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民國詩人不用新韻作詩 前人堅持用古韻是文化上的一項偉大成就

前言

有網友問到:用中華新韻可以寫律詩,填詞嗎?為什麼?

用新韻作詩填詞當然是可以的,現在中華詩詞學會已經在推行這個工作。另外,有很多學詩詞的朋友從新韻開始入門,這樣可以避開古韻與普通話平仄不同的問題。

因為詩詞的創作並不是現代人考試的科目,因此也沒有那麼嚴格的標準。目前都很認可雙軌並行的方式,您喜歡用什麼就用什麼。但是要記住,不要新韻舊韻混用。

不過很多人不太清楚,新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胡適的《兩隻蝴蝶》聞名天下,為何那麼多民國詩人堅持用古韻作詩呢?

其實,這種文化上堅持也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

民國詩人不用新韻作詩 前人堅持用古韻是文化上的一項偉大成就

一、民國版《中華新韻》編撰的初衷

中華新韻並不是最近十幾年才有的,實際上在民國時期就已經編撰了。由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寫,公佈於民國30年十月,也就是1941年。

編撰《中華新韻》的初衷,在書中是這樣介紹的:

查 審音正韻,代有官書,成文聲歌,取資統一。民元以來,未遑制定........

本部特於民國廿九年七月廿六日召集“國語推行委員會”全體會議,議決推定黎錦熙、盧前、魏建功三委員準照國音編訂......

何為”代有官書“呢?據說在隋朝開國20年,唐朝開國59年 年,宋朝開國77年,元朝開國53年,明朝開國8年,清朝開國75年,每個朝代都有自己本朝的韻書。所以,民國也要編寫一本自己的韻書。

可見,編撰《中華通韻》並不是為了作詩填詞,而是為了有一個使用和學習的文字標準。

不過這以前的韻書,大多是《切韻》《唐韻》《平水韻》一脈傳承而來 。 我們說的古韻,就是從隋朝切韻傳承到宋朝的平水韻,還包括以平水韻為基礎編撰的詞林正韻。他們和《中華新韻》的現代拼音法有很大的不同。

民國詩人不用新韻作詩 前人堅持用古韻是文化上的一項偉大成就

二、《中華新韻》的編撰者

《中華新韻》的編撰也並非空穴來風,三位主編黎錦熙、盧前、魏建功都是當年音韻學方面的專家。

1、黎錦熙

他在1914年曾經擔任任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歷史教員。學生中包括誰大家應該能猜到。

1923年,他陸續兼任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等校的國文系教授。1949年,北京剛剛解放,黎錦熙就被主席指定和吳玉章、成仿吾、郭沫若、馬敘倫、范文瀾、沈雁冰7人組成“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即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前身)。

2、盧前

17歲為東南大學 (1922年 )錄取, 他與唐圭璋、王駕吾三人是吳梅最得意的門生。可惜1951年就因病去世了。吳梅曾說:

“餘及門中,唐生圭璋之詞,盧生冀野之曲,王生駕吾之文,皆可傳世行後,得此亦足自豪矣。“

3、魏建功

在三十年代發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古韻書的論文。如《陸法言切韻以前的幾種韻書》、《唐宋兩系韻書體制之演變》等。其實我們應該最熟悉魏建功這個人,因為建國後魏建功做了一件大事,他主持編纂了 《新華字典》。

4、吳稚暉

《中華新韻》的扉頁有”吳敬恆題“字樣,吳敬恆應該是吳稚暉,曾為清朝舉人,他是早期的同盟會會員。 1919年起,吳稚暉開始主持國語統一籌備會(即後來的國語推行委會),他畢生致力於國音統一工作,主持編制了《漢語拼音表》、《注音符號》一類的通谷教材,奠定了民國時期推“語同音”的基礎。1953年在臺灣去世。

民國詩人不用新韻作詩 前人堅持用古韻是文化上的一項偉大成就

三、《中華新韻》與古韻的不同

民國版的《中華新韻》分了十八個韻部,書中介紹到:

中華新韻,分部十八,各別四聲,斟酌古今,權衡文質....

十八部有包括:

1.麻部、2.波部、3•歌部、4.皆部、5.支部、6.兒部、7•齊部、8•微部、9.開部、10.模部、11.魚部、12•侯部、13.豪部、14.寒部、15.痕部、16.唐部、17.庚部、18.東部。

詩人們作詩的平水韻有106個韻部,平聲就分了30個韻部,其中元、寒、刪、先、鹽、鹹分屬不同韻部,這對普通人來說很難記住,甚至古人科舉時作詩也常有押錯了韻的現象。

但是有意思的是,元朝和清朝的詩人依然折服於傳統的漢文化,堅持用平水韻作詩,可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之強。而我們之所以還能閱讀古籍,也多虧了文人們的堅持。

在新韻中就簡單了,一個“寒部”就把複雜的刪、寒、先們包括了,so easy。

民國詩人不用新韻作詩 前人堅持用古韻是文化上的一項偉大成就

四、2005年版《中華新韻》與2018《中華通韻》

民國以後,最有影響的一次韻書改革是中華詩詞學會在2005年編撰的《中華新韻》,分十四個韻部,

一麻、二波、三皆、四開、五微、六豪、七尤、八寒、九文、十唐、十一庚、十二齊、十三支、十四姑。

看起來更簡化了。

不過,在2018年,受教育部的委託,中華詩詞學會又制定了《中華通韻》 ,確定了16韻的方案:

一啊:a ia ua、二喔:o,uo、三鵝:e,ie,üe、四衣:i,-i、五烏:u、六迂:ü七哀:ai,uai、八欸:ei,ui (uei)、九熬:ao,iao、十歐:ou,iu、十一安:an,ian,uan,üan、十二恩:en,in,un,ün、十三昂:ang,iang,uang、十四英:eng,ing,ueng、十五雍:ong,iong、十六兒(零韻母)er。

其實自民國的新韻出現以後,出現過很多版本的新韻,都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老街也寫過新韻詩, 新韻的韻部從來沒有特意去學習過,用普通話押韻即可,不用查韻書,相對簡單多了。

宋朝滅亡後,百姓的生活語音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從元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民國、新中國,平水韻(詞韻是在平水韻基礎上的合併版)一直在詩人手裡薪火相傳, 從來沒有斷絕。

民國詩人不用新韻作詩 前人堅持用古韻是文化上的一項偉大成就

五、民國詩人用什麼韻

民國時代雖然新詩大行其道,但是舊體詩並不受到排斥,創作和研究舊體詩反而被認為有學問、有文化。錢鍾書先生曾經調侃過:

只有做舊詩的人敢說不看新詩,作新詩的人從不肯說不懂舊詩。

大家仔細觀察的話,或發現民國時期的詩人幾乎都堅持用古韻創作舊體詩詞。聞一多、錢鍾書、魯迅甚至胡適(胡適寫了不少標準的舊體詩詞)等等無數文人都是如此。

例如錢鍾書七律《贈喬大壯先生》中,“惜”為古韻中的入聲字,仄聲:

一樓波外許摳衣,適野寧關吾道非。春水方生宜欲去,青天難上苦思歸。耽吟應惜牛髭斷,行酒何求食肉飛。著處行窩且安隱,傳經心事本相違。

即使我們最熟悉的主席詩詞,大多數也是用平水韻作詩、詞林正韻填詞(偶有不合處)。例如這首《憶秦娥》是押入聲韻的詞牌: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從這首詞可以看出,用新韻填詞時,入聲韻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新韻中沒有入聲。

民國時期的文人堅持用古韻作詩的原因也不復雜,要理解和學習傳統詩詞,就必須熟悉他的押韻和平仄。新韻的韻部、平仄與古韻有很多不同,如果不懂古韻的話,無法理解古詩詞的字法句法。而用古韻創作詩詞,本身就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民國詩人不用新韻作詩 前人堅持用古韻是文化上的一項偉大成就

結束語

古韻苦於背誦太難,連古人都常犯落韻的毛病,何況現代人呢。所以新韻受到很多現代人的歡迎。詩友們創作時用什麼韻,完全是自己的喜好了。

老街一開始作詩,也用新韻入門,但是熟悉格律以後就不用新韻作詩了。用古韻作詩需要經常檢查韻表,雖然麻煩一點點,但是收穫是用新韻無法企及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的能夠將文化傳承下來的國度。其中韻書的使用,詩人堅持傳統的這種行為,不能不說是世界文化歷史上的偉大成就。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