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为何强势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传位给软弱无能,能力平庸的李治

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禅位于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十三天后,立与唐太宗有很深感情的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育有三子,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幼子李治,按理说历史上都是遵循立娣不立庶,立长不立幼,为什么最后偏偏是最小的儿子李治当了皇上。

为何强势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传位给软弱无能,能力平庸的李治


原因有两点。

第一,李治是嫡出,他母亲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在李治7岁是去世,太宗亲自抚养,是太宗最为溺爱的儿子。

为何强势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传位给软弱无能,能力平庸的李治


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年仅七岁的李治自此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不过幸运的是,唐太宗以加倍的父爱弥补了这个最疼爱的小儿子,他没有因为妻子的去世而让李治出宫或在皇宫某处单独居住,而是将李治兄妹留在自己的寝殿一同照料,于是《唐会要》上便留下了这样一笔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褚遂良也亲口说过:“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而放眼整个大唐王朝,被皇帝亲自抚养长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深情钟爱与殊荣!

为何强势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传位给软弱无能,能力平庸的李治


不过唐太宗对这个小儿子的偏爱并不止于此。在李治已经遥领并州都督的情况下,唐太宗又加封他为右武候大将军。贞观16年,李治更是连自己的封地都没去就直接上朝参与政事了。对此,史书上特别用了“特深宠异”这四个字来形容唐太宗对李治的溺爱之情。

为何强势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传位给软弱无能,能力平庸的李治


贞观17年太子李成乾被废,为了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唐太宗果断立了李治为太子。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对李治的宠爱一如既往,甚至可以说是更甚以往。李治的长子李忠出生,虽然只是庶出,但唐太宗仍十分高兴,不仅在宴会上“酒酣起舞”“尽日而罢”,还一反皇孙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将李忠册封为了亲王。

第二,太宗晚年,嫡长子即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从而最终被废。太子之位空缺,李泰野心勃勃,并且对嫡三子李治具有威胁性,在众大臣上书后,太宗再三思量之下决定立李治为太子。

为何强势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传位给软弱无能,能力平庸的李治


也就说,太子这个位置是太宗给的。李承乾误在失徳,李泰失在经营,唯有李治,对上恭孝,对兄亲和,只能说算一个好儿子,好弟弟,(要不是两个哥哥急于上位,还真没他什么事儿)但是,他能稳稳接住这个江山,并且将唐朝版图扩大,也算他的本事了。

李治在武则天相关的文学作品中都被描绘成性格懦弱,平庸无能但不乏善良的一个皇帝,其实不然,他的风头都被太宗和武则天盖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