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藏水入疆的可能性有多大?

Xman148808069


拋開因為此舉所帶來的水源下游相關國家的抗議或者其它表態不談,對於中國國內而言絕對是一個大利好,國人都知道,我們國家的中西部為何發展較為緩慢,是與土地資源的匱乏有著很大關係的,所謂資源的匱乏,就是西部最緊缺的水資源,我國此前的南水北調本身也是類似於題主所說的引藏水入疆一個道理,但兩者發揮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語。

南水北調如果是一城一隅包括惠及工程周邊的話,那麼引藏水入疆則帶動的是中國面積達六分之一國土面積的廣闊土地,並且題主這個問題應該還有一定的調整,其實說到底,整個新疆地區的水資源遠遠要比中國的甘肅要好的多,但主要因為其是地下水,而真正要改善的是我們的中西部地區,如陝甘寧等地。

拋開前面所說的國外因素不談,如果真的將西藏的水資源改道至新疆,再借助新疆地勢轉回中西部,那麼整個這個西部的水資源版圖將會發生極大改變,要知道正如其它答友所說的西藏地勢之高全球獨有,而水資源的蘊含量更是全國大多數河流加起來的總量都有不及的,即使為了照顧下游的東南亞各國,只分出不到一半的水量這也是極大改善西部水資源形式的,至於說這項工程的可行性,可以說國內已經有這樣的預案了,工程當然是龐大的,但我們從正在修建的川藏鐵路就能看出,面對只是修河道的工程,這樣的基建對於我們中國人而言是難題麼?當年我們的紅旗渠都是人一手一手挖出來的,如今大量工程機械這還是難題麼?


長安小師爺


首先必須說可能性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必須去做的事情,從國家的長遠發展戰略來看,開發西北地區廣袤的國土將帶來成倍增長的國家潛力,如果西北地區乾旱地區都能得到開發利用,那我們將得到和東部人口稠密地區一樣多甚至可以超越的可利用土地和資源,稱之為“再造一箇中國”毫不誇張,但是這需要巨量的水資源,沒有水,一切都是紙上談兵畫餅充飢。

我國是世界水能資源蘊藏量第一位的國家,然而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卻只排在了世界第六位,還不如印尼這樣的國家,這正是由於我國大量的水資源都流向了國外,有十多條流量極大的世界性大河都流向了其他國家,而我們空有世界唯一的“亞洲水塔”,卻放任著面積廣大的西北地區乾旱荒蕪,所以,若不利用巨量的外流河水,根本不符合我國的長遠發展戰略。

雅魯藏布江出境處年徑流量達到了1400多億立方米的水量,比兩條黃河的水量還多200多億立方米,怒江出境處年徑流量近600億立方米,瀾滄江出境處年徑流量約為750億立方米,光這三條大河的河水就流走了近2800億立方米的水量,幾乎相當於五條黃河,那麼我們如果能利用其中的一部分,即便只向西北乾旱地區調來一條黃河的水量,也可以滋潤幾十萬平方公里的乾旱土地。


所以,無論是“大西線”工程調水計劃,還是“朔天大運河”、“紅旗河”調水方案,這些引藏水入疆的工程方案都是為了利用我國的水資源去改善西部的土地和氣候的乾旱局面。

近半年多來,紅旗河調水工程被媒體廣泛報道,這是被認為比較成熟的一個調水方案,該方案是一個叫做s4679的課題組提出的,這個課題組中有6位院士、12位教授以及多位年輕博士,他們都來自於我國一些重要的水利和地質部門,而且我國多個水利和地質官方單位也以某些方式參與其中調研,沿線各省也對該方案十分關注,昨天還看到新聞說該課題組正在甘肅調研,並得到高度重視,如果此方案上升到一項國家行動,那麼引藏水入疆變成現實將指日可待。


紅旗河被認為是一項科學合理、現實可行的西部調水路線,它沿青藏高原邊緣全程自流的調水環線,將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渭河、黃河聯繫起來,逐級借補、全線自流,將西南地區豐沛的水源引入到西北乾旱地區,線路全程長6188公里,預計年調水量可達600億立方米,相當於一條黃河的水量,可造就約20萬平方公里的綠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西北地區的乾旱問題,並且改變我國西北和北方地區的乾旱氣候,可以說既是一項生態工程,也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戰略工程,建設風景秀美的大西北將不再是夢,如果設計合理,工程順利,那麼它將來必將很好地造福於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國的國力和實力更上一個大臺階。


科普大世界


可能性很渺茫,甚至可以說微乎其微。國家戰略考慮這些我是不懂,我是做工程的,只能從工程方面分析一下藏水入疆的可能性。

這就是紅旗河工程宣傳的取水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

前幾天看了那個紅旗河視頻,根據視頻介紹,藏水入疆全程採取自流方式將雅魯藏布江江水引入新疆。取水點就是著名的雅江大拐彎,最遠終點位於祖國最西部的喀什。





眾所周知,如果全程自流的河流必須要有落差。一般設計院設計的水渠坡度是千分之1.5。而紅旗河的坡度只有萬分之2.1。只有正常的水渠坡度七分之一。而且從渭河到新疆,4000多公里,坡度還沒有萬分之2.1。這麼小的坡度,水流流量非常平緩,提供不了新疆需要的水流量。而且因為水流平緩,自我沖刷渠道的作用有限,水渠容易淤積泥沙。久而久之,河床必然抬高,在中途低窪處形成湖泊。


去過新疆的人都知道,南疆土質富含鹽鹼,而且氣候乾燥,蒸發嚴重。如果上游水流平緩,那麼必然供水量小於蒸發量,久而久之,湖水鹽鹼含量增大,就形成了鹽鹼湖。以南疆博斯騰湖為例,由於上游水流減少,如今博斯騰湖鹽鹼含量逐漸增大。

再者,修建一條6000多公里的人工河流,無異再建一條長江,投資巨大,國家財政是否能夠承擔都未可知。

工程難題還有很多,藏水入疆不僅僅是在地圖上畫幾條線,是需要測量、勘探之後再根據測量勘探的數據作出設計藍圖。有了設計圖,眾多難題比如施工難題、財政難題等才會一一呈現。


當代包不同


可能性佔比30%,不可能性佔比70%,淺談如下幾點:

第一:引藏水入疆新大西項目,啟動前提是否有一個平衡點來平衡水資源分配利益問題所會發生的分歧和矛盾點;

第二:項目啟動所要經過的各條線牽扯一個啟動資金及技術難點問題,技術是否能解決此條線的地理位置及工程難點,從前期勘查,採集、後期施工是否有前衛及前段技術支持。前提從國家層面是否立項從規劃想法成為實踐;

第三:項目沿線地理位置:經過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香日德河等,所經過的下游的工程開建是否能有有效的補償研究機制,對現已建和待建的水電站的發電效益產生不利的影響,以及各種不良地質現象的處理;

第四:此項項目上地形位置多屬於高海拔區域,地質條件複雜,溝壑縱橫,多地震;

第五:所建項目區域原本的生態環境就比較脆弱,長年乾旱、風沙等自然災害。如實施此工程是否會打破原有的生態環境,加速現有環境的沙漠化,這也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淺談勿噴哈!



隨記空間


首先,為新疆補水,改良乾溼條件,是十分值得去做的。要知道,新疆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內流區,水資源向外損失少,並不需要無休止地補入。而且,外部補水一旦入疆後,就能在區內天上地下長期循環起作用,可以說是一勞久逸的買賣。而水的問題一旦解決,新疆,將給中國發展帶來巨大的福報!

要解決為新疆補水的問題,方法也不只調藏水一種。大家可以核算下,看哪種更方便、更經濟、性價比更高:

1、最讓國人感到豪氣干雲的“紅旗河工程”。據說建成後,能對多條江河的水資源進行綜合開發,長期利用,且後期運營成本低,綜合產值高,更可作為長期補給黃河中下游的控制性工程,受益面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工程要穿越多個地質活躍區,地形地貌複雜,線路長,工程量大,施工難。而且,要想實現大流量自流入疆,幾乎不可能。因為,規劃的取水口(雅魯藏布第一大拐彎)海拔不足2000米,就算能築個空前絕後的世紀高壩,把水面提高500米,卻要穿山東跨怒江(八宿段河床約2700米)、瀾滄江(左貢段河床約2600米),如何自流?再穿江底一直鑿洞到金沙江?而西藏江南林芝,必將淪為庫區澤國。

那麼,放棄雅魯藏布,只調怒江、瀾滄江吧,可調水量就大減了,再往東穿山過金沙江,合流到大拐彎奔子欄處(海拔約2000米),不能再低了,築壩提水再往東往北,翻川西高原、大巴山、秦嶺,順次降坡,落差不好掌握,流速、流量都不會太大。

也許,可考慮先建工程後半段,先提取長江、黃河上游水入疆,就當作引水入疆的試驗工程,看看對當地的水氣條件改良效果到底如何。最好是能依託三峽,把庫區汛期需下洩的洪水先抽調去,同時還能緩解長江中下游訊期災害壓力。只是取水處海拔太低。

2、沿青藏線鋪設管道,靠虹吸或穿山提藏水入疆。線路最短,但全程穿越高海拔和生態薄弱地區,冰封凍土多,施工難度大,後期管理和提水費用高,冬季不能用,而且能調補的水量少,只適合給新疆內流區短期、目標性補水,不能兼顧黃河中下游長期補給。

3、依託蒙古國“北水南調”工程(或直接從俄羅斯貝加爾湖買水),引至新疆。貝湖水質優良,建設難度低,但長期使用費用高,且易受國外控制。好在新疆是內流區,水資源向外損失少,輸入幾千億立方米後,就能長期改善自身水循環,不必無休止補入(若只引作生活用水,用完進入區域循環不外流,倒比北京買貝湖水划算得多)。

重要的是,補水任務結束後,可改造成輸油管道,不浪費。

4、經內蒙、甘肅從渤海灣(或沿中巴輸油管線從印度洋、沿中哈管道從裡海)鋪設管道,提海水入疆(以及內蒙、甘肅內流乾旱區),利用強烈的日照蒸發海水降雨,轉化成淡水,為優化內流區自身的水資源循環創造條件。建設難度低,但長期抽水費用高。當然,補水目標達成後,也可改成輸油管道。

也可在黃河入海口建蓄水沉沙設施提淡水,再經內蒙、甘肅入疆,補灌沿線內流乾旱區。但可能導致入海口海水倒灌。

最後,還有個笨辦法,發動全國人民到新疆驢遊,每人自備飲水入疆,並將水徹底排洩在新疆,以愚公移山、螞蟻搬家的毅力,努力改良新疆水氣循環!嘿嘿,開個玩笑,新疆人民勿噴!


亂視英雄


這個問題還存在啊,見一次噴一次。

第一:新疆不缺水,塔里木河年徑流量430億立方米,新疆人均水資源量5500立方米,是山東人均的11倍,認為新疆需要調水的,請先解決山東,河北,河南,山西等省份近4億人口的用水問題,尤其是河北,山東,山西部分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只有新疆的1/100,不去管漢地18省死活,花錢把水調到沙漠產棉花,這部分人確實腦路清奇,浪漫的很。

第二:中國不具備從西藏往新疆調水的施工能力,不僅是中國,全球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砸到西藏也不用想,中國人是基建狂魔,但高原施工,材料設備之類無法供給不說,國內沒有幾個施工隊的人可以在那個條件生存,高強度勞動三五天就死翹翹了,況且還是100個三峽的工程量,誰愛死誰死,反正有腦子的都不會為了那幾萬塊的工資送命。

最後這個概念由傳銷組織炒作,高潮了一群人,奉勸不要和他們一起跳舞喊口號。



獵蜂聯盟工作室


新疆地形的特點是三山夾兩盆,北面是阿爾泰山脈,中間是天山山脈、南面是崑崙山脈。新疆擁有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這也是全國最大的沙漠。

新疆年均天然降水量僅有171毫米,僅僅相當於一場大暴雨的降水量,在這個缺乏水資源的地方,如果能有辦法解決水的問題那當然是非常大的好事情。

但是從西藏引水到新疆來是否是一個好的解決辦法呢?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西藏的地勢比新疆高,但你知道這個落差有多少?以界山達坂的高度與和田地區的平均海拔來做個比較吧。

界山達坂的高度是海拔5100米左右,距離界山達坂直線距離大約270公里外的和田市的海拔只有1300米左右,只考慮這一段270公里的落差就接近4000米,大家自己去思考一下這是什麼概念吧。理論上這都可以解決,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可怕的工程。

引入的水量要多大才能解決新疆缺水的問題呢?別的就不說了,只說一下塔克拉瑪干沙漠吧。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上按面積第十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整個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公里,比日本的面積稍小比意大利的面積稍大。比全國大多數省的面積還要大,相當於兩個江西省、三個江蘇省,接近10個臺灣省的面積。這麼大的面積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卻高達2500~3400毫米,這麼大的面積,如此高的蒸發量,需要多少水?

另外的問題就是新疆的沙漠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年兩年形成的,而是地球經過億萬年的演變形成的,地球的氣候也是伴隨著一起變化的,退一萬步來說假設真的做到了藏水入疆,長遠來說是福是禍還真不知道。


九心逍遙


這事兒基本幹不成。為什麼?以前我們國家是計劃在西藏修一個大型水電站的。

這個對於西藏經濟發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沒想到遭到了非常非常巨大的阻力。

藏族同胞尊重自然環境,認為修建水電站會破壞自然環境。與修建相關的所有人來不了,車進不去,藏族同胞拼死保護。

為了尊重民族風俗,促進團結。最終還是作罷了。

在政治利益面前,經濟利益是不值一提的。

你想用藏水入疆,沒有藏族同胞的同意,這事兒就幹不成。


九門提督坎震離


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建一個能把水位提升到3000米的大壩,在水庫西坡一側由盾構機在2500水位處由西向東開挖一條500千米,直徑能得到1000億立方米的特大,特長超級隧洞到四川省西部海拔2500米處,由多根直徑1-2米的防腐耐壓管道併攏到一起連接隧洞,一路由四川,陝西,河西走廊,到達新疆,四川陝西段平行鋪設管道,河西走廊段管道利用東高西低的地形在海拔1500處由管道變明渠延生到新疆,利用500米的庫容壓力和1000米的落差虹吸原理,在沿線經過大小河流時可以安裝閥門調節河流乾旱斷流問題,管道沿線避免了地質災害和自然災害帶來的泥石流,斷裂滲漏等等諸多問題。不管需要多少資金由民間,和國家是上下一起努力一定可以解決。歡迎品論。


我心依然150611096


這個話題已經炒作了很久,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善林金融""紅旗河""就知道這個工程的由來了,那麼藏水入疆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讓我們來用小學的知識分析一下。藏水入疆目前網上民間學者的方案是打隧道利用落差重力年輸送600億方水到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那麼平均一天引水量約1.64億立方水,約1900立方米/秒(未考慮壓力),這根自流入疆的輸水管要多粗才能滿足這麼大的流量?直徑20米的管道夠不夠?我們目前國內最大隧道盾構機也才15米,一般常用的也才6~7米,那麼這每天1.64億立方的水量如何自流實現?而且這水量還沒考慮長途輸送的損耗,以及嚴寒冬季的冰凍期,你知道藏北高寒山區和新疆的崑崙山冬季溫度有多低嗎?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既使不考慮這些因素,一根直徑20米的輸水管水量約100立方米/秒,一天輸水量約864萬立方米,要達到每天1.64億立方水量,自己去算一下需要多粗的輸水管。輸送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水,能利用三分之一那就很理想了,你可能對蒸發量2400~3500毫米沒什麼概念,那你可以夏季到新疆來實地考察一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走一走,當然一定要帶夠充足的飲用水,不需要你待多長時間,待一天就行了,在空氣溫度達到40多度,地表溫度可達到70度的沙漠裡你若還認為那點水能把沙漠改造成良田,那恭喜你,你已經是專家了。另外,做為本地人的我很納悶,民間學者說可以把沙漠改造出3個華北平原,那麼這3個華北平原的土從哪來呢?從東北拉過來嗎?可別告訴我有了水,沙子就能變成土,你在家放一盆沙子,天天澆水,看它什麼時候能變成土,可以種糧食的土。至於網上的什麼高科技"沙變土",若真的實用,那個教授應該獲得諾貝爾"人類貢獻"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