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現在覺得父母愛嘮叨,你覺得等你老了,也會像父母那樣嘮叨嗎?

誰瞅我了


世間無不是的父母,也只有這份愛是無私的不求任何回報的。在我的世界裡,父母滿滿的都是愛,小時候也有調皮搗蛋的時候,我的父親總是會語重心長的教育我,給我講事情的厲害關係,很耐心的去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在我的心裡,他就是世界上最最慈愛的父親。而我的母親呢!家裡做的好吃的,都會先給我的爺爺奶奶們,留一份,讓我給他們送去。做為兒媳婦的她,更是沒得可挑的地方,記得有一次,奶奶生病了,在我們家住了一個月,每天都是媽媽背上背下。奶奶怕黑,媽媽每天也都陪著奶奶一起睡一間房子。 我不覺得父母是嘮叨的,那是一份深沉的愛,期盼的愛,祝福的愛……是我們應該用生命去感恩的人!



貝加爾湖畔826


我想應該會的,環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總有一些行為不知不覺就像父母看齊了。

小的時候媽媽嘮叨,操心太多,爸爸有點懶,脾氣相對暴躁一些。我覺得這都是他們的缺點,我希望自己不要這樣。

可是在我三十歲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具備了爸爸媽媽雙方的缺點。慵懶的坐姿,喜歡躺著,點火就著的脾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格都和爸爸很像,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學會的。

更奇怪的是我在家從來沒有和媽媽學過做飯,可是後來自己做飯的時候依然重複媽媽做飯的步驟和習慣,即使我也不明白媽媽為啥那麼做,甚至於去了婆婆家因為雙方包餃子時餃子擺放的方式不一樣我都覺得難以接受。

日常生活中,我對老公說的話偶爾有一天就會和記憶中媽媽與爸爸的互動完全一致,說話的語氣和內容都一樣,即使這可能並不是我想說的話,但是臨場反應時調出的就是這句話這個表情。

通過這些,我深深的相信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雖然很多東西可以改寫,但是大部分還是照著原件寫的。

所以現在覺得父母愛嘮叨,不用吃驚,等你到了那個年紀那個場景你也會的,因為你記憶中這樣的場景就是這樣的處理方式,不論它是對是錯。

就像有的教育專家說不要和孩子說:你不要做什麼?因為這樣的話給孩子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做什麼,不是這種修飾詞過久了就忘了。

不信你我們做個實驗:不要想黑貓,不要想黑貓,不要想黑貓……

好了,現在你腦子裡想的是黑貓還是白貓?


Abbey


這個不一定,我的媽媽在生活裡一點也不嘮叨,但並不代表她不關心我們,因為她很年輕的時候就出門在外打工,吃過了很多的苦,也忍了許多常人所不能受的,但因為工作接觸的圈子不一樣,所以導致的我媽媽性格很開明。現在哪怕已經到了五十多歲了,也還是很多事情都是和我們姐妹兩商量著來,受她的影響,我估計我以後老了應該不會嘮叨的。



傷口百慧


父母愛子女:所表現的方式不一樣,還記得我每次回農村老家,媽媽搬條凳子做到我面前,嘮嘮家長裡短,爸爸把周邊發生的一切大小事全部向我傾訴,世上最美好的事——我已經長大,您們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您們依然健康,我喜歡這樣的嘮叨,同樣,也許是遺傳了這種傳統風俗,我還是對自己的小孩有點嘮叨[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美髮師群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像父母一樣“嘮叨”。自己的孩子大了以後才明白,哪個父母不希望子女成龍成鳳,哪個父母不希望子女健康快樂,這種嘮叨是出於對子女的關心,對子女的希望,對子女的愛護。

上學期間父母會為了學業而嘮叨,成家立業以後父母會為了子女的生活嘮叨,總之這些“嘮叨”完全是父母對子女的愛。

就像疫情這段時間,我的老母親經常給我打電話,每次電話都很短 就是告訴我注意身體,在外面一定要吃好。無論多忙 哪怕就那麼幾句話,每次聽著心裡都特別高興,真的希望媽媽能永遠的嘮叨。

等你老的時候也會對子女嘮叨,這種出自人性本能的愛是改變不了的,有可能方式不同,但那是出自內心的愛,不要嫌棄父母嘮叨,總有一天想聽都聽不到了,接受那份愛,接受父母那顆愛你的心。

願 天下父母 健康快樂




姜洋大道


所有的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們回家,孩子們回家了父母就會噓寒問暖,學習,工作,生活,感情等事無鉅細的都想了解,有千萬個不放心,千叮嚀萬囑咐,父母的嘮叨裡愛如潮水,我們不應該煩躁頂撞,除父母之外極少人會掏心掏肺對你,父母在,兒女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父母走了,兒女們就成孤兒,請珍惜!


平凡中的非凡


父母嘮叨,是責任,是教導,是愛的體現。因為“子不教,父之過。”學校只能教文化,好多優秀知識是靠家庭傳承的。上行下效,代代相傳,寫你老了,也會繼承父母的優秀品德,用你驗證了幾十年的知識,不厭其煩的教導、提醒你的孩子,讓孩子不走彎路,直接在你肩膀上,登高望遠。



漢江庸叟


有什麼事忽然感覺父母老了?這是一個心疼的問題,也是自己當然太年輕不懂事吧!當你真正懂得為人父母時才能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大多數父母都不懂言辭,他們的愛是偉大而無聲的。

小時候父母就為家默默地付出,他們努力著讓自己的孩子過得更好。在不乖時候他們會嚴厲批評甚至動用武力,那個時候很害怕也想快點長大,長大後可以掙脫父母的管束,殊不知這大後才發現小時候是最幸福的,長大是那麼多的煩惱,到自己為人父母時才真正懂得當初父母的用心良苦。可惜回不去了,如果可以重新再來大家的選擇都會不一樣吧!

那年不顧父母反對而選擇遠嫁,每次打電話回來商量婚事父母都在哭泣,那時候感覺很無奈心想父母為什麼不開朗一點,又不是不回去,我在外面工作也是一年回去兩三次啊!我跟他們說“你就當我在工作吧!都一樣的也是一年回去兩三次,這樣有什麼不同嗎?你們還多了半個兒子,多好啊!”那時候真的還不能理解父母的用意跟心情,這也是我不懂事最沒良心的話,現在想想都恨自己的無情,不能體諒父母的愛……

婚後回去發現父母頭髮都白了,人也瘦了很多很多,感覺他倆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之前父母是那麼高大威猛,而現在他們變得小小一個。我才發現心很痛很痛,我問“你們頭髮怎麼白成這樣?怎麼又瘦了?是不是不舒服?你們想吃什麼我去買,我不會買給錢你們買好嗎?…………”父母笑著說“人都會老的,你都長大了我們能不老嗎?我們有錢不要你的,你現在是一個小家了不能再大手大腳的了……。”父母嘮叨了很多,這些都是他們的愛,他們的心無時無刻都在孩子身上。

父母老了,以為我懂得父母的愛了!當一個人真正懂事事會發現父母突然老了,為什麼之前沒有發現?因為那時候你根本不能體會他們,你的心在遠方不在他們身上。奉勸大家有空多回去陪伴父母,他們正在一天一天的變老!


潘潘aa


1、嘮叨是一種畸形的“愛”。

許多父母為了自己孩子,可以說是“鞠躬盡瘁”,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心甘情願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嘮叨只是費力不討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於認知問題,很難理解家長的關心。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問題,與其不停的嘮叨,遠不如用事實和行動來說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會更好。

2、父母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不知不覺中嘮叨越來越多。

每當孩子出現某些問題,家長既沒有原則和界線,又捨不得按照事先約定懲罰孩子,或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只好學習祥林嫂,不停的嘮叨了。一般孩子對最初幾次的嘮叨,還是能聽進去一部分的,家長就感覺“管用”會延續使用,可這無疑是飲鴆止渴。

3、家長缺乏安全感,或是一個自卑和不自信的。如果父母是這樣的人,其生活的滿意度必然較低,他們為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往往會藉助品牌物質和炫耀孩子,以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讚許。於是,這些父母會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難於完成時,就開始無休止的評論、比較,甚至是抱怨、訴苦,以期孩子能夠“達標”。

3、父母會嘮叨,重要原因之一是親子關係不佳。

人與人關係疏遠的重要標誌,就是“無話可說”或不願應對,於是就出現了一方高舉“免戰牌”,一方是“宜將剩勇追窮寇”,可這樣的做法將進一步加深相互距離感。所以,與其說那麼多“心裡話”孩子不聽,還不如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或自己是否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


混酒小公舉


會的,因為經歷的多了你就會不斷的去提醒,而有些人聽不進去就會把這個詞變成了嘮叨[耶],愛你和心裡有你的人才會所謂的嘮叨,你什麼時候聽過一個外人,同事,不關心自己人的嘮叨你,他們(她們)恨不得踩死你![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