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七星居士:三月關鍵時期,抗疫錄文天祥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這是南宋詩人文天祥的《正氣歌》。

七星居士:三月關鍵時期,抗疫錄文天祥正氣歌

古往今來,可比文天祥壯烈的先輩有,

同樣是值得後人敬仰的英烈,

他的前朝榜樣是書法大師顏真卿。

同樣是書法大師,

但同朝的趙孟頫就沒這麼“幸運”和美名。

歷代文人對文天祥與趙孟頫的評價,

似乎是個“對立”的存在。

一邊是極力保護“名節”的文人典範,

一邊是屈膝“為異族稱臣”的不肖子孫。

七星居士:三月關鍵時期,抗疫錄文天祥正氣歌

多年前,在下也有過如此強烈的非此即彼。

甚至不願意正視趙孟頫對書法的貢獻。

知道當我們瞭解那段歷史時,

也許對趙的看法有所改變。

七星居士:三月關鍵時期,抗疫錄文天祥正氣歌

趙孟頫是趙宋後裔,但南宋滅亡時,

他已經隱居江南,做個“閒人”,

談不上“投降”之說。

即使後來北上,也是“多次辭官”。

七星居士:三月關鍵時期,抗疫錄文天祥正氣歌

比起傅山對清庭的“白眼”來,

書法大師王鐸的表現就只能用“下作”了。

傅山是瞧不起王鐸錢謙益們的。

王鐸與趙孟頫不同。有著本質的區別。

王鐸是“屈膝相迎”異族,

儘管名義上是“為了保全全城百姓”。

這讓我們想起漢朝是的李陵。

同樣的,李陵的“投降”,

也是為了保護將士的生命。

今人對趙孟頫王鐸的不同解讀,

也可以看出時代風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