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陸秀夫帶著小皇帝和十萬軍民不在崖山投海,而是去了日本,那現在會是何番景象?

煙雨II江南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這個問題坦白講,不但沒有發生,而且就算髮生了,這十萬人能不能去日本都兩說。而且就算去了日本,日本人怎麼對待他們也很難說。

宋軍的航海能力確實強大,但是元軍此時的海軍也不是吃素的。崖山是海戰不是陸戰,南宋流亡朝廷是在海戰中被擊敗的。就算你陸秀夫會跑,張弘範他們不會追?追到了再帶回去受辱?

更何況,在中國起碼陸秀夫他們還是在自己的故土,就算苟活充其量不過是向蒙古人稱臣。可是到了日本呢?你不但要遠離故土,還要像那些世代為中土所輕視的倭奴稱臣,都是稱臣,你何必要向那個島夷稱臣?

而且就算越過驚濤駭浪到達日本,你覺得日本人就真的會善待這些流亡的宋人?日本這個民族一向是尊敬強者鄙視弱者,他們崇拜唐朝是因為唐朝強大,你這些宋人都成落水狗了,你指望他們好好待你?恐怕沒等到元朝人來打日本,這些宋人就被日本人自己解決了!

除非陸秀夫能帶著宋朝殘部征服整個日本,否則去了日本他們就只能做亡國奴,比在元朝做的亡國奴還要悲慘的亡國奴而已。



青言論史


秀夫投海那是悲壯之舉,也是無奈之舉,陸地有蒙古士兵的追殺,海上有蒙古戰船的圍堵,可見上天沒有給他一絲生路,天無絕人之路,在此敗筆。

歷史雖然沒有假設,但不妨我們來作一個假設。

假設陸秀夫帶著小皇帝和10萬軍民,取得戰船東渡日本,登陸成功後也許作為一方勢力生存下來,因為此時的日本正值內戰,各方都需要幫手,別小看陸秀夫帶領的這些軍隊都是漏網之魚殘兵敗將,但也都是久經沙場的勇士。

這些個軍隊是不論插手哪一方,肯定是起到關鍵的作用。因為那時的這本也就是幾百萬人口,而每一方的軍隊也就是個幾萬人,那時候日本還有沒有武士道的出現,其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恐怕要遠遠地低於大宋朝的軍隊。

就此日本島將出現兩種結果。

第一,蒙古軍隊肯定要追殺的日本,因為元朝已有打到日本的意圖,就是日本各方很有可能聯合起來將他們趕走,或是把他們俘獲交給元朝政府,以保他們的平安。

第二,也許他們幫助一方平定了日本,或者趁亂把他們全部他們平定,滅了各方成為島主。

而蒙古軍隊渡海作戰計劃的擱淺,使他們生存下來,就此,日本人是中國後裔便有據可查,有史可依。

因為在此之前什麼300童男童女,東渡扶桑的說法,都是傳說。

但假設終歸是假設,切莫當真。




趙志軍001


1279年,假如陸秀夫不揹負著趙昺投海殉國,而是衝出重圍,匯合張世傑和江鉦,臺灣和東南亞一帶可能因地理位置成為他們的第一選項。

鑑於殘兵數量已不多,無論去臺灣還是東南亞,面對與土人的糾纏,都不佔優勢,即使有幸站住腳跟,也頂不住元軍張弘範部的打擊,對於生存發展都是不利的。

按照題目的指引,我們把目光投向日本。

彼時之日本,正處於鎌倉幕府時期,惟康親王的幕府政權的權力,掌握在北條時宗的手中。

北條氏篤信禪宗中的臨濟宗,與來自南宋臨安府的商人謝國明有頗多來往,對宋朝有一定的尊重。

陸秀夫擁趙昺果真來到日本的話,只要擺正位置,莫要對北條時宗的執政地位有什麼評判,是可以收到北條氏的禮遇的。謝國明混到了小呂島地頭的位置,趙昺自然也可以,運氣好,得到一塊比小呂島大些的土地,不要寄希望於反攻大陸,完全可以過上舒心的流亡生涯。

北條時宗執政時期的日本,社會動盪不安,老百姓飯都吃不飽,寶治會戰、二月騷動等幕府內部的紛爭就夠北條時宗忙的了,實在是沒有能力扶助趙昺的復國大任。

就北條時宗對南宋的尊重,也僅限於此了,絕對不會是南宋遺民鄭思肖所說的“聞知大宋失國,舉國茹素”,披麻戴孝為南宋君主禮唱讚歌。

退一步來講,即使北條氏果真搞過這種儀式,那也是因為宣傳造勢,是為了強化自己的統治正統,然而真正的正統趙昺一出現,只要稍微不順他的心意,挑戰他的權威,不僅小島主沒的做,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再來說元朝進攻日本,當年還沒有庇護趙昺的事實,都發兵兩次,沒有神風的護佑,日本都難以抵擋。可以想象,假如元朝有趙昺在日本的確切證據,不依不饒地傾力進攻日本,北條氏和趙昺的大難也就雙雙來臨了。


歷來現實


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你覺得日本會收留我們嗎?不是一兩個,不是十幾個是10萬人啊?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國家接受10萬人都不現實的,因為這10萬人如果團結在一起的話,很有可能與接收國進行對抗,除非你帶領著10萬人去征服日本,但問題是現實嗎?



我知道提問者提出這個問題是受到了所謂的南宋滅亡之後日本是舉國縞素的傳說,甚至在網上還有人更加誇張的說,當時日本的國內知道消息,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無不哀悼,長跪三天之久,哀悼大宋王朝的滅亡。原文出自在哪裡?是日本的文獻嗎?不是,是咱們中國的南宋遺民記載。他沒有到過日本。

鄭思肖《心史》元韃攻日本敗北歌序。

日本即古佞也,地在海東,先朝嘗入貢,許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國,舉國如素

這就是上面傳說的最早出處,這是他親眼所見嗎?答案是不是。他是南宋的愛國者,所以只要元朝一有失敗,他就會非常強烈的描述,個人色彩非常強烈的,如果把他這個東西當成是完全真實的信史,還是有待推敲。因為沒有佐證材料來證實他的情況是屬實的。當然它保留著元朝三次攻擊日本失敗,當時的江浙一帶的情況。


鄭思肖他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寫這本書體現了這個民族的一代一代的文化傳承的薪火,那是值得我們佩服的,但是日本有沒有真的那樣?還是值得推敲的。而且出現這種情況按我個人的見解可能性非常的低。

所以我們這引用材料的時候不要過分的去意淫吧,不貶低自己,也不要過分的吹捧自己,個人觀點。


知常容三國


日本還是會侵略中國,北宋時期就有人東渡日本,南宋滅亡後也有很多人去了日本,受當時東渡人的影響,北條時宗在沒有了解元軍實力的情況下最終靠著颱風阻止了元軍入侵,不過鎌倉幕府也實力大減,後來到了明亡時期,明朝也有人東渡日本,比如朱舜水,不過清朝沒有渡海去打日本,受地理影響,不管有沒有中國人去日本,日本都會侵略中國


水管工人帥大叔馬里奧


從現實角度來說,十萬軍民投海如果是真的,應該是前方沒有船後方在屠殺逼的,船哪去了?只能理解為水軍殘部逃命開走了,所以你的假設只有一個結果,逃命的船裡多了兩個人,而十萬軍民還是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