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中國再找不到像魯迅和朱自清這樣的文學巨擘了?

Mine礦丶


看到這個題目,有些話不吐不快。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同時期都會出現一些個性鮮明、極具時代特色的人物。近代文學代表人物有魯迅、巴金、老舍、茅盾、錢鍾書、郭沫若、曹禺、冰心、梁實秋、林語堂等。當代文學代表人物有莫言、賈平凹、二月河、餘華、蘇童、鐵凝、陳忠實、路遙、王蒙、餘秋雨、梁曉聲、劉心武、余光中、金庸、王朔等。

對於魯迅先生的文章,我不做評論。朱自清先生除了背影這篇散文,我也記不住還有什麼傳世之作。無論近代、當代,死去的、活著的,這麼多優秀的作家,難道除了魯迅和朱自清這兩位,就沒有一個人能入題主的法眼嗎?你是選擇性失明嗎?

當代作家,如莫言先生等人的文學成就和造詣已經超越前人,不少鴻篇鉅著膾炙人口,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和賈平凹的廢都,還有二月河寫的清宮三部曲,乃至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系列等等。無一不是當代最優秀的作品,怎麼就不能稱的上是巨擘呢?盛世文章難道非得苦大仇深、天天批判國民劣根性嗎?好日子過的沒意思了想找點不痛快是嗎?

歷史的車輪永遠向前行駛,王國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新時代需要新題材、新文學、新作家、新讀者。不要妄自菲薄,要說巨擘,中國人誰比得了孔孟、司馬遷。該翻篇就翻篇吧,別唧唧歪歪的,事實上你對武俠小說的熱愛一定超過魯迅先生的吶喊。






盛世南迦


老牛愚見:

1、時代不同。如今,是一個物質的時代,是一個愚樂的時代,故也是一個不需要如先生那種大師的時代。

2、環境不同。如今,社會主流的語言環境是倡導正氣、宏揚正能量,故就不需要先生那尖銳諷刺的文字。

3、生活之重。如今,純粹的文人若不以功利的筆墨來諧俗的話,很難承受生活之重,故難有如先生當年那樣富足無憂的生活,也就不可能有虛靜空靈的心境來創作。

4、從徐懷謙的抑鬱而終,可見如今不是找不到如先生那樣的大師,而是不需要那樣的大師。

5、至於我們如今找不找得到、需不需要大師,無人能答,就把它留給歷史作答罷。


犢心老牛


魯迅和朱自清都有一種尤患意失,有一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赤誠之心!所以他們寫文章目的是教育國民,喚醒國民,給國人指明正確的方向,讓國人擦亮眼睛,來分清真、善、美與假、惡、醜。而現在的“文化達人們”,只會撈錢,只會炒作,只會跟風,沒有鮮明的愛憎立場,更沒有尤國尤民之心!其結果還能寫出什麼好東西嗎?


老張說茶餘飯後


西方也沒有莎士比亞了,也出不來盧梭、雨果、巴爾扎克了,為什麼?時代造人。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但是生產關係還作用於社會關係,比如政治關係、階級關係、宗教關係、家庭關係、管理關係等等,因為社會結構要根據生產關係發生大的變化。

社會關係出現大的變動時,會產生一個新的文學時代,而新的文學時代的先行者,才會寫出一些撼動靈魂的東西,而當他們撼動靈魂以後,同類作品不會讓我們再有同樣感受,甚至也沒什麼新的文學家願意和敢於去模仿他們,自然也就出不來了。

簡單的說:阿Q在魯迅之前,大量存在,沒人覺得這個角色有問題,當魯迅寫阿Q時,很多人已經開始反對做一個阿Q一樣的人,而在魯迅寫完阿Q以後,阿Q即使很少了,別人寫出來,很多人也會說他模仿魯迅,或者認為這是老生常談,那麼沒有新的矛盾出現時,人類沒有因為生產關係的改變而做出改變時,我們就不會在有一個寫阿Q的魯迅,也不會再有一個寫祥林嫂的老舍,甚至看到寫父親背影的“朱自清”也會完全忽視掉。

試想我們因為機器人替代了工作以後,也許會出現新的文學家,去深刻描述工廠裡做重複勞動的女工的悲慘,描寫她們在做機械化的動作的同時還談笑風生的純樸,或者描寫某些因精神壓力過大,隨意找男友陪伴的傷感,但是現在寫這些,愛看的人可能真的不多,因為大家覺得這樣的事太多了,也不會同情她們,因為這是現實需要,所以寫的人也就成不了“魯迅”。


快招了吧你就是狐狸


現有的環境不允許他們的存在!


愛上快車


魯迅的文章晦澀難懂,但卻又一字千金!需要靜下心來慢慢的琢磨體會(他的一篇文章最少要讀3-5遍才能明白一些)。現在的人大多數心浮氣躁,急功好利,已經靜不下心來閱讀和創作了,再有時代已不同以前了。


不拿下CPA誓不改名


身處的歷史不同,時代不同,文化教育不同,人生經歷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就有不同的文化巨人。新中國出了個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革命家、軍事家毛澤東。還有文學家矛盾,郭沬若,現代文學家冰心等,他們熱愛祖國和人民,他們維護人民的利益,他們都是現代最優秀的文學巨人。


漢昌177


魯迅作為那個腐爛時代文化先鋒,他的銳利之筆如同刀般,多數是拿中國文化開刀,態度最為鮮明的,魯迅他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單從這一點上講,魯迅的思想境界是膚淺與極端的,是嚴重的缺乏中華民族自信心,在魯迅那個時代不是傳統文化與漢字害了中華民族,是這個國家思想形態與體制出了問題,所以作為文化先鋒的魯迅,是世界觀的問題,但是魯迅在那個時代也是在某種程度推動了時代進步,但是真正推動時代進步與發展的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共產黨人尊重漢字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得以保留並實施科學的改革,同時即能尊重傳統,又能適應這個時代,又能在世界廣泛的傳播,所以從發展觀正確看問題,舉一反三,透過現象觀本真,才是正確之路,如果漢字取消了,改用阿拉伯字母,中國文化滅了,中國人的脊樑真的斷了,難道這是魯迅的意願嗎?你們說他是文化巨人大匠哪?還是中華民族的罪人哪?

來來就這個話題大家說說。


悲心俱德


魯迅,朱自清後來的文學巨擘有,如錢鍾書,沈雁冰,老舍,趙樹理,王蒙等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時他們都鳴過了頭,放過了頭,所以後來就凋謝了。再後來又隨風而起,晃晃悠悠的由打蔫復開在枝頭,多了些名氣,少了些香豔。


心渾眼瞎98305486


什麼樣的環境孕育什麼的物種,說的雖然有些粗鄙,但道理是一樣的,現在的中國之所以出現不了那樣的大師,是環境變了,國學很深奧,很傳統,那個時代還是穿長衫的,書寫大抵還要用毛筆,他們身上所散發的古典中國文人氣息,現代人是無法比擬的,那是個大師輩出的年代!好比歐洲的文化復興時代!現在不具備當時的環境怎麼會出那樣的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