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癌痛”是場噩夢要治不要忍!逾六成癌症患者在忍痛

浙江在線-健康網4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梁婧嫻 通訊員 王屹峰)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難捱的不僅僅是疾病本身,還有疾病帶來的無休止的疼痛。

癌痛是一場噩夢。

林光焰(化名)又一次失眠了。疼痛在全身遊走,像成千上萬只蟻獸同時啃噬著他的神經,很快,他的後背溼透了。這樣咬著牙硬生生撐到天明的日子,林光焰已經數不清了。77歲的他是前列腺癌晚期患者,癌細胞發生骨轉移,劇烈的疼痛總讓他有一種“下一秒就要死了”的感覺。痛感並不規律,大多在夜裡來襲,他常常被疼醒,全身冷汗,然後再也無法閤眼。半年,林光焰的體重從130斤下降到99斤。

和許多患者一樣,林光焰對待疼痛的態度是“能忍就忍”,“都已經是癌症晚期了,痛不是必然的嗎?”他苦笑。因此,當女兒提出要帶他去疼痛門診時,他的第一反應是小題大做。在他根深蒂固的觀念當中,“忍痛”是堅毅、頑強等優秀品德的體現,“一點痛就哇哇叫,像男人嘛?”

“這是對癌痛最大的誤解。”浙江省腫瘤醫院疼痛門診龔黎燕副主任醫師見過各式各樣被癌痛折磨的患者,強迫體位的,渾身發抖的,痛到撞牆的,甚至有人因為不堪長期的折磨選擇自殺。“作為醫生最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局。”她惋惜地說,“疼痛是需要治療的,而且是可以控制的。”

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疼痛並沒有被重視。

“癌痛”是场噩梦要治不要忍!逾六成癌症患者在忍痛

61.6%的癌症患者會產生疼痛

癌痛的發生並非偶然。

它是腫瘤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從廣義上來說,癌痛包括兩種,一種是腫瘤本身導致的疼痛,佔了大多數;另一種是接受化療、放療等治療時引起的疼痛。

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350萬,61.6%伴有疼痛。在中晚期癌症患者中的,疼痛的比例更高,幾乎達到80%。“特別是發生骨轉移、腹腔轉移,或者腫瘤壓迫神經的患者,痛感更為強烈。”浙江省抗癌協會癌痛專委會主委、浙江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技術顧問張沂平說。

癌痛有多痛?按疼痛的等級劃分,0分是不痛,1-3分是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達到重度疼痛,“大部分中晚期患者都在中度疼痛以上。”很多患者無法用數字準確表達痛感,有經驗的醫生會把“是否影響睡眠”作為一項判斷標準。如果患者回答不影響睡眠,那就是3分以下,屬於輕度疼痛,如果患者說有點影響睡眠,則是中度疼痛,如果患者說嚴重影響睡眠,體位也受到限制,那就是重度疼痛。在門診中,描述自己“痛到夜不能寐”的不在少數。

“忍痛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不利於治療。”張沂平表示,長時間的疼痛會直接影響患者的食慾和睡眠,導致精神不振,“一個腫瘤患者,如果吃不下睡不著,怎麼會有抵抗力對抗病魔?”與此同時,在承受癌痛的過程中,患者對治療的信心也在減弱。

“癌痛”是场噩梦要治不要忍!逾六成癌症患者在忍痛

WHO癌症“三階梯”止痛原則

難治性癌痛需要多學科介入

“癌痛需要規範化治療。”張沂平說,首先患者不能隱瞞自己的痛感,要如實地告訴醫生,以便進行早期干預,從而得到更好的疼痛控制。

浙江省腫瘤醫院把癌痛的篩查納入了信息化系統,成為門診的重要一環。對篩查出來的患者,醫生會進行全面評估,判斷疼痛的程度、性質和原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一般情況下,癌痛可以通過阿片類藥物緩解。然而,因為擔心上癮和副作用,很多患者在最初都表現出了抗拒。“事實上,現在的止痛藥成癮性很小,這樣的擔心沒有必要。” 張沂平表示,對於癌痛的治療也是個性化的,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進行滴定調整,用最小的副反應,達到最佳的療效。

經過規範化治療,90%的癌痛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不過,仍有10%左右的癌痛十分頑固,難以通過常規藥物緩解,因此也被稱為“難治性癌痛”。這時,往往需要鎮痛泵、神經阻斷等微創手段,加上心理干預介入治療。

42歲的秦雲(化名)是一名胃癌腹腔轉移患者,也是這10%當中的一員。疼痛來襲時,她全身抽搐,發出淒厲的吼叫,一邊叫一邊朝牆上撞去,希望以痛止痛。口服藥的效果並不好,劑量從100毫克以下加到300毫克以上,仍然抵不過無孔不入的疼痛。強阿片藥物引發的副作用也讓她崩潰,頭暈、噁心、無法進食、便秘……秦雲迅速消瘦,雙頰下陷,“活著也是受罪,不如死了算了。”她有了輕生的念頭。

轉入浙江省腫瘤醫院後,張沂平為她重新制定了治療方案,通過神經阻斷控制疼痛,同時減小藥的劑量,心理科也介入治療,對秦雲進行心理疏導。

“對於這部分患者,在延長生存期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也很重要,所以一定要重視疼痛,治療疼痛。”

“癌痛”是场噩梦要治不要忍!逾六成癌症患者在忍痛

創建“餘杭模式”

自2012年起,浙江省開始推廣癌痛的規範化治療,如今已經在200多家縣市級醫院建立了癌痛規範化治療示範病房,實現了縣市級醫院全覆蓋。

在癌痛規範化管理模式的探索方面,浙江走在全國前列,創建了癌痛管理首個三級聯動模式——餘杭模式。通過浙江省腫瘤醫院、杭州市餘杭區第二人民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三級聯動,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縱向流動,一方面帶動基層醫院理念與技術提升,另一方面提高了癌痛患者的就醫便捷性。

“難治性的患者可以在省腫瘤醫院進行確診和治療,常規的癌痛患者以及控制好之後的患者可以在二級醫院治療,患者出院後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檔案,便於之後在社區配藥,有問題還可以讓醫護人員隨時上門指導。”張沂平介紹,餘杭模式開啟後,餘杭二院的癌痛處理人次從2014年的800餘人次提高到2016年的2000餘人次,到2018年,這個數字達到13000人次。腫瘤內科住院患者也由每年的300餘人次增加到1000餘人次。

通過癌痛規範化管理模式,癌痛患者可以在家門口治療,節省了就醫時間和成本,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為了提高全省難治性癌痛的診療水平,4月13日,浙江省腫瘤醫院成立“難治性疼痛規範化診療示範基地”, 未來將不斷加強與國內知名疼痛領域專家的交流學習,帶動提升基層醫院難治性癌痛規範化診療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