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再不上老年保健品的“當” 中消協教你怎樣選購補鈣產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人老腿先老”, 膝關節是人類最大的關節,長期勞損就會首先受到破壞。因此很多人會漸漸出現下肢沉重、膝蓋僵硬、上下樓困難甚至不能行走等現象。今日重陽節,中消協上午發佈了三十款補鈣產品比較試驗,結果顯示不同補鈣產品的成分有較大差異,含鈣量最大相差2.5倍,因此功能也不同。瞭解自己缺哪種鈣、每天補多少鈣、何時服用?選購合適的補鈣產品很重要。

含鈣量最大相差2.5倍

30款樣品是中消協工作人員模擬消費者分別從網購平臺、北京市藥店、直銷產品實體店等渠道購買的標稱具有補鈣、增加骨密度功能的保健食品。產地除2款標稱為美國外,均為國內生產加工產品。樣品涉及26個品牌,其中6個國外品牌。

樣品鈣含量檢測結果顯示,30款樣品中含鈣量最高為3.69×105毫克每公斤(553.5毫克每片),最低為1.03×105毫克每公斤(129毫克每片),相差較大。有9款樣品不僅含有鈣,還含有氨糖和硫痠軟骨素。氨糖的含量最低16.1%,最高45.3%;硫痠軟骨素的含量從9.35%到14%不等。30款樣品中沒有添加維生素D2,有18款樣品添加了維生素D3,維生素D3的含量從每100克140微克到507微克不等。人體中的7-脫氫膽固醇(維生素D3原),在日光或紫外線照射下,可轉變成維生素D3,經常曬太陽也可促進體內維生素D3的合成。30款補鈣樣品中有26款需要吞服,其中的21款樣品的規格在1克到1.25克之間,顆粒偏大,吞嚥的感覺不舒服。4款口含或咀嚼的鈣片,口感略顯粗糙,口味不協調。30款樣品都對適宜人群進行了明確的標註,消費者應仔細閱讀說明,選擇適合的產品。尤其是少年兒童、孕婦和乳母,購買和食用時應更加仔細謹慎。

補鈣消費提示

瞭解自身健康狀況,適時補鈣。20歲以前是骨鈣積累最快的階段,選擇含鈣高的食品十分重要,30-35歲骨密度達到峰值,之後逐漸開始丟失。中老年人由於胃腸的吸收功能降低,尤其是女性絕經後,鈣吸收降低,非常容易缺鈣,適當補鈣很必要。


再不上老年保健品的“當” 中消協教你怎樣選購補鈣產品


合理補鈣,切莫超量。我國居民營養膳食指南(2013版)中鈣的攝入量參考成人每天為800毫克,中老年人為1000毫克。除去一日三餐食物中的鈣,就是需要補充的鈣量。研究顯示,通過膳食攝入鈣達到每天1350毫克是安全的,但每天攝入量超過2000毫克就會產生健康危害。建議購買時考慮顆粒較小、吞嚥型補鈣產品。液體鈣通常將碳酸鈣等與植物油混合製成膠囊,服用較方便。

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氨糖和軟骨素。氨糖控制著人體骨關節軟骨滑膜的代謝平衡,能大量催生和補充關節滑液,從而不斷潤滑關節軟骨面,減少磨損。硫痠軟骨素作為治療關節疾病的藥品,與氨基葡萄糖配合使用,具有止痛,促進軟骨再生的功效,可以從根本改善關節問題。

建議中老年人定期到醫院體檢,檢查是否缺鈣以及骨關節狀況,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鈣質,保證骨關節及骨骼健康。單純補充鈣元素而忽視關節的保健,或只重視關節保護而不能正確補鈣都是片面的。

補鈣同時應適當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是一種重要的脂溶性維生素,與鈣的吸收和利用有關。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調節鈣代謝、促進鈣吸收和骨組織形成。維生素D種類很多,其中較重要的有維生素D2(固化醇)和維生素D3(膽固化醇)。經常曬太陽可促進體內維生素D3的合成,有利於人體對鈣的吸收。

看清適宜人群和保質期。保健食品需要標註適宜人群,從比較試驗樣品標籤可看出,補鈣保健食品的不適宜人群比較多,尤其是孕婦以及兒童,購買時需認真閱讀產品標籤,正確選購。保健食品有保質期,儘量選購近期生產的產品,過期產品不能食用。(新民晚報見習記者 潘子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