我會從頭髮的裡層(貼著頭皮最裡面的)先梳一邊的然後再梳外面的,慢慢的不用多久,就把那滿頭打結的頭髮梳好的,在梳的過程中的,我一邊跟她講怎麼梳,從哪裡梳起,怎麼出力抓頭髮才不會扯疼自己。給她梳好頭髮,綁好後,她還一臉驚訝的看著我,這就梳好了?這麼快,為什麼我都感覺不到疼,我平時一梳,頭皮就疼。然後我就跟她說,以後按照我剛教你的方法梳,以後就不容易打結了,自己平時也要經常梳理不能偷懶,不然越來越梳不直的,如果你想要留長髮,一定要有耐心去打理,不能暴力去扯,頭髮就很容易就打理好了的。自此,她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她的長髮頭了。

所以,對待孩子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好好溝通才可以。





莫小米姑涼


我生活中對我的孩子這樣做,把我自己當成他的朋友一樣的身份,跟他說你能放下你現在做的事情嗎,幫我一個忙咱倆把這個事情做一下我很著急,然後他就過來了。也有可能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順從!我個人的經驗是,有原則的事情我會以家長的口吻溝通,非原則的事情以朋友的身份交流。具體事宜還得因人而定,因事而施。這就是我的心得。


人生從容面對


從小抓起 培養加引導孩子,孩子要在關鍵時刻加一管教,叛逆期要引導 舉例說明,主要是溝通,謝謝


幽靈2436


這個要看孩子在小的時候你有沒有在身邊陪伴。如果孩子是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在他叛逆的年齡階段,他肯定不會好好的配合你,你說的每一句話肯定也會聽不下去。唯一的辦法只有耐心的,用身邊的故事去感化他。或者是帶她外出旅遊的時候,好好的開導開導,曾經有一個教育家說過,每一個小孩必須要用心的開導到20遍以上才會聽話,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耐心的給孩子講解。


沙沙沙的淚


這要看孩子執扭著想要做什麼事情了,比如說放學回來他沒有做老師佈置的功課想急於的去看電視或玩遊戲。然後你剛好在做晚飯,那麼可以這麼跟孩子說能不能先幫媽媽把菜摘了或者可不可以先跟媽媽一起搞一會衛生?然後再跟孩子說做完了這些事情你可以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或者玩半個小時的遊戲,但是半個小時之後你要去做老師佈置的功課。以後你可以限制孩子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然後家長陪著一起看做好監督,因為電視和遊戲的傳播有好有壞,所以要教孩子怎麼分辨


小盧姐呀


看孩子執扭做的事是什麼,如果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我會支持孩子去做,如果是錯誤的,影響不好的,我會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和他講道理。

和孩子做一些互動的動做,比如一起做遊戲,一起捉迷藏,在他高興的時候和他說媽媽需要幫助,你能不能幫助一下媽媽,而且還要給孩子一點小小的獎勵,孩子雖然小,但他也有分辯大人情緒的能力,也是不能疏忽的。


歲月anran


首先為什麼不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事,為什麼要孩子配合你做你要做的事。永遠不要用命令的口氣


夢裡千百步


方法一:讓每一件日常瑣事都充滿趣味

冉寶是一個五歲小女孩,超級喜歡留長髮卻非常討厭洗頭。每次她不想洗頭時媽媽就會扮演理髮店老闆和她一起玩過家家。用一塊防水毯子遮住沙發,讓它充當洗頭椅,然後準備好熱水、洗髮露和毛巾就開始為我的店鋪吆喝了:“美少女理髮店開張了,有客人來洗頭嗎?”

冉寶立馬興致勃勃地光顧生意,態度轉變之快讓人乍舌。媽媽會像專業的洗頭師傅那樣,事先給她圍好毛巾,手法專業地幫她洗頭,洗的時候會詢問水溫是否合適,還幫她按摩頭皮。冉寶也努力扮演盡職的客人,她毫不掩飾自己的舒坦,還大讚媽媽的洗頭技藝。

在這個過程中,她沒有完成最討厭的洗頭任務,而是玩了一個最喜歡的洗頭遊戲。她用最盡興、最自由、最享受的姿態完成了曾經讓她不願做的事兒。

方法二: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權利

孩子強烈反抗的,有時候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被別人強迫的感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他們選擇權。

比如冉寶洗頭時,媽媽一般不會強迫她馬上去洗而是先和她商量:今天該洗頭了,你想中午洗還是晚上洗?當她自己去選擇洗頭時間時,洗頭這件事就能更順利地完成。

方法三:啟動孩子身體中的獎勵系統

把孩子不愛做的事情和最愛做的事情放到一起,孩子身體中的獎勵機制就被啟動了。

自從冉寶出生,家裡就執行了冉寶在家不看電視的規則。她只能用平板電腦去看動畫片,而且還有時間限制。短暫的享樂時光讓平板電腦變得充滿治癒能力。

所以媽媽在幫她吹乾頭髮時都會讓她用平板電腦看一會動畫片。因為可以看動畫片,冉寶對洗頭也不是那麼反抗了,甚至開始期待起來。

方法四:消除孩子反抗的原因

其費勁力氣強迫孩子配合還不如好好和他交談一番,瞭解他為什麼反抗。

通過和冉寶的交談,媽媽發現冉寶之所以這麼討厭洗頭是因為洗頭會讓她疼。把綁頭髮的橡皮筋解開,橡皮筋會纏住幾根頭髮,這會弄疼她。把她的頭髮放到水中揉洗,經常會扯到她的頭皮,這也會讓她疼。用毛巾在她頭上亂擦一通也會讓她不舒服。

針對問題採取了改正措施:更換纏饒細線或軟布的橡皮筋,洗頭擦頭時把動作放輕放慢。當導致疼痛的原因消失後,冉寶的反抗情緒也削減大半。

方法五:抱著孩子聽他傾訴

孩子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你不用著急也無需強迫,你只需要傾聽他理解他,讓他有機會宣洩情緒。壞情緒消失了,自律的力量就恢復了。

方法六:適當讓孩子體驗任性的惡果

任性成本實際上是在做選擇淘汰,他意識到自己做的任性選擇不會讓自己舒服,它是一種差勁的選擇,要淘汰它不再去做。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放下姿態,沒有無理的命令和壓迫自然就沒有反抗。


小小思維家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經常會出現執扭著要做某一件事,而作為家長的我們又往往不同意或者這件事本身不在計劃內。如果不同意,小孩肯定不高興,如果每次都強烈制止,時間久了小孩的逆反心理會越來越強。我的做法時,一直在培養孩子了生活和學習習慣上下功夫,當然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長的引導,所以我的體會只有4個字“用心陪伴”。說實話,孩子沒什麼時間支配能力,貪玩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如果大人不陪,主動學習、高效的按時完成作業習慣等都很難養成。當然,陪伴不是件容易的事,陪伴的背後,註定有犧牲。沒有一個家長可以在自我時間與高質量的陪娃之間找到完美平衡。孩子做作業時、看書時我們都要陪伴在身邊,當然在邊上不是看手機,而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碰到學習上的問題時能夠及時探討,更多的是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裡專心學習。下班,對我們來說不是休息,只是另一項工作任務的開始。學習是件辛苦的事,但不該是痛苦的事。如何把學習變得快樂、變得主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考驗的是家長。我們要求孩子養成計劃學習的習慣,例如什麼時間幹什麼達到什麼要求。每天關注孩子完成作業的時效性。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適時鼓勵,找到孩子的興趣適當給予獎勵、表揚。記得今年國慶長假第一天,我們和孩子同學全家一起去戶外玩了一天,當天晚上一起吃飯時,兩個小傢伙還想著假期裡能繼續在一起玩。可大人的想法是先完成作業,不然又會出現在假期的後面幾天瘋狂的補作業。當時我們沒有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而是提出一個問題:看她們第二天完成作業的時效性來決定後面幾天是否還能一起繼續玩。第二天她們相約一起去圖書館做作業,作為家長,我們雖不太贊同這種壓縮式的學習,但為了檢驗她們的效率還是答應了。最終,她們完成了原定計劃,用一天時間完成了長假所有的作業。在這,我想表達的是,孩子的學習計劃,實現快樂學習,只要我們用心了、堅持了,好的習慣是一定能夠慢慢培養起來的,當然前提是每個習慣的養成都需要家長在她身邊用心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