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見”鍾“情

不同疫情,相同身影,2020的武漢,我們又見南山。

是病毒打亂了一個美好的團圓時刻,也是病毒展現了全球的四海一家,是病毒揭開了百姓的防護疏漏,也是病毒提醒了全民的公共健康。這一次,我們藉由鍾南山院士的步伐,看民族脊樑的大醫精神,見令出能戰之國士無雙,記一場中國抗疫溫情故事,傳一世無私奉獻大愛無疆。


是什麼讓鍾南山院士在第一時間,不顧84歲高齡,挺身而出,深入一線?

是什麼讓鍾南山院士的每一句話,在百姓心中立下了信任力量,奉為圭臬?

是什麼讓鍾南山院士的每一腳步,無畏風雨,敢為天下先,勇於突破,敢於承擔?


總說德不進佛者不可為醫,也許在百姓眼裡,鍾南山院士是個高高在上的名人,是個不慕名利的學者,然而真正的鐘南山院士總說自己最喜歡的身份是醫生,也會開玩笑地強調自己不過是個“看病的”。是的,因為鍾院士的父母都是醫者,醫者父母心,視天下蒼生為己出,捨不得看到病患有一絲絲疼痛,哪怕是個聽診器,鍾大夫在每次看病時依然會捂熱了再放到病人胸前,每次要檢查口腔,都親自啊啊啊的張嘴示範,這一份將心比心的習慣,是耳濡目染的傳承,是視病猶親的尊重,如果沒有父親鍾世藩(中國著名兒科醫學專家)的言教身教,沒有母親廖月琴(廣東省腫瘤醫院創始人)的溫柔叮嚀,70多年前的鐘南山不過是個會撒謊,愛惹事的孩子。


一次犯錯,讓鍾南山知道誠實的力量,父母的無聲責備,比藤條棒棍的皮肉之苦更打在心上,從此,鍾南山學會了誠實,勇於撕下面子包裹的客套與偽裝,凡事要數據,看證據的科學素養,這在鍾南山赴英國留學的時候,為他掙得了名聲與尊重,也讓外國自命不凡的教授們,從拒絕溝通到刮目相看,從東亞病夫的譏笑到東亞大夫的認可,是鍾南山以文革時代磨鍊出的不服輸精神打下的,在鍾南山的字典裡,早就沒有“困難”二字,面對,就是最好的答案。


2003年的非典,全國慌亂,是鍾南山力排眾議,實事求是地說出了真相,第一時間科研團隊的召集整合,攻克病原,提出方案,防止了疫情的擴散,推動了我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在“抗擊非典第一人”的稱號下,鍾南山院士一度累垮,英雄形象不能讓大眾失望,考慮再三隻能回到家中靜養,幾天後,再次回到戰場,又是好漢一枚。這裡最心疼的是鍾老師的夫人-李少芬(著名女籃冠軍),也許夫人一開始就知道,鍾南山註定不是她一人的,身為伴侶,最懂彼此的心心念念,大局為重,蒼生為盼,鍾南山是受國家栽培的大醫,也必當效力於國家。


非典過後,鍾南山把心思全用在呼吸科研上,怎樣解決病人的問題,怎樣建設更好的醫療環境與團隊,怎樣在科研上有突破與建樹,這跟當年的父親一模一樣。父親鍾世藩在物資匱乏的條件下,自掏腰包買小白鼠做病毒分離實驗,為了把經驗留傳後世,在身弱多病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寫出《兒科疾病鑑別診斷》一書,在鍾南山身上很容易看見父親的影子,05年,國家臨床學科重點實驗室,在廣州呼吸研究所的協力下成立,這個集科研,醫療,教學於一身的國家級機構,是鍾南山為呼吸醫療界開啟的先河,更是交給父母的一張漂亮成績單。


2020年,新冠病毒的肆虐,我們又再一次看到鍾南山院士的身影,那個為我們安定民心,有一說一的鐵漢,在接受新華社採訪的最後不禁哽咽,呼籲全國乃至全世界,都一起幫幫武漢,一個“幫”字,我們看到了團結的力量,仁愛的本質,一個“幫”字,我們找到了行動的依據,前進的方向,非典之後,有人說,「無疫情不南山」,認為是非典成就了鍾南山院士的地位,如果你跟隨過鍾南山院士的心路醫路,明白鍾南山院士的一路走來,知道鍾南山在海內外的論文著述,你會改口說「

有南山,無疫情」。因為在這個84歲的老者,一個終生為患者勞心,為疾病勞力的國士身上,流淌的是責任,是擔當,是使命,是無私,是無畏,是力量。


沒有歲月靜好,只有同舟共濟,沒有獨善其身,只有四海一家,不怕患難,因為我們有真情,不怕疫情,因為我們有信心,在鍾南山院士身上,我們看見令出能戰,戰之能勝的錚錚鐵骨,看見敢醫敢言,敢做敢當的真實力量,走過非典,走過新冠,後世當記國士鍾南山。

“疫”見”鍾“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