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小儿腹泻、手足口、湿疹等常见病,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患病率

目前已知的益生菌有近 20 种,可大致分为五类: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酵母菌属、链球菌属以及其它细菌。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可有效改善小儿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过敏反应等儿童疾病。


小儿腹泻、手足口、湿疹等常见病,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患病率

益生菌可改善儿童多种常见疾病

因此掌握益生菌的基础知识,预防性使用益生菌,也可以为宝宝健康划定出一片“保护区”。


小儿腹泻、手足口、湿疹等常见病,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患病率

6-24个月易腹泻,益生菌阻碍致病菌生长,构造消化道屏障

儿童腹泻病小儿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生后 6~24 个月发病率最高。

由于儿童消化道发育未成熟,极易受到食物温度及软硬变化、环境冷暖、各种胃肠道细菌和病毒的入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性、慢性及迁延性腹泻的发生。

而益生菌首先可通过磷壁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构成消化道屏障,形成定殖抵抗力,阻止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殖。


小儿腹泻、手足口、湿疹等常见病,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患病率

益生菌可构成消化道屏障,改善小儿腹泻

同时益生菌可产生较多的有机酸(如乳 酸、乙酸等)致肠道 pH 值下降,阻碍致病菌生长和肠道毒素的生成和吸收。

其次益生菌可激活并增强儿童机体免疫力,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童特别是<2 岁的患儿由于处在肠道菌群构建发育期,更易发生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在使用抗生素早期应用益生菌可通过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修复肠黏膜上皮细胞、促进肠黏膜及全身免疫活性的恢复来预防和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小儿腹泻、手足口、湿疹等常见病,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患病率

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益生菌抑制儿童过敏进程减少患病率

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对食物性或吸入性过敏原产生的免疫反应(以特异性 IgE 或者细胞介导)所导致的免疫相关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

儿童时期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 过敏性结膜等。

湿疹也与婴幼儿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相关,湿疹婴幼儿肠道菌群改变,免疫功能降低,其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也相应减弱。

同时0 ~ 1 月的婴幼儿肠道双歧杆菌及构建规律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该时期可能是防治婴儿出生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关键期。


小儿腹泻、手足口、湿疹等常见病,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患病率

益生菌抑制过敏进程,可预防小儿湿疹

人类在生命早期缺乏微生物刺激,致使体内 Th1/Th2 免疫失衡,免疫应答偏向 Th2 方向,诱发 IgE 生成,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增高。

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免疫平衡,促进树突细胞成熟进而诱导 Treg 细胞抑制 Th2 反应,阻止特异性IgE 的产生,抑制儿童过敏进程。


小儿腹泻、手足口、湿疹等常见病,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患病率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益生菌可修复肠黏膜改善肠道微环境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此类肠道病毒有 20 多种(型)。

其中,引起重症手足口病最主要的2 种病毒是柯萨奇病毒 A16 型 (Cox A16) 和肠道病毒 71 型(EV 71),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部分患者出现呕吐、腹泻、气促,少数患儿 因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脑干脑炎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传染速度快,且EV 71 感染的手足口病中易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危害婴幼儿的健康。


小儿腹泻、手足口、湿疹等常见病,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患病率

益生菌刺激肠黏膜蛋白的分泌缓解手足口症状

益生菌的预防性使用能够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失衡状态,创造一个有益于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繁殖的环境,抑制肠道病毒的复制,抵抗病毒的侵袭并减轻炎症。

同时,益生菌还能刺激肠黏膜蛋白的分泌,加快损伤肠黏膜的修复,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了肠道屏障作用,能缓解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患儿的病情恢复。


小儿腹泻、手足口、湿疹等常见病,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患病率

5岁儿童齲齿患病率达71.9%,益生菌抑制口腔致龋菌保护宝宝牙齿

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慢性细菌性疾病。发病率高,分布广,对人类口腔和全身健康危害很大。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普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齲患幸达71.9%,12岁儿童幅患率为38.5%。


小儿腹泻、手足口、湿疹等常见病,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患病率

益生菌可抑制口腔致龋菌

与10年前相比,5岁和12岁儿童患率分别上升了5.9%和9.6%。

国务院办公厅所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明确指出,应加大龋病干预力度,将12岁儿童患龋宰控制在30%以内。

变异链球菌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可代谢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有机酸,导致牙体硬组织脱矿,同时合成葡聚糖促进自身在牙菌斑生物膜黏附。

而近期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抑制变异链球菌生长,抑制龋病的发生发展。

同时益生菌能直接与变异链球菌发生凝集反应,降低后者在牙及口腔黏膜表面的黏附性,并调控唾液中 获得性膜蛋白的组成,从而调节口腔微生态平衡。

因此儿童口服益生菌可通过抑制口腔致龋菌,起到防龋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