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德国历史根源地如何落入苏联囊中?苏联下狠手,德国人主动放弃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有趣的一点:波兰、立陶宛和波罗的海之间有一小块土地,但它并不属于波兰或是立陶宛,而是属于俄罗斯,这便是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这个名字一听就非常苏维埃,虽然加里宁格勒在地图上十分不起眼,但它背后隐藏的那段历史却非常非常精彩。有趣的是,加里宁格勒并不是俄罗斯与波兰或是立陶宛领土争端的结果,相反,这与另外一个同这块地区不接壤的德国有关。

德国历史根源地如何落入苏联囊中?苏联下狠手,德国人主动放弃

不少苏联的城市名字喜欢带着“格勒”二字,而带着“堡”的名字听起来又十分富有普鲁士色彩。在被命名为“加里宁格勒”之前,这块土地名叫“哥尼斯堡”——没错,就是普鲁士公国曾经的首都。

从历史上看,虽然普鲁士人于1650年迁都至柏林,但哥尼斯堡仍应当被视为德国政治、文化和精神的起源。如此重要的一个据点,苏联是如何从德国人手中掠走的呢?这背后有一段十分复杂的历史。

从欧洲古老的文献来看,从13世纪开始,柏林就已经开始存在了。也就是那会儿,在宗教的授意下,条顿骑士团一路向东,在如今的加里宁格勒地区征服了当地比较落后野蛮的原住民后,在当地修建了哥尼斯堡。最初,哥尼斯堡仅仅被当做一个军事据点,是条顿骑士们继续展开征服的一个起点。此时,条顿骑士团的统治力如日中天,然而不久后爆发的大普鲁士起义造成骑士团式微,马尔堡被攻陷,哥尼斯堡一度成为他们新的大本营。

德国历史根源地如何落入苏联囊中?苏联下狠手,德国人主动放弃

1512年,阿尔布雷希特被选为条顿骑士团大团长。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来自勃兰登堡的新任大团长是勃兰登堡选帝侯的近亲,10年后,在欧洲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影响下,阿尔布雷希特将骑士团改信路德宗,骑士团与罗马教廷的联系就这样中断了。随后,条顿骑士团主动进行了世俗化的过程,领地改为普鲁士公国,阿尔布雷希特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第一任普鲁士公爵,宣布向波兰国王效忠;哥尼斯堡即为公国首府。

1618年,来自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侯国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公国王位,这标志着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建立;1657年,按照《兹纳缅斯克条约》规定,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获得了公国的完全主权;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格为王国,腓特烈·威廉一世则成了后来为人熟知的“军曹皇帝”。当然了,普鲁士王国和传统的普鲁士地区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而普鲁士王国也不等同于普鲁士公国——升级为王国后,公国则称为王国的普鲁士省;当王国的国王和权贵们开始向波茨坦和柏林等转移时,哥尼斯堡则被“降级”,成为普鲁士省的首府。

德国历史根源地如何落入苏联囊中?苏联下狠手,德国人主动放弃

在这里,我们要区别一下两位“腓特烈一世”:除了咱们提到的这位“军曹皇帝”,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也有一位被称为“腓特烈一世”的皇帝。此人是德意志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被人们称为“红胡子”或“巴巴罗萨”——没错,就是二战时德军入侵苏联军事行动的代号。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汉萨同盟的频繁活动与哥尼斯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座城市从13世纪开始便被视为一个繁荣的商贸中心。即便是失去了首都的地位,哥尼斯堡也从来没有荒废。相反,多数普鲁士王国贵族依旧把这儿视为普鲁士文化的一大根源。受到条顿骑士的影响,后来的国王们秉承了祖上流传下来的尚武精神。在历次战争中,普鲁士王国的历任国王都致力于开疆拓土。1786年,伟大的腓特烈大帝逝世后,普鲁士王国成了公认的列强,其行政机构的廉洁高效令欧洲诸国惊叹;1871年,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就是参加了一战的那个德国。

德国历史根源地如何落入苏联囊中?苏联下狠手,德国人主动放弃

我们从历史中可以看出哥尼斯堡地位的起落,那么这块地区又是怎么跟苏联人挂上关系的呢?其实这跟波兰又有密切联系。

波兰在欧洲历史上也是个颇为可怜的国家,我们之前讲过,条顿骑士团要换取公国的地位还得向波兰国王俯首称臣,由此可以看出,波兰在历史上也曾显赫一时。早在公元11世纪时,波兰就已经是欧洲大陆上举足轻重的强国了,那会儿无论是俄国还是德国,压根都不存在。然而,随着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和莫斯科大公国以及后来俄罗斯帝国的急速膨胀,被夹在中间的波兰遭到了一轮轮的阉割,甚至一度从地图上消失了。

德国历史根源地如何落入苏联囊中?苏联下狠手,德国人主动放弃

一战结束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崩塌,波兰得以复国。根据《凡尔赛和约》,英法集团故意在德国的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之间,沿着维斯瓦河划出了一条宽约80公里的地带,它成了波兰通向波罗的海的通路,因而也被称为“波兰走廊”;河口附近的格但斯克港被划为“但泽自由市”,归国际共管。这样一来,德国就被人为分成了两个不连接的部分,除了英法等国防备德国这个可怕的对手死灰复燃外,这其中大概也掺杂了许多羞辱和炫耀战绩的成分。

20世纪30年代末,原本作为英、法盟友的波兰不满足于自己在集团之内的地位,转而同国际地位蒸蒸日上的德国结盟。1939年初,希特勒提出让波兰归还但泽地区,波兰却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理论为基础,出于失去港口和海岸线势必造成在政治和经济上对德国、法国等产生依赖的担忧,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学界认为,这是后来德国入侵波兰的一大诱因之一。显然,波兰战役结束后,德国立刻夺回了一战后被波兰吃掉的所有领土,还抢走了整片波兰西部地区。然而,这些领土在德国人手中并没有攥多久。

德国历史根源地如何落入苏联囊中?苏联下狠手,德国人主动放弃

1945年初,苏军对东普鲁士地区展开进攻,先后投入3个方面军共计14个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5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和2个空军集团军,总人数达到167万。苏军高层对此役极其重视,包括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等在内的苏军名将悉数参战。苏军在这场战役中再一次祭出了“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的强悍作战风格,却遭到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拼死抵抗。最终,苏军付出了数十万人伤亡的惨痛代价。二战结束后,苏联方面提出要求,点名道姓地将这块地区收入囊中。

作为普鲁士人心中的精神根源,哥尼斯堡并不这么容易被外来势力征服。此时,苏联强行将此地收入囊中自然会引起德国人的激烈抗议。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出现,苏联政府先下手为强:原本住在这儿的德国人被驱逐,大量苏联人被移民至此。1946年4月7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法令,将这块土地命名为加里宁格勒州,首府哥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到了这会儿,加里宁格勒里就基本上没有德国人了。

德国历史根源地如何落入苏联囊中?苏联下狠手,德国人主动放弃

哥尼斯堡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1990年中旬,柏林墙被拆毁。据说就在那会儿,苏联本来想送个顺水人情,将哥尼斯堡还给德国。然而德国却担心得到了这块土地的德国将会再次把波兰夹在中间,这不但会令波兰十分难受,这对德国而言也是个敏感的举动。因此,德国政府果断拒绝了这一好意。这个历史上普鲁士重要的起源地之一,竟然被德国人自己抛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