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職業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了

“格林家姐妹花”的小熒幕新作,探討了很多話題,有一些不錯的小細節。

文 | 悅涵

《早間新聞》是Apple流媒體推出的一部原創新劇,講述美國知名新聞節目《早間新聞》的男主播因性行為不當被電視臺開除後,他的女搭檔接下來面對的一切。

這部劇探討的話題挺多:後MeToo時代的職場環境、女性友誼、女性自我成長、新聞和娛樂的博弈等等。第一季10集目前共播出了6集,很多話題的探討是有意義的,某些細節的著筆也很強。但有一些情節,可能還是太“深”,一些深意的伏筆,或許只有看第二遍的時候,才能發現。很多和新聞有關的情節,或許真正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觀看時更能會心一笑。

職業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了

繞不開的女性主題

《早間新聞》明顯看出是一部雙女主劇。《老友記》中的“格林姐妹花”詹妮弗·安妮斯頓和瑞茜·威瑟斯彭戲份相當,同時也都是這部劇的監製。劇集花了較多筆墨展現女性間的關係。

詹妮弗飾演《早間新聞》的當家主播艾利克斯。通過多年在這個行業的打拼,她擁有了自己的聲譽、地位、成就,住在曼哈頓一個景觀極好的大房子,身邊被工作人員簇擁。但是,這一切隨著搭檔因醜聞而下臺變得岌岌可危;電視臺也因為她年齡漸長,失去了魅力和新鮮感,正在考慮換掉她。她豪宅窗外,望的是紐約最美的景色,但很快,這最美的景色或許即將被摧毀。

瑞茜·威瑟斯彭飾演比艾利克斯年輕的出鏡記者布萊德麗。她因一條在煤礦現場怒懟抗議者的視頻而走紅,《早間新聞》邀請她上電視接受採訪。這段採訪被電視臺的二把手柯里看見,他突然眼前一亮,覺得找到了艾利克斯的完美替代者。

職業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了

詹妮弗 · 安妮斯頓和瑞茜·威瑟斯彭在《早間新聞》中戲份相當


劇集首先刻畫在職場,年長女性面對更年輕同性的崛起,那種不可言說的忌憚和複雜情感。第一集,艾利克斯和布萊德麗在《早間新聞》上有一次精彩的對峙,這一段堪稱案例式採訪教學。作為提問者,艾利克斯不是咄咄逼人,不是尖刻,也沒有任何急促的語言,但是,卻句句不迴避自己想要提出的問題,以有限的字數,長驅直入。

另一方面,布萊德麗的“回答”,也絲毫沒有敗下陣來。艾利克斯每一次直接的追問,她都很好地接住,也步步體現了絲毫不輸艾利克斯的專業性。最後,她用一句反問艾利克斯本人的話,讓後者啞口無言並若有所思。

上文已經說過,正是通過這段採訪,使得電視臺高層柯里看到了布萊德麗的潛力。他與她進行了一場非正式的面試。隔天舉辦的重要頒獎典禮,他邀請布萊德麗參加,並讓她坐在了他們那一桌。那是所有重要人物——艾利克斯、製片人、電視臺一把手的那一桌。

聰明的艾利克斯其實已經讀到了很多東西。但善於操縱人心的柯里,在艾利克斯上臺領獎前,激了她一段。他巧妙透露了高層想換掉她的意圖,並且說,連艾利克斯此刻領的這個獎,都是電視臺幫她買的。彼時艾利克斯和電視臺續約的合同也遭遇了困境。

在各項外部條件都讓自己處於被動的形勢下,艾利克斯孤注一擲。她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臺上,沒有和任何人商量,艾利克斯便宣佈自己的新搭檔、《早間新聞》的新主播,是布萊德麗。

職業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了

她認為自己這麼做是順水推舟。一方面,她希望讓布萊德麗明白,是誰選的她,是誰給了她這麼好的工作,她要布萊德麗記自己一個大大的人情;另一方面,她也向電視臺高層展示,主導權究竟在誰手裡。把她這麼一個全美觀眾喜歡了很多年的當紅女主播逼急了,也是不明智的。

“有的時候,女性沒有辦法通過友好請求獲得控制權,她們只能自己主動,奪取控制權。”劇裡,艾利克斯這樣解釋自己的行為。職業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了。這是這部劇想傳達的另一主題。

艾利克斯宣佈新搭檔的場合是一個業界的頒獎典禮。因此,所有重要媒體都在。這麼多年浸淫行業的艾利克斯也深知,她這樣一宣佈,幾乎所有媒體標題裡的主語,都會是自己,這也是她所說的另一種形式的“主動”。

職業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了

在親手“栽培”了布萊德麗以後,艾利克斯的心理依舊微妙。她想要對方閃亮,但她又不想讓對方太閃亮,搶了自己風頭。當著名歌手凱莉·克萊森來他們節目表演的時候,凱莉更喜歡布萊德麗而不是艾利克斯,艾利克斯有一絲小酸;當布萊德麗風頭正勁,《紐約客》雜誌想為她做專訪的時候,艾利克斯又不是那麼高興。

有的時候,無論一個人年紀幾何、多麼位高權重,嫉妒的觸發,仍可以是這些微小的、很小女孩的細節。女性心理、女性間關係的展示,是這部劇刻畫不錯的一個地方。

職業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了

新聞已死?

劇名《早間新聞》,說明這部劇必然有著大量篇幅的、關於新聞的探討。由於劇是改編自講述晨間新聞界背後故事的暢銷書《Top of the Morning》,所以除了寬泛概念上討論是否“新聞已死”,也更多聚焦背後做新聞的人。

劇中提出一個問題:一些人已經在這個行業取得了自己想要的地位和經濟利益後,他們做的,仍舊是新聞嗎?或他們做這份職業,仍是為了自己的初心嗎?

職業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了

“真實、客觀”這些經典的新聞學理論的踐行者布萊德麗,她在前6集,看上去一直是被鼓勵、處於上升狀態的。但是,劇集也讓我們看到這一個記者微觀行為的背後,宏觀的行業現狀。比如,踐行“正確新聞觀”的布萊德麗在地方新聞臺一直鬱郁不得志,已經年過四十,職業發展卻並沒有更大的突破。最新的晉升機會,她又輸給了比她晚三年進公司的一個同事。她的編輯跟她說:“人們就是更喜歡她,而不是你。”

布萊德麗前期職業發展的現狀,也說明了在一個行業中,真正有理想或有才華的人,並不是一定就會發跡的,關鍵仍是“遊戲規則”“人際關係”。但正是這樣一個人,機緣巧合,卻一躍成為全國最受歡迎的早間新聞欄目的主播。個人認為主創這樣設置,並不是簡單營造一種女性崛起的爽劇,而是通過布萊德麗這一打破規則的因素,讓人看到某些行業現實。

發掘布萊德麗的高層並不是因為欣賞她的新聞理想和專業性,而是在那個時機,他需要她這樣一個“破”的人,一個能攪局的角色,一個更符合自己想要推行的觀點的人。

職業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了

第六集,布萊德麗一開始報的選題,製片人不讓做,因為一把手施壓。後來,製片人和二把手結成同盟,決定共同扳倒一把手,於是,他又同意布萊德麗做了。在這裡,新聞還是客觀的嗎?還是僅僅成為做新聞的人,權力鬥爭的武器?一個新聞報不報、怎麼報,已不是他們所聲稱的從“大眾”的角度,而是自己的私慾。

不僅電視臺內部,劇集展示的各個媒體之間的制衡與合作,也十分有意思。第五集,《紐約時報》關於《早間新聞》的負面新聞即將發表。他們已經有了電視臺員工一面的採訪源,但是,作為一篇平衡的報道,還是需要機構負責人的引語。於是,報紙主編打電話給電視臺高層。電視臺說必須知道他們稿子大概方向,才能決定高層作不作回覆。

權衡之下,報紙說,將要發佈的稿子他們有了四個採訪源,還有很多直接引語的猛料。這場電話會議,表面上是電視臺的公關負責人和報社主編進行通話,實際上,電視臺的二把手、一把手均在暗中旁聽,用短信通知公關負責人怎麼回。電視臺於是問報紙能不能放棄稿子中的部分引語,他們用另一個猛料交換。雙方就在這裡僵持不下。就像報社主編說的:“稿子有沒有你的回覆都是會發的,打電話給你當然是因為我們也想要你的引語,而並不是讓你確認稿子的內容。”

職業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了

受眾,也是媒體人很愛談論的一個詞。在這部劇裡,當紅主播、雜誌記者、報紙主編、電視臺製片人、高層,都在從各自角度談論他們的“受眾”。他們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才是最瞭解受眾的,自己才最知道自身平臺的調性。但是,布萊德麗這個不確定因素的出現,恰恰是像“受眾”對所有媒體人的一次質疑:你們真的瞭解你們的受眾嗎?還是,所謂媒體人,也只是將受眾、數據甚至選題,千般扭曲成有利於自己職業發展的因素?

比如第四集,指責《早間新聞》男主播性行為不當的女性,曾經也是《早間新聞》的一名工作人員的艾什莉。她將要重新回到她工作的地方,接受採訪。一個媒體,在自己的平臺上推出前員工醜聞的深度採訪,決定了這種展示,無論嘉賓邀請人怎樣說服採訪對象都好,怎麼能夠真的“公平、客觀”?果然,經過了無數危機公關專家、企業律師檢查確認後的採訪提綱,在布萊德麗看來,還是太“安全”了。於是,在採訪最後,她毅然脫離了原來的採訪提綱,問出更深入的問題,但這一舉動,也將她供職的電視臺,陷入更廣泛的公眾批判討論。

職業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了

當然,這部劇對一切的解答並不是要創造一個純潔的“泡泡”,在那裡,所有人都是正義的,所有職業的追求和手段也必須是正當的、純粹出自精神。有可能,劇集塑造的布萊德麗這個角色本身就是不真實的,因為現實生活中也許沒有人真的像她這麼坦蕩。成年人的義務或許就在於,在理想和世俗的各項妥協之間,它似乎還是有一根線的。新聞的客觀性、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價值,在前6集被質疑了,但在剩下的4集,它或許仍會有某種圓融的消解和暫時共處的答案,期待它接下來的發展。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

新刊【少年的他們:傷害從何而來】


職業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