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十大軍事將領應該都是誰?

生活360x


古代而言,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李靖、岳飛、徐達、戚繼光都是一等一的不世名將,近現代而言,我最欣賞開國將帥中的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粟裕、陳賡、韓先楚;國軍中的王耀武、陳明仁、孫立人。

1、彭德懷,打敗美國為首的十七國聯軍

彭德懷打仗一個字:猛。

彭德懷,十大元帥之一,打國民黨反動派猛,贏得“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美名;打日本侵略者猛,百團大戰令敵魂飛膽喪;打美國為首的十七國聯軍猛,逼得美國簽訂協議,灰頭土臉,心服口服。彭德懷元帥名垂青史,被美國人尊為世界級名帥。

2、林彪,打敗整個黃埔軍校師生的四期生

林彪打仗一個字:穩。

林彪,十大元帥之一,把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思想運用到極致。林彪打仗求穩,一般有七八分把握才打,所以才能百戰百勝。林彪在紅軍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幾乎把黃埔軍校教官、學生出身的國民黨將領打了個遍,他們都是林彪的手下敗將,難怪蔣介石說“林彪一個人把整個黃埔軍校都打敗了!”

3、劉伯承,堪比孫武、吳起的一代名將

劉伯承打仗一個字:儒。

劉伯承,十大元帥之一,軍中名帥,人中龍鳳,既熟諳古代兵法,又曾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進修,智勇兼備,文武雙全,指揮作戰神機妙算,乃我軍著名儒將。劉伯承還是著名的軍事理論家、教育家,曾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被譽為堪比孫武、吳起的名將。

4、徐向前,最擅長以少勝多的名將

徐向前打仗一個字:硬。

徐向前,十大元帥之一,也是黃埔軍校畢業,而且是一期生,他在校期間默默無聞,畢業後卻成為國共雙方第一個成為高級將領(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學生。徐向前最擅長打打仗、硬仗、惡仗,不管手頭有多少人馬,都能出奇制勝,無往不利,一輩子打的幾乎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仗,在軍中也是沒誰能比了。

5、粟裕,盡打神仙仗的軍事天才

粟裕打仗一個字:神。

粟裕,十大大將之首,一個沒有讀過正式軍校的師範畢業生,一個無師自通的軍事天才。古代戰神韓信帶兵都是“多多益善”,粟裕深得其中精髓。兵少時,粟裕能打游擊戰,出奇制勝;兵多時,粟裕能打大兵團殲滅戰,參戰人數越多、戰場形勢越複雜,粟裕的軍事天賦發揮地越充分,他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在我軍中無人可敵,難怪林彪感嘆:粟裕盡打神仙仗。

6、陳賡,縱橫千里的傳奇名將

陳賡,打仗一個字:獨。

陳賡,十大大將之一,黃埔名將,軍中傳奇。既救過蔣介石,又反對蔣介石,既受毛主席器重,又受蔣介石喜歡。既幹過情報特科,也指揮過仗,還搞軍事教育(組建哈軍工),抗日、抗美(援朝)、抗法(援越)都打過,不折不扣的傳奇。說陳賡打仗獨,不是說他不聽話不服從,而是他的兵團一直作為中央的機動部隊,獨立於各大野戰軍,縱橫千里,令人神往。

7、韓先楚,大將之才的開國上將

韓先楚打仗一個字:勇。

韓先楚,開國上將,從篾匠到上將的傳奇。韓先楚打仗的特點是勇,他的勇不是匹夫之勇,不是帶頭拼刺刀,而是勇於擔當,不唯上,只唯實,敢於違抗上級命令,大膽決斷。韓先楚在解放戰爭時期大放異彩,他指揮的戰役戰鬥特別是解放海南島,充分顯示了他這種高瞻遠矚,勇於擔當的特質,不愧是大將之才的開國上將。

8、王耀武,寧碰閻王莫碰老王的悍將

王耀武打仗一個字:硬

王耀武是山東濟南人,黃埔三期畢業,國軍五大王牌主力74軍(後來的整編74師)的締造者,張靈甫的老上級,比張靈甫牛多了,名氣卻不如後者。抗戰時期,王耀武參加了正面戰場的幾乎所有大型會戰,打的都是硬仗,對陣的都是日軍精銳師團,且屢屢重創敵軍,是日軍為數不多最忌憚的對手,軍事能力和貢獻得到國共雙方的共同認可,時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說。

9、陳明仁,打敗林彪的國共雙料上將

陳明仁打仗一個字:活

陳明仁,畢業於黃埔一期,是林彪的師兄。雖說林彪號稱打敗了整個黃埔軍校的師生,但也打過敗仗,而且是東北戰場慘敗於陳明仁手下。陳明仁打仗勇猛靈活,軍功卓著,蔣介石、周恩來都曾向他敬過軍禮,向我軍投誠後繼續統兵作戰,名列開國上將,毛主席曾評價陳明仁說:“打仗你比林彪強”,能得如此評價,獨一無二。

10、孫立人,被譽為東方隆美爾的抗日名將

孫立人打仗一個字:銳

孫立人是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雙料高材生,接受最先進的軍事教育,善於指揮機械化部隊,銳氣十足,被西方軍事學家譽為“東方隆美爾”。抗戰期間,孫立人率遠征軍屢屢與日軍作戰,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臺灣著名作家李敖對孫立人推崇備至,評價他是“國民黨集團中最傑出的將領,學歷之深,無人可及;練兵之精,無人可及;戰功之高,無人可及;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國際性聲譽之隆,也無人可及。”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哪些軍事將領最厲害,不同人有不同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僅說說個人看法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十大軍事將領,個人認為是孫武、吳起、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李靖、岳飛、徐達、戚繼光。
近現代(1840年以後)最厲害的十大軍事將領,個人認為是彭德懷、林彪、粟裕、劉伯承、徐向前、朱德、傅作義、衛立煌、吳佩孚、劉永福。

古代名將就不細說看,簡單說說近現代十大軍事將領。

彭德懷

彭總在紅軍時期是紅軍名將,抗戰指揮了百團大戰等戰役,解放戰爭中在西北以弱勢兵力長期對抗優勢國民黨軍。

彭總最大的功績,還是指揮了1840年以來中國第一場真正的對外戰爭勝利朝鮮戰爭。朝鮮戰爭是1840年以來中國屈辱歷史的強勢觸底反彈,意義怎麼估計都不過分。

(彭德懷)

林彪

林彪在紅軍時代就是紅軍名將,抗戰中指揮了抗日戰爭的第一場勝利平型關戰役。解放戰爭中,林彪指揮解放軍中實力最強大的四野,率先解放了整個東北,之後四野從東北一路到海南,解放了小半個中國。

粟裕

粟裕大將是一位為戰爭而生的偉大軍人。

粟裕總能以精妙的指揮,打出看起來不可能的勝仗。

像孟良崮戰役,粟裕抓住轉瞬即逝的戰機,在總體兵力對比非常劣勢的情況下,以巧妙的指揮,形成局部優勢兵力包圍了冒進的整編74師,快速徹底殲滅,擊斃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

劉伯承

劉伯承早年是川軍名將,後來又在蘇聯伏龍芝軍校學習過。劉帥不但打仗厲害,軍事理論上也有很高的修養。

千里躍進大別山等著名戰役,都體現了劉伯承精妙的指揮藝術。

徐向前

紅軍時代,徐向前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解放戰爭時期,在山西以弱勢兵力,指揮了臨汾戰役等以少勝多的殲滅戰。

徐向前是公認的開國將帥中能夠獨領方面,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少數將帥之一。

朱德

朱德在清朝時代考過科舉,科舉廢除後考入雲南講武堂,在30歲上下已經成為滇軍名將。後來朱德厭倦了軍閥將軍的生活,出國留學,之後參加革命。

紅軍時代,朱德經常指揮作戰,打出過很多精彩戰役。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朱德不再親自指揮作戰,但在軍內威望無與倫比,總司令這個詞彙幾乎只為朱德一人而設。

傅作義

傅作義不是蔣介石嫡系,但稱得上是國民黨政權內軍事才能最高的軍事將領。

傅作義出身閻錫山的晉綏軍,後來逐漸發展成自成體系的軍閥。晉綏軍與張學良的奉軍內戰期間,傅作義弱勢兵力堅守涿州百餘日,創造了不小的軍事奇蹟。

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傅作義已經是少數對日作戰有優秀表現的將領。抗戰中,傅作義是表現最好的中國將領之一,打出了五原大捷等精彩戰役。

解放戰爭中,傅作義也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表現較好。

衛立煌

蔣介石手下號稱有五虎將,分別是虎將衛立煌、干將陳誠、飛將蔣鼎文、忠將顧祝同和福將劉峙。

毫無疑問,論軍事才能的話,衛立煌選高於其它人。

軍閥混戰和抗戰中,衛立煌均有出色表現。即使非常看不起國民黨高級軍官們的美國將軍史迪威,也對衛立煌評價很高。

吳佩孚

北洋軍閥時代,吳佩孚毫無疑問是北洋軍閥第一名將。吳佩孚曾經在直皖戰爭中大敗段祺瑞的皖系軍閥,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大敗張作霖的奉系軍閥,全盛事情有武力統一中國的勢頭。

後來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的失敗,主要因素也不在戰場上。吳佩孚是個出色的軍人,但政治水平一般,限制了他取得更大成就。

劉永福

清末對列強戰爭的一路慘敗中,劉永福是少有的一點亮色。

中法戰爭中,劉永福多次擊敗法國軍隊。雖然這些勝利規模都不大,但在清末背景下非常難能可貴。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向日本割讓臺灣,劉永福參與領導了臺灣當地人民反抗日軍佔領的戰爭,給予日軍很大殺傷。


仁勇校尉


中國近代史上的十大軍事將領,排前十的公認的應該是這幾個:彭德懷、林彪、粟裕、徐向前、劉伯承、左宗棠、袁世凱、馮子材、王耀武、李宗仁。

為什麼前十的將領中有五個是共產黨?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共產黨的軍事統帥毛澤東,是千年一遇的超級軍事天才,而毛主席締造的人民解放軍,彭林粟徐劉指揮的人民解放軍,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一一介紹近代十大名將的光輝事蹟!排名不分先後!

1,彭德懷。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出身貧寒,在舊軍隊中成長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大革命失敗後,彭德懷毅然參加了紅軍,創建了紅五軍,參與了井岡山根據地和贛南蘇區的開闢。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彭德懷帶領105個團的八路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把敵後戰場變成了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全國大解放後,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彭德懷再次挺身而出,用手榴彈打敗了原子彈,捍衛了新中國的獨立和主權。


2,林彪。

林彪是黃埔四期畢業,從井岡山開始,五次反圍剿、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他從一個紅小兵成長為將百萬之兵戰必勝攻必取的方面軍首領。解放戰爭中,林彪帶領第四野戰軍從東北的白山黑水一路打到海南的天涯海角,黃埔的那些師兄師弟甚至教官們,全部成為他的手下敗將!

3,粟裕。

粟裕,湘西人,少數民族出身,在南昌起義時,他還只是一個班長。因為不是黃埔出身,也沒有參與井岡山和贛南蘇區建設,一直以來沒有獨自帶兵打仗的機會。直到抗日戰爭後期,新四軍軍長陳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粟裕以副職領銜,開闢了山東蘇北等地的新局面。解放戰爭中,粟裕消滅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中的一多半,成為國民黨軍隊最忌憚的對手。

4,徐向前。

徐向前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也是唯一的黃埔一期畢業生。其貌不揚的徐向前在黃埔就讀期間並未引起別人重視,但他用短短2年時間把黃麻暴動的300農民軍打造發展成為兵力5萬的紅四方面軍,這裡的紅安縣和麻城縣是全國有名的將軍縣。解放戰爭中,徐向前更是以6萬地方部隊打敗了23萬的閻錫山軍隊,晉中戰役以少勝多、臨汾戰役敢於攻堅、太原戰役顧全大局,徐向前是一個不計名利一心為人民服務的謙謙君子。

5,劉伯承。

劉伯承是十大元帥中學歷最高的,劉伯承曾在世界四大軍校之一的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軍事理論水平之高,近代史上罕見。劉伯承與鄧小平一起千里挺進大別山,像一把刀子插入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心臟。蔣介石派出了小諸葛白崇禧也無濟於事。建國後,劉伯承潛心創辦軍事院校,為我國軍隊現代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6,左宗棠。

左宗棠是近代史上罕見的打敗了西方列強的民族英雄。左宗棠一生中主要打了五場戰爭,分別是剿滅太平天國、剿滅捻軍、平定陝甘回亂、收復新疆、中法戰爭。不過分的說,左宗棠一個人撐起了慈禧當政前期的“同光中興”,他是清帝國“最後的鷹派”,左宗棠去世後,李鴻章為代表的主和派翁同龢為代表的清流派把中國拖入了被瓜分的厄運之中。

7,袁世凱。

如果說左宗棠是清廷最後的鷹派,那麼袁世凱就是清廷真正的終結者。袁世凱年輕時屢試不第就投筆從戎,剛參軍就遇上朝鮮壬寅兵變。26歲的袁世凱帶3000清軍平定朝鮮,差點讓中國吞併朝鮮,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列強在朝勢力被死死壓制。這是堪比班超、霍去病的功績。小站練兵後,袁世凱逐漸出將入相掌握清廷命脈。只可惜滅亡清廷後,袁世凱並沒有能力締造一個新國家,還給自己帶來了千古罵名。


8,馮子材。

近代的對外戰爭中,湧現出很多不畏強暴勇立潮頭的將領,比如左寶貴、鄧世昌、聶士成、董福祥等人,但最能鼓舞人的是老將馮子材。馮子材是廣東人,在鎮壓太平天國的軍事行動中,屢戰屢敗,多次喪師失地。但是在中法戰爭中,馮子材帶領並無優勢的廣西軍隊,取得了比湘軍和淮軍更大的戰績,挽回了清廷的臉面,讓帝國主義瓜分狂潮推遲了10年!

9,王耀武。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的大劫難,當時中國的統治者是國民黨。在國民黨將領中,王耀武是一個佼佼者。當時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這個一王,就是王耀武。王耀武出身山東小商販家庭,黃埔三期畢業,在抗日戰爭中從師長一路做到了集團軍司令。這樣的升官速度,雖然遠不如胡宗南、關麟徵等師兄,但他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王耀武一手打造了抗日鐵軍74軍,成為日劇最為膽寒的部隊。只可惜,王耀武把74軍交給了草包張靈甫,孟良崮一戰就敗光了。


10,李宗仁。

李宗仁是新桂系軍閥的首領,臺兒莊戰役中,李宗仁率領各地拼湊的雜牌軍,以弱勢兵力獲得了臺兒莊大捷,這樣的戰績比起黃埔嫡系來說,不僅不差,反而很好。只可惜,李宗仁和白崇禧在和蔣介石的鬥爭中始終得不到真正的重用,蔣介石的滅亡也就不可避免了。


歷史知事


簡單粗暴點劃分中國歷史:(一)古代史(二)現代史。

第一古代史:我認為最厲害的軍事將領有:太公姜子牙,西周推翻商紂王的第一功臣。堪稱用兵如神,詳細見《封神演義》,以及後世人們對他的高度認同。

韓信,西漢三傑之一,為劉邦打下了半壁江山,從一代開國明君劉邦對其的忌憚程度來看,韓信的軍事才能的確可以稱得上國士無雙,西漢東漢無有出其右者,即便很厲害的光武帝劉秀也得甘拜下風!

李世民,隋末天下諸侯割據,英雄並起,李世民率部先後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軍事指揮才能被歷代牛人高度讚賞。成吉思汗:“欲安邦定國者,必悉唐宗兵法。”毛澤東:“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這兩位非常能打且稱得上是偉人,他倆都如此認可李世民的軍事水平。竊以為,不能說李世民當了皇帝就不在評判的行列。李世民先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軍事統帥,其次才有他當皇帝的資格!

其次就是:岳飛,霍去病,白起,衛青,李靖,李廣,蒙恬,廉頗,徐達等人。

第二現代史:彭德懷,剛猛勇武,抗日戰爭中指揮過百團大戰,解放戰爭中帶領西北野戰軍區區二萬多老弱病殘打敗了胡宗南二十多萬人,還有盤踞在西北的馬家軍,解放蘭州,新疆等,最重要的是面對美帝糾結十幾個國家的北約集團,彭老總敢於直面,勇於亮劍,打出了國人現在的和平,打出了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徐向前,十大元帥裡面唯一的一個北方統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他帶過的部下能人輩出。人才濟濟。徐帥能打仗,特別是攻城掠地的硬仗。其戰術指揮能力別具匠心,靈活多變,是典型的智將儒將。竊以為,如果不是某些特殊原因,加之徐帥常年多病,徐向前也是解放戰爭中一顆最耀眼的將星。實際的軍事指揮水平穩居十大元帥中的前三。

李宗仁,國民黨高級將領,桂系軍閥代表人物,其最出名的臺兒莊戰役,殲滅日軍二萬多人。

毛澤東,中共領袖,新中國的最大的開國功臣。發明了游擊戰理論,發表了論持久戰頗具戰略眼光的軍事思想,指明瞭抗日的總方向。發表了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軍事理論。帶領區區八萬紅軍突破國軍四道封鎖線,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的軍事思想,理論,還有實際的軍事指揮才能才是現代史上最傑出的,沒有之一!





靜言讀史


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從古至今,歷史上名垂青史的軍事將領可以說層出不窮,論軍事思想影響力最大的非兵家鼻祖孫子莫屬,論軍事統帥能力古代非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莫屬,論軍事戰略、戰術、思想集大成者非毛主席莫屬。

個人認為近代歷史上比較厲害的十大軍事將領有徐向前、粟裕、林彪、彭德懷、劉伯承、白崇禧、董振堂、徐海東、韓先楚、王耀武。



一、徐向前

徐向前畢業於黃埔一期,也是元帥中唯一的一位北方人,紅四方面軍的創建者之一,年僅30歲就當上了方面軍總指揮,也是黃埔眾星中首位當上軍事主官的將領。土地革命時期指揮紅四方面軍打過近二十場大小戰役,大多數都是以少勝多,開創了鄂豫皖和川陝蘇區。其中指揮著名的蘇家埠戰役和反六路圍攻就表現出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不僅開創了我軍史上大兵團作戰先例,也開創了我軍經典圍點打援戰術和收緊陣地戰法。解放戰爭時期抱病請纓,指揮了晉中和臨汾等經典戰役。



二、粟裕

劉伯承曾說過,我軍最會打仗一個是徐總指揮,另一個就是粟司令。粟裕指揮作戰,敢打他人不敢打的仗,是典型的“先戰而後勝”打法,素有常勝將軍的美譽,是我軍一位難得的天才將領。井岡山時期的七溪嶺戰鬥是粟裕的成名戰,二十出頭就被稱為青年戰術家,不僅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和膽略,例如指揮的黃橋決戰出奇兵、蘇中七戰七捷等,而且在戰略上具有獨到的見解和超凡的膽識,例如濟南戰役結束前就大膽提出了舉行淮海戰役建議;不建議渡江南進、而是在中原打幾個大殲滅戰,消滅長江以北敵軍等獨到的見解。

三、彭德懷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首詩是在1935年紅軍到達陝北時的最後一戰——直羅鎮戰役,彭德懷在直羅鎮一帶率部奮起反擊國民黨追兵,徹底掃清了敵人的追剿,毛主席為讚揚彭德懷的優秀軍事指揮能力提筆而作,這首詩也是彭德懷元帥光輝形象真實的寫照,軍事才能毋庸置疑。

四、林彪

我軍的軍事天才、戰神,不打無把握的仗,是典型的“先勝而後戰”法,幾乎打遍黃埔師生系,都比較熟悉了就不詳細介紹了。


五、劉伯承

劉帥,著名的軍事教育家和理論家,不僅善於用兵,而且軍事理論極為豐富,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中,百戰沙場、神機無常而鮮有敗績,素有當代孫武之美譽。

六、白崇禧

白崇禧,新桂系的二號人物,外號小諸葛,為統一廣西建立新桂系立下了汗馬功勞,國民北伐時期從廣州打到山海關,堪稱完成北伐第一人,其中組建的桂七軍堪稱國軍王牌部隊。白崇禧不僅善斷而且善謀,1934年曾經精準預測到紅軍長征轉移時間和路線,小諸葛絕非浪得虛名,抗戰時期提出了“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方針,林彪也曾說過白崇禧是國軍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個。


七、董振堂

這個名字也許比較陌生,著名的寧都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1931年時任國民革命軍孫連仲的第26路軍73旅旅長的董振堂率部17000餘人起義並加入工農紅軍,為壯大紅軍革命力量立下了汗馬功勞,1932年任紅5軍團總指揮,成為了紅一三大主力之一,與林彪、彭德懷齊名,多次為紅軍擔任掩護斷後任務,在血戰湘江和金沙江中發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被稱為“鐵甲後衛”,可惜英年早逝,要不授銜時必是元帥行列之中。


八、徐海東

徐海東,我軍史上的一員猛將,毛主席讚揚其對革命有大功之人,也是紅軍革命隊伍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將領,出身于徐向前的紅四方面軍,所率領的紅25軍長征是唯一無一敗績、不減反增的隊伍,裝備也是最精良的隊伍,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國軍武器,不僅正面牽制了大量的國民黨大軍還為紅軍北上掃清了障礙,其外號“徐老虎”的威名令敵人望風而逃,這也是西安事變中張學良和楊虎城點名要徐海東全權負責西安以南保衛工作。


九、韓先楚

韓先楚素有旋風司令的美譽,土地革命時期常年在徐海東的紅25軍下任職,是徐海東的得力干將,抗戰爆發不久後,楊得志接替了徐海東(病倒)任115師344旅代旅長,1940年底344旅部分新編第3旅後,韓先楚任旅長兼冀魯豫分區司令員,成為了獨當一面的高級將領。解放戰爭時期韓先楚的軍事才能大放異彩,參加了新開嶺戰役、四保臨江戰役、奇襲威遠堡、活捉廖耀湘兵團等,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被國軍稱為最難對付的旋風部隊。


十、王耀武

王耀武,著名抗日愛國名將,戰功卓著,國軍最能打的虎將之一,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抗日鐵軍74軍的靈魂人物,從淞滬會戰至抗戰最後一次大會戰湘西雪峰山會戰,幾乎打滿了整個正面抗日戰場,所率領的74軍兩次榮獲國軍最高集體榮譽飛虎旗,曾一度成為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其麾下可謂名將輩出,例如張靈甫、施中誠、餘程萬等都是抗日名將,不僅善於帶兵而且精明能幹,年僅40歲就成為了一方大員。


賽門之略


如果是算古代的軍事將領,我會選如下十人,說明一下包括民國滴哈:

1.兵聖孫武,春秋時期齊國人,兵家始祖

2.吳起,戰國時期,軍事家,改革家

3.韓信,漢初三傑之一

4.諸葛亮,蜀漢丞相,戰略家

5.李靖,唐朝大將,打敗突厥的功臣

6.岳飛,抗金名將

7.徐達,明初開國元勳,北伐蒙元

8.戚繼光,抗倭英雄

9.吳佩孚,直係軍閥首領,民國初年風雲人物

10.白崇禧,桂系軍閥首領,北伐、抗日名將

我軍軍事將領也有10人:

1.毛澤東,其實主席是大戰略家,說他是將領有點屈才,親手締造和領導了人民軍隊。

2.周恩來,毛澤東軍事上的主要助手之一,也是我黨最早重視武裝鬥爭的領導人之一,領導了南昌起義。

3.朱德,十大元帥之首,紅軍之父,八路軍總司令。

4.彭德懷,紅軍時期就是重要戰將,太行山抗日、轉戰陝北、解放西北、抗美援朝足以彪炳史冊。

5.林彪,紅軍主力戰將,八路軍師長,平型關大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戰功赫赫。

6.劉伯承,善謀略能用兵,提出五行不定,輸得乾乾淨淨,七亙村伏擊戰、千里躍進大別山、解放大西南都是經典戰績。

7.徐向前,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可以算紅軍時期指揮部隊最多的紅軍將領。解放戰爭時期打下老家山西多個重鎮,趕走了盤踞山西38年的閻錫山。

8.聶榮臻,有兩點不得不提,一是晉察冀根據地最早的抗日根據地也最成功,二是領導了“兩彈一星”大國重器的建設。

9.粟裕,戰神,指揮的經典之戰很多:韋崗戰鬥、黃橋決戰、蘇中七戰七捷、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等。

10.左權,紅軍時期的代理軍團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協助彭德懷指揮了抗戰前半期重大戰役戰鬥,如百團大戰。為國捐軀。





磨史作鏡


在中國數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出現了無數著名軍事將領。在這些璀璨的將星中,我認為最為閃耀、最厲害的十大軍事將領應是如下翹楚:

孫武

孫武是春秋時期的軍事家,曾率軍大敗楚軍,甚至攻陷楚國都城郢城,幾乎將楚國覆滅。孫武著有兵學鉅著《孫子兵法》,他對後世的軍事發展影響極其深遠。孫武被譽為“東方兵學鼻祖”“兵家至聖”等稱號。

孫臏

孫臏,戰國時期的軍事家,曾率齊國軍隊在桂陵、馬陵兩戰中,擊敗魏國名將龐涓,為齊國霸業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孫臏著有《孫臏兵法》,他的軍事思想對後世軍事發展影響極大。

樂毅

樂毅,戰國時期燕國的著名軍事將領,樂毅曾率領燕國等五國聯軍,大敗齊國,攻破城池七十餘座,創造了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

白起

白起,戰國時期的秦國著名戰將,他統帥秦軍,攻城掠地,衝關奪隘,一生中共攻破敵城70餘座,消滅敵軍百餘萬人,未嘗敗績,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韓信

韓信,初漢名將,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率軍平定魏國、趙國、齊國、燕國,在與霸王項羽一戰中,將楚軍圍殲於垓下,迫使項羽自殺,為大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衛青

衛青,西漢名將,在與匈奴的戰爭中,七戰七捷,收復了河套、河朔地區,也結束了漢軍與匈奴作戰屢戰屢敗、被迫納貢、和親的屈辱歷史,為北部疆域的穩定和國家成為 “強漢”作出了巨大貢獻。

岳飛

岳飛,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十年間,岳飛率領岳家軍與金軍作戰數百次,大敗金軍,收復失地,兵鋒直指金軍老巢。由此,金軍便喊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這一真實寫照。

徐達

徐達,明朝開國的軍事統帥。徐達22歲從軍,戎馬生涯數十載,搶關奪隘,攻城掠地,可以說,明朝的天下有一半是徐達打下的,他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說徐達是:“虜平蠻,功貫古今第一人;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林彪

林彪,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曾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兵力從十萬猛增至百萬雄師。他率領第四野戰軍打下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揮師從東北一直打到祖國的最南端——海南島。曾有人說,中國三分之一的地區是四野打下的。林彪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粟裕

粟裕,中國近代著名軍事將領,曾被譽為常勝將軍。粟裕善於打硬仗、巧仗,曾有過蘇中七戰七捷、消滅國民黨王牌軍第七十四師的經歷,特別是淮海戰役,以六十萬人消滅國民黨軍八十萬,創下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粟裕為共和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看著這個問題大家已經回答了這麼多,我也說說我的想法吧,我覺得最厲害的將領應該是能力挽狂瀾,扭轉戰局的人物,就古代的歷史來說,我覺得最厲害的將領是下面這幾位

孫武,著有著名的《孫子兵法》,練女兵顯軍威,嚴明紀律,終能率領吳軍破強楚,差點讓楚國滅國,功成身退,號稱兵聖。

田單,憑藉一座城池,用盡謀略,趕走了燕軍,讓齊國復國,功勞巨大。


韓信,楚漢戰爭中,在楚強漢弱的情況下,率領漢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還定三秦,之後破魏,攻趙,降燕,定齊,讓漢軍大震,形勢為之一變,最終幫助劉邦滅楚,那句“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千古流傳,人稱兵仙。

周瑜,面對南下的曹軍,志得意滿要統一華夏的曹操,堅持戰鬥不妥協,用連環計,火燒赤壁,打敗了曹操,奠定了當時的天下三分。


郭子儀,面對安史之亂,大唐殘破的局面,這位武狀元率領唐軍頑強作戰,收復失地,挽救了大唐。

張巡,雍丘抗敵,死守睢陽,大小戰鬥四百餘次,斬敵將數百餘名,重挫了叛軍,保衛了唐朝東南的安全,為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奇功。


岳飛,面對咄咄逼人的金兵,岳飛堅持抗戰,阻擋了金兵南下的步伐,“撼軍易,撼岳家軍難”,讓金兵聞風喪膽。

徐達,南征北戰,戰勝陳友諒,蒙元等強敵,功勳卓著,奠定了明朝強盛的基礎。


于謙,面對瓦刺大軍,組織北京保衛戰,成功保衛了北京城,挫敗了瓦刺,挽救了大明。

曾國藩,組織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中興名臣,一代儒將。


雄觀歷史


我們不說李元霸,自己砸死了自己的高手,只在傳說中有意義。最厲害當有標準,會治軍,在其各自的時代,能創新戰法,取得了公認的軍事成就,通過一次或數次輝煌的戰役勝利,對改變歷史進程有重大影響,獨創戰術打法,最好還有一些理論表現,對戰役組織頗有心得,對後世指導戰爭有方法論和實踐論意義,有報國精神。以兵聖孫武而言,就是一個偉大的榜樣,一等一的軍事高手,有理論,至今熠熠閃爍著哲理的光輝,成為古今中外學習軍事的理論課本,堪謂永垂不朽的傑作,軍事理論的典範;有實踐,吳宮教戰,開一代以法治軍之先,亦為後世立下範式。三萬步卒入郢都,開啟了吳國稱雄的局面。像這樣的傑出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大家,中國一人耳,說五千年出一個,有點唯心有點過,但兵聖不是第一誰第一。如果對原文理解費勁,推薦一本小說,韓靜霆的《孫子大傳》,會帶來一定的戰爭思考,對初步建立戰爭理解,有一定幫助。下面我們試著排列幾位,權供網友們參考。

武廟十哲。從周到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約1806年間,公論的72人最傑出,名稱十哲者最受尊仰,有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以今世多論,亦有孫、吳一說,都躲不開一個傑出的人物吳起,軍事家曹操之論吳起,“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並有《吳子兵法》傳世。田穰苴,史書讚譽不斷,留下史蹟不多,但廣受歷代推祟,斬莊賈而立威,晉燕不敵,收復齊地,晏子說,“其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太史公在其自序中道,“自古王者而有司馬法,穰苴能申明之。”也見將軍之威。致說樂毅,魯人諸葛亮自幼深曉之,及成自比,作為燕將,曾下齊七十餘城,也見將軍絕不同凡響。春秋戰國名將如星,數之不盡,如戰國四將,秦之白起、王翦,齊之孫臏,趙之廉頗,此四將中尤其白起為最,一生東征西討,殲滅六國軍隊160多萬,未嘗敗績,為秦之定鼎立下汗馬功勞。漢之韓信,成績最大,可以說沒有韓信,劉邦哪得漢家四百年,是有戰神之譽。再如周亞夫,衛青,霍去病,皆一時人傑。三國首推曹操,統一北方,為國家統一打下堅實基礎,多有心得一著,可惜只有“孫子註釋”留於世間。至唐,開國皇帝李世民就是一位軍事大家,雖諡號文皇帝,開一代“貞觀之治”,但其武功果然了得,有李靖和李勣等於內參與軍機,在外能單獨統兵開疆,尤其李靖創下《李衛公兵法》。

有宋一代。北宋首推趙匡胤,雄才大略,平定全國,功業赫赫,有曹彬、楊業等,曹彬有儒雅之風,楊業剛猛,世稱楊無敵,至今傳頌。南宋就是岳飛了吧,精忠貫日,治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鐵軍,秋毫無犯,身經百戰,鮮有失敗。還有辛棄疾,詞的成就甚大,以五十人生生殺入幾十萬的敵營,生擒叛徒以歸,獻《美芹十論》和《九議》,力圖收復中原,57歲鬱鬱而終。宋末,蒙古草原上崛起一個命世梟雄,鐵木真打仗是大家,打造出一支騎師,天下無敵,滅國百餘,至今膽寒,號曰天下帝國,其裝備方法,戰術方式,至今猶在討論,只是善殺,迷信武力,戰績赫赫之下,不能昌明政治,旋即肢離破碎,就是在其內部,也引起很大分裂,草原雄鷹一朝問世,也許只能留下神話和傳說,元代軍事研究至今無休無止。

戰將如雲。明四猛,徐達、常遇春、李如松和戚繼光,首推徐達,長期負柱石之任,以智勇之資,立下蓋世之功,墓碑有“昭明乎日月”之語,以為至為公正,兵鋒所指,威聲所振,能廓清江漢,平定淮楚,電掃西浙,席捲中原,直指塞外,責己嚴,待人寬,功成名就後,方得以善終。常遇春號為常十萬,自言以十萬之眾可定天下,一生驍勇敗績不多,摧鋒陷陣,戰功垂偉,數倍雲臺、凌煙,永為元勳之冠,勇能開天,智能存身,功名善保,能有謙謙之風,美稱天下奇男兒。李如松的成就主要表現在西南、西北和朝鮮,天威震迭,獨以抗倭名垂,正應了一句,大將不免陣前亡。對於戚繼光,過去的評定,以為十六字足夠,“血戰殲倭,勳垂閩浙,壯猷御虜,望著幽燕”,現在的認定,留下《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以紀律嚴明的戚家軍,成為軍事史冊中不多的鐵軍一支。至清,世以為熊包,但不論開國還是康雍乾三朝,多有名將,比如多爾袞,比如“三朝武臣巨擘”嶽鍾琪,正是其傑出代表,就是晚清,不還有一位命世之雄左宗棠嗎,獨收新疆。中華民族不缺尚武精神,各代名將迭出,其軍事文化精髓值得永遠學習。

巾幗英雄。說一說,商代婦好,御兵獨滅二十餘方國;西漢花木蘭不只傳說,替父從軍,永留佳話;漢末琅琊海曲呂母起義,點燃反對暴政怒火,同舉者還有一位遲昭平,名頭自有不小;開隋有一冼夫人,擁立國家統一,卓越不凡,總理一稱之,“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唐開天,平煙閣繪影二十四功臣,柴紹為其一,多有其夫人平陽公主之功,世稱“娘子軍”令出必行;南宋抗金梁紅玉,與名將韓世忠,曾困金兀朮主力軍在黃天蕩內四十八天之久,而威名華夏;明初唐賽兒,幗國遑不多讓鬚眉,在山東對抗暴政是有傳統的;明末秦良玉,四川傳唱,白桿兵戎伍肅然,《明史》述說,“遠近所憚”;清末,圓明園附近有個少年女英雄馮婉貞,芳年18一枝花,直殺得英法侵略軍倉皇逃跑,再不敢進犯。

排排座。不只吃果果,十大軍事名將為誰,爭議自然大了去,免為其難排一排,都有誰呢?以為孫武,吳起,韓信,曹操,冼夫人,李靖,曹彬,岳飛,徐達,嶽鍾琪,十人耳,分佈各朝,有一定代表性。具體如何?任憑網友評斷,看看魂舞大漠的看法是否有道理。


魂舞大漠



古代的就不說了,說近現代的吧。而且也不是說軍事家,不然就得是毛主席了。只就軍事將領來說,從指揮能力而言,也不說那麼多,就說一個,粟裕吧,絕對堪稱奇蹟。

粟裕本來是被當做偏師使用的。抗戰結束的時候,共軍確定的幾個主要戰場中,沒有粟裕的份,山東和東北是重中之重,是必須要全力先拿下的,這從當時的人員配置就可以看出來。

抗戰結束後,解放戰爭開始前,先確定林總去東北,所以從山東大量抽調部隊去東北,同時把新四軍主力大量抽調去山東。後來東北情況有變,林總臨時改調東北,陳胖調山東。


這樣,留給粟裕在蘇中的其實沒有多少主力部隊,任務也主要是在外圍牽扯,以免出現國軍對山東根據地形成圍攻之勢。他的任務就是策應山東戰場,這當然是把他當成偏師來用。

換成其他人,這時候就得收攏部隊,準備帶著部隊和敵人兜圈子了。但粟裕卻不,他認為,咱們在蘇中打起來,能打贏就是對山東最大的支持。這就有了蘇中七戰七捷,嶄露頭角。

粟裕好不容易在蘇中穩住了基本盤,如果山東能夠頂得住,華東戰場的局勢就會好轉。但山東頂不住了,陳胖一天幾封電報催促,讓粟裕快到山東來指揮打仗,不然山東形勢很危險。


粟裕到了山東,沒有了外線策應,成了被國軍圍著打的被動局面,共軍全面內線作戰。這時候粟裕還是不慌,擺開架勢,且戰且退,一點一點消滅國軍在華東的機動兵力。

一直打得國軍就是進攻也只能以防禦姿態推進,每天只前進一點點,誰也不敢冒頭,生怕被粟裕抓住咬一口。到孟良崮戰役的時候,國軍相互之間距離已經保持的很緊了,七十四師離最近的國軍甚至只有二十公里,卻仍然被粟裕抓住機會,吃掉了。委員長的心頭肉,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就這麼香消玉殞。

山東的內線作戰形勢還是沒有完全改觀,根據地的資源日益緊張,中央命令山東分兵,一部分到外線去尋找戰機,一部分繼續在內線堅持根據地,粟裕去了外線。


部隊分開了,粟裕手上的機動兵力少了,但他還是能不斷尋找戰機,消滅敵人。先是豫東戰役,然後是萊蕪戰役,再是濟南戰役,一點點的啃,積小勝為大勝,仗越打越大,目標從一個師、一個軍逐漸發展到八到十萬人的兵團,華東國軍的機動兵力終於被打得沒多少了。

這時候中央認為要先爭取東北全面勝利,為了避免華東國軍增援東北,要把國軍引向江南,於是命令粟裕率領一個小兵團下江南,去打游擊。粟裕又說,不著急,咱們可以在淮海打一仗,把敵人的有生力量消滅在長江以北。

於是有了淮海戰役。而且,本來是計劃打個小淮海戰役,殲滅黃百韜兵團就可以了。但打起來以後,淮海戰役的規模越來越大,粟裕圍住了黃百韜,外圍的六十多萬國軍就是不敢來救,只想著撤。杜聿明到徐州的時候,手上能夠調動的部隊三個兵團,三十萬人以上,就是不敢積極救援。


當然,最後是誰也沒能跑得了,先是黃百韜兵團,接著是黃維兵團,最後是用幾乎只有兩倍於敵人的兵力圍住了杜聿明的三十萬人,而且最終還真的就全殲了。

要知道,一般打殲滅戰,最起碼也要三倍於敵人的兵力,才能包圍。但粟裕就是敢。其實就算是圍住了,杜聿明一開始也認為粟裕吃不掉自己,他還有機會堅守待變,因為他認為真正能夠消滅他的是四野,而四野入關還得經過平津,還早著呢。結果是粟裕提前就把他結果了。

甚至在豫東戰役的時候,粟裕手下也就十來萬人得兵力,打完區壽年,黃百韜開救援,粟裕膽大包天,就想上去吃可黃百韜。要不是胡璉拼命救援,黃百韜兵團在豫東戰役的時候就直接報效黨國了,都不用等到淮海戰役。雖然黃百韜逃出生天,但也脫了一層皮,主力被殲接近一半。


總的來看,華東戰場,尤其是粟裕的部隊,在中央心目中實際上始終都是偏師,要麼是外圍牽扯,要麼是主動出擊給根據地減壓,都是這種任務。但粟裕逆天改命,硬生生把一個偏師發揮出了主力都達不到的作用。

和林總在東北相比,東北戰場得到的幾乎是共軍能夠拿出來的最好的資源,因為這是必爭之地,而且是必須首先取得全面勝利的地方,所以東北必須要贏,贏也是應該的。

而華東一開始得到的資源其實並不多,中央也並不是當成主力使用,甚至到1947年下半年之後,粟裕的地位還是和劉鄧,陳謝差不多,都是用來牽扯敵人主力的。

但粟裕卻每次都能把自己變成主力,每次都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戰機消滅敵人,而且仗越打越大,一直到提前和國軍再淮海戰役中決戰,加速瞭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