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唯一有寶馬技術的國產車,咋就過上慘淡營生了?


唯一有寶馬技術的國產車,咋就過上慘淡營生了?

說到華晨汽車,可能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華晨寶馬,而不是所謂的華晨中華,但其實與寶馬合資就是為了發展自家的華晨中華品牌,為何現在華晨中華卻越來越邊緣化了呢?作為擁有著寶馬技術支持的華晨中華,為何現在越混越慘了呢?


V6等車型徹底停產,在售車型僅剩兩款!


根據之前的銷量數據顯示,華晨中華的銷量為2175輛,華晨中華V3、V7和H530銷量分別為1912輛、213輛以及50輛。為什麼只有三款車型有銷量,要知道華晨中華官網上顯示有五款在售車型,包括華晨中華V7、V3、V6、H3、H530。但實際上目前4S店內的在售車型只有V3和V7是正常銷售,V6以及其他轎車車型已經全部停產了。

唯一有寶馬技術的國產車,咋就過上慘淡營生了?

唯一有寶馬技術的國產車,咋就過上慘淡營生了?

目前在售的車型中,新款中華V7是今年8月推出的車型,新車共推出了搭載1.6T和1.8T兩種動力的22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0.87-15.99萬元,定位的是中型SUV,其賣點在於搭載的兩款由寶馬授權生產的王子系列發動機。而華晨V3是定位一款小型SUV,最早於2015年5月上市,其售價區間為6.57-10.27萬元,也是中華品牌最走量的一款車型,今年累計銷量16254臺,佔中華品牌的70%。


唯一有寶馬技術的國產車,咋就過上慘淡營生了?

雖然這兩款車型的產品力以及銷量或許還可以,但是在如今車市銷量下滑的時候只有兩款車型作為品牌的全部在售車型,實在是有點顯得勢單力薄,並且其他停售車型的更新路線或者新款車型的上市計劃也完全沒有消息,華晨中華是打算要自暴自棄了嗎?


資源強大,卻浪費了一手"好牌"


如果說是其他的車企出現這樣的情況,或許還可以歸結於車企的實力不足,無法研發新車型,但是華晨中華的實力並不弱。

華晨汽車是國內第一個引進國際高端品牌的車企,並且華晨汽車還是中國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可見當年華晨汽車的實力雄厚。

唯一有寶馬技術的國產車,咋就過上慘淡營生了?


不止如此,華晨汽車搭上寶馬過後,華晨中華確實也造了幾款口碑非常不錯的車型,包括尊馳、駿捷、酷寶以及駿捷FRV等。其中,華晨中華駿捷不僅僅有源自寶馬的血統,還得到了保時捷的技術支持,由中歐專家傾情合力打造。駿捷採用了意大利賓法公司的設計,融西方的動感尊貴與東方的圓潤大氣於一體,因為外形酷似寶馬而被不少車民稱之為"小寶馬"、"中國式寶馬"。

唯一有寶馬技術的國產車,咋就過上慘淡營生了?


然而,就是這樣輝煌的一個國民品牌,如今卻只有兩款在售車型,未來的發展道路也不明確,單月銷量甚至還不如別人單車型的銷量,實在是讓人心驚,那為何華晨中華如今走到了現在的地步呢?

唯一有寶馬技術的國產車,咋就過上慘淡營生了?

其實,主要是華晨中華的造車思路出了問題。自從與寶馬合作過後,華晨中華的造車思路已經定格了:保時捷調校的底盤,與寶馬合作的發動機,意大利設計的外殼,加一起就相當於一輛車造好了。基本上一切的重要環節都來自其他的品牌,作為一家獨立的車企來說,長久如此肯定是不行。雖然前期確實讓人有點驚豔,但隨著國內其它車自主企的崛起,華晨中華的造車思路也被大家摸清了,自然也就轉投其他的車企門下。



就目前的車市而言,華晨中華僅憑兩款車型是無論如何也衝不出一片天地的,華晨中華必須要來一次大的改革才行,改掉以前的造車思路與定位,最好的例子就是一汽紅旗。徐留平在一汽集團走馬上任之後通過一系列改革復興紅旗品牌,重振奔騰品牌,努力做強做大自主板塊,短短一年後,一汽集團萬象更新,呈現出紅旗、奔騰、解放,三大自主品牌齊頭並進的態勢。華晨中華如果能有如此大的魄力改革的話,興許也能夠盤活。你覺得目前國內的車企改革的方向應該是什麼呢?


你覺得目前國內的車企改革的方向應該是什麼呢? (單選)
0人
0%
自主技術研發
0人
0%
時尚外觀設計
0人
0%
創新銷售模式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