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華為“扶正”IoT業務,近攻小米遠交蘋果

華為正在“扶正”IoT業務,讓IoT開始享受與手機業務同等的待遇。

11月25日,華為在上海舉辦新品發佈會,沒有手機新品,平板、智能音箱是這場發佈會的主角。華為的IoT設備通常在新品發佈會上通常以手機的配角出現,因此這場發佈會顯得不同尋常。

而且,這並非一個偶然的個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告訴36氪,未來這種專門發佈IoT設備的發佈會將成為一種慣例。可見,華為對IoT設備的重視程度逐漸與手機趨於相似水平。

按照餘承東的描述,華為消費者業務全場景戰略概括為“1+8+N”,1是作為主入口的手機,8是PC、平板、智慧屏、音箱、眼鏡、手錶、耳機、車機等八種輔助入口級設備,N是智慧出行、影音娛樂等其他設備。華為只做1和8的部分,以及作為“+”、負責連接的芯片,不涉足其他設備。

過去華為主要在1上發力,華為現在在手機業務上已經坐穩全球第二,餘承東預計今年出貨量會達到2.4-2.5億臺,正在逼近三星的規模。當前手機業務雖然增速依然很快,但參考三星、蘋果的發展史,單就出貨量而言未來幾年內或將見頂。

未雨綢繆的話,那麼華為消費者業務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顯然上述的8是最切近、也最明確的答案。

在上述8個品類當中,華為入局大多都比較晚,扮演追趕者的角色,目前華為在平板、智能手錶等領域已收穫較為亮眼的成績。以平板為例,華為年出貨量超過千萬臺,位居頭部廠商行列。IDC數據顯示,三季度華為平板出貨量在國內首次反超蘋果登頂,佔比達到37.4%。

在站穩腳跟後,華為的下一步就是邁向高端,首先瞄準的業務就是平板和音箱。

走向高端,先從平板和音箱入手

華為最新推出的MatePad Pro平板和Sound X音箱,相比上一代產品價格都有大幅提高。這兩款產品並未延續此前產品的序列,而是單闢一個系列,作為其同類產品的高端版本。

華為此前的平板都是以“M+數字”命名,起售價在2000元以內,屬於平價機型。MatePad Pro起售價提高至3299元,相比上一代提升1200元,其高配版達到5999元,華為平板開始躋身高端平板的行列。餘承東還表示,MatePad Pro未來可能推出屏幕更大、價格更高的產品。

Mate在華為品牌中意味著高端。在此之前,華為手機有Mate系列,PC有MateBook系列,僅剩下平板沒有以Mate命名。在MatePad Pro發佈後,其最高端手機(Mate系列)、高端平板(MatePad系列)、高端PC(MateBook),名稱全都以Mate打頭。並且三個系列都提供了Pro版本,這跟蘋果對三大產品線的命名方式相似。

MatePad Pro在新品的發力方向上也與蘋果類似,都是在著意加強其辦公屬性。餘承東介紹,之所以重磅發佈這款產品,是因為華為看到輕商務、移動辦公的趨勢,平板正在成為非常重要的生產力工具。

華為在這款產品上採用了最高的硬件配置:最高端芯片麒麟990,支持10小時以上的續航,並支持快充、無線充電、反向充電三種充電方式。軟件上支持多屏協同,可以與手機、PC、智慧屏同步內容,“平行視界”的功能是華為平板的一大特色,平板適配不好的豎屏應用可以橫屏顯示,最多能三個應用同屏顯示。此外,還配備手寫筆和鍵盤(可選)。一切都是圍繞更好的生產力工具方向提升。

華為在系統底層也做了升級。餘承東表示:“我們平板的操作系統不是標準的安卓,我們做了很大的增強,像多屏協同、單一應用的平行視界等都是華為自己做的。”

作為初代MatePad產品,它可以滿足瀏覽、批註、書寫、畫圖、圖片處理等基礎的辦公需求,在稍微重度的設計方面未必能有很好的效果,單就生產力而言與蘋果尚有差距。但與蘋果iPad相比,華為也有其獨特的優勢,主要在於多屏協同。餘承東接受採訪時也表示:“我們的分佈式操作系統對多設備的協同會比蘋果做的更好。”不過要實現這個功能,除了華為平板之外,你還需要擁有PC、手機等其他的華為設備。

華為平板三季度在國內已經排名第一。在華為推出高端平板之後,藉助其渠道和B端銷售的優勢,有望進一步壓縮擠壓蘋果的份額。

與iPad類似,華為的Sound X音箱同樣價格大幅提升,從上一代的399元提升至1999元,與蘋果的HomePod國行版2799元的售價也相差不遠。它與蘋果的優勢也非常相似,除了作為智能音箱的基礎功能外,還非常強調音響品質,採用了法國知名高端音響品牌帝瓦雷的技術。

與MatePad不同,這個價位對國內消費者很有挑戰,短期內可能很難起量。不過,餘承東說,Sound X音箱在國內銷量肯定超過蘋果,音質比蘋果好很多。在海外需要開發當地語言適配,在海外谷歌、亞馬遜的語音助手華為尚不能使用,開發自己的AI助手還需要一些時間。

華為的IoT之路,一半是小米,一半是蘋果

IoT普遍被寄予厚望,華為、小米、阿里等國內一線廠商都在佈局。

從表面上看,華為在IoT上的戰略與小米類似,兩者都較早地打造了IoT平臺,併兼顧自身硬件的發展。小米的戰略是“1+4+X”,其中1是手機,4包括電視、智能音箱、路由器和筆記本,X則由生態鏈企業和合作企業來提供。得益於大量生態鏈企業的支持,小米在IoT設備上的品類之豐富首屈一指,在X這一項上做的最好。小米自營的四大IoT設備也較為出色,在業內都佔據較為領先的份額。

與小米類似,除了手機之外,華為自營8種品類的IoT設備,其他由合作伙伴提供。但在IoT設備的具體經營上,華為走的路子與小米大相徑庭。小米在IoT設備上延續了手機的性價比策略,導致其利潤較低。而華為則在走高端路線。

在眼鏡和智慧屏兩個品類上,華為一開始就佈局中高端。目前這兩個品類尚在起步,智能眼鏡的市場盤子不大,而傳統電視的市場接近飽和。

在智能音箱、平板這兩個尚在增長、容量廣闊的市場上,華為都是先佈局平價產品,站穩腳跟後,再上探高端市場。華為這次發佈的MatePad Pro和Sound X都是在跟蘋果對標。

高端市場擁有更高的利潤,可以避免陷入價格戰的僵局。最明顯的案例就是智能音箱。全球top 5當中中國廠商佔據三個席位,但因為激烈的價格戰和搶奪物聯網入口的競爭,百度、阿里、小米在智能音箱上都是燒錢補貼,沒有盈利的空間。而且,低價+補貼是一種沒有壁壘的競爭,百度開始參與智能音箱的價格戰之後,不到一年時間就躋身頭部廠商。

華為在智能音箱上沒有走阿里、小米的老路,第一款音箱售價399元,補貼十分有限。但據華為提供的數據,華為AI音箱上市八個月銷售100萬臺,在300-500元檔排名第一。第二款音箱Sound X直接上探到2000元檔,開始與蘋果的HomePod競爭。華為平板也是同理。

可以看到,華為昨日發佈的新品基本都是高端產品。接受採訪時,餘承東表示,華為在這些品類的銷量上沒有定很激進的目標,重要的是把高端用戶佔住。

華為在IoT戰略的框架上與小米類似,但高端產品的設計卻是在對標蘋果。參考今年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硬件市場最終比拼的是技術、品牌、渠道,單靠更高的性價比不足以持久。在技術、品牌、渠道全面佔優的華為今年在國內佔據四成份額,而性價比最高的小米手機卻下滑幅度最大。

和蘋果一樣,華為也非常注重通過軟件生態構築生態優勢。華為在手機、PC、平板、智慧屏上都開始支持多屏協同,在各個設備間通過AI、華為賬戶、一碰傳等功能實現互聯。

餘承東認為,多設備系統協同和控制方面的能力,是華為勝過蘋果的地方,也是華為構築生態的優勢所在。他甚至放下狠話:“華為的生態優勢,可能我說話不是很謙虛,我們未來打造的生態優勢至少在中國是遠遠超過所有對手的。今天是2019年11月25日,等再過三年五年十年後再看我今天說的話,我們一定會超過所有廠商的體驗,這個體驗是生態的體驗。”

當然,華為並非像蘋果那樣只走高端路線。以平板、音箱為例,華為依然保留M系列的平價平板和售價399元的華為AI音箱,滿足購買力一般的用戶需求。在MatePad Pro和Sound X發佈後,華為在平板、PC、音箱這些品類上,都在逐步構建起高中低端產品的全面佈局。

與手機相比,華為的IoT設備增長明顯更快,華為手機今年全球市場增速在20%左右,但在幾大IoT設備增速高達三位數。餘承東介紹,今年前三季度,華為PC同比增長214%,智能音箱同比增長260%,智能穿戴同比增長272%。

對華為消費者業務的貢獻上,餘承東說:“1+8那個8的數量會越來越多,佔比也會越來越多,銷售的佔比原來預測是30%,未來可能更高,我們預計的收入大概佔比30%-40%。”

今年年初,小米確立了AIoT和手機雙輪驅動的戰略,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也正在邁上同樣的步伐。三到四成的預期貢獻,與手機同樣享受專門發佈會的待遇,IoT設備將逐漸擺脫手機小弟的角色,而是與手機並駕齊驅,成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另一個飛輪引擎。

頭圖為36氪記者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