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鍾南山:40歲以上每年體檢記得做這項檢查

鍾南山:40歲以上每年體檢記得做這項檢查

鍾南山:40歲以上每年體檢記得做這項檢查

有約君說

11月20日是世界第18個慢阻肺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鍾南山院士團隊第八次登上廣州日報名醫大講堂,詳解慢阻肺防治。

本場名醫大講堂除了設在廣醫一院的主會場,同時在深圳設會場。今年,來自全國各地的34家醫院組織聽眾通過視頻直播參與聽課,並通過在線交流等方式實現與現場專家互動。近90萬粉絲通過廣州日報客戶端、網易客戶端、新花城客戶端等平臺觀看講座視頻直播。

錯過直播的你也彆著急,有約君把整場大講堂的乾貨都梳理好了。你還可以點開直播回顧,跟著“課後筆記”一起來劃重點,一起學一學如何防治慢阻肺吧——

點擊下圖觀看直播回顧

鍾南山:

防治慢阻肺

三級預防各有側重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教授介紹,在我國,引起死亡的因素中慢性病佔了80% ,第一位是高血壓相關的腦卒中,第二位是缺血性心臟病,第三位是肺癌,第四位是慢阻肺。

钟南山:40岁以上每年体检记得做这项检查

我國有9000萬慢阻肺病人。慢阻肺病如何防治?他強調應從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分別做好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預防慢阻肺的發生

產生慢阻肺病主要有三大因素:第一個是抽菸,第二是空氣汙染(已有研究證明,空氣汙染嚴重的地方慢阻肺病人多,兩者有明顯的因果關係),第三是燒煤、燒柴火。一級預防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二級預防:早發現、早干預

慢阻肺病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應早發現、早治療早干預,但目前在我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觀念都相對落後,還遠遠做不到。包括醫生在內很多人以為上了年紀,平常有點咳嗽、上樓梯有點氣喘很正常,但其實可能潛在早期的慢阻肺。

鍾南山指出,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查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後要控血壓、血糖、血脂,以免病情進展、加重甚至引發各種併發症,其實人們對這些慢性病危害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美國也花了30年才認識到早期控制高血壓,可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

“其實,什麼病都是早干預早治療效果更好。”鍾院士介紹,他的團隊花了6年的時間,第一次在世界上證明有較輕症狀或沒有症狀的早期慢阻肺病人,用少量的藥物干預有明顯獲益。

那麼,如何才能早發現早干預?他建議40歲以上的人每年體檢查查肺功能,並希望花5年的時間在國內推動慢阻肺“早發現、早干預”,像防控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及早預防和早治療慢阻肺病。

三級預防:做好疾病管理

對處於穩定期的慢阻肺病人,鍾院士提醒,一定要做好疾病管理,減少急性發作。一個慢阻肺病人如果每年急性發作3次以上,5年存活率只有50%。

如何才能保持長期穩定呢?他發現一些找他看病幾十年的患者,除了遵醫囑用藥之外,還很重視鍛鍊。有一位本來肺功能只有正常人的30%的患者長年堅持鍛鍊,現在都能爬上白雲山了。

他透露自己家族有心臟病史,16年前“非典”期間由於工作繁忙,身體透支,他一度心臟不太好,但堅持服藥,做好預防,現在80多歲了身體狀態還不錯,還能上臺給大家講課。

陳榮昌:

慢阻肺發展到重度,如何改善症狀、控制好病情?

本次名醫大講堂上,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委、慢阻肺學組組長陳榮昌教授給出了明確的指引:除了藥物和康復鍛鍊,重度慢阻肺患者還可以考慮非藥物治療、氣道內治療和外科治療等多方位治療。

钟南山:40岁以上每年体检记得做这项检查

不過,什麼程度才算是重度慢阻肺呢?

陳榮昌給出兩個評估辦法:呼吸困難嚴重程度分級和症狀的嚴重程度分級,慢阻肺患者可以“對號入座”做初步評估——

钟南山:40岁以上每年体检记得做这项检查钟南山:40岁以上每年体检记得做这项检查

陳榮昌解釋說,多方位的非藥物治療包括教育和自我管理計劃,肺康復治療,疫苗,營養支持,氧療,無創通氣,肺減容術、肺移植。

其中,疫苗的接種可包括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推薦所有慢阻肺患者接種流感疫苗,65歲以上或合併有其他疾病(例如:慢性心衰等)的慢阻肺患者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而對於急性發作期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無創通氣是首選一線的機械通氣方法,是常規的標準治療,可以降低氣管插管率、病死率;對於穩定期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家庭長期應用無創通氣可以減少因加重住院的次數。

“肺移植已經成為重度肺功能損害患者的治療選擇。”據陳榮昌介紹,廣州呼研院自2003年開始至今已完成264例,在這些肺移植的患者中,最長生存時間已超過14年。當然,阻塞性肺病患者是否適合肺移植,還有嚴格的入選標準,需要通過專業的評估。

鄭則廣:

優化吸入療法

避免“假用藥”

“慢阻肺的患病率遠高於我們的想象:我國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13.7%。”

钟南山:40岁以上每年体检记得做这项检查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主任醫師鄭則廣教授提醒,35歲以上人群,如存在以下情況,應考慮慢阻肺,並進一步進行肺功能檢查:

1.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逐漸惡化),通常在活動時加重,而且持續存在(每天均有發生),出現呼吸費力、胸悶、氣不夠用、喘息;

2.慢性咳嗽:可為間歇性或無咳痰;

3.慢性咳痰:可為任何類型慢性咳痰;

4.接觸危險因素:吸菸,職業粉塵和化學物質,家中烹調時常年產生的油煙或燃料產生的煙塵;

5.家族史:有慢阻肺家族史。

鄭則廣補充說,上面這些線索並不是診斷慢阻肺所必須的,但如果符合越多,慢阻肺的可能性越大。不過,想確診還需要做肺功能檢查再做診斷。

一旦確診患上慢阻肺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儘早用藥干預。吸入療法是一線基礎治療方法。因為吸入療法的藥物能直接作用於肺部,與口服、靜脈給藥相比較起效迅速、療效佳、安全性好。

鄭則廣指出,臨床上,由於吸入療法的操作有誤,“假用藥”現象並不少見,結果是患者每天都在做吸入治療,但病情卻難以改善。

钟南山:40岁以上每年体检记得做这项检查

如何提高吸入藥物的療效?

鄭則廣支招

首先要徹底清除氣道分泌物——排痰,可使用呼吸訓練器或縮唇呼氣促排痰,呼吸訓練器更能降低咳痰難度、加快清痰。

其次,要有足夠長的吸氣時間,因為吸氣容量越大,藥物進入小氣道的比例會越高,治療效果也越好。但有些患者確診慢阻肺時肺功能已經比較差,如何才能讓吸氣的時間足夠長?鄭則廣支招,可多練習徹底呼氣和儘量吸氣:

1.徹底呼氣:以縮唇方式呼氣,邊呼氣邊收縮腹部、雙肩關節內收內旋地縮胸,緩慢徹底呼氣。

2.儘量吸氣:呼氣結束後,患者做緩慢深長吸氣,邊吸氣邊挺胸雙側肩關節外展外旋地擴胸。

另外,不同裝置阻力不同,達到相同吸氣流速需要不同吸氣努力。而吸入裝置的選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個人的吸氣能力而定,以便提高藥物的利用率。如果一開始療效不好,要注意檢查吸入方法是否有誤。

鄭則廣建議每次看病帶上裝置,讓醫生幫助判斷吸入操作是否有效。如果需要更換使用不同裝置的藥物,要重新學習如何正確使用。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黎明、韓文青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韻樺、翁淑賢 通訊員黎明、韓文青

勃林格殷格翰

慢阻肺知識小課堂

钟南山:40岁以上每年体检记得做这项检查

作為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吸入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所以在慢阻肺的長期治療方案中,吸入裝置的選擇和吸入技術的教育變成了至關重要的部分。

為何吸入裝置的選擇如此重要呢?首先,一個良好設計的吸入裝置將會有助保證藥物作用的效率,保障療效;其次,操作簡便、使用體驗感上佳的吸入裝置也將幫助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最終將可能減少因吸入裝置使用錯誤而導致的患者加用藥物,急診就診,住院等額外醫療資源的使用風險。

在吸入裝置發明問世的幾十年間,也歷經了多種進化。早期的霧化器可追溯到19世紀,目前還在使用的吸入裝置包括壓力定量吸入器,乾粉吸入器、霧化器和軟霧吸入器。

那怎麼才算一款“理想”的吸入裝置呢?多年的科學研究和臨床經驗總結下來,主要有:

1.使用和攜帶方便,可多次使用;

2.性能穩定,有劑量指示器,噴霧速度緩慢,氣霧粒徑細小;

3.避免藥物汙染,無有害雜質,不依賴吸氣。

(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