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真的了解宣德洒蓝釉吗?

肥肥的日常


康熙皇帝梦寐以求的~『宣德洒蓝』釉瓷器


在中国瓷器历史上,总有着为数不多、珍贵无比的珍品。它们经历了无数战火和劫难,保存至今。这些精美绝伦的国宝,依然闪烁着无尽的灿烂光芒。这是历史遗留给我们一笔异常丰厚的财富!

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诸如宋代五大名窑器(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元青花、明清御窑、官窑瓷器……而其中,尤以汝窑、哥窑、宋官|钧、元青花、永宣器、成化斗彩、清代珐琅彩为珍。因其不单精美无比、而且存世完整器数量极少。每一个品种都非常之独特,代表了其时最高的殿堂级审美艺术、工艺成就,令我们后人无比赞叹和敬仰!

而这其中,其实还有一种异常珍贵的御窑瓷器。其烧制时间极短、烧制数量极少、存世完整器数量更少而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我们翻遍资料档案能查到的、已知公认的、全世界各大博物馆现藏展出的、私人机构珍藏的数量,其实皆少于汝窑、元青花……这些大名鼎鼎的国宝重器。这就是连康熙皇帝都赞叹不已、梦寐以求的~『明宣德•洒蓝釉 瓷器』!



几乎每一次去北京,我都会抽时间去首都博物馆。只为去多看看首博的鎮馆之宝~元青花凤首瓶(上海博物馆|蒋道银老师修复),还有那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宣德洒蓝釉鉢。而每一次,我都久久观望、细细端详不肯离开。以致几次,博物馆工作人员都寸步不离地盯着我!



这个洒蓝鉢,《国宝档案》专门有一集进行了详尽介绍。遍体的凹凸不平的雪花蓝釉、内釉白泛湖水蓝绿、平底玉环圈足、鉢底中心稍内凹、胎底无釉,另外最独特的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底款落在鉢内而非通常所见的外底!



这个大碗~叫“鉢”:这个洒蓝鉢是上世纪80年代一个老太太,拿到北京文物商店。以80元价格卖的!(这个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过,《国宝档案》里也有讲述。)




宣德皇帝~是明代的第五位皇帝,叫朱瞻基。他从小聪明而好学,在其他皇室子孙中非常出众。历史上将他和他父皇开创的时代并称为仁宣之治。宣德皇帝是个很有文化素养的皇帝。喜欢舞文弄墨,现在北京故宫还收藏有宣德皇帝亲笔绘制的作品,如《武侯高卧图》、《瓜鼠图》、《射猎图》……等。不过同时,宣德皇帝也是一个贪玩成性、游戏无度的皇帝,他酷爱斗蟋蟀,每年都要地方官进贡上等的蟋蟀供他玩耍。






为了斗蟋蟀,宣德皇帝专门让景德镇御窑厂为其烧制青花云龙纹蟋蟀罐,以满足其游戏所需。 (可见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残器)





后来,宣德皇帝又迷上了掷骰子的赌博游戏。于是,他下旨要求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一种专门玩骰子用的瓷器。御窑厂的工人接到圣旨不敢怠慢,经过艰苦研制,最终烧制出了这类洒蓝釉瓷器。



洒蓝釉钵就是掷骰时用的骰具,在后宫,宣德皇帝经常和贵人、妃嫔一起用这个玩掷骰游戏。

中国现存的明代洒蓝釉瓷器只有几件,弥足珍贵。明代洒蓝釉瓷器之所以少见,是因为洒蓝釉工艺从出现到消亡一共也只存在了10年左右的时间。那么洒蓝釉瓷器为什么只经历了短短10年,就从宫廷里神秘消失了呢?


原来公元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驾崩了。当年,为怕宫中娱乐耽误荒废国家大事,按照太皇太后的旨令,不仅砸掉了宫中所有的蟋蟀罐和游戏器具,而且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等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一直到正统、正德时期仍停止烧造。从此,掷骰的游戏不再流行,洒蓝釉器也就停止烧造了。



『烧制工艺』

洒蓝釉,称“洒蓝”“雪花蓝”“吹青”。以氧化钴为着色剂(见《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经高温二次烧成后,浅蓝色地的釉面上便呈现凸起的深蓝色斑点,其留白间隙处釉下透出点点白色,犹如飘洒下的雪花,故名『雪花蓝』!如果吹不均匀,可能会形成“雪盖蓝”。

洒蓝釉看似简单,其实工艺非常复杂:第一道先烧制胎釉,而洒蓝釉必须使用吹釉方法施釉。制作时,用竹管沾蓝釉水,吹于烧制好的白釉瓷器表面上(即文献中提及的“吹青”。《陶冶图说》记载:“截径过寸竹筒,长七寸,口蒙细纱,蘸釉吹。吹之数遍,视坯之大小与釉之等类而定,多则十七八遍,少则三四遍。” 这个钴料嘴吹法,其实对工匠伤害也很大。),再经二次烧成。因为要二次烧制,所以成功率很低。



『烧制窑温』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张红燕和北京大学胡东波,对景德镇御窑窑址出土的宣德洒蓝釉瓷片,用现代科学仪器进行了测试和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洒蓝釉的溶融温度约1100度,说明宣德洒蓝釉是一种低温釉;而其内部所施白釉的烧成温度是1250度左右,属于高温釉范畴。



『表面特征』

洒蓝釉表面深浅凹凸不平,蓝白斑点自然均匀相间。我们放大近看,可见洒蓝釉表面都有极细碎的小开片(远看几乎看不出来),釉极薄、釉里有稀疏细小气泡,釉面在暗刻纹饰处和碗口边、近底部、釉浓处,釉色呈浓蓝至黑。我曾仔细观看博物馆实物和许多资料图片,发现猜想~可能出于吹青料时挂釉不垂流、突出雪花白点的效果,其外釉面下可能会有一层白色、薄薄的类似化妆土物质,从而导致其胎釉结合不紧密、热缩系数张力不同而开细碎片。直到最近才在中大科鉴发表的《明代御窑遗址出土孔雀绿釉、洒蓝釉、瓜皮绿釉瓷器分析》一文中,得以初步证实。





『釉下暗刻纹饰』

在天津博物馆,藏有一件更好的宣德洒蓝釉钵。那个钵口径26.7公分,平底,钵内施白釉,内底心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口沿外弦纹间暗刻海水纹边饰,钵外壁暗刻云龙纹,近足部暗刻变形莲瓣纹边饰(在景德镇御窑窑址挖掘出的明宣德洒蓝残器瓷片上,也有发现暗刻纹饰。

另有一破损残鉢与天津博物馆尺寸特征基本类似相同,应属同批烧制器物。),鉢外底露胎无釉,底部有少许火石红色。首博那件是素面,这件暗刻有纹饰,胎釉品相更佳。该洒蓝钵来自当时天津市财政局的库房 。更早时来历已无从考证,可能是某其时盐商的抵押物。这同老太太的那个洒蓝鉢来历有点相同,如此重器,何时何因流入民间,看来也永已成谜!

宣德皇帝之后的历代皇帝,也曾下令烧过洒蓝釉瓷器。不过由于洒蓝釉工艺复杂,成功率极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都无所成。所以,宣德之后,洒蓝釉就基本停烧了。



直到清代康熙皇帝,他偶然发现如此精美绝伦的器物,赞叹不已。出于慕古之心,于是下旨令景德镇御窑厂,仿制烧造宣德洒蓝釉器。无奈由于具体配方及工艺失传,屡次烧制皆无法烧制成宣德洒蓝釉的效果,十分遗憾。(后来我们发现,最大不同之处:宣德洒蓝表面深浅凹凸不平,康熙洒蓝釉面基本都是平面并无明显凹凸感。)














可喜的是:康熙洒蓝既然是御窑所制,用料做工自然也极其上剩精美。后来,康熙帝干脆命御窑工匠创新,在其釉面上再行描金纹饰或书写文字诗句,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倒也不外是个非常美丽高贵的御窑器,异常珍贵!及后,雍正、乾隆朝御窑也均有继承改良烧制,呈色稳定、做工更为精良。为我们保留了一个奇特而美丽的瓷器品种……











『宣德洒蓝~存世极少』

由于洒蓝釉瓷器烧造工艺复杂,加之存在时间较短,当时就已经是十分稀罕难得的奇珍!因此现存世的明宣德洒蓝釉瓷器数量非常之少(已知存世数量少于元青花、汝窑)。





目前已知的仅有几件宣德洒蓝器:

1.首都博物有一件宣德洒蓝釉钵;

2.天津博物馆一件宣德款洒蓝釉暗花云龙纹钵;

3.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明代洒蓝刻莲塘鱼藻纹碗;



4.还有一件原仇焱之收藏的洒蓝釉钵(可能与天津博物馆所藏为一对)于1980年被香港赵氏以370万港元所得。

5.在景德镇御窑窑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宣德洒蓝釉钵和瓷片。

6.英国大威德基金会博物馆一件宣德洒蓝鉢

🎈(对于洒蓝器的认识,可能还是不十分充分。或许有更多需要补充考证的!在此仅略做介绍阐述,希望各位指正不断补充。部分资料、图片借用于网络)

——宝莲轩 柳青

2019.2


寶蓮軒


请大家指点一下!!!











我MAQINGLONG


正准备下手的一只油锤瓶,还是看图说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