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的基石,造就了中國今天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中國雖然已成為製造業的世界第一大國,但仍然不是製造強國。

要由大轉強,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我國製造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緊要關口。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領航名人館

曹德旺

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

董明珠

格力集團董事長

郭臺銘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

李東生

TCL集團董事長

1

中國製造智能化之路



我們的許多領航者嘉賓都曾創造了中國製造業的一個又一個奇蹟,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對於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的思考與洞見。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郭臺銘:為工廠建造

工業互聯網的“大腦”



在上個世紀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郭臺銘從臺灣到內地探親,決定到內地投資建廠,並紮根深圳。30年來,富士康從一個百人規模的來料加工模具廠,發展成為中國內地出口總額最大的企業。面對未來,郭臺銘將工業互聯網視為集團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郭臺銘認為,製造業每天都產生大量的數據,幾百萬臺的設備,上百萬的員工每天在運作,這些數據就是工業大數據,然而“過去我們沒有把它完整地收集起來”而分析這些工業大數據會產生很多的價值。“比如說我們今天全世界、全中國有幾十個工廠在做類似的東西,有一條生產線發生問題,我們就不能及時傳到另外一條生產線。”而有了數據分析,就可以同步在發生問題的時候實現中央調度,避免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

對於工業互聯網的前景,郭臺銘認為最主要是提高效率,提升質量,減少庫存,降低成本。有了新的技術,就可以充分去了解客戶的需求,客戶要什麼就做什麼給他,什麼時候客戶不要了,就趕快做下一代的產品,機器本身還能進行自我檢查,截取數據,如果產品做的不好,就不能移到下一站去,“智能製造,你不好的產品還不容易買得到。”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郭臺銘認為工業互聯網的精髓就在於在工廠裡建造個“大腦”,隨時可以接收各種訊息,每一個最基層的核心層接到訊息以後,不需要等待指令就自己會處理。



李東生:人工工作量

每年減少15%到20%



自大學畢業後,李東生便加入了消費電子品公司TCL,而在這四十年間,李東生一直專注創新,並在今天積極利用工業互聯網,帶領企業向智能科技企業轉型。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經過多年的發展,製造業已經實現了自動化生產。自動化就是不斷地重複同樣的工種,而且比人的工作做得更為精準,效率更高,質量更好。而李東生認為,智能化是做一些取代人的工作。智能製造體系通過傳感器把數據輸送到工業互聯網的大數據終端,再由數據終端綜合以往的情況來做出判斷和指令,這比人來做出判斷會更加準確。

還有一個運用領域在技術研發,“我們一個產品如果發現有問題,從改完設計走一個流程下來,要14天,出來結果才知道改這個東西對不對,但我們用智能設計的方案,就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模擬進行,因為它積累了很多以往的數據,會先給你提出修訂,說你這個可能有問題,所需要的時間將大大縮短,開發成本也可以大幅降低。人會累,機器是不會累的。而且它總是能夠做出很理性的判斷。”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李東生透露,TCL這幾年每年人均效率的提升大概是15%到20%,工人的數量和效率是掛鉤的,所以同等的工作量每年大概減少15%到20%。

董明珠:對研發經費不設上限

從基層業務員到集團董事長,董明珠領航格力專注空調製造已經超過20年,業績從兩千萬做到了超過兩千億。幾十年來,董明珠專注投入核心技術,提升產品質量,引領了格力電器順勢而變。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在研發方面,董明珠堅持不為企業的研發經費設上限“我的概念是隻要需要,你應該無條件地去支持。我們堅持自主創新,自主研發技術,自主培養人才,自主建設管理,我覺得都是在自主上做大文章,所以我們才能可持續地發展。”

如今人工智能、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更加迅速,董明珠認為傳統行業要利用好新科技。“現在我們可以全球聯網,我在珠海就可以看到你的空調使用狀態是什麼,有沒有問題,這就是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升級。在互聯網的時代,我這個空調怎麼樣讓消費者用得更加滿意,怎麼樣更加智能,怎麼樣更加方便,很重要。”她認為沒有實體經濟,互聯網等於零,沒有互聯網的話,實體經濟就落後。但是經濟絕對不能離開實體經濟。“你不能說我有了互聯網,空調可以不要了。”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格力電器在製造業行業裡面屬於轉型成功的例子,然而對於很多製造業企業,利潤非常微薄,在轉型升級中面臨很大的困難,特別是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對此,董明珠的建議是小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最根本的是要做好品質保障。“你對一個產品要求都不達到極致。你怎麼轉型?什麼技術到你這裡也是落空。”

曹德旺:企業升級時機很重要



從30多年前為了“給中國人制造一片屬於自己的玻璃”,做到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專業製造商,這麼多年來,曹德旺對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洞察。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對於製造業企業升級換代,曹德旺的態度是時機很重要“人要動的話最好是身體健康的時候動,如果時機選擇不對,你身體病怏怏的,不動不死,動可能會死,對吧。所謂升級換代,也是一回事,也要從產品的可行性,資金的可行性,技術可行性,管理可行性等綜合來分析。”



對於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現狀,曹德旺認為人才十分關鍵, “我們是人口大國,絕對不是人才大國。”然而今天中國的製造業發展很大程度上還是靠人口紅利。中國近幾年發展過程中出現高級白領短缺的問題,在資源分配、經驗積累、技術積累方面都存在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曹德旺認為工業互聯網是一種智能管理跟智能製造的結合,像福耀集團在九個國家、中國的16個省,美國5個洲有機構,把工業互聯網應用起來,就可以實現便捷的工業通訊和大數據應用,提高效益。

2

中國製造全球化之路

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投資海外。根據聯合國發佈的《2018世界投資報告》,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三大對外投資國。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潮中,許多優秀的企業也從單純追求快腳步和大規模,轉向深耕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和不斷提升管理水平,進行全球產業佈局,摸索出了屬於自己的發展路徑。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這些中國製造業的領航者對於中國製造業走向全球化又有什麼思考與洞見呢?

李東生:提早佈局全球化

有利於避免風險



在二十年前,李東生就已經下定決心走向全球化之路,開創了中國企業大膽進行國際併購和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先河。但是在這條路上,李東生也比其他人經歷了更多苦澀。在2004年TCL收購湯姆遜和阿爾卡特的交易中,李東生面臨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與掙扎,也讓他總結出一套全球化的獨特思路。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回憶起當年的收購,李東生仍然認為從戰略上來講並沒有錯誤,但在一年做兩個那麼大型的跨國併購,當時企業的能力跟不上,而且在併購過程中又遇到重大的產業轉型。“我們當時遇到那麼大的困難,支付那麼大的代價,並不是說必然的,很大的原因是我們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當時我們所做的事情不匹配。”然而今天回頭過來看,如果沒有15年前對湯姆遜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的併購的話,TCL就沒有今天全球化的基礎。“當時代價很大,但我們把很多有價值的能力建立起來了,支撐我們在今天全球化的業務當中走在了中國企業的前列。”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如今反全球化的這種浪潮和地方保護主義,確實對中國企業走出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在李東生看來,如果企業能夠提早做好全球化的佈局,這種影響就會很小,甚至是一個機會。“比如說北美市場,我們在墨西哥有工廠。這樣的話就算美國對中國的產品設立很高的壁壘,但我們墨西哥工廠的產品供應到美國是不受影響的。”這也是對於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種經驗分享。 “全球化是你的業務、供應鏈、銷售渠道和服務能力的全球化。全球化不是簡單讓產品走出門外,而是要把自己的整個產業能力在全球的主要國家和市場能夠紮下根來,這樣的佈局它能夠避免關稅的壁壘,能夠避免不同國家之間由於貿易摩擦所產生的一些風險。”

曹德旺:企業的核心技術

要靠自己



早在1995年,福耀集團就開始了“走出去”的步伐,在美國設立了第一個海外工廠。曹德旺始終領航福耀集團進軍全球市場的腳步,但同時他也一直對全球化這個概念和自身的能力有著清醒的認識。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在他看來,全球化是一個企業產品、品牌的全球化,需要其質量、價格被消費國所認知和認同。“不是你做幾個東西拿到美國去賣,就是全球化。這是一個很高段位的要求,中國企業想實現全球化,我相信它需要沉下心,實實在在地動一些腦筋,首先從產品方面讓消費國所認知和認同。沒有這些,一切所謂全球化都是虛構的。”

而最需要提升的方面,在於應用材料研究和精密製造。在曹德旺看來,我國這兩部分的技術還比較落後。“企業的核心技術要靠自己,要養孩子你自己生。你去抱養一個孩子也叫你媽媽,但是別人的孩子。所謂核心競爭力,是錢買不來的,偷也偷不來,如果是你自己的技術,你自己練就出來的,發洪水海嘯也不會被沖掉。”



而對於自己的定位,曹德旺認為自己是中美兩國邦交正常化的民間大使“我不會讓中國人失望,也不會讓美國人失望。”他希望堅持扮演兩國的義務宣傳員、聯絡員和推銷員的角色,致力於中美合作正常化的推動。

郭臺銘:不走智能化

在國家上就沒有競爭力



2017年,富士康宣佈在美國威斯康星州設立新工廠,計劃於2020年投產。談起這一步棋,郭臺銘認為美國首先是有市場,希望分散一下風險;其次美國有人才“我們到美國去設的不是一個工廠,是一個高科技的生產技術研發中心。如果說你不走高科技,不走自動化,不走無人化,不走機械化,不走智能化,收集大數據,我們在美國肯定是沒有競爭力的。”因此這一步棋是逼著自己往高端走。還有運輸問題,因為高科技產品的時效非常重要,在當地生產,可以將交貨時間縮短到一兩個禮拜。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郭臺銘十分坦誠地說:“我們商人就是哪邊有市場,哪邊有競爭力,我們就取得那裡的人才,取得那裡的市場,取得當地的資源,然後來統籌運用。國際性的公司你不能只在一個地方,我們必須要走國際化。”

董明珠:核心科技

是全球化的最高要義



高喊“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董明珠,堅持走“高標準、高質量”的路線,認定核心科技是中國製造全球化的最高要義。她認為中國製造走向世界,可以考慮換一個思路,“我們現在講國際化採購,都是去國際上採購最先進的零部件回來。中國能不能倒位思考,別人到我這裡採購我的核心部件來為他服務呢,我覺得那也是國際化。”而在她看來,這是中國企業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一種擔當。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於盈漫談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我們看到製造業確實比較苦,這些領航者們都仍在一線打拼,每天長時間工作。但他們的生活都相對簡樸,肯定不是僅為錢而工作。看到他們在衣食無憂之後,還有很大的動力繼續往前衝,是對員工的一份責任驅使著這些領航者帶領公司一路向前,在產業轉型、全球佈局上有很大的動作。因為行業競爭激烈,公司如果不發展,員工也會失去工作。高效的執行運轉往往伴隨著強勢的作風,但他們也都以身作則,用實際的行動給許多人更多機會,盡力把員工子弟照顧好。更難得的是他們可以保持清醒的頭腦。中國製造需要高效執行力,但更需要持續學習,敏銳捕捉變化,開拓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基業長青!


11月17日-12月8日

《領航者》推出人工智能系列

每週日晚9點40分

鳳凰衛視中文臺

領航者 | 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與走向世界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