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洪蜀寧:密碼貨幣應該作為外幣監管,穩定幣和法定數字貨幣是偽需求

2011年10月,還在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任職的洪蜀寧,寫下了國內第一篇研究比特幣的學術論文《比特幣:一種新型貨幣對金融體系的挑戰》,文章認為比特幣是一種新型的貨幣,它的出現是對現有的貨幣和金融體系的顛覆,建議政府和中央銀行應正視比特幣的存在,並提出了3點現在看起來也頗為超前的建議。

文章發出後,在早期的比特幣圈引起廣泛關注,不少人評價:“作者在2011年就能有這樣的認識,看來體系內也有跟得上潮流的極客人物”,更有人盛讚“央行內部不泛遠見卓識之士,數字貨幣遠景可期”。遺憾的是,這篇文章發出後並未受到政府和央行的重視。可喜的是,一些人受到文章啟發投身區塊鏈領域,開闢了數字化遷徙的新大陸。

如今,洪蜀寧早已從體制內抽身,投入到區塊鏈創業公司,不遺餘力地呼籲監管正視比特幣等密碼貨幣。

2018年8月22日,在“密碼貨幣、通證與無幣區塊鏈”2018學術研討會上,巴比特採訪到了洪蜀寧,和他聊了下國內第一篇比特幣學術論文的誕生背景;離開央行後加入蘇寧金融和金丘科技繼續推廣區塊鏈技術的進展;聯盟鏈在落地過程中儘管存在難點但銀行業對區塊鏈的熱情看起來很高漲的原因;“區塊鏈+”為傳統企業賦能,為什麼效果不理想;將密碼貨幣作為外幣監管的思路;以及為什麼說穩定幣和法定數字貨幣是偽需求。

洪蜀宁:密码货币应该作为外币监管,稳定币和法定数字货币是伪需求

以下是主要內容:

巴比特:您2011年就寫下了國內第一篇關於比特幣的研究論文,可以介紹下當時的背景嗎?

洪蜀寧:我是92年從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畢業,一直做軟件開發方面的工作。很快就到了人民銀行,先是做了幾年的銀行IT系統,04年05年的時候轉到支付清算。在11年年初的時候,我在互聯網上無意中看到了比特幣的介紹,覺得這東西蠻有意思的,就讀了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又去看了源代碼。分析了之後我覺得這是一種新型的貨幣,它不僅是一種支付系統,更可以對現有的金融體系形成一種顛覆,因為它是不需要中央銀行的。

我作為央行的員工又是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相對有這個敏感性,花了大概幾個月的時間,仔仔細細的把比特幣徹底研究了一下,覺得這個東西可以為我所用。 所以寫了一篇工作論文,給央行提了三個建議。

還有一個背景,當時的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應創造可保幣值穩定的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用以對抗美元霸權。比特幣天生就是用來對抗美元霸權的,又是一個非主權貨幣。 所以我就站在這個角度寫了那篇文章。

當時很少人能看得懂,所以文章發出去之後也沒有什麼音信了。我自己當時也是有其他工作,也就沒有再繼續再過多的關注這個事情。到了2013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認為,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文件精神和我個人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因為我認為比特幣就是一種貨幣,到今天我也是一直堅持這個理念,因為只有承認它是貨幣,才能更好的去監管它。

巴比特:您離開央行後,先後加入蘇寧金融和金丘科技繼續推廣區塊鏈技術,進展如何?

洪蜀寧:五部委文件明確比特幣不是貨幣後,由於我的央行員工身份,就沒有再公開發聲談論比特幣,不過我個人還是在繼續關注比特幣和區塊鏈社區進展。到了2017年的時候,區塊鏈開始熱起來了,人民銀行也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但我認為人民銀行本身是中心化的,做區塊鏈很難有前途。正好當時蘇寧金融想利用區塊鏈做一些應用,於是我就跳槽到了蘇寧金融,創建了蘇寧金融區塊鏈實驗室,完成了蘇寧銀行區塊鏈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和蘇寧金融區塊鏈黑名單共享平臺兩個項目的落地。

黑名單共享平臺在今年2月份上線,因為是聯盟鏈,缺少數字貨幣的激勵,所以推廣非常困難。商業機構都是利益驅動,在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情況下,別的機構不願意合作,所以花了很大的代價,才能把它的應用場景稍微拓寬一點。

這不是這一個項目的問題,從全國乃至全球來看,聯盟鏈項目的推動都是非常的困難。能夠成功落地的項目無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大型企業在生態內部可控範圍內,使用區塊鏈打通上下游。另一種是有一個強有力的機構通過行政化手段強行推動,比如政府。像比特幣完全靠社區來推動的成功的案例,我還沒見到過,之前有個R3聯盟,目前看來也是失敗了。

實踐了之後,我認為,區塊鏈最核心的應用是密碼貨幣。有了貨幣作為潤滑劑,各個區塊鏈的參與者才能夠通過博弈把大家的利益捆綁到一起,流轉起來。當然沒有貨幣也能跑,聯盟鏈就是無幣區塊鏈,但是會存在很多的問題。

我覺得區塊鏈技術應該是服務於中小機構或者是個人,因為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技術

。 大型機構或者核心企業,它本身就是一箇中心,不可能自己去掉自己。所以我有一個說法,區塊鏈不會有BAT,BAT也做不了區塊鏈

2018年6月,我來到上海金丘,金丘2015年開始探索區塊鏈,也做了十多個聯盟鏈的項目,遇到了和我在蘇寧的時候同樣的問題:聯盟鏈項目幾乎不能落地。所以我加入到金丘成立區塊鏈研究院,就是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讓區塊鏈為中小企業服務,怎樣把區塊鏈技術能夠應用到實體經濟當中。

金丘開發的生態鏈(ECOChain)是一個聯盟鏈系統,參考了以太坊和fabric架構。生態鏈成功落地應用的一個項目是一個徵信平臺,能夠成功應用的原因是因為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強力支持。對於金丘,接下來的工作是,一方面繼續推廣聯盟鏈,隨著國家的重視,隨著人們對區塊鏈的理解越來越深入,聯盟鏈應該說會逐漸比以前要好做一些,以前我們要做很多說服客戶的工作,現在基本不用了,客戶都知道區塊鏈了。所以這個相對來可能比以前要好做一些。另一方面,要邁出國門和國外的機構合作。前段時間,一個公鏈項目基金會用token收購了澳大利亞的一家上市公司。我們稱這種模式之為“幣收”,通過收購一家公司,將密碼貨幣和傳統的股權形式結合到一起。 我們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區塊鏈不能光發幣,要思考怎麼去和實體經濟發生關係。

巴比特:儘管聯盟鏈在落地過程中存在難點,但銀行業對區塊鏈的熱情看起來很高漲?

洪蜀寧:是的,我瞭解到除了很小的農商行以外,幾乎所有的大中型銀行基本上都在區塊鏈上有所嘗試,POC的項目涵蓋了從清結算到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徵信,票據等場景。因為金融業是一箇中介,一定是多方合作。區塊鏈是解決信任問題的。銀行自身的可信度相對較高,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銀行希望自己能夠證明自己更加可信,所以銀行有動力去使用區塊鏈去。

聯盟鏈嘗試的項目,都是有意義的,更多帶來的是一些社會效益,比如對銀行口碑。主要的問題在哪兒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收效和投入,目前來看,還不成正比。

區塊鏈更多的是用go語言開發,銀行IT系統大都是Java語言,所以銀行要重新招人,改變目前的運維體系。而銀行的技術都是比較保守的,這就造成了很多衝突。 一方面,收效不能覆蓋銀行投入,另一方面涉及到銀行IT系統的改造,所以銀行輕易不會願意把區塊鏈納入它的生產系統當中,現在絕大多數銀行的區塊鏈項目都還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實驗性的系統在運行。

聯盟鏈其實現在也不是特別的成熟,在性能、系統架構,安全性存在很多目前不能很好解決的一些問題,所以說目前期望區塊鏈能夠在主流行業大型機構裡面使用,還為時過早。等到其他行業或者中小機構能把這個技術運用得很成熟了,才會被銀行這些主流機構使用。

巴比特:現在業內很多人在探索各種“區塊鏈+”,利用區塊鏈為傳統企業賦能,但實際上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洪蜀寧:目前看來應該沒有什麼很成功的案例,有的是硬生生的往裡面去套區塊鏈。也有很多客戶來找我做區塊鏈,我就把他們趕走了,因為他們提出的場景根本就不是區塊鏈該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項目做了之後發現不划算,就不做了。

區塊鏈+,我覺得目前不是一個很適當的時機。之前出現過的互聯網+,其實沒有太多成功的案例,成功的都是純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通過互聯網改造成功的,蘇寧算一個,但是蘇寧到現在也不是一家互聯網企業。

區塊鏈+,利用區塊鏈改變企業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甚至一些管理思路,這個難度非常之高。

改造現有的行業,不是最好的思路,更好的做法應該是用區塊鏈創造出一個新的場景或者新的行業出來。類似於支付寶,在它誕生之前,我們誰也想象不到會有這麼一個東西。未來區塊鏈也會產生一個像支付寶一樣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東西,這才是區塊鏈應該去做的事情, 我個人稱之為“區塊鏈X(乘)”

上至監管下至企業,要有寬鬆的創新土壤,我一直在呼籲寬容監管也是這個目的,你不能不監管,不監管會亂掉的。一刀切也不是好方法,像去年ICO發行了很多空氣幣,九四政策一下子把ICO砍死了之後就沒有創新了,所以要有一個寬鬆的監管環境,才能夠產生“區塊鏈X”。

我提出的幾個監管建議實際上很簡單,就是把密碼貨幣作為一種外幣監管。這樣監管的好處是:第一,不改變現有的法律法規;第二,對現有的金融穩定不會造成影響;第三,又能鼓勵創新。

僅僅是承認一下它是貨幣,而且它對人民幣不會造成任何衝擊。密碼貨幣的使用場景其實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像法幣一樣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比特幣的使用場景,實際上就兩個:一個就是匿名的支付需求,第二個就是跨境支付。這種需求的體量相對於整個人民幣體系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巴比特:將密碼貨幣作為外幣監管,和監管層溝通過嗎?

洪蜀寧:還沒有和監管層溝通過。很多人在認識上存在一種誤區,認為去中心化就是要反政府了,其實並不是這樣。去中心化,其實是保留了現有的中心,只不過現有的中心機構沒有一個能夠控制整個系統,就像聯合國,大家聯合起來開會討論達成共識。 去中心化,不是把中心去沒了,而是削減中心的權力,讓中心互相制衡。

人們對貨幣,也存在概念的誤解,貨幣本來就不等於法幣。可以說法幣是貨幣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法幣之外,還是有其他的貨幣生存空間的,包括黃金就是一個合法的貨幣,老百姓都知道亂世買黃金。

沒必要去迴避它,一旦跳過認知障礙,靜下心來去把密碼貨幣當成一種貨幣來認識的時候,就會發現,真正的解決方案就是把密碼貨幣當成外幣,因為它不是中國政府發行的,所以它不是法幣。也不是中國內部某個私人發行的貨幣,所以是完全可以當成一種外幣來對待。

一旦解決了認知障礙之後,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通證、鏈券、共票等等,都是大家從不同角度對密碼貨幣的一些解讀,目的就是為了讓政府承認它的合法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區塊鏈技術和實體經濟的對接。

我產生外幣監管這個思路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儘可能的不改變現有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模式,只是把它由人民銀行監管改成了由外管局監管,其他的幾乎不用做調整。這樣對經濟、對社會的影響是最小的。

目前為止,密碼貨幣發展這麼多年的市場總額只有2000億美元,也就是1萬多億人民幣,我們人民幣的容量是一百多萬億。密碼貨幣只佔1%,1%能對人民幣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巴比特:但是很多學者的觀點是截然不同的。

洪蜀寧:所以,需要大家一起來不斷去宣傳,去呼籲,去推動,也歡迎進行辯論。

巴比特:您在會上提到穩定幣是偽需求,能再深入的展開一下嗎?

洪蜀寧:首先,真正的穩定幣是做不出來的。穩定幣指的是相對於什麼穩定?也就是你的錨是什麼。實際上是找不到一個真正穩定的錨的,像USDT這樣錨定美元,那只是相對於美元而穩定。美元本身穩不穩定,這也是一個未知數,正是因為美元2008年的不穩定才產生的比特幣。 或者你錨定某項資產,那麼資產的價格穩定嗎?房價穩定嗎?也不一定。股價也不穩定。還有很多去錨定一籃子數字資產,這就更沒有意義了,因為比特幣本身就已經是密碼貨幣裡面最穩定的一個。與其這麼費事,不如直接拿比特幣做穩定幣。

第二,現在所有的穩定貨幣的解決方案都是中心化的。有些雖然採用了智能合約,或者有些通過智能合約做一些監管,但是

都離不開oracle,因為它需要和外部世界打通,要穩定就必須和外部世界打通。

oracle實際上就是一箇中心化的機制,還是由人來控制的。控制穩定幣的人或者機構,他的信用在哪?他的信用肯定不如中央銀行,因為中央銀行有一整套的監管機制,以USDT來說,Tether這家公司在發行USDT過程中有很大的利益,沒有人去監管它,它必然有作惡的動機,未來這家公司一定會跑路的。因為不受監管的權力,必然要出問題的。

所以目前來看,所有的穩定幣的解決方案都規避不了中心化這個問題。既然我要用中心化的穩定幣,莫不如就用法幣。但是區塊鏈上的法定數字貨幣,又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法定數字貨幣它是不會用區塊鏈去實現的,因為區塊鏈這種去中心化的技術,它的效率一定很差,成本一定很高。所以做中心化的系統一定比不上傳統的技術。

現在有很多人做穩定幣,認為現在有穩定幣的市場需求。但有市場需求,並不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不是你一定能滿足這個需求,也不是說需要你提供這樣的需求,因為很多市場需求本身它是不成立的。很多人說用穩定幣主要是避險,但是所有的穩定幣都是中心化的機構,都有跑路的風險。 你要衡量,跑路的風險和價格波動風險,哪個更大。這就像P2P一樣,好的時候沒問題,大家都賺錢,一旦平臺跑路了,你的本金就沒有了。

巴比特:您目前的關注點是什麼,對行業還有哪些思考?

洪蜀寧:我現在關心的是怎樣利用密碼貨幣的激勵機制來打通實體經濟,除此以外,更多的就是對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研究。 目前區塊鏈技術遇到了不可能三角,走向兩個極端,一種解決方案就是像比特幣,過於強調的去中心化,在可擴展性或者性能方面無法滿足需求。另外一種是以EOS為代表的,過於強強調性能,完全放棄了去中心化。

我覺得,這兩個極端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也在思考怎樣用新的技術達到一種平衡,在保證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提高性能。沒必要達到百萬TPS,對於絕大多數場景來說,有個幾千的TPS就足夠應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