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真的瞭解宣德灑藍釉嗎?

肥肥的日常


康熙皇帝夢寐以求的~『宣德灑藍』釉瓷器


在中國瓷器歷史上,總有著為數不多、珍貴無比的珍品。它們經歷了無數戰火和劫難,保存至今。這些精美絕倫的國寶,依然閃爍著無盡的燦爛光芒。這是歷史遺留給我們一筆異常豐厚的財富!

其中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諸如宋代五大名窯器(汝窯、官窯、鈞窯、哥窯、定窯)、元青花、明清御窯、官窯瓷器……而其中,尤以汝窯、哥窯、宋官|鈞、元青花、永宣器、成化鬥彩、清代琺琅彩為珍。因其不單精美無比、而且存世完整器數量極少。每一個品種都非常之獨特,代表了其時最高的殿堂級審美藝術、工藝成就,令我們後人無比讚歎和敬仰!

而這其中,其實還有一種異常珍貴的御窯瓷器。其燒製時間極短、燒製數量極少、存世完整器數量更少而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我們翻遍資料檔案能查到的、已知公認的、全世界各大博物館現藏展出的、私人機構珍藏的數量,其實皆少於汝窯、元青花……這些大名鼎鼎的國寶重器。這就是連康熙皇帝都讚歎不已、夢寐以求的~『明宣德•灑藍釉 瓷器』!



幾乎每一次去北京,我都會抽時間去首都博物館。只為去多看看首博的鎮館之寶~元青花鳳首瓶(上海博物館|蔣道銀老師修復),還有那個令我魂牽夢繞的~宣德灑藍釉缽。而每一次,我都久久觀望、細細端詳不肯離開。以致幾次,博物館工作人員都寸步不離地盯著我!



這個灑藍缽,《國寶檔案》專門有一集進行了詳盡介紹。遍體的凹凸不平的雪花藍釉、內釉白泛湖水藍綠、平底玉環圈足、缽底中心稍內凹、胎底無釉,另外最獨特的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底款落在缽內而非通常所見的外底!



這個大碗~叫“缽”:這個灑藍缽是上世紀80年代一個老太太,拿到北京文物商店。以80元價格賣的!(這個故事大家可能都聽過,《國寶檔案》裡也有講述。)




宣德皇帝~是明代的第五位皇帝,叫朱瞻基。他從小聰明而好學,在其他皇室子孫中非常出眾。歷史上將他和他父皇開創的時代並稱為仁宣之治。宣德皇帝是個很有文化素養的皇帝。喜歡舞文弄墨,現在北京故宮還收藏有宣德皇帝親筆繪製的作品,如《武侯高臥圖》、《瓜鼠圖》、《射獵圖》……等。不過同時,宣德皇帝也是一個貪玩成性、遊戲無度的皇帝,他酷愛鬥蟋蟀,每年都要地方官進貢上等的蟋蟀供他玩耍。






為了鬥蟋蟀,宣德皇帝專門讓景德鎮御窯廠為其燒製青花雲龍紋蟋蟀罐,以滿足其遊戲所需。 (可見景德鎮陶瓷博物館殘器)





後來,宣德皇帝又迷上了擲骰子的賭博遊戲。於是,他下旨要求景德鎮御窯廠燒製一種專門玩骰子用的瓷器。御窯廠的工人接到聖旨不敢怠慢,經過艱苦研製,最終燒製出了這類灑藍釉瓷器。



灑藍釉缽就是擲骰時用的骰具,在後宮,宣德皇帝經常和貴人、妃嬪一起用這個玩擲骰遊戲。

中國現存的明代灑藍釉瓷器只有幾件,彌足珍貴。明代灑藍釉瓷器之所以少見,是因為灑藍釉工藝從出現到消亡一共也只存在了10年左右的時間。那麼灑藍釉瓷器為什麼只經歷了短短10年,就從宮廷裡神秘消失了呢?


原來公元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駕崩了。當年,為怕宮中娛樂耽誤荒廢國家大事,按照太皇太后的旨令,不僅砸掉了宮中所有的蟋蟀罐和遊戲器具,而且景德鎮御窯廠燒製好尚未進貢的蟋蟀罐等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一直到正統、正德時期仍停止燒造。從此,擲骰的遊戲不再流行,灑藍釉器也就停止燒造了。



『燒製工藝』

灑藍釉,稱“灑藍”“雪花藍”“吹青”。以氧化鈷為著色劑(見《中國古代顏色釉瓷器》),經高溫二次燒成後,淺藍色地的釉面上便呈現凸起的深藍色斑點,其留白間隙處釉下透出點點白色,猶如飄灑下的雪花,故名『雪花藍』!如果吹不均勻,可能會形成“雪蓋藍”。

灑藍釉看似簡單,其實工藝非常複雜:第一道先燒製胎釉,而灑藍釉必須使用吹釉方法施釉。製作時,用竹管沾藍釉水,吹於燒製好的白釉瓷器表面上(即文獻中提及的“吹青”。《陶冶圖說》記載:“截徑過寸竹筒,長七寸,口蒙細紗,蘸釉吹。吹之數遍,視坯之大小與釉之等類而定,多則十七八遍,少則三四遍。” 這個鈷料嘴吹法,其實對工匠傷害也很大。),再經二次燒成。因為要二次燒製,所以成功率很低。



『燒製窯溫』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張紅燕和北京大學胡東波,對景德鎮御窯窯址出土的宣德灑藍釉瓷片,用現代科學儀器進行了測試和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灑藍釉的溶融溫度約1100度,說明宣德灑藍釉是一種低溫釉;而其內部所施白釉的燒成溫度是1250度左右,屬於高溫釉範疇。



『表面特徵』

灑藍釉表面深淺凹凸不平,藍白斑點自然均勻相間。我們放大近看,可見灑藍釉表面都有極細碎的小開片(遠看幾乎看不出來),釉極薄、釉裡有稀疏細小氣泡,釉面在暗刻紋飾處和碗口邊、近底部、釉濃處,釉色呈濃藍至黑。我曾仔細觀看博物館實物和許多資料圖片,發現猜想~可能出於吹青料時掛釉不垂流、突出雪花白點的效果,其外釉面下可能會有一層白色、薄薄的類似化妝土物質,從而導致其胎釉結合不緊密、熱縮係數張力不同而開細碎片。直到最近才在中大科鑑發表的《明代御窯遺址出土孔雀綠釉、灑藍釉、瓜皮綠釉瓷器分析》一文中,得以初步證實。





『釉下暗刻紋飾』

在天津博物館,藏有一件更好的宣德灑藍釉缽。那個缽口徑26.7公分,平底,缽內施白釉,內底心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口沿外弦紋間暗刻海水紋邊飾,缽外壁暗刻雲龍紋,近足部暗刻變形蓮瓣紋邊飾(在景德鎮御窯窯址挖掘出的明宣德灑藍殘器瓷片上,也有發現暗刻紋飾。

另有一破損殘缽與天津博物館尺寸特徵基本類似相同,應屬同批燒製器物。),缽外底露胎無釉,底部有少許火石紅色。首博那件是素面,這件暗刻有紋飾,胎釉品相更佳。該灑藍缽來自當時天津市財政局的庫房 。更早時來歷已無從考證,可能是某其時鹽商的抵押物。這同老太太的那個灑藍缽來歷有點相同,如此重器,何時何因流入民間,看來也永已成謎!

宣德皇帝之後的歷代皇帝,也曾下令燒過灑藍釉瓷器。不過由於灑藍釉工藝複雜,成功率極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都無所成。所以,宣德之後,灑藍釉就基本停燒了。



直到清代康熙皇帝,他偶然發現如此精美絕倫的器物,讚歎不已。出於慕古之心,於是下旨令景德鎮御窯廠,仿製燒造宣德灑藍釉器。無奈由於具體配方及工藝失傳,屢次燒製皆無法燒製成宣德灑藍釉的效果,十分遺憾。(後來我們發現,最大不同之處:宣德灑藍表面深淺凹凸不平,康熙灑藍釉面基本都是平面並無明顯凹凸感。)














可喜的是:康熙灑藍既然是御窯所制,用料做工自然也極其上剩精美。後來,康熙帝乾脆命御窯工匠創新,在其釉面上再行描金紋飾或書寫文字詩句,也有少量輔以五彩和釉裡紅裝飾。倒也不外是個非常美麗高貴的御窯器,異常珍貴!及後,雍正、乾隆朝御窯也均有繼承改良燒製,呈色穩定、做工更為精良。為我們保留了一個奇特而美麗的瓷器品種……











『宣德灑藍~存世極少』

由於灑藍釉瓷器燒造工藝複雜,加之存在時間較短,當時就已經是十分稀罕難得的奇珍!因此現存世的明宣德灑藍釉瓷器數量非常之少(已知存世數量少於元青花、汝窯)。





目前已知的僅有幾件宣德灑藍器:

1.首都博物有一件宣德灑藍釉缽;

2.天津博物館一件宣德款灑藍釉暗花雲龍紋缽;

3.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件明代灑藍刻蓮塘魚藻紋碗;



4.還有一件原仇焱之收藏的灑藍釉缽(可能與天津博物館所藏為一對)於1980年被香港趙氏以370萬港元所得。

5.在景德鎮御窯窯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宣德灑藍釉缽和瓷片。

6.英國大威德基金會博物館一件宣德灑藍缽

🎈(對於灑藍器的認識,可能還是不十分充分。或許有更多需要補充考證的!在此僅略做介紹闡述,希望各位指正不斷補充。部分資料、圖片借用於網絡)

——寶蓮軒 柳青

2019.2


寶蓮軒


請大家指點一下!!!











我MAQINGLONG


正準備下手的一隻油錘瓶,還是看圖說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