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中藥材漲價事出有因,媒體勿要過度解讀

中藥材漲價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部分藥材漲價的同時,也有部分藥材跌價。

11月22日,央視財經頻道報道了中藥材品種近期集中漲價的消息(詳情點擊>>央視:中藥材價格一路漲,藥企該如何應對?),報道中並提到央視記者在國內幾大中藥材交易市場進行調查時,看到部分品種的市場價格甚至翻了一倍之多!

中藥材漲價事出有因,媒體勿要過度解讀

央視報道後,引發醫藥行業媒體圍觀,有多家網站及公眾號對此作了轉載或撰文跟進。

有個別對中藥材行業情況不甚瞭解的公眾號,就本次中藥材漲價現象做出了不夠客觀公正的誤讀,認為央視此次報道的中藥材漲價之風,完全是產地藥農、市場藥商以及行業某些壓貨莊家的貪婪“傑作”表現,並有作者在“文中”對此次中藥材漲價現象,信筆肆意作了很多驚恐狀態的曲解之語。

對此,筆者作為中藥材市場行業人士,現根據個人多年從業經驗,結合央視報道,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其實近些年來,許多中藥材價位有所升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尤其是最近三、五年內,某些中藥材品種價格不斷突飛猛進,是跟當前藥典標準,以及國家相關部門對中醫藥行業的監管力度加大和政府對環保、生態環境方面的重視不無關係。

茯苓

像央視本次報道的,近期中藥材茯苓等品種的漲價情況,就是受諸多這方面的因素影響。

報道中市場經營商所闡述的茯苓“亂塊”,其實就是行業作為藥廠投料的一種原材料。

在過去,這種價值12元公斤左右的茯苓亂塊,內中多摻雜有部分價格極其便宜(不足3元公斤)的茯苓皮。

而茯苓亂塊與茯苓皮雖然屬於同種同族、出自同一體系,但在中藥用途中卻是兩個功效各異的不同藥材!

受藥典及監管部門的嚴查力度震懾,近年產地源頭以及行業市場茯苓亂塊與茯苓皮混淆摻售現象已不多見。而藥材質量的提升,必然要由逐步趨高的價格作以保障才行。而這,也正是當前茯苓藥材價格快速上漲的秘密。

除此之外,茯苓漲價還有另外兩個因素:

一個是產區各地方政府,對環保以及生態環境方面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強;

一個是市場用途也在不斷逐年拓展導致。

茯苓種植需要松木及菌種以及山地作為投資基礎,而產地政府對環保、生態環境方面的保護卻恰恰卡住了這方面的脖子。種植上無法拓展,用量方面茯苓又一直在由藥用途徑不斷向食用、保健養生方向大步邁進,年年曆史用量不斷被提高刷新,如此自然導致該品種漲價出現勢不可擋之勢!

川芎、薏仁、鬱金

在此次央視報道的諸多中藥材漲價品種中,除茯苓外,還提到了川芎、薏仁、鬱金等藥材。 其實,說起川芎、薏仁、鬱金這三個中藥材品種的漲價,對於中藥材行業人士而言,更是一目瞭然。

川芎畝產一般在200公斤左右,市場價格多年來一直徘徊在10—16元公斤上下,減去農藥化肥和苓種成本,藥農幾無利可圖,再加上今年中秋節前後產區下了兩場暴雨,對在地藥材帶來一定減產預期,這才促成了此次川芎漲價。

而薏仁與鬱金和上面所敘述的川芎藥材品種情況基本雷同,多年來市場價格一直都處於低谷徘徊不前,成了道地產區藥農連年“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品種。

一年一年勞作下來,眼見藥材價升無望,一再失意的產地藥農便心灰意冷,多不得不做出種植上的放棄!

而物極必反,藥材價低過度,勢必造成藥農減種,藥農減種勢必造成市場貨量空虛!貨量空虛又會給商家帶來一波供不應求的好行情——這就是當前許多中藥材品種出現漲價的基礎與事實。

如果在此方面,我們不去加以研究產地藥農的種植成本,和深度剖析某些藥材品種價格漲落的成因,而單純、片面地去看待許多藥材品種漲價現象,似乎這波行情來勢洶洶,漲的十分蹊蹺。但是若從行業整體情況細加分析,此次藥材行情波動卻又實屬必然。

換言之,以上三個藥材品種當前漲價的原因,都是由於近幾年來市場價位太低,藥農連年種植無法收回成本,糾結無望之下,多做了種植上的放棄,而不知不覺間埋下的一種“伏筆”換來的結果。

再者說,隨著當前社會民眾勞動工值不斷提高,以及土地、肥料、耕種、運輸、儲存等諸多成本不斷遞增的現實情況,市場上個別中藥材品種出現價漲實屬正常,也算不上什麼奇怪現象。

牛黃

在此次央視報道的中藥材“漲價潮”中,央視記者特別重點關注、提及到了一個品種,那就是牛黃這味藥材。

對於牛黃這味藥材相應漲價原因,央視在報道中雖已有所分析,但探因深度仍然不夠寬廣,沒有切中要點!

需求量增加,人工牛黃不能真正替代

牛黃是傳統名貴中藥材,是中成藥的重要原料。天然牛黃本來就屬於中醫藥領域稀缺資源,近年由於市場對於“安宮牛黃丸”等中成藥的需求量不斷加大,導致它的原材料天然牛黃出現捉襟見肘、供不足需的局面。

亦因此,國家政府亦早就批准了中醫藥行業用人工牛黃代替天然牛黃使用。但是人工牛黃膽紅素、去氧膽酸等含量與天然牛黃有一定差距。

許多注重產品質量的生產企業和一些中醫院的老中醫抓方施藥,仍然青睞於價格昂貴的天然牛黃,而拒絕給患者使用價效雙低的人工牛黃。中成藥安宮牛黃丸的銷量增加,導致天然牛黃需求增加。

這也便促成了天然牛黃價位逐年不斷翻倍攀升,直至目前的50萬元公斤“天價”。

國內天然牛黃漲價也與近年國外天然牛黃被禁止進口有關。

為滿足中藥產業發展的需要,我國過去曾經每年都要花費近億元外匯進口天然牛黃。但到了2002年,為防止瘋牛病通過用藥途徑傳入我國,國家決定禁止進口牛源性材料製備中成藥,此後天然牛黃資源從此在國內便愈加匱乏,並開啟了逐年價位上漲之勢。

隨著天然牛黃的價位飛昇,當前人工牛黃價格也跟著打蛇隨棍上,一路緊跟不捨,蹭了不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熱度,成為了價位不菲的“名貴藥材”!

中藥材漲價符合市場規律

從表象來看,似乎中藥材行業某些品種價格起伏不定的趨勢帶有一定的不確定和隨意性,未受到任何形式的掌控。

但其實處於當前市場經濟為導向之下,社會上任何行業的背後都有著一隻無形大手,在時時操縱著市場的動向與變化,並對此不斷地加以整合、平衡。

中藥材漲價事出有因,媒體勿要過度解讀

而我們所說的這隻市場無形大手,其實就是某些商品不斷變化的價格走向與未來發展趨勢!

某些物品漲價了,自然會有人跟進製造或種植,製造或種植的多了,其價格受市場自我調控之下,自然也便會慢慢回落!

等到將來某年市場某些物品貨量經過不斷消耗,庫存慢慢短缺無補,受種植萎縮和需求剛性矛盾相加,價位也便會漸漸出現自然反彈,如此週而復始、此起彼伏、潮漲潮落,也便符合市場正常規律,而中藥材行業在這方面更是一向如此。

在部分藥材漲價的同時,也有部分藥材跌價

這次中藥材行業確實有不少品種出現大幅度上漲,如果去全面的瞭解這個行業,我們就會很快發現,在部分中藥材品種漲價的同時,也已經有更多中藥材品種在開始步入下行通道。

例如近兩年來,我們會看到龍膽藥材從2017年的130元公斤,跌落到目前70元公斤的低谷。

我們亦能看到中藥材五味子,在去年還是150元公斤的價格,於今年9月份產新便一個跟頭跌落到當前80元公斤的行情。

兩年前價格還處在35元公斤的白朮,目前卻因為產新貨多濫市,出現14元公斤的低價,藥農當前在產地持貨滯銷的悽慘場面,時下不也正在各個產區開始上演麼?

需要種植6—7年才可以起挖、而且還需要“扒皮抽筋”加工後晾乾,方能換來連種植成本都不夠、價格已經低廉到當前15元公斤也不好出售的牡丹皮,現在藥農已經賠得連底褲都掉了,不知道又有多少行外人,或新聞媒體瞭解這個情況?

在當前白芍藥材的道地產區亳州,過去價值30元公斤的三、四級白芍,現在經過種植五年、起挖出來刮皮曬乾後,目前僅價值12元公斤!它的“鮮根子”俗稱黑白芍,藥農當前辛辛苦苦拉到農貿市場3—4元公斤仍然尋覓不到買家!——這可是治病救人的中藥材啊,時下竟然賣的和大白菜價差不多。

另外,由於產地源頭藥農的大幅度種植,導致目前仍有許多中藥材品種貨量不斷增加並落價明顯:

重樓統貨從三年前的1200元公斤下滑到目前的850元公斤。

吳茱萸從兩年前的580元公斤下降到目前的140元公斤!

白及從兩年前的1200元公斤,一路跌跌撞撞摔暈在了當前110元公斤的“地板價”上,產地藥農目前提起這個品種,賠的連死的心都有,又有多少局外人知道內情呢?!……

無論怎麼說,我們都應該相信,某些藥材品種價格出現一定的跌蕩起伏,雖然不排除會有一些壓貨莊家,在介入之後進行人為干擾造成,但是更多的中藥材品種,還是多屬於供需矛盾帶來的結果。

畢竟當前屬於市場經濟時代,某些藥材品種行情價格出現此消彼長、起起伏伏,最終一切皆是為了歸於產、需供求平衡所做的鋪墊罷了。誇張一點去講,此乃“道法自然”萬物萬事相輔相成之勢。

對於時下市場看似多變無理、而又事出有因、實屬供需優缺互補的正常價格波動走勢,我們一些新聞媒體尤其是某些對中藥材行業不甚瞭解的相關公眾號、網站或相關各方,也無須杯弓蛇影、過度解讀。

作者:月下獨酌 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

- END -

點擊下列的“瞭解更多”,即可進入康美中藥網官網,查詢中藥材價格漲跌、行情趨勢、市場分析等。如果您對以上文章觀點有疑問,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